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寒食祭,寒食思,寒食起
日期:2018-04-05 06:10:05 作者: 儒风大家 来源: 儒风大家 阅读:

寒食祭,寒食思,寒食起

  1

  寒食祭

  苏东坡在《寒食帖》里讲:“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乌鸦衔着纸钱,说明古时民间习俗上,寒食节是扫墓的日子

  乡村的俗语里讲:“一百零五,上坟添土。”宋代梅尧臣也曾写:“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意思是说,在冬至之后的105天,是扫墓的时间,而这一天是寒食,而不是清明

  在民间,寒食这天被称为小寒食,而清明这天叫做大寒食。

  唐代曾经颁布政令,把扫墓的时间定在寒食节,但是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寒食的习俗归到了清明节名下。

  直到今天,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人们共识,寒食渐渐不为人知了。

  寒食与清明前后相继,但是主题并不相同

  寒食侧重的是祭奠先人,怀悼旧亡。而清明更多的却是清身明心,求新护生。

  2

  寒食思

  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介子推保护公子重耳出逃,在外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在重耳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割股为他充饥。

  后来重耳(晋文公)回国执政,大赏群臣,但是介子推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人臣的本分,不愿意出来做官,于是隐居山林

  晋文公不答应,放火烧山,想要逼他出来,介子推宁死不出,被活活烧死。

  于是晋文公设立寒食节,全国禁烟禁火,冷食三日。以此来纪念介子推,让后人知晓只为大义,不为名利品格

  古人常说,立人先立德。

  一个人品德比才学要重要,只有把品德立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靠得住的人。

  3

  寒食起

  寒食节还有一个来历,禁火节。

  唐代诗人王表有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描述的就是寒食禁火,清明取火的现象

  在古代,人们取火不便需要保留火种,才能时时有火用。

  但是清明时节空气干燥,留存的火种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人们选择把上年的火种全部熄灭,等过几天再钻燧出新火,这几天没有办法生火做饭,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吃冷食。

  灭火像是一种仪式,在过去的这一天,在外远游的人一定要回家祭祖归宗,回到原点,回到出发的地方,知道自己的来处。

  失去火的时候,人们才懂得了火的意义,人们在钻燧出新火的时候,才懂得了一份感恩珍惜

  所有的回归,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在这样的回归之后,人们会迎来清明节。身清心明,除了扫墓之外,人们郊游、踏青、播种。纪念的同时,也寓意着新的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寒食祭,寒食思,寒食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