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给房间里买了十几盆绿萝美其名曰:净化空气。两周以来,绿萝长势颇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但不知是何原因,放在阳台的那盆绿萝霜打的茄子般——蔫儿不拉机的状态,且有加速趋势。上网查询到底是什么情况后。剪枝叶,换了换水后还是不见起色。最后请教了我们组的养花大神,最后将其转移了阵地,放在阴凉的地方。没成想,两天之后,绿萝奇迹般的恢复了原貌,虽然不如之前枝繁叶茂,但也颇有生生机勃勃之势。
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儿童——小F,说他特殊,他也和大多数人并无二致:知羞耻,明善恶,懂是非。可说其正常,倒也有些不一般。所以才说其有那么点特殊。
这孩子平时上课,基本处于明显游离的状态。有一次因为有事情,把孩子托付给隔壁班的老师照看,老师看小F无事可做,就让他把语文书拿出来,一对一的进行词语听写。刚开始,小F极不情愿;后来,在老师的一再“逼迫”下,终于还是拿起笔来,中间的时候边听写边哭,边哭边听写。听写之后,发现了孩子其实掌握的词语有很多,可为什么会出现上课不听,下课补写情况呢?其实我也很纳闷,可既然小F能听写,就说明这块没问题。还是说因为孩子从入学开始,老师们就清楚小F的情况,就一直特殊对待,以至于这孩子自己形成了一种课上可以不写作业的认知,所以才有了现在课上无所事事的状态。
仔细回想,小F以前考试的时候,只写姓名班级,这无疑是家长、老师不断叮嘱的结果;后来,考虑到他的现实情况,会叮嘱他将选择题完成,毕竟还有四分之一的机率;慢慢的,小F除了选择题之外,会尝试做语文上的阅读理解题,数学上的计算题,且不论正确与否,其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这也是老师和家长不断叮嘱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小F不是丝毫不能做任何是,在她的观念里,一般老师叮嘱的他都会努力去完成。
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特殊儿童在某些方面没那么特殊。或者说外界给他的定位是错的,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这种定位,故此,有了课上无所事事的状态。他需要的可能只是别人在某些方面拿他普通人一般对待。六七岁的孩子入学以来,心智不成熟,大部分事情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决定。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智慢慢开化,自主意识逐渐形成,可如果在开始之初就已经按照既定的情况对孩子进行特殊对待,那么孩子后来形成的自主意识就附带了许多限制条件。小F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特殊儿童需要特殊对待。可特殊的儿童也不是全方位都需要特殊对待。他们有时也需要被公平对待:提问问题、回答问题、课下聊天、记作业……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无疑是根据特殊孩子的特殊情况,给他一个适合的环境,而不是完全的区别对待。
其实,教育孩子和养绿萝是同样的道理,适合的他们的环境,才是最好的,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