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27 04:4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是一本由张贵勇著作,九州出版社▪ 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一):陪伴不是父母给与孩子的施舍,而是孩子给与父母的恩惠

  虽然没有孩子,却深深地感受过陪伴孩子时所带来的欢乐和成长,对作者的这句话很认同,也欣赏一个父亲培养了孩子丰富的阅读视角,让孩子的童年很充实。

  可是,我不喜欢这本书,阅读感受不好,尤其是我这种女性读者,有趣的事情,写的不那么有趣了,那么,一定是讲故事的人,不太有趣,哈哈哈,我的谬论。

  书的第一页,写谨以此书献给哲哲妈,通篇看到的几次描述孩子妈妈的都是。。。总有种后加上去的感觉,我强大的奇葩猜想,哈哈,美好生活也包含这个不完美的妈妈吧。

  同事说双鱼座,总会有一些,奇葩歪理,我写完这个好像有点懂了。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二):家庭教育才是人生的起跑线——《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书评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一书,是由一位爸爸写的一个个与孩子生活的故事片段,读起来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的枯燥之感,每一个小故事都十分的引人致胜,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样,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并且,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三):陪你一起长大

  在一个雨夜读完《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这本书,心里却是满满的温暖。乍一看书的封面,很简单不花哨,心里默默打鼓会不会好看。没想到,打开读起来却是一本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记。书里写下的都是生活里的一些小事,也许你也会遇到,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但是作为读者一页页读下去,满满的感动和温暖。

  虽然我还没有自己的宝宝,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默默下决心,如果有了自己的宝宝,也要像作者张贵勇一样,坚持记录下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他长大后再拿出来翻一翻,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回忆。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工作繁忙,没有精力没有心劲去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殊不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的人生经历中会产生多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为了今后的美好生活做准备,让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是大势所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另一种深刻解读。我理解的教育回归生活就是把孩子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到成长需要的知识、品质。让教育回归生活,就应该用“生活化的课程”教育孩子,让孩子体会生活,走进生活。用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引导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更好的成长。

  读完这本《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收获很大,这是一本让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反思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陪伴孩子的指南。如果你深深爱着自己的宝贝,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宝贝可以健康成长,越来越聪明伶俐懂事可爱,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不会失望。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四):有时候不能看评分

  当时看豆瓣评分挺高才买的一本书。花了1天多时间读完,有这么几个感受:

  1、全书处处充斥爸爸的身影,当然爸爸带娃是好事,引导孩子阅读也是好事,觉悟可以,值得鼓励。但是作者似乎有点自恋,频繁用一些片段证明自己教育的正确性却又很遗憾地让人觉得力道不够,高度不够,理性思维不足,与孩子的沟通停留在碎片式的表面,很难从中体会到什么价值。而且有时为了彰显爸爸的地位不惜以贬低其他家庭成员和老师作代价,仿佛世间只有这父子俩最亲密,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不能融入他们。甚至爸爸和妈妈的关系都是孩子来维系的,例子是其中有一段写到为了孩子也要更爱孩子妈,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

  2、作者的教育理念似乎也差点。看完阅读和学习两个章节之后,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一个如此酷爱阅读的孩子,为什么语文成绩不好?众所周知,阅读对语文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的语文很简单,除了拼音、字词、背课文,剩下的就是写作。作者的娃,一年级就认识很多字,可以熟练阅读文字书籍,会背诗,会激发灵感做文章,没道理学不好语文。我只能从一些细枝末节猜想,是不是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重视孩子的自主性而忽视了家长高质量的引导。小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但不代表他总是正确。作者痛恨应试教育,是因为孩子成绩不优秀,但想到自己考大学考研成功的时候又忍不住沾沾自喜。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失败的感觉让作者不舒服。

  总之,这本书总体感觉絮絮叨叨,像这么多年作者朋友圈的集合,出书就好像让读者买票观赏他的育儿过程,甚至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炫耀父子俩出名了,觉得自己倍儿有价值,活得倍儿有痕迹。不过,对于一些尚处于不愿带孩子,不重视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看看也有好处。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五):如何让孩子爱阅读爱生活的干货都在这里 ——读《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文/岸晓风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是一本很独特的书。说它独特,因为,这本书是可以多元阅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理,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功用,或者,至少会有所侧重。《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就是一本标准的儿童阅读“百科全书”。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工具书”。作者张贵勇是一名知名阅读推广人和作家。因此,书中列举数百种儿童图书。时间主要贯穿于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基本上将作者和孩子的阅读史毫不保留的呈现给了读者。在作者和孩子共读的书目中,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哈利波特》、《西游记》、《三国演义》、《小淘气尼古拉》、《写个儿童的中国历史》,也有我们较少听到的《猫头鹰王国》、《红铅笔》、《黑狗哈拉诺亥》,可以说,这一方面,作者和孩子的阅读面之宽、之广、之神,都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路径,让大家少走弯路。

  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童趣书”。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在读这本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真的是天使,他们的一些见解既是童趣,也有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孩子对待爱情的看法是简单而真诚的。在孩子的眼中,“爱情就是像爸爸和妈妈那样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记住,孩子最先是从你对妻子真诚的爱中受到教育的。又如,作者心血来潮,在小巷里故意和孩子玩“捉迷藏”,结果孩子吓得眼泪汪汪。作者问孩子,为什么有我在你就不害怕。孩子说:因为,你是我的勇气。看似孩子的话语有点逻辑不通,但是却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心灵依靠,也是其成长的动力之源,这一点父母们既要牢记,也要珍惜。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教科书”。这本书是以记日记的方式呈现的。一个个充满温情的画面,一个个充实而有趣的日子,一段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但是“形散神不散”,这些故事和片段都有一个内在的核心,那就是教育和阅读。作者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在为读者提供最实用的亲子教育方法,最实惠的孩子成才课程。

  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六):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父母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参与孩子的成长?如何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张贵勇的这本书里没有说教,只是将生活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感悟和点评,看完不但让人满心温暖,也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本书记录的不但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作者反思并改进自己教育孩子方式的心路历程。作为一个爸爸,作者坚持每天给孩子做亲子阅读,从绘本、儿童名著到自然科学、历史书等等。阅读让“哲哲”从小就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继而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充满着爱心、乐于分享、懂得感恩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孩子合适的家庭教育。其实,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周末带孩子去认识大自然、跟孩子聊聊班级的事、每天睡前给孩子读书、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是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且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存在你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孩子的生命轨迹嵌入自己的身影,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还有美好生活。

  文:许威,原创作者。酷爱读书,坚持码字,推崇阅读、思考与分享。简书“许大威仔”,微信公共号“大威之声(whatVsay)”。

  阅读、思考与分享。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七):看着你越来越好 -------读《让教育回归美好》有感

  看着你越来越好

  -------读《让教育回归美好》有感

  收到书之前,我猜想这应该是一本教育类书籍,类似亲子课堂一样,传授一些教育方法,收到书才发现不是,原来是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孩子成长相册,作者不愧是做文字工作的,那些旁人看来无趣的小事,也能在他的生花妙笔下写的活灵活现,更能讲出一通道理来,细细想来,这也算一本教育类书籍,不过阐述方式就有趣的多。

  书的扉页,作者写了一排小小的字“谨以此书献给哲哲妈”,为什么要献给哲哲妈呢?读到后面似乎能明白一些(因为书还没有看完,也不敢断言,全靠猜想)。做妈妈的怀胎十月,受尽磨难才生下来,现在倒好,孩子跟爸爸更亲,最可气的是爸爸居然还据此写了一本书来炫耀,妈妈不是要被气得七窍生烟,这爸爸真是嚣张得不要不要的。

  说正经的,起初喜欢上这本书是被他的封面和书名吸引,群里有姐妹在某一篇书评里写过“一本好的书,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部位都能体现出他的精致与内涵”,这本书也不例外,封面毛茸茸的大猫和一个观察猫咪吃食的女孩,构图精美,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书面的那句话直击人心“与童心彼此观照的过程中,我开始警惕成人思维里惯有的简单与粗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伤害童心。”做了母亲以后,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父母在承担养育责任的同时,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模样。

  家住二楼,每天出门的时候女儿就会在阳台给我挥手,走到很远再回头看,她还是站在那里,回家只要听到我车子的声音,就马上跑出来大声的叫妈妈,每每此时,总能感觉心里暖暖的,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不自觉地用孩子的说话方式与她说话,孩子眼神清澈,思想纯净,与孩子在一起总有如沐春风之感。可是大多数父母都不能做到像哲哲爸那样,将与孩子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最后汇总成书,福泽众人。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当你某一天反应过来,是不是应该记录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早就在你不注意之下就长大了,我们忙忙碌碌,忙着应酬,工作,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忙着把他推销给世界,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聊一会学校里的有趣事儿,倒成了奢侈。

  哲哲爸真是一个好爸爸,记录,无疑是给孩子成长后最好的礼物。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八):千万不要忽视了父亲的作用

  翻开《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一书,里面呈现的是哲哲小朋友的成长点滴,父亲张勇贵用细腻的文字详细的地记录了自己孩子日常的生活,天真烂漫的孩子时而会想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问他,时而会像小大人一样冒出一两句令人大跌眼镜的话,时而会跟父亲讨论昆虫等感兴趣的话题……尽管整本书讲得是其他孩子的故事,不过我看得津津有味,还会忍不住发出哈哈地笑声。

  对于男孩来讲,成长过程中有父亲的陪伴是快乐的、幸福的,就他们而言,父亲对他们的影响是重要的,有时甚至会超过母亲。就像《男孩就该这样》里讲到:“父亲的鼓励能够改变男孩的人生。他的话语能够激发男孩的巨大激情,帮助男孩实现为自己设定的任何目标。”也听说过这样的观点:“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更聪明一些。”虽然没有科学依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父亲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是大家都认同的。

  没有哪个父亲不爱孩子,可是很多父爱并不走心。就像我父亲,我知道他很爱我,可是,在我读书的时候,他竟然有段时间不知道我读到几年级了,更不用说我学了哪些课文,交了哪些朋友。张勇贵说:“我想,父爱最要紧的,是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一段旅行、一辙记忆。”要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就需要父亲花时间去跟孩子一起生活,而不是人陪在他们的身边,自己却在玩手机或做其他的事情。

  我觉得男孩可能更喜欢跟父亲一起,就像我二岁的儿子,尽管我陪伴他的时间比他爸爸的多一些,不过他更喜欢跟爸爸一起玩耍,每次他们俩在一起倒腾一些玩具时,儿子都会发出快乐地笑声,而这种笑声在我与他单独相处时很少见。有时候,我会问他:“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啊?”他会毫不犹豫地说:“爸爸。”虽然我会吃醋,但是我想对男孩来讲,更喜欢爸爸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有些事情爸爸做起来更适合。例如一起看球赛,一起玩游戏,一起去运动,乃至一起去玩一些极限运动,……再如张勇贵跟哲哲一起研究昆虫,这一类的陪伴,很多妈妈是无法做到或难以胜任的,而少了这一类的陪伴,男孩子长大了也会少了点阳刚之气。

  “陪伴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施舍,而是孩子给予父母的恩惠。”作为父亲更应该多一点时间陪伴,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真心地去与孩子相处,与他们一起阅读,与他们一起游戏,与他们一起成长。让父亲的陪伴,锻练出孩子勇敢、果断、坚毅的品质。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九):别让天使孤独的飞——读《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别让天使孤独的飞——读《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文/凡悦颜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在我们最好的年华到来。为人父母者,想必或多或少都曾考虑过,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关于教育,专家给出了太多指南,然而天使都是与众不同的,很难制定一成不变的完美教育方案,我们都在摸索、完善,期待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张贵勇,相比资深教育记者、作家等头衔,担任“爸爸”一职的表现更令人动容。

  “用我的一生,伴他一程”、“别让孩子孤独的飞”是他的心声,也是天下孩子们最大的渴望,给一个人最好的爱,那就是陪伴。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九州出版社)是张贵勇的新书,谁说时光无痕,他将哲哲的童年写进一本书,随手将生活点滴记录,整理分类成为最动人的篇章。每个成长片段文字不多,但堪称字字珠玑,爱意满满,读起来轻松自然,很容易引起读者们的共鸣。任何时候翻开来,都会打开记忆之窗,涌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

  “中等表现背后,是一颗无比快乐的心”,张贵勇的育儿理念最可贵的是看得开,他不是一味强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他更包容也更灵活,他在乎孩子成长中的快乐体验。参与哲哲的成长,他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如何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如何挖掘出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基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让心灵更柔软,作者张贵勇是知名的阅读推广人,所以在书中,阅读这个关键词反复出现, “没有一个人,能像一本书,把人带向远方”,阅读可以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给孩子金砖银砖,不如给孩子一个有书香的童年。作者在附录“最适宜的年龄遇见最好的书”中将多年亲子阅读的心得传递给读者。

  朱迪斯.哈里斯,作为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在《教养的迷思》中曾经说过教养孩子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对孩子的事,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做的事。这句话在张贵勇那里是实践的版本,他强调陪伴不是父母给孩子的施舍,而是孩子给父母们的恩惠。孩子喜欢你、依赖你,才会想要你的陪伴。我们作为家长,要试着抛开成人世界惯有的思维,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你是我爸爸”,当用力过猛而导致孩子摔倒,却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不会也泪湿眼眶呢。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读后感(十):像贵勇一样陪伴孩子

  收到书的第一天,利用孩子午睡的三个小时,窝在沙发上,一口气读完了贵勇的《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之后的每天都会忍不住拿起来读一段。

  封面上一个小女孩把下巴放在桌子上看着一只小猫咪吃罐头,俏皮可爱,让人的心也一下子愉悦起来。孩子每次看到我阅读这本书,都会指着封面的图片说:小黑吃饭呢,真香!我家有一只长得类似的小猫咪,是我收养的流浪猫,名字叫做小黑。看吧,贵勇的书从封面就如此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

  之前不爱看国内的教育类书籍,感觉炫耀的成分大于对人的启发。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家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跟书中的孩子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有种深深的挫败感。贵勇的这本《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却是写的他陪伴儿子哲哲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件件小事,哲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或者加上自己一两句小感叹,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就是我们和孩子的日常。没有说教,没有死板的你该怎样对待孩子不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教条,而是带我们一起融入小男孩哲哲的生活中,在一个个生活的小片段中体会教育的意味。哲哲是个富有爱心,小时候有点贪吃,爱思考,学习成绩没有那么好又调皮的可爱男孩,你可能都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家孩子嘛,或在阅读哲哲成长的一件件小事中找到自家孩子的影子。比如我家的那位,典型的小吃货,她和哲哲一样,看到白云的形状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吃过的好吃的,你告诉她那朵云彩是一只小绵羊,她就说“是烤熟的小绵羊耶,喵呜喵呜”(模仿我家小猫咪吃好吃的时候的声音)。

  看了贵勇的书,才发觉教育真的没有那么累,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它就在你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像贵勇说的:清晨上学一起认识街边的花花草草,是教育;放学路上一起聊聊班级里的事儿,是教育;睡前共读一本书,共做一件事,也是教育……只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的一言一行,哪怕一个亲切的笑容,都是最合适的教育。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神童,他可以学习成绩不是那么优异,可以不是一个乖孩子,可以调皮捣蛋,甚至连我们也可以允许自己犯个小错。教育没有十全十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贵勇一样不断的完善自己反思自己,至于是怎样的一个省思,阅读这本书,或许贵勇和哲哲的故事会给你一些小启发。

  让我们跟随贵勇的脚步,也来写写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闪光的小片段,在一件件小事中省思一下自己的教育,避开教育里那简单粗暴的爱,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和孩子一起成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