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7-20 00:06: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1000字

  《马桶三部曲》是一本由齐一民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1-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一):“商战小说”:《马桶三部曲》

  齐一民的“马桶三部曲”,包括《总统牌马桶》《柴六开五星WC》和《马桶经理退休记》。这是一套不折不扣的“商战小说”,小说素材取自作者商场实战经历。从改革初期商界变革、到海外生存发展,再到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生活描绘,因“马桶”而连缀成篇,突破笔记小说窄小格局,一个个人物形象终于获得腾挪转移的演绎,个体命运成为了社会图像的缩影。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二):马桶三部曲

  一套不错的书,会推荐给朋友 偶尔机会看到这套书,通读全书,我最喜欢的就是《美国总统牌马桶》,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漫画小说、相声小说,时而荒诞,时而讽刺,但我还是想将这部小说定位为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后现实主义文学的许多特性,这些表现手法,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叙述是恰到好处的。我很喜欢,我会把这套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阅读的。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三):“马桶”二字很吸引人

  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人拿“马桶”作为写作内容,“马桶三部曲”,包括《总统牌马桶》《柴六开五星WC》和《马桶经理退休记》。从改革初期商界变革、到海外生存发展,再到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生活描绘,因“马桶”而连缀成篇,突破笔记小说窄小格局,一个个人物形象终于获得腾挪转移的演绎,个体命运成为了社会图像的缩影.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四):内容太幽默了

  第一次看到这套书,被“马桶”两个字吸引,好奇心使我不得不买下书,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最喜欢的是《柴六开五星WC》,内容写得的确很好玩,太幽默了,笑得肚子痛啊,推荐你们看看。不过,笑过之后就开始心酸,心酸到落泪,因为我与小说中的人物有相似的经历,产生了共鸣。我觉得作者太了解我们了,或者作者与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五):作者想象大胆,构思神奇

  作者齐一民以他青年时期留学国外的经历,加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代人,一老一少、一中一外几十年的代沟和近百年的恩怨。作者想象大胆,构思神奇,将如此宏大命题通过一个马桶、一个主人公裘八以及北美蒙市T公司的马桶国际出口部,通过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内蕴深刻的人间喜剧体现出来。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六):生活有时候也会超出艺术的想象

  书中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其实极力表达的是个人迷失在中美文化冲突,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人情社会与商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之中,以一己之力去努力触碰这个时代的旋律,有的人改变,有的人坚守,有的人摇摆,有的人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有的人四处碰壁、头破血流,有的人蹉跎度日、一事无成。正是这些深层原因导致了我们所能目见的各种荒诞。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有时候,我们无法承认,生活有时候也会超出艺术的想象。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七):道具中的历史——评《马桶三部曲》

  在小说中,马桶显然是作者有意设计的“道具”。小小环球,硕大而被夸大的马桶,原本极平常不过,却因是来自一个超级强人的马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和全世界的马桶促销大战,引出一个令人捧腹、在可信与不可信之间的幽默传奇。由于作者声称这是他本人“亲历”,于是看似荒诞的想象故事,又增添了某种现实感。但由于作品的确存在着大胆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所以大可不必对号入座。然而我们又不由想到,在市场愈益支配着人们生活的今天,虚构与现实仅仅是一步之遥,一字之差,市场的幻想中很难说就没有值得认真的内容。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八):1.坐在马桶上观天——读齐一民《马桶三部曲》

  “人在还没有进化到人类之前便开始排泄了,但那时并没有马桶。这个星球离开发马桶、离开了排泄渠道就将是一个一塌糊涂的、不可思议的、不干不净的、不卫生的星球,尤其是在人类已经习惯了住在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高楼之后。”在读完《美国总统牌马桶》之后,深深记住了小说开篇这句话以马桶为主题创作小说,只有在看惯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西方各种奇闻异事,也历经了中国由改革开放、快速发展阶段的人,才能嬉笑怒骂皆文章,行藏去留尽话题,也才有勇气、有能力、有魄力去完成这样一部号称“中国第一部漫画小说系列”。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九):齐一民《马桶三部曲》:看那大时代风起云涌

  《马桶三部曲》是一套在二十年前就风靡中国的第一部漫画小说系列。《总统牌马桶》以马桶为道具,凭借作者神奇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构思,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勾勒出一幅涉及商业、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传奇式的大型人间喜剧。《马桶经理退休记》以亲历为背景,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主流社会中如何孤军奋战,如何求生存、求发展的种种艰难和处境,行文处处流露出贵族式的幽默和聪慧。《柴六开五星WC》也是与“马桶”相关联的喜剧故事:来京城开电梯的小市民余力,经营五星级厕所的大提琴手柴六,在比利时撒尿童子铜像前终于憋出了人生真谛的华侨庄总,以及被逼得不得不在家里带着墨镜睡觉的作家新乔,既是社会转型期间生活在不同层面上的人们的无奈和尴尬,也是现代文明进化过程之中人类灵魂的某种呻吟。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十):道具中的历史——评《马桶三部曲》

  道具中的历史——评《马桶三部曲》(作者/程光炜)

  在大众文化传播的时代,人文的历史日益退向边缘。道具化的历史,正以千百种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事实上,当我们要求公布历史真相的时候,所谓的“真相”已经被道具化了,它变成了叙事的替代品,具体地说,历史变成了面具。值得庆幸的是,历史的商品化开始进入小说家的艺术视野,齐一民(笔名“齐天大”)的《马桶三部曲》正是这一方面的有益尝试。这是一部跨国小说,内容涉及美国和中国大陆,两代人,两个民族,一老一少,两代人之间几十年的代沟和百年恩怨,狭路相逢于北美蒙市T公司的马桶国际出口部,上演了一幕幕耐人寻味的人间喜剧。贯穿于全书的,是偏见与反偏见,歧视与反歧视,喜剧故事在主要情节中迭起高潮。在小说中,马桶显然是作者有意设计的“道具”。小小环球,硕大而被夸大的马桶,原本极平常不过,却因是来自一个超级强人的马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和全世界的马桶促销大战,引出一个令人捧腹、在可信与不可信之间的幽默传奇。由于作者声称这是他本人“亲历”,于是看似荒诞的想象故事,又增添了某种现实感。但由于作品的确存在着大胆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所以大可不必对号入座。然而我们又不由想到,在市场愈益支配着人们生活的今天,虚构与现实仅仅是一步之遥,一字之差,市场的幻想中很难说就没有值得认真的内容。

  不同于当前小说的是,作者主要采取的是意识流的手法。这种艺术处理固然给人一种阅读的平面感,但它迅速的流动,则呈现出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诸多意象。想象犯罪的余力,幻想在电梯里夹着“沙田柚”的大腿,但恰恰碰上了令他难堪的场面。下岗后的他,干起了开电梯的职业,在这个小小空间中,见证了众多的人生世相和悲喜剧。电梯成为作者一个特定的叙事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置身于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的余力看取现实人生的一个窗口。而余力的现实处境,则正是一个马桶式的寓言。正像小说所交代的那样:“余力这才醒悟到自己是在从事着一桩前无古人后天来者的工作,而且它本来就是一桩多余的、本不应该存在的工作。在民国好像没人专开电梯,因为那时的电梯大多是洋人造的;在清代没有;在明代更没有。”“余力本是多余的;余力本是无用的;余力本该──下岗。因为那个岗位──开电梯的岗位──本不存在。”显然,在意识流的故事中,并不流动而且似乎永远凝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尽管这种生活常常为荒诞的现象所遮蔽、所否决。由此可见,小说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视野,它每天都在变动,然而它每天也在唤醒人们的思考。也可以说,小说所展现是生活的碎片,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他需要在阅读中不断通过剪贴,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到故事当中。如果对作品稍感不足,我觉得是它的叙述太快,情节转换之中还铺垫得不够也不够从容,因为对更多的读者而言,他们对文本还缺少专业批评家那种职业和精细的耐心。

  程光炜简介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近年来,专事于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主持“重返八十年代”讨论专栏,并承担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代表著作有《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艾青传》等。主编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马桶三部曲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