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8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10篇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是一本由Len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一):带着五岁孩童眼睛

  心情焦虑时候,打开这本书,现在,心里开了一朵花,小小的。

  记得某次面试,外籍面试官问我,为什么你本科念园艺,却没做本专业工作?不觉得可惜吗?

  其实,可惜!

  可惜,专业与生活理想现实,总隔着一条河,一个太平洋。

  近年博物学兴起,大家知道我专业时,那抹羡慕的神情更增添了几分敬仰。可此刻,很多植物名字,我都叫不出来了!

  花、草、树、落叶枯枝,蕴含着美丽禅意启迪。不需要关注,甚至不需要同伴

  花自摇曳、恣意绽放

  但在追求光速盈利的当下,无关注度的无用是一种罪!

  现代社会光环永远投注在宏大目标标准上。人趋光而行,追求“大同”害怕“不同”,追逐有用”忽视“无用”。孜孜不倦地盼望,从别人手里拿到标准答案,抛弃了自主探索热情

  正是这道光,失落阴影更大更浓。

  失落的,不止快乐,还有孩童般的天真和眼睛。

  看完这本书,最受触动的是,世事没有“有用”“无用”之分,更有一种美是“无用而美好”。一切的好和坏,并无定数,全凭发现

  就像小时候收藏糖纸那种单纯,单纯去发现,单纯去保存只有自己才能发现的美好,单纯拥有改变一切的勇气,不计结果

  “花是无用而美好的,它代表了这个世界上大量同质的东西。一个社会应该能够允许无用而美好的东西存在,容忍有一类人去为这样的东西投入时间精力。”(梅特林克)

  “请以怀特的率真、无成见的眼睛去直接观察自然吧,问她问题,让她自己回答,不要拿仓促的答案强加于她”(查尔斯·艾伦)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二):这是一场修行

  读这本书时,我正坐在麦当劳圆圆的高脚凳上,左边是屏风,右边是大大的落地窗,适逢午餐时间,周围嘈嘈杂杂。我满目都是鲜花与绿植。

  这本书图片很美,配上或长或短的文字,每张图片便有了灵魂,那些花啊草啊都活了似的。它讲花,又不止讲花,还讲人、讲生活、情感自由

  去城市读书与工作前,我一直在乡下长大,春夏秋冬,花开花谢,不足为奇,那时也爱花,栀子花的香腻、月季花的妖艳槐花的清甜……折一枝夹在衣领上,路过的风都是香的,抑或插在蚊帐上,满室飘香,就连做梦都是甜的。但花枯萎了、凋谢了,也便谢了。

  在第63页,沈书枝老师用了一个小短语,“自然意识的苏醒”。

  大概我那份自然意识的苏醒,也始于离开家乡后吧。

  我在扬州读的大学,那几年,好像只有某个周末的午后,一直令我念念不忘森林公园,有一座木桥,有一条蜿蜒的河,我曾在河边的木桥上坐了整个下午,波光粼粼的水面和煦微风、水边的树及它们的倒影完全放空的我……当时想什么,已经不记得,可能想很多,可能什么都没想。但那日的感受,只要我一闭上眼睛回想,便又如回到当时。那该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自然、用心感受自然。那些树啊花啊草啊,它们该是有灵魂的,就连脚下的木桥、耳畔的微风,都在呼吸

  大学毕业后,我独自来北京,下班的晚上,会随手买几支百合,回去插在矿泉水瓶里,装些水,花会多开几日,不足十平的小黑屋里,便满是清香。清早就着花香起床,一天的心情都美美的。晚上下班,也着急往家赶,想看看那几支花是否安好,一开门,扑面而来的清香瞬间扫去一天的疲惫,哼着不成调的歌,搞点吃的,洗洗刷刷,入睡。

  我只买过一次花,后来我搬离了小黑屋,与我的Mr.Right同住,还是爱花,却没再买过。在实用主义者眼里,花是一种无用的东西,买了就放在那里,看着它凋谢,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看看闻闻,就没了。

  我决定养一盆花,想了很久。

  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爸爸妈妈做了一个小花棚,妈妈的花都搬到花棚里去了,爸爸的一盆梅花自在阳台,满枝的花骨朵,都还未开放,爸爸说:过几天就开了。我在家呆了7天,每日蹲在梅花旁边,观察哪朵花会先开,直到回京,它们都还未开放。某天,刷朋友圈,赫然发现爸爸在晒图,满枝的梅花,白的花、黄的蕊,还有一只小蜜蜂,美极了。

  今年春天,我又出去拍花,去年也是。桃花樱花、梅花、海棠丁香……每年都拍同样的花,每年花开的时节兴奋不已。我会在树下捡一朵被风吹落的花儿小心翼翼的把它装在真空袋里,过几日花瓣渐渐脱落,慢慢变干,花瓣的颜色也就变得更深。收藏之。

  我终于决定养一盆花。

  前不久,我去超市,等红灯的当空,在路边买了一小盆茉莉,靠近闻它的花骨朵,感觉都是香的。我使劲嗅,兴奋的抱回家,每日给它浇水、晒太阳,一天天看着花骨朵长大、裂开,变成一朵美丽的花。等待花开的过程奇妙。早晨起床,我要先去看一眼花,睡觉前,再去看一眼,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眼。这盆茉莉与我见过的茉莉都不同,标准五瓣,先是开出紫色的花,过几天,紫色的花瓣变成白色,再过几天,花瓣便蔫了。今晨,有一朵花枯萎凋落,是生命走到尽头了罢。我似乎理解了那句“在它们的运动中,我浮流着”,却又好像没有理解。

  我终于养了一盆花。

  它向我展示大自然赋予它的灵性与美丽,我目睹了它生命的全过程,多像一场修行。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三):物与记忆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物的神奇力量,无论其样貌如何,都可能成为通向另一个情感世界的开关,把人带进那个似成相识的美好时光里。有时是一片叶子或一朵海棠,有时候就是一连串场所记忆。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重复某些能唤醒记忆的动作,来寄托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岁月会自动过滤掉很多杂质沉淀出美好的记忆,譬如童年。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没有铺天盖地令人烦躁信息,当然也没有雾霾

  我们的童年总是和自然有点儿联系,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池塘小船大树……突然想起一则新闻,说的是香港某地为了建商业中心要拆掉一个社区公园、砍掉大树,很多年轻人爬到树上进行抗议,要求保留他们童年的共同回忆

  相信很多人和这群年轻一样,有一个和大树有关的童年记忆,当然也包括我。那时候,还没有学过那么多关于植物或者设计知识,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不懂得它的存在为设计师开发商提供了何种说辞

  唯一留在脑袋里的只是水彩画一般的童年记忆,春天里渐渐抽出绿芽,一切变得轻快而自由,看着它一点点茂盛天气暖了白天长了,放学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那里玩耍。

  然后夏天来了,暑假来了,此时的它已经茂密的只能偶尔透一点而光,虽然恼人的蝉叫个不停,还总会有些小虫子掉在新买的花裙子上,这里却依然成了孩子天堂,一群小伙伴围着它捉迷藏,淘气好胜小男孩比赛谁能爬的更高,好奇宝宝蹲在地上研究蚂蚁搬家,夏天在它的树荫下过得特别快。

  然后秋天来了,叶子开始枯黄,天气越来越冷直到枯叶飘零殆尽,然后又是一个四季循环。可是时间不会循环,我们的童年在这年轮增长中渐渐远去。我们长大了,读了更多的书,认识了更多的人,看到了曾经都不曾想过的新鲜事物,可是那棵大树仍然在我们的记忆里越扎越深。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四):人对花的喜爱永远是一场单恋

  经常想浪漫一下,于是就养盆花,但是浪漫得不好,于是花死了。

  完全没有办法沟通

  水多了要死,水少了要死,土质不对要死,太阴太阳、太冷太热都要死。

  当然美的时候也是很美的,美得无遮无掩、青筋毕露,看到它们开得蕊心赤裸发达鲜嫩根系从土里拱出来,我有点替它们害羞

  它们是沉默任性的异族,你不能理解一朵花,它们在理解之外。从DNA上讲,花真的离人类很远,比泥鳅和蟑螂离我们更远,所以彼岸的是花;从来没有传说讲人是花朵变的,它比泥和水离我们更远。远有远的好处人们便可以尽情给它塑形。

  人对花的喜爱永远是一场单恋,它们在爱情之外。单恋也有单恋的好处,能看尽一个人性情,在花朵与人之间,有大片空白可供人填补。你可以假装驯养它(当然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喊它的名字(尽管名字是不存在的),你可以享用它的色彩芬芳,你可以赋予它各种意义再向它学习,你可以消费它、修剪它,不过这一切都跟它无关。

  终于可以提到这本《花朵与我》了,这本书好就好在它看似在讲花朵,其实讲的是人,讲在单恋花朵的几千年岁月中,许多许多的爱花人是怎么以花的名义暴露其本性的。一本纯粹的关于花的书我觉得有点无聊,但是人就不一样,人可以沟通、可以有除单恋以外多种的恋爱方式,也不会随便死掉,吊死之前还需要哭一哭、闹一闹,留一封洒着玫瑰花瓣和清泪的信。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五):我与大自然的距离隔着一只狗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到了杨絮纷飞季节。我在家里翻了小半个晚上,第二天去医院排队等号的时候,就一口气全看完了。我很喜欢这本书,图片很美,在P160里还有Sandro Botticelli的作品

  这本书谈论花与人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艺术家都对花有不同的理解,人们也在其中得到不同的生活灵感。与那些天性喜欢花的人不一样,我是在长大以后才渐渐地感悟到自然与植物的奇妙。

  小时候,我出生在一座大城市里,这里有的是高楼大厦,人造公园,花花草草都被修建成规整无趣的模样。家里买的房子有一个挺大的院子,我妈妈在上面种了很多花花草草。我当时最大的梦想是把院子的花都拔掉,因为花园里有软体动物,而软体动物则是我童年时代最大的噩梦

  每年放假,妈妈都要带我回外婆家。外婆家在乡下,那可是真正的乡下啊。鸡鸭鹅牛狗狗猫猫都在路上到处乱跑啊。要是碰见一个心情好大叔大妈,他们就会直接抱着我放牛背上。我每次都被吓得乱叫。外公带我爬山,告诉我每种植物叫什么,又有什么用途。不过,我只能记得那些“放到菜里会很好吃”的植物的名字。

  后来,我上学的地方有小动物,小池塘,小假山。我的好朋友最喜欢在假山旁边写作业,她说这里有一种“大都市中的田园感”。我对此嗤之以鼻,才不愿意跟着她在那里喂蚊子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大自然呢?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森林呢?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花朵呢?这几个问题深深困扰着我。动物的味道不好闻,植物上面有刺有虫子,一脚就能踩到动物便便的生活,我真是看不出有什么美感

  事情就这样发展着。某个暑假,我发觉家里买了辆自行车。在好几次差点摔成狗的过程中,我终于能骑得有点样子。因为学会骑自行车,自然想要去溜达几圈。

  有一天,不知道是咖啡喝多了还是怎么搞的,我在凌晨四点就醒过来了,躺在床上数了一下绵羊小狗猴子,依然无法入睡。一气之下干脆就床上衣服出门,打算骑车去溜达几圈。

  沿着海边骑车的时候,除了一对男女窝在木椅上亲来亲去,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早晨四点半坐在木椅上接吻的男女究竟是醒的太早,还是昨晚就呆在这里没有回去呢?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就继续骑车去了。

  海边的清晨没有人,我也不再担心碰到老人小孩,反而有心情看看海,看看风景。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小花坛,里面长满杂草和小花。花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是根本不晓得,只觉得颜色很好看。小花都是紫色的,无刺,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味道。那些草我也不认得,唯一知道的就是的含羞草。含羞草好萌,一碰就真的会合起来;还有一些毛茸茸且白色的小草,仔细看看,竟然还挺不错的……在这个异样宁静的早晨,我似乎有点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花花草草,沉浸海边与乡村之间的生活。

  在自然的怀抱中,我可以感受到一种“时间的凝固感”,仿佛此刻即是当下,也是一种永恒。坐在高级度假酒店沙滩上,我的感觉就是“吃完饭再去做个SPA好了”“辛苦工作好久,真是不容易啊”之类的;可是,抛开这些人工的痕迹,在真正的自然之下,在会被虫子叮咬有杂乱小草小花的自然之下,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并达成与自身的和解。

  上次回外婆家的时候,我又再次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它一如往常的泥泞,把我的鞋子和裙子都搞得脏兮兮的。路边都是杂草,偶尔能看见几朵颜色异常鲜艳的小花。它们长得又粗又壮,一点娇气的模样都没有。有一只脏兮兮的小奶狗趴在路边晒太阳,另外一只好像是他兄弟模样的大狗,则站在杂草野花中左看看右看看,偶尔还闻几下。

  虽然不知道那只大狗是在寻找母狗的踪迹,还是就是出于好奇心。但是在那个画面,在那个时刻,我觉得,草真好,花真好,狗也真好啊。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六):摘

  梵高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世界美在色彩对比,春天、夏天是红与绿对比,秋天是黄与蓝对比,冬天是黑与白对比。”他在《花园和小道》中描绘了普罗旺斯闪闪发光的花朵,每一种花都对应一种图形变换,组成了光线、色彩与形状的和弦。

  但革命毕竟是革命,总有失败者,梵高和西斯莱德画一直卖不掉,最后在贫穷中郁郁而终。从梵高的信中能感受到他的绝望,他说自己在画杏花时生病了,病好转以后,杏花已经全部凋谢了。

  有一次,马蒂斯造访了皮伊的工作室,碰巧看到了花瓶中一束正在枯萎的花,这让马蒂斯有些动容,好像触碰到了他的某根神经。他便开始创作一支快要枯萎了的紫色郁金香。然而这幅画几乎没有销路。“它非常悲伤,甚至像个葬礼。”皮伊说。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七):轻盈又沉甸甸的幸福

  我本身是个没有什么“慧根”的人,对于花呀草呀那些东西,虽然喜欢,但是一直也没有主动去亲近。

  转机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一次旅行中。那次跟着一个同事姐姐出国玩儿,去了日本,一路的行程都是这个姐姐安排。她是个爱花草的人,30来岁,一个人生活,平时我们都喜欢去她家蹭吃蹭喝,不光因为她厨艺高超,也是因为她家错落拜访着各种花草,像是个小植物园,待在里面特别惬意。

  在日本,我俩无意中闯进了一个小花园。当时是下午,里面人很少,唯一几个访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或者心情看起来怪怪的家庭主妇。

  我好像找不到什么恰当的词汇来形容那个花园,只是它的味道和颜色就从此镶嵌在我的记忆里了。其实那些植物单看都没什么了不起,可那些错落的绿色搭配在一起,还有那些和谐的彩色花朵,还有空气中那种湿润又温和的味道,让即使身处异乡的人也很快放松和快乐了起来。

  于是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学着自己侍弄花草了。

  其实就和其他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我从花贩那里买花,回来在网上查些简单资料,遇到实在难以照料的植物,就向妈妈或这些同事姐姐求助。花草还是挺有脾气的,有的好相处,有的脾气很恶劣。我也搞不清楚它们。

  还有就是,在安排今年的年假旅行时,我特意搜索了一下目的地处的花园,准备把自己的“花园寻旅”继续下去。做旅行功课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很惊喜发现里面有花园旅行地图。翻看了,按下决心,这可能就是我以后要去的那些地方吧。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八):搬一座有情绪的花园回家

  分享一些购买渠道给大家~

  网站

  亚马逊

  当当

  京东

  快书包

  中信出版社淘宝旗舰店

  Lens好店 (Lensmag.taobao.com)

  全国各地机场中信书店

  北京

  西单图书大厦

  王府井书店

  中关村图书大厦

  亚运村图书大厦

  三联书店

  字里行间书店

  age One书店

  万圣书园

  库布里克书店

  时尚廊书店

  单向街书店

  上海

  上海书城福州路店

  上海书城五角场店

  上海书城东方店

  上海书城长宁店

  上海新华连锁书店港汇店

  季风书园上海图书馆店

  广州

  广州购书中心

  新华书店北京路店

  广东学而优书店

  广州方所书店

  广东联合书店

  深圳

  深圳中心书城

  深圳罗湖书城

  深圳南山书城

  深圳西西弗书店

  南京

  南京市新华书店

  凤凰国际书城

  南京大众书局

  南京先锋书店

  天津

  天津图书大厦

  郑州

  郑州市新华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郑州分销店

  郑州市图书城五环书店

  郑州市英典文化书社

  浙江

  博库书城有限公司

  博库网络有限公司电商

  庆春路购书中心

  解放路购书中心

  杭州晓风书屋

  宁波市新华书店

  山东

  青岛书城

  济南泉城新华书店

  山西

  山西尔雅书店

  山西新华现代连锁有限公司图书大厦

  湖北

  武汉光谷书城

  文华书城汉街店

  湖南

  长沙弘道书店

  安徽

  安徽图书城

  江西

  南昌青苑书店

  福建

  福州安泰书城

  厦门外图书城

  广西

  南宁书城新华大厦

  南宁新华书店五象书城

  南宁西西弗书店

  云贵川渝

  贵州西西弗书店

  重庆西西弗书店

  成都西西弗书店

  文轩成都购书中心

  文轩西南书城

  重庆书城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重庆精典书店

  云南新华大厦

  云南昆明书城

  云南昆明新知图书百汇店

  东北地区

  新华书店北方图书城

  大连市新华购书中心

  沈阳市新华购书中心

  长春市联合图书城

  长春市学人书店

  长春市新华书店

  黑龙江省新华书城

  哈尔滨学府书店

  哈尔滨中央书店

  西北地区

  甘肃兰州新华书店西北书城

  甘肃兰州纸中城邦书城

  宁夏银川市新华书店

  青海西宁三田书城

  新疆乌鲁木齐新华书店

  新疆新华书店国际图书城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九):爱上一本书

  当这本书拿在手里时,居然让我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我是爱书的,但仅局限于书的内容,而不在意它的形式,但是这本书竟让我有些痴迷了。我把它捧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反复端详,似乎百看不厌。我像抚摸宝贝那样摩挲封面,手指尖上有种舒服的感觉。我将书半卷,快速翻动书页,任由每页的图文在眼前闪过,这时仿佛有有种清香从书里飘出挑动着我的嗅觉。书的质感使人愉悦,图片精美而不华丽,排版精细而不放纵,我真的迷上这本书了。

  我把它拿在手里,只是浏览,不忍细读,我怕太快读完就会失去它了。

  我想未来的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柔和美丽的颜色、纸张的触感、整体的感觉、甚至气味都精致到无以复加,给读者以独一无二的感觉,这些都是电子书所没办法实现的,我认为这就是纸书的未来。

  这本书讲的是花与人,但不仅仅讲花与人,还讲自然与人生。书中的每幅图片都精挑细选不同凡响,每篇文字都是平淡悠远而耐人寻味,不煽情不做作,脱俗而动人。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我选“精致”。这是一本精致的书,自然也是一本值得阅读和保存的书。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十):我就要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谁不爱花呢?花朵贡献美丽,花朵激发灵感,花朵改变历史。

  印象派的画家们从花朵身上得到灵感,创作出花海一般繁盛的画作。雷诺阿将甘菊、泽菊和野生欧芹插在一个乡村风情的水壶里,唤起了枫丹白露夏季旷野的朦胧感;阿尔弗莱德•西斯莱则将一层淡蓝、淡粉色的雪覆盖在巴黎郊外的花园上;梵高更是在《花园和小道》中描绘了普罗旺斯闪闪发光的花朵,每一种花都对应一种图形变换,组成光线、色彩和形状的和弦。

  花朵对于东方艺术的影响亦不在少数。樱花的身影到处飘散在日本作家的文章中。“生如樱花之炽烈,死如樱花之纯洁。”东山魁夷从小多病,但是特别喜欢去山里写生。他的画、文章往往以自然为主题,透着淡淡伤感。他说:“当我们在大地上短暂居留之时,如果在心灵深处认为花式美丽的,怜惜彼此的生命,那就一定会感受到偶然相遇的喜悦。”

  最喜欢书中记录的法国朴素派女画家萨贺芬的故事。她出身卑微,容貌丑陋,日复一日给人做清洗打扫的工作。她负担不起颜料的费用,画画对她来说是件奢侈的事儿,但是她并没有放弃。闲暇时,她跑去小溪中挖泥浆,采集各种野草和苔藓;有时偷偷溜到教堂收集蜡烛;或者跑去屠夫那里找些动物的血,再花上一点点钱买油漆。她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做成独家秘制的颜料,唱着圣歌作画。

  她会对着花和树说话,她安静地观察植物的种子发芽,沉醉于山鸡翅膀上浓烈的颜色,并把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她终身未嫁,也许你觉得她是怪人,但是她说:“除了画画之外,我什么都不在乎,我也不在乎战争,只有画画是我的全部激情所在。”

  她就像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可,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这是《花朵与我》中我最感动的故事之一。这本书集合了无数关于人和花朵的神句,聚拢了一大波文人雅士与花朵的故事,姹紫嫣红地写了一大本,结合世界各地的人与花朵的照片,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收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