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 , 我是牙疼小姐
多久没有听一首歌哭了。
她的故事你可能听过很多版本
她活泼单纯
她贤妻良母
她事业有成
她单身 她恋爱 她结婚 她离婚
她打工 她升职 她辞职 她创业
在北京她和她统统都不一样
你是哪个她?
你想成为哪个她?
这是近期的热播剧《北京女子图鉴》的片尾曲《她她她》中的歌词。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是在我刚刚处理完工作要把桌子上的垃圾收拾整齐时。
独居,生活重心围绕工作,大部分时间没什么机会想别的,但偶尔会觉得寂寞。
这是我来北京的第四年最大的感受。
我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没去过北京,曾在作文里写,北京是我最爱的城市。
我的家乡也是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大部分人说着方言,桥底下的拉面才几块钱一碗,办事情要靠关系,看个电影大家都是嗑着瓜子像是瞧着看戏一样的新鲜事。
我几乎没有去过一次同学聚会,但是总是能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起我,说我混的还算不错。
来北京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说不上原因,可能那个时候觉得去大城市的女孩子看起来都很酷吧。
为了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我把我每一次的网名中都加了一个“北”字。高考我预估自己的分数填了北京服装学院,结果去了湖北读了大学。我安慰自己,好在也沾了一个北字。
后来毕业考研,我毅然决然的选了中国传媒大学。
对于来北京,我从来没有过任何质疑,总觉得这儿会有我的归属感。就像我无数次在节目里面说的那句:我在北京,你在哪儿?
看北京女子图鉴时,感觉心里好像裹着一层厚重的被子,陷入到一种情绪里根本出不来
我跟自己说,有时间我也写本书,把自己来北京这些年的经历都写成小说。
可是当我真的要提起笔来写时,却发现很多东西都很碎很杂。只能零零碎碎的记起一些看似很有意义的几个片段。
很奇怪我今晚并不想写一些很励志的东西,只想和你们分享这四年来的一些情绪和成长。
2014年的崩溃大哭,那个时候刚失恋,从喜欢的男孩家里不声不响的搬走,拖着巨大的行李箱,在传媒大学站上了地铁,那天下午人很多,北京的地铁一向如此,哪怕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都是人满为患。我还记得那天,我穿了一双红色的鞋子,眼泪就那样大颗大颗的滴在鞋面上,这个城市太大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眼泪你的情绪。
那天,我告诉自己,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在把自己的委屈当众流露出来了,后来我就学会了自己把悲伤藏起来,或者缓缓留在某个深夜再去表达。
2015年的搬家,我从远在五环外的郊区平房搬到了四环以内的小区里,第一次跟别人合租,合租的生活让我感觉到自己的青春还在。搬家那天我很开心,有种距离北京越来越近的感觉。搬家的时候,丢掉了一些东西,那种断舍离的感觉这辈子我都记得。
2016年意义重大,我离职创业,我离开了北京,去到了苏州。我记得走前一天,北京下起了大雨,我跟朋友吃完饭回家的时候,没有赶上955公交车,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习惯到出门用滴滴打车。我在立水桥南站等了很久,雨停了,我走回家。那个时候,我第一次那么生出了讨厌北京的感觉,我讨厌这个城市太大,繁华和寂寞都不属于我。我渴望去一个安逸的地方重新开始。
2017年初,重回北京,当时的北京没有下雪,但是我还是去了一次故宫。很奇怪,小时候十分渴望来的地方,真的到北京之后,却一次没有进去过。那天还是带着外地的朋友去逛的。逛完了故宫,我们去鼓楼吃了一家人很少,味道却很好的火锅。
待的时间越久,我反而忘记的东西越多,只记得有一回晚上开车路过秀水街时,想起来我曾经的故事里写到过,秀水街开了西餐厅,柳荫街的街心花园没有了。那个故事是我曾经做过的节目,昨晚还有粉丝宝宝来问叫什么名字。我说叫《他弄丢了这辈子最爱的姑娘》睡觉之前,自己搜索了下,听了听,忆起从前过往。
我弄丢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人生有得必有失,这四年学会了一点生活哲理。
想分享给你们:
静下心,无需太多疑问,改变不了的就试着学会接受,接受不了的就学着放下
取舍之间必有失,终有得。
住北京的第四年,我过得还算不错。
每天奔波与工作之中,偶有寂寞,你呢?在哪个城市,此刻的心情如何?
-END-
不晚安了一起失眠吧
不恋爱了还没疼够呢
聊天的/投稿的/想我的
都去微博:@小北爱吃肉
听节目/说故事/讲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