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烟纸店故事本该
英勇且美好
Story
琼瑶的大部分小说都更接近“青春小说”,
主题围绕着害怕高考的女孩子们。
她们外表平凡,内心情感却很激烈,
十分渴望与众不同,
更渴望自己的与众不同,
能被知心人发现并呵护。
她们身边的家人、同学是生活唯一的镜子,
照见自己的处境。
这些女孩子还不知道,要走出自己的家庭,
才是真正面对人生战场的时候。
━━━━━━
最近有一个杂志邀请我写琼瑶小说的评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琼瑶全集的版权已从皇冠移出,制作了新版。以80岁高龄再整顿旧稿、重新出发,身为通俗作家的琼瑶阿姨不愧是传奇。
重新读这些小说的过程非常辛苦,因为我已经越过了少女的年纪,而琼瑶的大部分小说都更接近“青春小说”,主题围绕着害怕高考的女孩子们。她们外表平凡,内心情感却很激烈,十分渴望与众不同,更渴望自己的与众不同,能被知心人发现并呵护。她们身边的家人、同学是日常生活唯一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处境。
这些女孩子还不知道,要走出自己的家庭,才是真正面对人生战场的时候。
譬如小说《一帘幽梦》。
▲1996年版《一帘幽梦》,由陈德容扮演紫菱
《一帘幽梦》的故事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一对姐妹花,出生在台北富裕之家,姐姐绿萍优秀得不得了,从小就是众人瞩目的女神,非博士不嫁;妹妹紫菱则相对平凡,智商也不高,几次考大学都落榜。两人都爱上一个叫楚廉的青年。人人都觉得楚廉是绿萍的男朋友,直到有一天,楚廉对紫菱表白,这个“丑小鸭”才站在了恋爱的聚光灯下。
无奈命运弄人,楚廉约绿萍出来解释的那天,两人不幸出了车祸,绿萍失去了一条腿,压力之下,两人结婚,但生活得并不幸福。紫菱痛彻心扉之后,遇到了父亲的好友、风度翩翩的费云帆,两人迅速相恋,并在欧洲旅行一年。回到台北的紫菱怎么也没有想到,楚廉和绿萍的婚姻触礁,绿萍知道了楚廉爱的是妹妹之后歇斯底里,而紫菱也陷入了在丈夫和初恋情人抉择的泥潭中……
如今人们追忆电视剧《一帘幽梦》,说里面的台词实在毁三观,费云帆居然对绿萍说,“你只不过失去了一条腿,紫菱却为你割舍掉了爱情。”在原著里就更加不可思议,这句话居然是出自父亲之口:“勇敢一点吧,绿萍,海伦·凯勒既瞎又聋又哑,还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可以做的事还多着呢!”绿萍说,“我不是海伦·凯勒,我也不要做海伦·凯勒,我宁愿死。”
小说中父亲对妹妹的偏爱显而易见,这也使得费云帆的角色任务,似乎就是承接父亲的呵护,让弱者紫菱延续少女时代的梦幻。但这对于姐姐绿萍、对于楚廉而言,未免太过残酷了。
▲1996年版《一帘幽梦》,扮演绿萍的是萧蔷
一对姐妹爱上了同一个男人,是通俗小说的常见套路。之前谈到过李碧华《青蛇》也是相似的设置。跨界之恋,道行更深的姐姐灵敏地模仿着人类恋爱的风俗,还认真地告诉效仿她的妹妹,你不能跟我喜欢同一个男人,你要去找别的男人。然后青蛇不解地问:为什么呢?许宣对姐姐说的事,姐姐全都知道,却装作不知道,妹妹这时又问姐姐,为什么?
在一对姐妹中,姐姐往往是心智、命运上领跑的人。《烟雨濛濛》里依萍骄傲专强,如萍温柔平凡,两人争夺书桓的战局几无悬念,小说中的如萍以自杀告终。出于内疚,书桓出国留学,最后并没有和依萍在一起。如萍从未妄想自己能超越依萍,她只希望书桓不要骗她。依萍倒是很介意如萍的“平凡”会引人保护。
而《一帘幽梦》以蛮力削弱强者的方式,使得弱者获得胜利。紫菱收获了所有全部男性角色的爱,还显得很无辜,不想伤害任何人,这就有点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的意思了。
有些细节很少被谈及。紫菱度完蜜月回到台北,被楚廉的眷恋打动,和丈夫摊牌想要离婚。然后费云帆说,“你欠了我一笔债,你最好还一下。”
关于那段故事,小说里是这么写的:“我还来不及思索他这两句话的意思,他已经扬起手来,像闪电一般,左右开弓地一连给了我十几下耳光,他的手又重又沉,打得我金星直冒……”
奇异的是,被家暴之后,紫菱好像突然醒悟了,说:“天哪,一个女人,怎能在这样深挚的爱情下而毫不自觉?怎能如此疏忽掉一个男人的热情与爱心?”然后她去找楚廉,说了一通大道理,譬如“人生,有很多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也有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之类的,拒绝了另一个深爱她的男人。
紫菱不仅战胜了她的母亲(紫菱自己绝不考大学,还一直觉得奇怪,父亲为什么娶了母亲而不是楚伯母),她也战胜了完美的姐姐(姐夫深爱着她),这是琼瑶为我们读者建立的奇特的神话。
▲2007年版《又见一帘幽梦》,张嘉倪扮演紫菱,秦岚扮演绿萍
琼瑶对男性的误解都很真诚。一方面,很少有男性会像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么啰嗦,另一方面,她也写了不少动机不足的施暴男主。比方费云帆打了紫菱十几个耳光,紫菱就决定不爱楚廉了。比方依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爸爸用鞭子抽她的脸——他不给就行了嘛。比方《窗外》的婚内强奸,又比方《月朦胧鸟朦胧》里家暴女儿的鹏飞……
可见误解归误解,在琼瑶那个时代,男孩子要忍耐好看女生的折磨,女孩子也在忍耐暴力帅哥。如果剥离了外在的滤镜,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爱情梦幻中的掠夺与忍耐,以及不满与抵抗。
《一帘幽梦》写于1973年。1973年的台北纵使如琼瑶笔下那么浪漫,充满派对,男女能自由谈情说爱,可以出国留学或者蜜月,但女性依然在两性关系中遭遇着暴力。这不是琼瑶小说中的孤例。这也许是琼瑶有意识建构所谓言情故事之外,无意识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真相。而且这种真相,就连财富的累计都无法克服。揍她的人,同时也是爱她的人,供养她的生活,这要怎么计算。
且不说费云帆财力雄厚,即使是《烟雨濛濛》中形象很坏的父亲,也在小说中后段不断地询问依萍“要钱吗”。(“你爸爸亲自来看过你一趟,送了好多钱来”、“爸爸看着我躺回去,从怀里掏出一大沓钞票”……)
琼瑶让我们知道,女人的感受一直以来多么不被重视,或者一会儿被重视、一会儿又不被重视。所以她要用那么多“心声”、“呢喃”、“咆哮”、“怨念”及感叹号来抒发心声。
女性还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真正闯出自己的天地之前,尊严也绝不可少(“我要让他知道,许许多多事,不是钱能够达到目的的!”)。这也许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有关,女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不总是得体的,但终于有通道让女性来阅读女性的感情、欲望,尤其是很平凡的女孩子知道自己也有被发现、被呵护的可能,有被热情、有勇气的男性追随的可能,是1970年代琼瑶的贡献。
重男轻女的文化,让很多女孩童年时起就是一个备受伤害的对象,所以,被疼爱就成为了“浪漫”。很多女孩在家族中,一到关键时刻,就会被牺牲掉,也是因此,能被考虑到一点点感受就成了“浪漫”。或许从小到大都是丑小鸭,没有优秀的亲姐姐,也有优秀的堂姐、表姐、学姐,自然就会有优秀的姐夫们在生活圈里若隐若现,真令人羡慕啊,而在小说里,妹妹可以获得神助打败姐姐,赢得父亲的青睐、姐夫的思念。
在中国的神话里,几乎看不到男人救妻子的故事,只有儿子救母亲的故事,所以在小说里,才会有那么多成天不上班、永远很有前途,还一直都在救援女孩子的英俊男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 张怡微:青年作家。
性格不讨喜,人却挺好的。对时尚一窍不通,跟高跟鞋也装不了熟。对“鞋”第一次有了感动,是《岁月神偷》里说“鞋字半边難,亦有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
解忧杂货店
故事收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