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春 ▎严歌苓的30张照片:定格芳华
日期:2022-04-19 03:05:32 来源:文艺 阅读:

青春 ▎严歌苓的30张照片:定格芳华

  严歌苓

  严歌苓:“我想起关于我战友的那些真实的事情,那些给我所谓的纳博科夫式灵感战栗的东西。我和战友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朝夕相处。回忆起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景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所以,这部《芳华》可以说是最贴近我自己、最贴近我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芳华》这部电影大概在四年前开始谋划。“那时冯小刚导演跟我说,我们俩拍一个文工团的电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团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

  然而都是文工团出身,但对于冯小刚来说是炫耀,是“少女心”,对于严歌苓来说确是叹惋,与哀伤。

  1958年,严歌苓生于上海,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作家。母亲贾琳,话剧演员。

  那时文革正兴,她生活的大院里,人们谈的最多的话题是,自杀。一对老夫妇,手牵手从楼上跳下来。尸体拉走后,地面留下了两个大坑,一阵风吹过,地上的糖纸便纷飞起来。两个老人死前,把家里攒的所有的糖都吃了。五彩的糖纸纷飞,那一刻,严歌苓知道了什么是绝望。

  她最喜欢的一个“漂亮阿姨”,服安眠药自杀。在医院的走廊里,严歌苓看到,那个阿姨被插满管赤裸着身体,只覆盖一层薄薄的被单。一个电工围绕着走了几圈,把烟头故意掉落在被单上,再假装去抖落,为的是看到女人的裸体。那一刻,严歌苓知道了什么是人性的复杂。

  “小时候,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是个当作家的料。也读过书,就是趴在床上,拿着我爸的书读,那时没什么吃的,更别提零食了,我手里拿着榨菜、大头菜,或者咸鱼,弄得书上全是油印子。”

  “我在作品中的诉求均为艺术诉求而非政治诉求——虽然我写过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运动,写过这些运动给普通人命运带来的支配性改变,但在写作中,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于人性的探究,探究它的畸变之因,嬗迭之谜,并就此呈现人性的富饶与逼仄。”

  “我12岁就成年了”,那年她考入了成都军区歌舞团,成了一名跳芭蕾的文艺兵。和《芳华》中的姑娘们一样,开始她自己的芳华。

  “当时文工团的团支书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呀?我说,我的理想是独舞和领舞。团支书乐了,他说,难道不应该是共产主义吗?”

  15岁,她迎来了人生第一场爱情,他是比她大15岁的军官,远远看上去,英气潇洒。部队禁止恋爱,两人便眉目传情。6个月里,她给他一口气写了160封情书。然而这些,却成了她的爱慕者为“表现自己”而举报她的证据。

  “有些从阅览室带出来的书,从裤腿拿出来,比如《青春之歌》,我都能背熟了。当时看的都是之前我家没有的书,比如巴尔扎克传,拜伦传,麦哲伦传……这个偷书看的秘密一直没暴露,但是我恋爱的秘密后来暴露了,折磨得我不轻。”

  严歌苓被叫去,一遍一遍地写检查。写完一遍,上级又会打回去重写:“写得不够细!要细节!”她于是又重写,收到回复:“再细一点!挖掘思想根源!”

  20岁,她主动请缨,成了一名战地记者。“战争不是英雄主义,是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当时整个医院都是血腥的气味,你会知道,疼痛是有气味的。”

  25岁,她更加读懂了生命的含义,也愈发觉得,舞蹈已经无法充分表达她的内心,她要写。从前线回到成都,她就创作了《七个战士和一个零》。

  30岁,受邀美国演讲,严歌苓第一次走出国门,回国时,她即决定报考美国的研究生,再去仔细看看那个不一样的世界,那是被严歌苓称为“最艰难的”的一段经历。

  这位在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仍然需要去洗盘子、做保姆,忍受着老板的白眼。但这段经历也让她“好像多出一条命来,是脱胎换骨的一种”。

  有人说,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她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严歌苓本人,就都在她的作品里。

  在遇到劳伦斯前,《芳华》里哀伤、挣扎、彷徨的主色调就是她个人写照。遇到劳伦斯后是她另一阶段的绽放的芳华。

  严歌苓女士和劳伦斯先生亲手制作的“混搭大餐”

  ——德式甜点外加猪肉白菜馅的锅贴儿

  严歌苓说:“爱情如同生命,是会成长与成熟的。”他们的爱情顺理成章中带着无限的浪漫。

  她曾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找到问话——原来作为外交官,劳伦斯的交友动态是要实时汇报的。由于严歌苓有十多年的军旅经历,为了排除她不是间谍,FBI一次又一次叫她去配合调查。甚至有一次,严歌苓被叫去“测谎”问话。忍无可忍的劳伦斯愤怒了,他把工作证剪成四瓣,放在信封里,去和领导请辞。

  他对严歌苓说:“他们这是对你的侮辱,我宁愿不要这份工作!”

  就这样,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外交官,放弃了他的工作,选择了爱情,和这位令他着迷的中国姑娘。

  由于失眠长期服药,严歌苓一直不适生育,成了她内心唯一的缺憾。2005年,严歌苓和劳伦斯在马鞍山的一所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女婴,取名妍妍,家庭完满了。

  现在,这位年近60的作家,仍然保持着每天写作五六个小时的习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一点,严歌苓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雷打不动地创作。她更是坚持着源源不断的阅读。

  她给陈凯歌写过《梅兰芳》、给张艺谋写过《金陵十三钗》和《归来》,给冯小刚写了《芳华》。她的作品也屡屡被搬上电视,《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铁梨花》、《当幸福来敲门》……

  写女人、写男人、写爱情、写时代,写人性。

  而这,就像《芳华》的一句台词:

  “人之所为人,

  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

  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

  联系QQ: 3067402679

  投稿须知: 注明为原创或选摘、摘录等(若不注明责任自负),并注明联系方式,本平台不设稿费,文责自负。

  底下有评论,你参与了吗?

  【文艺】杂货铺子

  三店又开张了

  扫以下微信进去逛逛吧

  注明“我爱铺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春 ▎严歌苓的30张照片:定格芳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