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世界在书店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4-20 00:1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世界在书店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界在书店中》是一本由[英]亨利•希金斯 编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在书店中》读后感(一):我们喜欢书店,却也在抛离它

  如果这个世界连书店都消失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弥补这个缺角,去该爱着什么

  挚爱读书的人,总喜欢逛一逛书店,手里摩挲着书脊,闻着墨客特有的气息,总是迷恋在这亲切的氛围里舍不得出来, 即使我们迷恋,我们依依不舍。对于每一个热爱读书和向往读书的人,我想这本书特别合适,13位老书友带我们温暖渐渐消融的书店世界。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温馨的故事更让我感动,就像故友重逢在一个书店里,没有咖啡凑数,也没有音乐随行,只有相聚时满篇感慨,我们畅谈所有,无话不谈,手舞足蹈地模仿过去的囧事,然后给对方一个轻轻的拥抱,生活不止俗不可耐的苟且,还有偏安一偶的安静。

  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卡夫卡说,阅读是看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一家书店可以是一个吸引特立独行者、精神流浪者的磁场,一个社区中心,一个避难所,一个文化活动的平台,也可以是一个异议和激进主义的中心,一个可以传播对于大众来说太奇特、太具爆炸性的观念的地方,一种创造、发展读者群体的方式。

  热爱读书的人看到这本书,或者是爱去书店的人,都会热泪盈眶,颇有偶遇知音的畅快。书店文化在今天“有一种普遍观点认为,为了人气和利润,书店除了卖书,还要擅长其他服务。但是,我想要在一家书店里找到的,仍然是对书本身的热爱,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布道般的热情,而是那种渴望搜罗其他书店没有的书、渴望用感性和信念代表书籍世界的那种激情。这种激情甚至偶尔会促使书店经营者介入到文学的产生与重生之中。”

  里斯本的贝特兰德书店,它于一七三二年开业,一七五五年毁于大地震后搬迁至加雷特街的现址。

  位于马斯特里赫特一座十三世纪旧教堂中的天堂书店,这座壮观的教堂曾用作自行车停车场。

  去纽约西五十七街上如今已经停业的里佐利书店,那里有引人注目的枝形吊灯和浅浮雕。

  去东京的森冈书店,这里每次只卖一种书。

  如果我们还在继续着热爱,我们的生活不会空虚,我们还保留一份自由的权利。以前车马慢,苏联二战结束后大量的书店也在萧条,重开之后大都转为二手书店,许多人变卖自己用不到的东西,书是最显眼的,这也促进了二手书店的繁荣。现在信件被电邮取代,电邮也在转变成工作模式,以后会越来越便捷,便捷的方式也同样牺牲了我们的思考。

  书店就是我们工作家庭以外的地方,我们释放压力的避风港,我们得以安歇的观街亭,也可以是我们惬意偷闲的安乐窝。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手里握着的手机已经看得头疼,如果有一家书店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是不是觉得进去看看也不错,它没有美味,也没有舒适的沙发,但这里也没有恼人的工作和家庭,一眼望去,满目的朋友都可以和你谈一谈。

  我期盼有这么一家不让我失望的二手书店。

  《世界在书店中》读后感(二):《世界在书店中》:他们记忆中在书店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40岁那年,丹麦作家多尔特·诺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空手劈》上市,集子里的故事受到好评后,作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多尔特·诺尔斯在严寒中经过哥本哈根的老国王路,十字路口远端的一家书店看上去小而温馨,她便穿过马路跨进了温暖。

  回到家里,气极而泣的多尔特·诺尔斯给女店员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管理书店的人知道,他也应该尽量在顾客身上看到某些他们不见得自知的更重要的品质。他也明白,他就像是文学延伸的手臂……”就是这句话,让多尔特·诺尔斯这篇《亲密》成了《世界在书店中》所有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因为,它戳中了当下我们与网上书店关系中的尴尬。我们去书店并愿意久久地盘桓其中,除了想在列队欢迎我们的书籍中寻觅到中意的那一本外,也期待能邂逅一名如书籍延伸的手臂那样的店员。如今,这种期待已被网上书店吞噬得差不多了,买书者与卖书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几乎荡然无存。

  于是,愈加怀念城市喜欢把书店当做自己独特风景的往日时光,愈加怀念人们喜欢将约会安排在书店里的往日时光。怀念不如相见,可在全世界各地的书店集体走向式微的当下,我们恐怕只有通过作家们记忆中的书店来遇见全盛时期的书店的无限风光了。

  “莱内尔书店里一直都放着好几把皮质扶手椅,让人感觉好像是在谁家的客厅,而我们读者坐着,就感觉像是在一个好客的人家里参加大派对。这种感觉在今天许多书店里是找不到的,在这些书店里,读者好像被视为入侵者,进来浪费时间,可能什么都不买,而店员对浏览书籍这种神圣的习惯不以为然,也许因为他们从没这么做过。而坐在那些扶手椅中,我会计算自己作为学生的零花钱,在钱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对自己想要的书,完成几个小时的神游”,选自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一篇题为《两家书店的故事》的这段描述,显而易见是在比较两家书店给予他的大相径庭的感受。

  那么,描述中所指的两家书店对应的就是文章标题中的两家书店吗?不。在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看来,店员对浏览书籍这种神圣的习惯不以为然的书店,根本配不上书店这一称号。那么,除了莱内尔书店外,《两家书店的故事》中的另一家,是哪一家?那是一家名叫“中央”的书店,那家书店的老板对作家年少时对他格外温情,那段情谊烙印在了作家的记忆深处。

  由英国作家亨利·希金斯编、彭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在书店中》,汇编了13位作家对书店这种特殊空间的私人回忆。惟其如此,13篇文章的每一篇,都倾注了作者对自己难忘的书店的复杂情感。而意大利作家斯特凡诺·本尼留在那篇《绿棕榈书店》中依依不舍的深情,特别令人怦然心动。

  不用说,衣着考究的绅士所选的每一本书,都是绿棕榈书店的在售商品,罗韦尔西层层设卡阻断衣着考究的绅士如愿,是因为他书店的数条经营理念中有一条居然是“书是挑顾客的”,如此看来,罗韦尔西岂止是书籍的手臂延伸,他就是那些书籍的媒人,要确保将它们送入真心呵护它们的读书人的怀抱。对开店就是为了挣钱的老板而言,绿棕榈书店的经营理念有些匪夷所思,市场没有因为罗韦尔西爱书如斯而不惩罚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意大利文化的奇迹绿棕榈书店,于2012年随罗韦尔西的去世而倒闭,去世前,他已经非常贫困。

  《绿棕榈书店》的读者一定会同斯特凡诺·本尼一样,将崇敬之情献给已在天堂的罗伯特·罗韦尔西的吧?他经营绿棕榈书店的那段时光里,始终在创作一首赞美诗,赞美人与书店之间两情相悦的美好情感。

  《世界在书店中》所收文章的13位作者中,有不少依然活跃在世界文坛。在他们哀叹书店已不复往日辉煌的数年后,实体书店更是在网络书店的紧逼下步步败退。面对如此境况,他们又会怎样抒写对书店的情感?比如,对莱内尔书店念念不忘的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又会怎样评价直接删除了让读者浏览书籍这种神圣习惯的网络书店?

  《世界在书店中》读后感(三):在书店工作九年的我,这书看得我热泪盈眶!

  莫言得诺贝尔奖那年,第二天有位大叔,急匆匆来到书店,说要买一本“臀部”的书,闹腾了半天,才知道是《丰乳肥臀》。

  一个下午,书店安静,大家认真看书,突然有个女孩哭了起来。最后沟通知道,她失恋了,来书店,希望能为自己平复下心情。

  书店每晚上下班后,都有一位大叔来看守,他帮我们把台上和架上的书,收拾完毕,然后在书店门口休息,和书店一起等待天亮,一起在此迎接我们。

  和书店拥有的记忆太多太多,这是能快速在我脑海里出现的几个,能回想他们,也是因为在看《世界在书店中》,这是一本由十三位作家对“书店”的温暖记忆。那些作家们回忆的书店,勾起了我的往昔。

  每一个人对于书店的认知,我想会很不相同,但我相信,每一个人,无论是作家、店员还是读者,我们对书店的情感,大体相同,特别是实体书店。

  为什么强调“实体”,因为在《世界在书店中》,那些作家大多数都是经历过实体书店最繁荣的时刻,同时也见证着,被网络冲击后,实体书店的落败。他们或许比我们甚至e时代的人,更有着对书店的某种情结和理想在里面。

  他们用他那优美的笔调,和带着温暖情感的回忆,写着他们和书店的种种相遇和奇趣。有的,是因为书,扩展到了书店的更大空间范畴;有的,因为书店,而相遇了某本不知的书,从此聚焦该作者,并在书店作者架前,流连忘返;有的,因为自己是作家,渴望和大作家的书,并驾齐驱;有的,因为无奈,去书店打工,尽然不知不觉,和书产生了情感。

  我想起,我最初被书店吸引的,便是那琳琅满目的书,以及在书店里,总能发现完全不知名的书,如同书中的一位作家所说:“一家好书店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为了找一本书进去,出来时却买了你原本不知道存在的书。文学的对话就这样得以拓宽,我们体验的疆界就这样在反抗局限中向外推进。”

  遇见这本书,也是我的荣幸和缘分,因为书店在我心中的微光,渐渐随着时代的变化,忽明忽暗,有时,我尽然不知和谁去聊聊书店,聊聊那些“清贫”的理想,可这本书的作者们,却用他们细腻的笔调,说出了我的心声。

  “虽然所有的书售价似乎都过高,但它们要么是你迫切需要的,要么会诱惑得你心神不宁。”

  “我想要在一家书店里找到的,仍然是对书本身的热爱,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布道般的热情,而是那种渴望搜罗其他书店没有的书,渴望用感情和信念代表书籍世界的那种激情。”

  “拥有一本书--你自己挑选的书--就是定义你自己。”

  “书店永远都在产生新的渴望,永远都在我们心中播种渴望。”

  “对于作家来说,书店是使他脱胎换骨的地方。”

  “为了找一本书跑几家书店,像对付狡猾的猎物一样追踪搜寻它,仍然是我的乐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世界在书店中》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