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日期:2022-04-27 07:30:13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真如妙心推荐 阅读: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道业很难进步;往生极乐世界,便容易成就佛果。彼土容易修行,一生便可圆成佛果;此土很难进道,累劫难成道业。有鉴于此,往古的圣贤大德,人人趣向净土;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安乐佛刹。末法众生修行佛法,没有哪个法门能够超胜净土法门的。但《佛说阿弥陀经》说少善根的人不得往生,多福德的人才能成办。这里所说的多福德,莫过于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所说的多善根,也莫过于发上求下化的广大心。所以,暂时称念弥陀圣号,便胜过百年布施的功德;一发大乘菩提心,便超过历劫的修行。念佛本来是为了成佛,如果不发大菩提心,虽然念佛又为了什么呢?发菩提心本来是为了修行,如果不往生到净土,那菩提心即使发了也容易退转。所以播下菩提种子,耕以念佛之犁,菩提道果才会自然增长;乘坐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净土决定可以往生。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净土法门,信愿为本。持名念佛,普摄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禅诸宗。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故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往圣前贤,人人趋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