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27 02:3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精选

  《教育家叔本华》是一本由弗里德里希.尼采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1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家叔本华》精选点评:

  ●穿过喧哗,在静置中,可以看到更诚实丰富的内涵。那些将是力量之源,而在抵达源头之前,把珍视的、回避的挑出来,它们将呈现一条路。/国家,教育,自由意志哲学的论述,不失为反观当下自己处境的解剖刀。

  ●1874年尼采30岁所写,书名虽是教育家叔本华,但内容却基本以文化的滥用以及学者哲学家的关系为中心论述的。 文化就是每个人认识自己,并对自己不满后的产物,也即意识到自我狭隘后对更高级的追求。但现在这种文化却受到四方面的侵蚀,分别是以谋生和社会需求为目的的生意人的自私和贪欲;国家的私欲(政治力量对宗教的控制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文化这种漂亮形式来装点自己的满足欲;枯燥无内心渴望的科学知识的自私。 在这种氛围中,尼采倡导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变成一个掺杂着国家利益,不敢反叛于同行或权威,而且游荡于文献的不断重复且无创新的学者。同时也不该让概念、意见、过去、书籍挡在自己与事物之间,而忘记直视事物本身。 我们应如叔本华般,面对自我时孤独,绝对的真理中绝望,但面对自我局限时又再次充满渴望。

  ●“我们都脱离不了动物性,我们本身就是动物,看上去就是在毫无意义地受苦。”

  ●因韦启昌的新译本而重读了一遍。上一次读大约三年前的事儿了,那时虽草草地读过韦译叔本华的几本书,到底未曾读过《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只沉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绚烂世界里,读过也未必懂,浑沦吞枣罢了。现在时过境迁,拉远了、细看,竟觉尼采虽拿了叔本华的那套做了底子,到底不是叔本华。尽管佩服,主观地“意欲”依旧两重。简略地说,尼采是有为的,骨子里希腊精神不死,叔则有为中透着无为,半肯半不肯。内核处似乎透着神秘。其理智可服尼采,脾气未必对路。尼采早年由此文,实是为成熟期的《查》书中的“决裂”埋下伏笔。另,博尔赫斯谈世界观言必称叔本华,不及尼采。明明是离着后者近与前者远的,可为一旁证。博氏也是底子里无为而无不为的人哪

  ●真正的哲学家的思想总是超前的,甚至是永恒的,因为他们忠实于真理,他们发现了真理。此书读来酣畅淋漓,哲学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人类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以产生个别的伟大人物。这才是人类的任务。

  ●孤独的人最需要爱跟志同道合的人 小学的时候抄过叔本华的一句话 后来就成为他的信徒 到有一次 去某音乐学院见一个招生老师 他听完我的想法后告诉我孩子是心理问题 啊 问我喜好什么 我说的哲学 是 没问题的接下来他问 他们都过得不好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也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现在看来是啊 看到周边人开心的时候 我会想为什么可以这么开心的呢 我为什么做不到 时时担心失去我那点小财富 无法保持对喜好之物的态度 一开始就是当头一棒 有过真的朋友 不再有痉挛般的沉默和佯装 从洞穴走出来的时候 你害怕吗 爆炸性的行为 亲手让自己毁灭也不一定 小心不要屈服 沮丧 消沉 因为最终你去过更多的地方 你会发现人的 懒惰 特性 会反复见到 只有艺术家揭示这些 人类是工厂的批量样衣 做回自己 年轻的灵魂在黑夜颤抖

  ●我们越是对未来心怀恐惧,越是接近醒来的时分,所做的梦就越加生动,越加令人不安。

  ●不知道是不是韦启昌翻译的原因,读起来的感觉,更像是叔本华的语气。尼采后期的主要思想,在这里没有明显体现,反而是更多的厌世情绪(叔本华哲学阅读后的普遍症状),也难怪后来的尼采开始使用自己的语言,反抗厌世与虚无感,为自己积极的虚无主义做了铺垫。

  ●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分数这么高!因为尼采吗?因为叔本华吗?即使尼采是叔本华的迷弟,自称他最忠实的学徒。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一):有一个更高的我

  

做批量无趣 做自己孤独 两难抉择

在我之上有另外一个更高的我

底层肮脏龌龊

有一个更高远的使命

在一连串对自己的拷问中

厘清自己的价值观 我这辈子要做什么

全力以赴 找到那个本质的我

问题只能在现实存在中解决

诚心朴实对待我的人生

学习教育 是为了拔除成长过程中的杂草 创造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榜样 引领自己寻觅那个隐藏的更高的我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二):愤青尼采的自我意淫

  这本书的标题是“教育家叔本华”,我以为是写叔本华是怎么影响他的;读了才发现尼采完全把叔本华给神化了,就好像叔本华是完美的人,是超人,是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然后他让我们去成为“叔本华式的人”,让这个社会产生“叔本华式的人”。

  书中尼采批评文化,批评学者,批评科学,批评国家,有的有点道理,有些则极其牵强。在他的眼里,似乎没什么是好的,一切都存在于黑暗中,只是用来等待着人类中诞生出新神予以打破。

  我觉得相比于叔本华冷静、理智地分析和判断,尼采就像个愤怒的巨人,歇斯底里地将人类建立的大厦一一捣毁,将眼前所见一切统统进行批判、蹂躏。

  叔本华是一柄手术刀,细细解剖(尼采在书中对解剖提出嘲讽,我不懂他的想法,但似乎有人觉得解剖人体是不道德的);

  而尼采是一把大锤,砸毁文化、价值、国家、人性。他想审判人类社会的一切,然后再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且不说他欲建立的秩序是否合理,他这种破坏性的、针对一切的发言就不合理。

  总之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想法。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三):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

  尼采是对我这几年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哲学家,高中时读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改变了我的一生。《教育家叔本华》写于尼采年轻时期,那个时候,尼采还没有认为叔本华是悲观的,是像毒蛇一样毒害年轻人的(《查》中的比喻),书中充满了对叔本华的赞赏,和对社会问题的讥讽。

  时隔多年,再次读到尼采的文章,还是那么的令我感动。一句句朴素而又生动的语句描述了现实的凄凉与荒谬。

  文章的开头,尼采就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哲学家的责任就是要重估一切价值。后面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叔本华的一些核心思想,可以说是了解叔本华思想的很好的读本。之后提到了文化、道德、人生、何为哲学家。由于这本小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生动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阐述,还是直接去读这本书吧。(《人类简史》、《今日简史》中有关文化、国家的观点与本书中的观点有相通之处)

  最后说下佛教思想对尼采产生影响的痕迹。书中“ 有些瞬间,就仿佛至为明亮的、充满爱意之火溅出了火花,在那光亮中,我们不再明白‘我’这一字词,而在我们的存在的那一边,有着某样的东西在此时此刻传到了我们的这一边”,通过这段话可以清楚的看到“无我”、“彼岸”等佛教概念,说明了佛学对尼采思想的重要影响。实际上,我在叔本华的作品里看到了更多佛教思想,叔本华本人也经常忍不住去赞叹佛教和古印度教的智慧。了解了佛教基本思想后,就不难看出:叔本华的许多观点都是对佛教思想的阐述和发展。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四):生于今时,超越今世

  先读了后面的叔本华生平简介,然后读了正文部分,最后读了序。对叔本华的生平为人思想和尼采的思想和主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叔本华是生于那个时代而超越那个时代的,因此也与旁人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的隐居生活也成就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尼采也是一位孤独的战斗者,他赞同、赞叹叔本华的为人和思想,把叔本华作为一个教育典范,一个榜样来论述,便有了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也不仅仅只是在介绍叔本华的为人和思想,尼采据此还展开了多方面的思考:对人的自身、人乃至大自然的发展目标、天才的实质和榜样作用、何为真正的教育和文化、如何真正促进哲学的发展等等。

  通过阅读,觉得尼采对于教育的观点是主张发展人的自然性的,其教育目的也是彻底的个人本位论。“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就是清理掉所有的杂草、垃圾,还有那些啃吃、伤害植物幼苗的蛇虫鼠蚁;教育,就是施予光线和温暖,就是夜雨的润物细无声,就是模仿、敬畏和顺应大自然⋯⋯”这是对于个人意义而言的。对于哲学教育,他又觉得要让国家停止关注哲学,在大学中撤销哲学科目,这样哲学就不会再被国家和社会束缚,也让那些平庸的、作为国家机器的、只是为了外在目的而做哲学研究的学者作鸟兽散。这样才会真正有利于哲学的发展,产生更多的天才。这是对于教育与国家、社会角度而言的。

  很多思想在两百年后看来依然是这么的深刻、鲜活,提出的问题也是如此的尖锐和不可避免,以至于两百年后人们依然在致力于改善、解决它们。生于今时而超越今世,也许这就是哲学的魅力。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五):新时代需要懂教育的哲学家们

  有人认为尼采是唯心主义者,唯意志论;有人认为尼采的文字支离破碎,没有逻辑;有人认为尼采本人是疯子,不能当人看......而我想对以上人说,去逼,别自己看不懂,怪人家头上,你们深受词汇奴役,深受上层文化腐蚀,深受小心翼翼的恐慌袭击,怎么能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人呢?是你们不是人才对。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书全八篇,我读了两遍,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尼采写的书,之前读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没读完,但也读得很爽,至于本书,读第二遍时完全懂了,而且完全知道尼采的正面取向和反面讽刺,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因为那时的德国和当今的中国,太他妈像了,都被一群不懂教育之道的政治官僚和知识官僚操纵着,年轻人如何成就自己的天赋?!

  新时代需要懂教育的哲学家们。首先,这些小部分的哲学家们不能受雇于任何机构,但要有基本能生存下去的权利,例如著书立说赚取一定稿费,从事家教谋取一定津贴,这样能保障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发展条件;其次,这些哲学家们要能自主建构,互相支持,为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探索做好理论铺垫工作,要能发挥其影响力,和艺术家合作,和出版商或媒体合作,像马克思一样;最后,这群哲学家们还要做好超越自己,或是否定过去自我的思想准备,更要做好自己将被后人超越的准备,并为后人超越自己而发出衷心的感叹,这必须得有广阔的胸襟才能做到!

  教育是一门理论指导实践的活儿,没有思想的经院哲学家们控制着国民教育,开口闭口谈一些所谓的教育理念,可没有严肃的思想作为支撑,所谓的理念经不住时间的淘沙,过几年就验证失败,但这几年的瞎实践得耽误多少年轻人啊,社会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年轻人的未来在于思想的洗礼,期待新时代有更多真正懂教育的哲学家们出现,他们的思想火花将给年轻人指明方向——为做一个真正的人而奋斗终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教育家叔本华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