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似乎还带有一些文艺气息。每次听到这句话,都能读出一丝讽刺意味,似乎在讽刺一些没理想没目标的人,在提醒他们要有梦想。但是我想说的是,只有满足了眼前的“苟且”,我们是不是才有力气追求更美的诗和远方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低级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而我们最低层的需要,就是填饱当下的肚子。怎么填饱肚子,也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我而言,填饱肚子的要求,不是大鱼大肉,有多么高档奢侈,而是一日三餐都要认真准备,认真对待,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追求。下边就来聊聊填饱肚子的故事吧!

对待三餐认真的态度(受老妈影响)
打我记事起,一日三餐都能看到老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一日三餐也总能吃到老妈用心做的可口饭菜。在我印象中,她从来不会为了省事儿,就随便一做,糊弄全家人。经常听到邻居大妈说,冬天天冷不想起来做饭,随便找点东西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夏天天热不想进厨房,吃点水果,西瓜就可以,似乎只有春秋适合在厨房做饭一样。后来上了学,同学们经常会讨论早上妈妈都做了啥好吃的,好像别人都是很简单填饱肚子就可以,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懒惰,不想麻烦而已。而我却总是每天早上都能吃上馍菜汤,一样不少,即便是寒冬腊月,老妈宁愿早起来一会儿,也不会应付早餐。所以,从小开始,我就学会了一个词:认真。一日三餐来之不易,要认真对待一日三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连认真守住本钱的态度就没有,何谈“革命”?每天都要重复一日三餐,重复做的事情要坚持做,坚持做的事情好好做。
长大后爱上做饭(受父母影响)
说实话,我是一个特别爱做饭的人,厨房就是我的娱乐圣地。锅碗瓢盆勺,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厨房跳动着和谐的旋律。我从来不嫌做饭麻烦,更不会因为冬天冷伸不出来手,夏天怕热,而不认真对待。每一顿饭对我而言,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一种心态。一日三餐最重要的不是你端到餐桌上最终的那些饭菜,而是准备的过程其乐无穷,受益匪浅。从买菜,挑菜,择菜,洗菜,切菜,炒菜,摆盘……每一个细节都是充满学问的,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做饭这些表层的知识,很多时候也能联想到工作和人,让我受到启发。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做饭?我都会说上一句:受我爸妈影响。小时候,爸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我和老弟就会在一边观察,给他们打下手,替他们品菜,觉得特别有意思。当时就幻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亲自在厨房做饭给他们吃。后来我们都慢慢长大了,终于有机会做饭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疯狂爱上做饭。后来每次回家,我们就让爸妈歇着,厨房被我和老弟承包了。每次看着自己做的饭菜,全家人吃得特别开心,我也就满足了
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做顿饭
工作以后,回家的机会就少了,跟父母一起吃饭的机会也少了,给父母做饭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每次只要有空,就赶紧回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钻到厨房里,开始做饭,让父母品尝一下我这不断在提高的厨艺。今年暑假,在家除了忙自己的事情以外,就是在厨房里做饭,变着做法,变着花样,给家人一些新鲜感。马上快开学了,做饭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就给老妈说:“以后早上的饭我承包了,我来做。”虽然有时被懒惰虫打败了,没有坚持。但是中午和晚上我都会主动去做饭,让老妈歇着。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做顿饭,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生活需要仪式感,一日三餐也需要仪式感,因为我们总会用心去准备这个仪式。吃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却不是为了吃,所以一定要吃出品质。认真填饱当下的肚子,用更大的力气去追求更好的诗和远方。朋友们,不妨带上围裙,挥起菜刀,!奏响一曲厨房交响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