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钱币交易:比起无心售假,良知泯灭更可怕
日期:2018-03-15 22:16:32 作者:明敏 阅读:

钱币交易:比起无心售假,良知泯灭更可怕

  (历代

  在我们接触钱币的过程中,

  无论是沉淀也好,枯竭也罢,

  有收藏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买卖

  藏家为了目标品种,心仪的品相,总不惜高价买进,

  泉商为了生存的需要家庭的担当,亦不免高价卖出。

  而两者之间广大的小玩家们,也需要对钱币不断的进行末位淘汰,

  去掉不满意,留下自藏品,

  买进卖出,以藏养藏,无疑是最好的处理

  (南宋)

  钱币出现交易,难免就有争议。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钱币的真伪问题

  存疑或是仿品,几乎没有泉友可以幸免,

  层出不穷的仿造工艺,让“火眼金睛”也难免蒙蔽,

  十百千倍的造假暴利,让“正人君子”也利欲熏心

  因为眼力不济,很多售假者自己就是受害者

  因为眼力不济,更多的买假者成了假货的接盘者。

  (五铢)

  故而比起无心售假,

  明知瑕疵,却刻意隐瞒可怕

  明知是假,仍选择卖假更可怕,

  明知买家无知,仍高价骗售更可怕,

  可怕的不是眼力,而是良心

  (新莽)

  你有多少钱币,真的称心如意

  以前,每逢周末大集,我都爱逛市场

  那卖钱币的老宋,和你扯着乡音,让你倍感亲近。

  既是本地泉商,又是称兄道弟自然每次都要消费些。

  记得第一次是挑了几枚顺治,

  暗弱的灯光下未见明显毛病

  何况自然信得过老乡人品

  可是回家一看,

  7枚顺治有4枚有补,牙签轻挑浮土,针眼就透了。

  市场有市场的规矩,磕碎的牙只能自己咽。

  (清)

  后来很久没买老宋的钱币,

  再去市场,他仍旧攀谈,我加了分小心

  一次不知道是品相太好,还是鬼迷心窍

  又买了他几枚康熙,

  这次拿手机电筒反复的查了死角,他也说尽管放心,

  结果买回去却发现一半都明显有翘。

  他的“平整声好”言犹在耳,我的“多加小心”也只放在了针补,

  就这样再次中枪。

  (清)

  后来市场混熟了之后,听几个玩家聊起老宋才知道,

  乡音只是他的演技,他的钱币很少没有毛病,

  一个本地知名、刻意隐瞒瑕疵的典型

  (清)

  在市场上吃亏,说到底自己的眼力也有责任

  可是在网络上买钱币,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规避。

  我们经常会让卖家检查一下有无明显的漏裂翘磕,

  结果总是在卖家的信誓旦旦之后,

  收到的钱币仍是漏裂翘磕。

  我们总会在图上可疑的位置标记,问卖家有无修补,

  结果总在卖家的言之凿凿承诺之后,

  收到时清理,仍是修补,

  那对不起了,东西清理了不退。

  如果是盒子币,那更对不起了,你找评级公司去,

  责任规避得干干净净。

  (南朝宋·孝建等)

  卖家总说买家太苛刻,却从没反过头来反省自己,

  那颗良心,是否被利益熏黑。

  你有多少钱币,真的毫无争议?

  我也曾售过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眼力终究输给了工艺。

  既然钱币没有入盒,存在争议,哪怕过了数月,

  自然按规矩办事,退款送币了事。

  售假退不退的问题,在这里不予置喙,

  个人有自己的标准,对得起良心就行。

  且说现在这造假的泛滥,真是层出不穷。

  (唐·会昌开元)

  一次泉友饭局,一个做工艺品的人说,

  “工艺品现在挣钱不易,来年可能还得回头做仿古品。”

  所谓“仿古品”,我们心知肚明

  有人问“仿古品好做么,不怕被发现,或者入不了盒?”

  这人满脸不屑,拿出手机,一枚某评级88分的盒子,

  “评级都说真,谁敢说假”言罢,不无得意

  他还煞有介事的给我们普及心得:“这种水坑状态仿起来没压力,慢慢的放出来,有些评级就那眼力,照样吃进。”

  众人啧啧。

  (北宋·大观通宝)

  还有一次,参加一次交流会。

  朋友的一些残币,比如只剩半片儿的阜昌小平,糊到只能靠猜的顺治上福等等,

  都被一个贩子一网打尽

  我们正狐疑,他买这么多瑕疵品干嘛。

  差不多几个月后,我们无意间在一个微拍群,看到了这些钱币。

  钱币都已入盒,分数很高,价格更是惊人

  如果不是一些固定特征朋友能够辨识,还真不敢承认,

  更别说看出修补了。

  朋友说,“民间高手啊。”

  我听罢,不免心中一凉。

  (南宋·淳熙)

  现在再看我们手上的钱币,

  有多少是言之凿凿,毫无争议?

  每一次批量仿特征一经曝出,中枪的总是大有人在

  可是那些还未曝光的仿品,利益运作的钱币,你可知道还有多少?

  评级终究是人评,

  道高一尺,只怕魔高一丈

  (明)

  你有多少钱币,真的性价公平

  无论钱币如何沉淀枯竭,价格如何暴涨,

  总有个过程,总是比较透明

  在圈内,

  不会出现一枚宋屌人人卖几百,

  也不会出现别人永乐卖六十,你卖六百还销量可观。

  但是在圈外,

  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半两)

  “圈内人的钱不好挣!”某微拍群主这么跟我抱怨

  他建了一个微拍群,把我拉进群里,

  看过一次拍卖,让我怀疑人生

  一枚普通的三官五铢,几十甚至几块的钱币,在他的包装下,拍了800。

  一枚品一般的南宋小平,几十块的钱币,在他的渲染下,拍了1300。

  那么是什么人会出到这样的价格,买这样的钱币,

  答案显而易见,圈外人

  在圈外人的眼里,两千年前的钱币,几百肯定值,

  一千年前少见的钱币,一千多买说不定还是个漏。

  (南宋·淳熙)

  还有一次,朋友和我聊到了时下最热的平台直播。

  他说“我们这样费力扒瞎的卖上几个月,还不如人家直播一小时。”

  带着好奇,我还特地下了这个APP,找到朋友说的这个人的ID,

  只见这个人边直播开筒子边讲解出售,

  什么少见的至元通宝(应该是至道元宝),60有没有人要,

  瞬间被秒。

  什么难得见金代正隆元宝,100好不好,

  立刻被抢。

  从直播中不难看出,主播自己就是个菜逼,

  可是那又怎样,

  他面对的是更小白的,刷着‘666,好神奇’的圈外群众

  他只要粉丝多,照样能一晚挣几千,照样能年入百万,走向人生巅峰

  (北宋·政和)

  在有些人眼里,

  无知不是用来普及的,而是用来宰的。

  很不幸,在利益面前,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导致很多本是对钱币有着浓厚兴趣新人

  很难走上正确的收藏之路,

  甚至直接误入歧途

  (新莽·货泉)

  钱币收藏,有人说是眼力的博弈。

  有收藏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真伪存疑。

  眼力到了一定程度,便能规避存疑,买到称心如意

  可是如果良知腐蚀呢,制假售假,知假售假,该有多可怕?

  我们都好言“打假”,真假,是钱币收藏不可避免难题

  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那比眼力不济导致售假更可怕的,

  庞大的,正逐步摆烂的,人心

  本文图片由天禄琳琅,毗陵漢少,小小货泉

  胡柏,三愿,西瓜皮皮,Wang我等人提供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钱币交易:比起无心售假,良知泯灭更可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