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是一本由Len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空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一):难的是做到极致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我还挺有感触的,“他做事追求极致,不管是设计还是练空手道,甚至因此生病。"——山本耀司的母亲山本富美 下午刚好看到花花的一段访谈视频,他说,“如果我在听一个人的音乐,我可以找出无数个人替代他,那只能证明这个人不够极致,他做的音乐不够极致,因为我觉得每一种你想玩的东西它都有一种极致。极致到让大家一听就属于你的风格,你的音乐。” 道理是相通的。 还可以联想一下草间弥生玩到极致的波点,高迪的浪漫童话,阿部幸子的剪纸治愈术等等,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二):山本耀司:靠誓必实现的决心认真活着
这几年,山本耀司的各种语录在国内流传,几乎被半鸡汤化了。所以,很想知道那些片言只语后的老人,更真实、更完整的思考是什么。
于是Lens去了日本见他。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三):給自己一些「間」
看完這本書,發現山本耀司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他是一個看到自己內心的一個人。
他用他空間或者是說概念,一直使用單色的設計理念,一種使用結合他自己本身的一個設計原則,創造了只屬於他自己桀驁不馴的、獨特的風格。
我所想到的是他是一個可愛的人。而且是一個清醒的人。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四):“靠誓必实现的决心认真活着”(题目与读后感无关)
很好的关于知名设计师(虽然他不愿意被这样称呼)山本耀司的入门杂志书。关于女性(“女性的眼睛能更好地看世界”&“喜欢强势的女人,但又为此感到烦恼,人生充满矛盾啊”)、反抗(“最初做出反抗,对社会产生作用后最终走向合作”)、破坏与禁锢(“起初感觉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成为'大师'后体制被重新禁锢了”)、性别哲学(“我想让女人的身体远离某些东西——或许是男人的目光或是寒冷的风”)、残缺和无常(“人类某些珍贵的情绪和情感都来自不对称的平衡”)、“间”的艺术等话题的阐述都让人忍不住拍大腿。 而山本耀司还有一个更加敏锐的观察是关于当下年轻人的,当下的年轻人以为自己看到电子设备上的信息就是了解了,有一种“憧憬的丧失”——不再用心,看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自我丧失”。对于原因他也直言不讳,说“归罪于社会是很简单的,但作为做表达的人,是不可以把责任推给社会的。是自己的错。”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又有这样的思考,山本耀司真是个惹人喜欢的人哪。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五):参考别人的人生,走自已的路
目客。山本耀司。自律的浪子
唱歌做摇滚:摇滚的精神是反抗。 喜欢一遍遍重复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北野武 黑泽明《七武士》小津安二郎 《早安》《茶泡饭之味》《秋刀鱼之味》小津的电影,一直是被认为是日本人性格和美学的代表。 不惑之年学习空手道:身体先于头脑 写文章:出版三本书,但是代笔影子写手 ghost writer ,早期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惑之年后受坂口安吾影响:《堕落论》(坂口安吾著),里面尖锐地批判日本发动侵略战,充满了人性。 不规则,隐藏身体的方式,或用褶皱和缝来展示身体。 “人类的某些珍贵情绪和情感,比如优雅,谦逊等,都来自不对称性的均衡” 接纳残缺与无常之美。 黑色是冷静,节制的美。 红是热烈。罂粟红,藏青。
衣服是人的第二层肌肤,而设计就是在衣服与身体之间加入空气。空气是无形,有时间流动之态。当衣服消失,只剩下人,只剩下一种风度,那就是本质。而设计的一切都基于此。 留有空间。这是他的设计方式或理念之一,“间”颇有中国水墨画中留白的意味。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六):个人短评
(ps:一般只写在短评那儿,但字数限制的说)“黑色拥有谦虚与傲慢两种特质,黑色是慵懒、随性却神秘莫测的。它代表了很多意义,而且它配合不同的面料又可以体现不同的含义。”山本耀司说,“设计师需要黑色帮助廓形,黑色也可以吞咽明亮,或者让亮度更犀利。基于所有这些,我想黑色应该想说:‘我不去烦你,你最好也别来打扰我!’”。 “从事创作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不管你有多痛苦,你还是想要继续做出点儿什么来。你感觉身上有一种‘无法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只能过那种生活’的状态。这种状态越明显的人,工作也越出色” “男人爱的只是他自己而已……女人则会深深爱上男人身上这种可悲的脆弱”(个人觉得,从这方面来说的话,我是男人) 整本书多次出现~“喜欢”和“不喜欢”,可以看出山本耀司先生的一点点个性出来~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七):一个叛逆又自律的设计师浪子
出生的环境,母亲的工作热情,让他产生对独立女性的欣赏。早早结束不喜欢的专业游览巴黎知道自己所想(又有多少人能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呢)不管是天生还是后天训练培养,造就一个有积累有思考的设计好料。钟爱黑色可以说为此放弃很多颜色,得到了同样的黑色不同质感之间的搭配哲学。浪子精神中的一个人潇洒,随身的衣服都穿在身上的折叠层次感。叛逆西方剪裁回归和服哲学的布料在身体上的自由游走。其中一个本质内向腼腆的导演说到穿山本的衣服可以遮掩这份内向变得更加有内涵,确实有股侠的风范。不光是持有叛逆的设计诉求,多年的仿制也是积累剪裁的诀窍。书中谈到日本是裁缝技师的地位高于打版的,打版的高于画图的,而在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企业是行政管理的高于技术人员(所以也是没有那种大量的让人钦佩的精湛的日本手艺人吧)40岁的赌博酗酒,再到后来为了改善身体现状练习空手道最后到黑带。依然体现对于事情的专注持久。舍弃颜色最大发挥黑色美学,舍弃时尚追寻内心的身体美学,舍弃图纸探索间的哲学,舍弃纷乱的世界获得对于事情的持久专注。妥妥的舍得的哲学。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八):“视创作为生命”的强烈渴望
此刻看完此本书后,我只想摘抄出其中对我感触很深的话语,犹如醍醐灌顶,给身为年轻人的我的一张警示吧。
-----不要只用头脑学习,要训练。在反复的训练和实践中,你会发现一些东西。
-----我坚持做这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想大声喊叫着让人知道“我在这儿!” 展示自我--这是特别根本的冲动。
-----是一个用服装来写作的表达者,对人生的孤独有着深沉的体会,与此同时,他一直自律,有原则。
-----时尚包括商业和创作。你需要找到正确的平衡。
-----设计师是一项神经上的战争......每个人都在苦斗,非常辛苦
-----创作所带来的必然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以及喜悦与爱情,都被我们倾注在了作品里
-----只是要表达自己对人、对人生的看法,只是要自然地去做
-----“间”的哲学
-----做辛苦的事情,会看到原来从未见过的东西
-----创作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从努力并集中精神观察开始的。(仅从)知识的领域出发,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靠我自己,也只是为了我自己,不断做出新的东西,并希望能与众不同。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九):走近山本耀司
下午喝了四分之一杯咖啡,还是失眠了…中午看了Lens专访山本耀司的一册书,从不了解到走近山本,内心很是触动。纵使是被誉为天才的山本,在创作这条路上也是付出诸多心血。灵感永远不是自发地蹦出来,而是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终点处等待。
这个时代貌似给了人很多走捷径的机会,却让人更加失去自我。我曾经有过一种体验,碰到一件事情前我以为我会是一种表现,但真的碰到之后我却是另一种表现,并且相去甚远。我以为拥有了我并不拥有的品格,这种感觉很微妙,有点失望。我开始觉得我不懂自己,其实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我们用手机拍照,美颜,修图,最终照片里也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本身。而一旦有过自己是“完美”的错觉以后,我们更不愿面对自己本身。现在人大多数活在这种认知偏离的状态中,回头想想是很可怕的。
我们失去了审美观,认为美是有概念的,条条框框的描述,其实只是对美的限制。我们描绘不出一个东西美在哪,不懂得解构,含糊不清,囫囵吞枣。美也不应该只有一个样子,和自己本身气场能贴合的,才是属于自己的美。所以前提还是认识自己。然而我们不然,大多数年轻人觉得奢侈品是好的,于是出现同样的装扮,失去了个性。
而山本明确表示了对完美的唾弃。的确,面对千篇一律的、精雕细琢、刻意为之的美,我们逐渐开始视觉疲劳。不平衡才是美的,独一无二才是美的,不完美才是美的。
山本讨厌社交,其实可以理解为有很大一部分社交是无用的。浪费在上面的时间都异常珍贵。成功人士往往就是把这些时间都利用起来努力实践的人。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似方便联系,实则虚度时间的多,有效交流的少。人的感官随着科技在退步。
他的观念总结来说就是创作需要眼睛看到,手指摸到,鼻子嗅到,耳朵听到,甚至嘴巴尝到。它是基于全身心的感官体验,不是坐在电脑前就会拥有的拿来主义。只有耐心观察、细致捕捉,才是创作灵感的源头。
读毕非常佩服山本耀司的坚持创作,甘于孤独,不与大多数人为伍,保持质疑,保持艺术的纯粹不妥协,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Lens·目客003:山本耀司》读后感(十):把做衣服上升到哲学
这个才是对一个人的深度专访吧!很全面有深度,信息量很大。图片也很用心思,用图片说话。
以前订过文景LENS的,后来改版后买过几期《视觉》,《目客》是第一次买,满意。
山本耀司这个名字还是知道的,衣服图片也见过,没穿过。不走寻常路,气势很凌厉,宽袍大袖的多,小田切让是不是穿他的衣服啊?没考证过,觉得他穿应该合适。看本书里穿衣服的人很妥帖。
看过这本书,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他之所谓成为他,他对世界的态度,他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收了谁影响,他影响了谁。访谈比我罗列的还全面,读起来很有收获。
他也是东京下町地方成长起来的,和荒木经惟和北野武一样,还是 同时代人,所以惺惺相惜。贫乏的童年成长起来才这么有活力有反叛的勇气?看到他们觉得这世界并不是封闭的固化的,他还是给了有勇气的年轻人希望和机会的。他给年轻人建议很重要。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装上依稀而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与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直到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所以为了磨砺自我,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眼镜或者是去触摸或者是去闻,然后得以见真物。
书中图片很多,很好表达了他的想法,山本耀司设计的服装,发布会现场,他的设计草稿,以及发布会的邀请函都别具巧思,把做衣服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成为大师吧。
很好玩的跨界,看完这节专门找了他的专辑来听,还是很入耳啊,想不到是业务的人玩的。大概是因为不懂日语?而日语歌曲的旋律又熟悉所以觉得很耐听,循环听都不厌。
及时看了这本书也不会去买他的衣服来穿啊,还是不到那个消费水平啊,但是可以按他说的做。
没想到北野武的《玩偶》是他做的服装,太华丽了,不喜欢啊,喧宾夺主。北野武的电影一直看到玩偶,后来没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