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是一本由[法]弗雷迪·伯乐(Freddy Balle) / [法]迈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矿》读后感(一):改善永动机
一家差点断了现金流的制造企业践行精益管理起死回生的小故事。
涉及的关键理念在JIT, TQM, 6 sigma, value chain 这些理论和框架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要点包括:
- 以人为核心,员工集体参与
- 客户满意,以需求拉动
- 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消除浪费
- 柔性生产应对变化,同时控制成本,保持竞争力(相较大批量生产)
- 将质量建立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 持续改善
《金矿》读后感(二):改善永动机
一家差点断了现金流的制造企业践行精益管理起死回生的小故事。
涉及的关键理念在即时生产、全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价值链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这里的要点包括:
- 以人为核心,员工集体参与
- 客户满意,以需求拉动
- 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消除浪费
- 柔性生产应对变化,同时控制成本,保持竞争力(相较大批量生产)
- 将质量建立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 持续改善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唯一一个不在这家制造企业中,也没有精益管理经验的“我”,担起了记录故事情节发展的重任,顺便谈个恋爱(并没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引导读者的思考,未必每个人都在制造业,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应用精益的场景,进入持续改善的循环:
- 进行标准化程序的提炼
- 找到浪费(无意义的活动)
- 找到去除浪费的方法
- 若此方法有效,更新标准化程序
* 在标准化程序中要反映需求拉动,并根据变化及时修正
总之,人的态度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实践,再是持续的研究和改善。
“我”爸爸说:“他们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别担心,他们在进行完所有的改善之前就会停下来的。迟早他们会厌倦的,或者遇到他们不愿意解决的困难”
所以,赶紧的,行动&坚持!成为改善永动机吧~
《金矿》读后感(三):成为持续改善的永动机吧
本书写了一家差点断了现金流的制造企业践行精益管理起死回生的小故事。
涉及的关键理念在JIT, TQM, 6 sigma, value chain 这些理论和框架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要点包括:
- 以人为核心,员工集体参与
- 客户满意,以需求拉动
- 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消除浪费
- 柔性生产应对变化,同时控制成本,保持竞争力(相较大批量生产)
- 将质量建立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 持续改善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唯一一个不在这家制造企业中,也没有精益管理经验的“我”,担起了记录故事情节发展的重任,顺便谈个恋爱(萌芽,想谈,但没谈)。另外一个职责就是陪读者走进精益,并引导思考,未必每个人都在制造业,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应用精益的场景,进入持续改善的循环:
- 进行标准化程序的提炼
- 找到浪费(无意义的活动)
- 找到去除浪费的方法
- 若此方法有效,更新标准化程序
* 在标准化程序中要反映需求拉动,并根据变化及时修正
总之,人的态度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实践,再是持续的研究和改善。
“我”爸爸说:“他们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别担心,他们在进行完所有的改善之前就会停下来的。迟早他们会厌倦的,或者遇到他们不愿意解决的困难”。
所以,赶紧的,行动&坚持!成为改善永动机吧~
《金矿》读后感(四):危机下自救-老板你醒醒吧
这一系列的书籍虽然买了许多年,却是今年才开始启动阅读。一直对自己拖延现象和不肯专研的态度感到很嫌弃,这本《金砖》就是在怀着对自己的嫌弃中勉勉强强的坚持了一个月多月的读完了。 虽然采用小说方式,简单的文字,阐述了精益生产,但我读起来还是感到理解的费力,现在回想书中内容,也并不是都理解,可能还需要得空再对这个详细的案例中,一些方法再加以理解。这让我感到可惜,如果过去十年我在工厂的岁月里,能结合书籍里面理论和实际工厂实况加以理解会不会把这些专业知识牢固掌握并变成现在实力(竞争优势)?毕竟年后,我就面临着一家功能五金龙头企业屡次因为产能不足而延迟交付货物给我,我则可以去现场查看并利用这些知识加以分析给出他们解决方案,毕竟本土的企业,专家型工艺工程方面人才真的很稀缺。 《金矿》阐述一家现金流遇到瓶颈,正面临破产的工厂,最终基于一系列精益改善的工具,扭亏为盈。我学习到企业要有良好现金流,需要聚焦在盈利项目上,剔除不盈利的项目,把资源集中投入到盈利项目上去。这个与当下国内很多企业都背道而驰,尤其最近几年基于互联网,大多数项目凭借一个故事获得融资,最后在不断烧钱下拱了虚高流水最后上IPO,多数最终下场可想而知,为此,我深有体会,我当下就在这么一家完全不盈利,臃肿着扩展个个不赚钱的项目,正在水深火热而急切想通过IPO解救的企业。我真希望建议此时公司应该就关掉大部分的项目,在资金还充裕的情况下,收缩人力和费用支出,集中资源在其中1-2个可预期发展的项目上,重新部署,快速执行,等真正开始盈利后再延伸当下基于大生态领域全渠道覆盖。其二,如书中哈利给的第二方法,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当项目聚焦,供应链竞争优势需要作为有力支撑,借助供应商资源,让盈利空间和竞争优势更强有力。
虽然我当下所在的企业并不是传统制造业,但此次阅读后,我竟觉得精益管理的这些思想,其实均可以给我现在服务的公司带来一些思路。除了上面两个方向:剔除不盈利的项目和获取更竞争优势供应商价格外。在现在臃肿的各业务链条,将近800号人,内卷产生大量内耗,开春后大量人员流失,内部低效低沉负面的状态里,实际可以组织一个项目团队,重新盘活这摊死水。
书中有个观点:先生产员工,再生产产品。员工是最大资产,而不是成本负担。纵观我们的内部团队,专业性的缺失,唯亲任用,创始团队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排斥、制造麻烦等,产生巨多内卷现象。盘活第一步,先从人,选合适的人放合适的位置,增加专业性的人才,充分信任,授权。伯乐也还提出现场态度,老兵对于问题的忽视,更多来源他们的态度,漠视问题。最为可怕这个过程这些人基于职务时常让有能力人委屈,不公平内部文化更加速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一年一直在这恶性的循环。
标准化操作,接近800号人,没有标准化操作流程,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尤其在售后问题,盲目追求客户满意度,简单粗暴售后处理方式,使得质量不但没有提升,还承受了高昂的售后成本。
万事皆在人,精益实施失败往往是人,而企业能否持续良性发展也在于人。在流水线上发现浪费,就如我们日常大量无效工作时间浪费,一些重复而没有意义管理方式例如早会、早会纪要、晚会、晚会纪要、日志、周报、月报……(1-3级组织各开周月会)这些时间累积下来占用了多少人力时间成本。真实节拍的时间是怎样?例如日常漠视流程(价值活动)的合理性,对于订单交付,卡着订单审核时效,付款时效,交付仓库出单的时效,这些时效没有真正以合理节拍评估为背景,人为理想化的限制,导致内部常常基于此又产生大量争执埋怨,更不能基于此真正配置人力资源。
真不得不感叹,这些思想,这些改善的方法,实际在很多很多年前被提出来,又在不同企业中,在社会的发展中验证,它们是确实有效的可落地的方法,却在当下被管理者忽视的只一味希望投机取巧尽快在企业发展的路上如何快速获得变现的行径上。
真可惜了,而即便学习了,也未能把这些方法带给我现在这家公司,去改变目前的现状,更觉得无奈。书中最后一章也是这些年一直听着最多:持续改善;对于自身的发展,也要确实持续改善,拖延症和这些被闲置的书籍真要好好看起来。
摘抄
1.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全靠人,促使成功的是人,阻碍成功的也是人,要扫除障碍还是靠人,一切都与人分不开。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想办法激活员工的斗志,带领大家认识危及、接受改变、持续改善,不断地努力去找回工厂车间里遍地的黄金。
2.精益要点
3.当遇到现金问题,有三种方式对公司运作有帮助:
4.浪费
5.可变成本:和产品直接发生关系的成本(原材料、直接劳动力) 不变成本:运营上所需的其他成本
6.商业里面很有效的一条规则:懂得放弃。
7.价值流:一个产品从概念到实际产生、从订单到交付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包括增加价值的活动,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一般价值流是指同类产品的生产线,产品的制造流程和基本操作大致相同,但可能会用不同的零组件或生产程序。
8.节约成本,而不是消减成本。
9.节拍时间=每天可用的加工时间/每天客户的需求量
10.操作人数=工作内容/节拍时间
11.衡量质量:
12.人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必须要与人合作,而不能与人对抗。
13.工人其实都是专家。他们都是自己那个狭隘的领域里的专家,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很自负。
14.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操作是经理们最重要的工作。训练新来的员工遵循标准化操作。
15.责任不是命令,是一种荣誉。你不能命令任何人去负责;但可以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去承担责任。
16.如何通过标准化来减少操作过程的变数,从而增强团队的协调性。
17.采矿者在河中几个小时淘金的辛苦工作,最后才获得一点金砾。每个人都会说出些道理,但是执行需要决心、毅力和耐心。
18.提高质量减少返工,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库存,才能真正节约成本。
19.尊重和信任是理想的工作关系的基础。
20.先生产员工,再生产产品。
21.管理层的职责在于启发员工,让他们把价值增加到产品中。
22.当你的生产在高库存、低效率情况下时,一定有很多浪费。
23.精益的出发点是训练人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24.精益最终是围绕着人性。
25.拉动系统
26.一旦人的态度定了型,你想它又有多少第二次机会呢?
27.精益生产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失败的。
28.现场态度:你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必须以现场观察为依据,以车间活动为核心。
29.管理层必须要了解直接管理的重要性。
30.自从人类离开山洞,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事,从大教堂到汽车,从绿色革命,到陪审团审判,从流行病到微波炉,一切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然而很多人却总认为,很多事情就像石头一样是永恒不变的。
31.解决问题是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态度。
32.在日常生活里,随时留意种种浪费,而且还能看出实际改善的可能性。
33.令我沮丧的是,当我提出任何改善的提议时,因为牵涉到他人,往往会使得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感到不愉快。
34.精益原则
35.寻找价值、理解流程、发现浪费、解决问题,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
36.奥斯卡.王尔德:有一群人被困在黑暗中,有些人哀号,有些人还是会抬起头仰望星空。
37.公司文化促使每个员工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使公司成功地运作,而不会抵制它,并且为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到骄傲。
38.思维并不一定完全是从理智演化而来,它是行动与经验的积累。如果我相信灌木丛中有一只猛兽,我会立刻爬上树去,如果错了,顶多被人笑话。相反的,如果我猜灌木丛后面没有猛兽,一旦猜错了,就可能会被吃掉。因此,与其说思维是演化与理智的结合,不如说是演化与信念的结合。总之,人的态度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实践,最后才是研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