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心理专家柏燕谊
在我们的观念中,“朋友”一向是个褒义词,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意识到,平日亲密无间的铁哥们、好同事居然成了他们不快乐的根源。
有的是见不得你比他好,有意无意地挖苦、嘲笑你;有的是把你当垃圾箱,每次见面前都会积攒大量的心理垃圾,不在乎你的感受,专门对你发泄……这些朋友通通被称为“有毒的朋友”,这种友情很容易影响你的心态和生活轨迹,最终让你也“中毒”。
01贴了垃圾标签的桶就是垃圾桶在外企工作的蒋先生给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我在单位的年终大会上,认识了其他部门的一个同事,我俩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渐渐地,他成了我的死党。
可能我们不在一个部门,平时的工作没有交集,也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爱在一起探讨。
案例分析:
倾诉通常会在亲人或密友中出现,这位蒋先生的朋友显然是将他视为亲人,产生了情感倾诉依赖。
对于倾诉欲望强烈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聆听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垃圾桶。
如果我们不考虑蒋先生的那位同事对他有什么特殊的情感,那我要说,这件事情绝对不是蒋先生那位同事单方面的错误。
当我们手中拿着香蕉皮寻找丢弃的地方时,如果眼前恰好出现了一个类似垃圾桶的物品,我们会直接将香蕉皮丢到其中。
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桶的主人出面制止,我们就会认定自己丢弃废物的地方没有错误,于是在下次路过这个地方而恰好手中又有垃圾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按照习惯将垃圾丢到其中。
引导朋友对你的准确定位,是必要的。如果你在朋友的心目中,已经被贴上了垃圾桶的标签,人家自然会将垃圾倒在里面。
关于职场的人际困扰,我还听过一位朋友这样说:
柏老师,我单位的一个哥们儿做了件让我特别不能接受的事。
单位安排我接受电视台的一个采访,他非要陪我一起去,虽然我犹豫了一下,但觉得毕竟单位都安排好了,他也不能呛行(挤掉原有主人公,自己成为主角),就同意了。
谁知采访开始后,我刚说了没几句,他就在旁边插话,结果他成了焦点。
这种事情不是一两次了,虽然有时也觉得他的张扬让我面对客户和同事时挺省劲的,但凡事总该有个度吧?真不明白我这个哥们儿怎么这么不自觉呢!
案例分析:
让自己成为焦点人物,是一些个性张扬的朋友的乐趣。
如果是棋逢对手那还好,但这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当两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上时,主角只能有一个,总有人需要做配角或者观众。
所以,两个都喜欢张扬自我的人,一般会成为竞争型的朋友,不会出现上面这位朋友这种被对方的张扬所遮盖的问题。
能够与这种性格特质的同事成为朋友,也是由于你自身不具备很强的自我表现能力而对这种张扬有推崇之心。
我们走近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首先是因为喜欢、不排斥,因而能够忍受自我被遮盖。
从某些程度上看,也正是因为自我的表现能力不够强大,突破不了对方的遮盖,所以在与这个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自尊心受伤害的情况。
而当你已经选择了一个有可能遮盖你魅力的人作为朋友时,你应该考察一下自己是否拥有了驾驭这种张扬的能力,也就是说,让对方的性格优势在你需要的时候发挥最大的功效,而不是让其随时随地地展示个人魅力。
这恐怕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了,而这个度的设定必须要大家对于朋友的交往认识处于同一原则下。如果在对朋友的认识问题上都不统一,那记住了,我们可以做观众,但演得不好,观众可以要求退票,或者我们自己可以随时抽签(梨园中形容观众中途退场的行话)。
03如何面对“有毒的朋友”“有毒的朋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相信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有毒的朋友”。其实,这样的朋友已经成了友谊的变形产品,而在这里面的问题,除了有对方自私的原因,也有自己好面子、立场不坚定的原因。
如果你能够真正理解这个过程,那么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愤怒了。你只要在恰当的时候用明确的态度和清晰的表达,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关于婚姻、亲子、职场、个人心理问题,您想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行测试。
-END-
柏燕谊成长小组 招募
如果
你活得混混沌沌 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如果
你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莫名的循环中
总是“遇见”相似的 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人
如果
你不知道如何建立和经营人际关系
如果
你对现状不太满意 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柏燕谊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让我们舒适自由的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关系背后的真相,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活动时间
2018年6月1日-6月5日(5天)
下午15:00-18:00
点击透过团体的“镜子”照见未知的自己||柏燕谊个人成长小组招募
查看详细信息
或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报名
柏燕谊
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CCTV-12《夜线》栏目特约心理专家,江西卫视《金牌调解》、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我们希望用更专业、低门槛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粉丝们解决婚恋、生活心态、亲子教育、职场及其他问题。点击菜单栏“我要咨询——线上答疑”即可参加线上答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