文/ 墨愚玩
切,过父亲节了。
和老友聊天,他爆出这一句。我儿一岁半,他闺女将一岁,这句感叹之后的环节,适合开始喝酒,然后就不聊孩子了。
可我这款父亲不写不快,我有感,我得发。
不知道有多少新手爸爸是这样,到了孩子一岁半左右,具体就是当他们跑起来你已经很难逮住,就算逮住他也很难靠怒吼吓住他的年龄,才会觉得“父亲节”是一个节日。
今天看到儿子在那儿开鞋柜,头发尖快要碰到柜子顶,从后面看着他,我再次向老婆感慨:“怎么就造了这么个玩意儿。”看到老婆费解的表情,我加以解释:“我们是怎么把那个可爱的小圆球养大了?”
母亲们在节日中获得再多的祝福都不多,因为不管心理如何,她们毕竟历经生死之痛,从体内将一个生命推到世上。父亲呢,我总觉得很多人还不够格过节日,包括我在内。
个人之见,不是每个男人都抱着“我想有个孩子”的想法得到了孩子,有些人是忍不住,有些人是无所谓,有些人是家里催。你懂的?
母性泛滥改变激素分泌,让女人想当妈妈。男的,应该很少吧?
所以当有了孩子,不爱带,不知道怎么带,很端着架子带,是很多年轻父亲的做派。
我是想着要,明确希望成为父亲,但这对我带孩子的心理没什么促进。
我总是比老婆懒很多,“电池”很快就没电,或是对孩子不耐烦。说来羞愧,很爱说话的儿子,最近隔三差五就说出新的词语,但我大多数新词都听不懂,孩他妈及时翻译,才恍然大悟。而且,我还是抵触帮儿子换尿布,特别是大号的,我一次都没换过。
不过我喜欢和孩子聊,和他闹着玩。我可以给他喂奶瓶,奶声奶气讲故事,喜欢闻他的脚然后做臭晕了的鬼脸看他笑岔气。最佳状态,是他妈妈在边上看我们。如果就剩我俩,我会满头大汗。
不是不知道怎么带,而是着急。
我觉得全世界的不愉快,起源都是父亲对儿子的着急产生的。
我看不惯他走路的姿势,着急着想矫正。见不得他爱哭的演技,着急希望他坚强。受不了他不爱打篮球,着急他什么时候能运球如飞。他不爱看绘本听故事,着急他以后没法静心。甚至,见到他冲着女孩(特别是姐姐)要抱抱但是被嫌弃时的蒙圈表情,我着急他以后会不会恋爱运很差。
没有父亲能不强制儿子变成自己爱的样子,说到底,父亲多少是自恋的,当自己的优点没有在儿子身上发光时,自尊心就要作祟。
很难说这就是坏事,父亲愿意教育孩子,总胜过放任自流或暴力虐待。
我想说的是,如果细想一下,一个称职的父亲,除了教育,还要交心。当孩子不如你的时候,你要想着孩子是独立的,他是你的血缘延续,不是你的复制品。特别重要的是,当孩子比你强、说得对、想得细、做得好,要学习,要服软,要说“你比爸爸强”。
剩下的,就是能享受玩耍的快乐,要珍惜他还愿意和你玩的年龄。如果孩子到小学就不爱和你玩,你这辈子都不会再得到和他玩的机会了。冷落小孩从而被孩子冷落的父亲,真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一)。
我没有做到全部,不过我时刻提醒自己,就这么去做,因为孩子是我想要的。
现在我感受到他的性格有比我强的地方,而不如我的地方,暂时都看不出来。当抱起他,他很自然地用手勾住我的脖子,或者像老领导那样拍拍我时,我忍不住就要亲他。我也喜欢和他脸贴脸,或者用脸蹭他肚子。啊,多好啊,这肉麻的行为如此自然,我一点都不麻,我觉得这些亲亲、蹭蹭在将来都会成为不可知的好处,让我们两个雄性,能够相处至各自人生的边界。
我的一大人生经验来源是电影,今天我突然思考,哪一部电影中的父子关系最值得成为范本呢?我一直很喜欢“洪熙官和洪文定”,李连杰的面冷心热,谢苗的早熟、坚韧而内心又童稚,他俩简直就是左膀右臂,父子而兄弟。父慈子孝,啧啧啧,老祖宗追求的理想父子啊。小时候我就很喜欢这对父子,他们让我觉得人生的泥泞、陷阱都是可以过去的。
另一对父子的脸很快就提醒我,其实那才是最好的。《百变星君》里的吴孟达和周星驰,同类的演绎,后来于《武状元苏乞儿》里再现。嗯,你要是秒懂了,我们干个杯。
那是完全没有父亲架子的父亲,吴孟达在不知自己是周父前,看似只是一个奴仆,其实早就把肉身都挡在周之前,愿意承担一切,他忍不住要对他好,这是生命神秘的暗示。父亲情深至此,外人看来是纵容,是胡闹,但只有有了血缘延续的男人,才能感受到那种雄性的懵懂而坚决的爱。
因为特别有感,这就是我人生第一个父亲节了。那么,希望所有父亲,都能成为吴孟达式的爸爸吧。这是我的祝福,无厘头就是大智慧。
嗨,过父亲节了。也不知以后会有什么礼物。
(本微信公众号专稿)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王晓棠:给远行的王丹凤写了一封信……
赵兰英:今送赵昌平,他用一生实践“生命有期,学术无限”
薛鲁光:王丹凤与陕南邨
程果儿:少年人的清新是相似的,中年人的油腻各有不同
读史老张:相辉堂重生,与不该被淡忘的这位复旦校长
肖复兴:岁月合欢
董改正:大宋的猪,为何在《水浒传》里成了牛?
喻军:“我想去桂林”
朱鸿召:江的源头是爱,流向是海
龚启和:吃茶那些事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苹果用户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向编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