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共和国》是一本由[美]科林•伍达德(Colin Woodard)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3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一):背叛与忠诚
背叛与忠诚、妥协与对抗,取决于给出的筹码。每个人都是双面人。 一切都得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讲起。自从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后,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便先后来到这片先前未知的土地,开始死亡与财富并存的殖民之旅。 那是个焦虑的时代,迅速扩张的工业与大洋贸易催生了挫败与不满。那些被发展抛弃的水手、流浪儿、小偷,……,聚集在一起,以巴哈马群岛为基地,四面出击劫掠,穿梭于加勒比海的古巴、牙买加与巴巴多斯之间,上演了一幕幕背叛与血腥的“富贵险中求”。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二):还行
如果你奔着解闷来看这个书的话,劝退指数还是挺高的。需要丰富且连贯的欧洲历史知识才能读的快,读的明白。
不过就里面海盗大佬们的单个故事还是精彩的,不输影视作品。
历史部分讲的有点干瘪,几个重要海盗人物的关系网没有重点提取,就很社科。
如果能给各个船长的船配个线稿图就完美了。
如果能有更多的航海路线图就更完美了。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三):海盗为什么都在加勒比
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一般都只有加勒比海盗或者维京海盗。现在明白一切都是起源于大航海和英国的殖民。
海盗起源是由于生活所迫,官方水手的待遇太低,备受压迫官逼民反。
海盗都聚集在加勒比海附近,主要是由于加勒比海的地理条件导致的:
1 加勒比海附近岛屿众多,便于海盗躲藏驻扎。
2 加勒比海是欧洲与美洲贸易的重要的中转地,来往的货船商船众多,地理位置便于海盗从事抢劫活动。
3 加勒比海地区远离欧洲国家的控制范围,在美洲殖民地附近,欧洲国家的掌控力和军事力量较为薄弱,给海盗留下了生存空间。
4 另外,红海和亚丁湾,索马里的海盗,也是同样的原因,由于红海是亚洲前往中东运输石油重要的航海通道,货轮游轮和商船众多,且周围非洲国家的军事力量较为薄弱,远离亚洲国家的掌控,所以海盗泛滥。
5 同样之前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海盗猖獗,是由于马达加斯加是欧洲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四):破烂的骷髅旗
在文明社会循规蹈矩生活久了,总是会对冒险充满不切实际的向往和幻象。Roger Crowley地中海三部曲第二部《海洋帝国》里的海盗传奇引人入胜,《加勒比海盗》里乘风破浪的黑珍珠号更是让我心潮澎湃,跃跃欲试。然而读完这本《海盗共和国》还想去当海盗的,那他一定是个傻瓜了。
海盗的生活环境脏乱不堪,缺乏食物、缺乏饮水、疾病横行、危险重重,海盗船简直就是活动的棺材。海盗并不是大西洋上的主宰者,海盗船大多由劫掠来的商船改造,根本无法和正规军舰相抗衡。海盗既无法建立自己的政权,也没有可靠的政治依托(除了自身难保的詹姆士“国王”),书中多次写到海盗向当地总督行贿换来销赃资格以获得临时庇护、补给、修理船只。前期的海盗主要靠劫掠西班牙的船只,后期则是趁着詹姆士叛乱浑水摸鱼,所以一旦政局稳定,靠乔治国王的一纸赦令就能令海盗分崩离析,罗杰斯舰队如入无人之境,拿骚的海盗共和国瞬间倾覆。虽然范恩等人利用假投降逃出拿骚将罗杰斯嘲弄一番,但覆亡几成定局,猖獗一时的加勒比海盗也很快淡出了历史舞台,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也蒸蒸日上。
海盗的结局惨淡不堪,除了获得赦免成为私掠船主、商人的霍尼戈、詹宁斯等人得以善终,大多数海盗都死于非命,来自巴巴多斯的富少海盗波内特被绞死,大名鼎鼎的黑胡子在一次战斗寡不敌众被干掉,范恩遭遇海难后被搭救却遭到昔日海盗的举报被判绞刑,运气好的逃亡后销声匿迹。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五):加勒比海盗黄金时代(1715-1725)的历史。
兴起:德雷克帮助英国成为大西洋霸主。由于西班牙大航海时代后对大西洋的制霸,无法直接对抗的英国扶植起以德雷克为首的皇家海盗,即私掠者。德雷克通过发现南极及南美洲之间的德雷克海霞,对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进行大规模劫掠。之后,1587年偷袭加迪斯港,导致西班牙延后一年与英军决战,给到一年英军扩充实力的机会。一年后,参考了海盗的作战技术,改良战舰的机动性和射程,致使西班牙的重型舰队无用武之力,无敌舰队覆灭,从而动摇西班牙海上霸权。 高潮:十八世纪初引来黄金年代的原因。英国称霸大西洋(西班牙皇位之争)后,取消了私掠者的特权,导致私掠者失业,被逼成为海盗。1715年一艘西班牙宝船携带着巨额财富沉没于加勒比海域,由于非法打捞,使得海盗聚集在一起,促成了海盗时代的兴起。其中黑胡子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海盗,仅用四艘军舰攻陷北美第四大城市查尔顿。 意义:海盗共和国的真实意义。加勒比的巴哈马群岛岛屿众多,地形复杂,适合海盗展开游击战从而聚集了原来越多的海盗,形成了所谓共和国,之所以成为共和国,因为在这里的海盗形成了民主制度,可以投票决定海盗王的指挥权,此外财物分配也十分公平,船长只比普通海盗多拿50%财物,甚至后期还出现了信用基金的概念,海盗可以进行借钱的业务。人身保险也应运而生,伤残都会进行补偿,相比于放弃私掠者去参加英国海军,利益和优势明显。 结局:海盗共和国衰亡。一位曾今的私掠者罗杰斯看到了海盗共和国松散的组织及不稳定因素,建议英国政府发布赦免令,只要海盗投降即可无罪,从而使海盗组织分化为投降派和拒降派,使海盗内部分裂,罗杰斯上任巴哈马总督后,西班牙向英法荷等国开战,导致罗杰斯面临海盗及西班牙军队的双重压力,同时陆地的岛民也是海盗思维,急难统一调度,通过再次授予部分投降者私掠者称号才逐步站稳脚跟,另一方面海盗失去核心的私掠者后成为一盘散沙,经过英国海军的多伦打击最终消亡。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六):《海盗共和国》简单梳理
海盗的黄金时代只有短短的十年(1715--1725年),本书通过四位领袖人物的生平来讲述海盗黄金年代的故事。四位领袖人物中有三人是海盗,这三个海盗领袖有一位共同的榜样,传奇人物--亨利·埃弗里(Henry Avery)。故事就从埃弗里开始。 埃弗里最初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名军人,犹豫忍受不了海军中乞丐般的生活,他加入了一支贸易船队。贸易船队开出的有后条件只是一个幌子,埃弗里一行人其实被卖到了西班牙,不甘受辱的埃弗里组织抵抗,抢夺了贸易船的控制权,并被推举为船长。埃弗里沿非洲海岸烧杀抢掠,在一次袭击莫卧儿皇帝的船只之后(据说还娶了莫卧儿皇帝的孙女),为躲避报复,他穿越半个世界,来到了新普罗维登斯群岛。埃弗里经过休整之后,又带领大家回到了英格兰家乡,再其后的故事就只剩下传说。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让英格兰土地上农民的生活并不比乞丐好。山缪·贝勒米这个后来被称为“海上罗宾汉”的人就来自于一个乡村家庭。贫穷让很多人离开农田,跑到英格兰的城镇生活,贝勒米也是这样,他逃离家乡,来到了英格兰的某一个港口,在这里他听到了海盗王埃弗里的传说,一个充满侠客冒险与富可敌国的美梦可能就此在少年的心中生根。 日后有一天将挑战国王陛下一整支海上舰队的查尔斯·范恩此刻也在体味着底层生活的繁杂。而那位日后被称为黑胡子的爱德华·蒂奇,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手,蒂奇出身富裕家庭,受过教育,又高又瘦的他像埃弗里一样精通航海知识,他心中有着发财的熊心,但只当水手,还远远不够实现梦想。 四位领袖的最后一位,伍兹·罗杰斯,他是船长之子,又娶了司令的女儿。日后的罗杰斯同样会家喻户晓,因为他被称为“海盗猎人”! 西班牙爆发的王位争夺战,为海盗们的劫掠制造了一个绝佳的时期,这个时候罗杰斯也作为劫掠船长完成了环球航海的行为。 在三位主角海盗称雄之前,詹宁斯,霍尼戈称雄海上。 范恩是詹宁斯的船员。 贝勒米与威廉姆斯合作,并用一年多的时间极快的成长为统领百余名船员的海盗船长。 黑胡子-蒂奇是霍尼戈的船员,很受器重。 海盗的猖獗损害了英国的大西洋贸易,罗杰斯在此时被正式任命为巴哈马总督,海盗与海盗猎人的战争即将打响。 贝勒米和威廉姆斯的海盗船队在一次浓雾天气失散,贝勒米和他的“维达”号又不兴再一次暴风雨中搁浅,贝勒米连同一整船的财宝沉入海底。 威廉姆斯带着维达号失事的消息找到了黑胡子蒂奇,并告诉他维达号的幸存者也即将被审判。蒂奇对朋友贝勒米的死非常的伤心愤怒。 波内特,农场主之子,一心向往海盗的生活,后来自己造船“复仇号”,成为一名海盗,并自称"爱德华兹船长",这位船长后来也成为英国当局抓到的第一个著名海盗,并被判以绞刑。(智商不在线还是老老实实当地主家儿子吧) 这位毫无经验的海盗船长竟愚蠢选择与火力远超自己的皇家海军硬刚,差一点命丧战场。收到重创的波内特带领复仇号来到了海盗基地新普罗维登斯岛。黑胡子知道了复仇号的消息,简直像是捡到了宝,他很快接管了复仇号。 黑胡子成了大西洋上臭名昭著同时又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船长,但1717年乔治一世的一则大赦令让海盗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是变化:海盗只要自首,就将得到赦免。原本以为踏上不归路的海盗,有了第二次机会,有多少人还愿意做海盗这种行的。 大赦令是罗杰斯的注意,赦令分裂了海盗阵营,有许多优秀的海盗头领决定放弃海盗生涯。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坚守自己的海盗阵地。范恩就是其中一位,这时的范恩只是詹宁斯手下的一个初阶海盗,但他也迅速崛起,并成为比贝勒米,蒂奇残忍的多的海盗。 黑胡子非常狡猾,既不放弃海盗生涯,又不像范恩那样选择正面与皇家海军对峙。 罗杰斯对海盗们十一个巨大的威胁,范恩希望能与黑胡子联手,为此他还亲自去找黑胡子,但黑胡子拒绝了。后来英国海军的伦纳德上尉袭击了黑胡子的据地,并杀死了黑胡子。 范恩也逐渐走起下坡路,人手不足,被罢免,被出卖受审,被绞刑。 海盗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七):黑帆时代
他知道曾经有个年代,岛上有许多勇敢的人,不会让他像条狗般受苦。
在仰慕者的眼中,海盗是充满浪漫气息的恶棍:这群令人闻风丧胆的流氓勇于创造人生,超越法律与政府,他们从劳务工作与社会束缚中解放,去追求财富、欢乐与冒险。重温完《加勒比海盗》之后的相关阅读,完全区别于影视作品的、相当详实的一部海盗断代史(1696-1732),可贵在其真实性。本书也以其真实性替读者拨开了一些常年笼罩在海盗面庞前的神秘烟雾。黑帆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斥着朗姆酒、黄金、自由、残酷、凶险、雄心壮志和唏嘘嗟叹的时代。
“海盗的黄金年代”为期仅十年,从1715年至1725年,主要是由二三十位资深海盗船长形成的小集团,以及数千名船员引领。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残酷的水手制度现状催生了海盗群体,英、法、西之间的王位继承战争为之助力。贝勒米与威廉姆斯从北美鳕鱼角出发,开创自己的基业;詹宁斯和范恩作为詹姆士党人汉密尔顿的私掠船长,在牙买加逐渐壮大;霍尼戈和黑胡子则代表了无路可走仇恨当局的水手们,成为了海盗并在巴哈马建功立业。
“该死,你这个偷偷摸摸的混蛋东西,还有所有那些愿意臣服在法律统治下的人,法律是有钱人定的,他们想保障自己,那些懦夫除了这种手法,没有勇气保护自己靠着诈欺得来的东西。”贝勒米继续说下去,每多说一个字,怒气就增一分。“但你们全部的人都该死!他们该死,一群诡计多端的无赖。还有你们(船长与水手),你们这些服侍他们的人,都是一堆胆小的傻瓜!那些恶棍诋毁我们,真的,(我们之间)其实只有一点不同:他们在法律的保护下抢劫穷人……我们是在自己的勇气的保护下掠夺富人。”第一个时间节点是西班牙宝船的沉没,它使得以上的海盗族群命运般地相遇。此后,“自由的王子”贝勒米在维京群岛最早扬名立万,同时也最早死于与西班牙宝船如出一辙的命运;其余人等驻守巴哈马,期间詹宁斯历经东山再起,蒂奇首次担任船长,迎来了自己的时代。第二个时间节点是罗杰斯招安,它使得原有的海盗族群重新洗牌,成为招安派和抵抗派。詹宁斯和霍尼戈再度成为私掠船长,甚至最终成为总督;抵抗派的范恩崛起,但还是难逃帮派分崩和绞刑架的约会;中间派的黑胡子似乎找到了最明智的做法,使用中间身份生活,但最终依旧被砍下头颅,高悬船首。
轮到范恩替自己辩护时,他没有传唤证人,也没有问任何问题。他的海盗生涯从汉密尔顿总督的私掠船开始,而如今,汉密尔顿的继任者尼古拉斯·劳斯(Nicholas Lawes)总督宣布:“如同以往的判决。”“吊起脖子,直到死亡为止,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曾经远征南美、寻觅宝物的商船主之子罗杰斯,以瘸腿和遭“陆上的海盗”欺骗为结局结束了第一次伟大航行;这位此后成功远赴马达加斯加驱逐海盗、瓦解加勒比海盗、捍卫殖民地国土的船长的故事则更加充满孤立的英雄悲情。
“我在这个被抛弃的地方与情势里,没有任何足以抚慰心灵的事,(除了)我已经尽了对国王陛下与国家的职责,尽管代价是完全破产。”这个曾经拿下马尼拉大帆船、驱逐加勒比海盗,并成功在武力是其两倍的侵略势力面前守住战略性国土的人,锒铛入狱。除了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之外,本书还涤清了许多对海盗生活的误解。
首先,海盗的成员其实有相当大部分来自被劫掠的船只,当然,这也是水手待遇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其次,海盗之间可以兼有背叛和友情,他们并非是一群成天沉醉于美酒和欢乐的人,其性格各异(如老谋深算但相对仁慈的黑胡子、善待俘虏但极端种族主义的贝勒米等),甚至有泾渭分明的派别和相当清晰的政治倾向。最后,海盗那令人着迷的浪漫气息只是其完整形象的一个小片面,它被影视作品无限放大了;实质上海盗还是一群蔑视生死,烧杀抢掠的“盗”。“海盗共和国”虽然出现了许多具有共和国形式的特征,但其本质上与现代语义的“共和国”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至于要从《教父》还是《水浒传》的角度去理解这段历史,则因人而异了。
读完此书,更加觉察自己世界史相关知识的匮乏。接下来的书单是《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海权论》、《海上囚徒——奴隶贸易四百年》,尝试从三角贸易的多个主体和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吧。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八):颠覆瑰丽的奇幻想象,还原你真实的海盗形象
说起海盗,我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加勒比海盗》五部曲。说来惭愧,我连其中的一部都没有刷完。也许有人会喜欢里面奇幻曲折的冒险故事或者被约翰尼·德普的个人魅力迷得七荤八素。但是在我看来,就是几部成人童话,并且充斥着主角光环。但是在《海盗共和国》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群真实的海盗——他们民主,建起海盗王国,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但是仍旧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消亡。
有一句话说,时势造英雄。在鼎盛的海盗黄金十年里,也有这样一群代表人物。作者科林·伍达德在《海盗共和国》里详细讲述了黑胡子、贝勒米、范恩和罗杰斯的个人事迹和最后的结局。前三个都是海盗,最后一个罗杰斯是海盗终结者。纵观他们的事迹,你会发现,没有怪兽和魔法,真实的海盗生活同样很精彩。
黑胡子算是海盗作品中的常驻嘉宾,几乎所有的海盗作品都有黑胡子的身影。而这些作品中的共同点,就是黑胡子是一个攻击力非常强的选手。黑胡子这个人有点怪,他蓄起长胡须,只露出一双眼睛。据作者的考证,他出自英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不知道,他蒙起脸是是不是为了不给家族蒙羞。
如果海盗也要划分门派的话,黑胡子和下文要提到的贝勒米同师从于霍戈尼,霍派。这个派别的海盗,亦正亦邪,讲究“盗亦有道“。他们做事比较谨慎,极少使用暴力,因而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
黑胡子是一个踏踏实实的青年,他一直和师父霍戈尼合作,直到贝勒米死去,才独自开始指挥舰队。他冒充贝勒米在海上打劫,目的就是为了重创英格兰的贸易,为贝勒米报仇(贝勒米的手下被抓后绞死,黑胡子以为贝勒米也是这样死的)。
本来黑胡子已经组了一支有着超强战斗力的舰队,无奈乔治一世的赦免令分化了海盗的内部阵营。许多海盗摇身一变成为了海盗猎人,黑胡子的海上活动受到了很大影响。
据说,黑胡子在此期间还娶了一个未成年少女,然后分配给手下享用。
最终,黑胡子遭到了手下汉兹的背叛,头颅被高高的挂在高柱上,用来警醒世人。
贝勒米就是上文说到的,与黑胡子同属于霍派。但是贝勒米没有黑胡子那么乖,他早就撇开了师父霍尼戈,和威廉姆斯自立门户。
他天生喜欢自由,总爱跟别人吹嘘自己是“罗宾汉”。但是他死的比较悲催,是死于暴风雨。作者科林在《海盗共和国》中对他着墨不多,有一种还没到高潮就领便当的感觉,我想对他来说,没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应该也是一种遗憾吧。
不知道他在外角的情妇,玛丽·哈利特会不会一直等着他。
而他幸存的手下,也没有落个好结局。被当地的治安官扭送到了斯特布尔监狱。这个消息传到了黑胡子的耳朵里,被误读成贝勒米的死因。不知道黑胡子一直不接受赦免令,与贝勒米的死有没有关系?
范恩师从亨利·詹姆斯,他们师徒都是走残暴路线。感觉是邪教中的邪教,不过范恩这一派当海盗的动机并不单纯。
这和英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在安妮女王去世后,因为她没有孩子,英国选择了德国王子成为王位继承人。由于乔治本人连英语都不会说,这就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有部分人希望立詹姆斯为国王,可是詹姆斯是天主教徒,按照英国的法律不得继位。
然后才有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苏格兰死硬派,他们扶植海盗,以助流亡在外的詹姆斯登上王位。
所以在乔治一世的赦免令来临后,范恩不仅不想被赦免,还屡次挑衅罗杰斯,最后被绞死。
而讽刺的是,汉密尔顿和他的师父,早早就归顺了新国王,接受了赦免令。也是让人叹息。
作者科林在书中多处描写罗杰斯,想来作者是站在罗杰斯这一边的。罗杰斯就是前面说的海盗的终结者,他本人其实参与过私掠活动,与海盗的根本区别就是有官方文件的同意。在那段私掠旅程中,他不仅打下了瓜亚基尔,还顺带救了鲁兵逊的原型。
正是这段私掠经历使得他对海盗非常了解,他毕生都在为终结海盗,成为海盗基地的总督而努力。赦免令就是罗杰斯给乔治出的点子,而这个点子的确帮助罗杰斯迅速分化了海盗阵营,最后使整个海盗王国消亡。
当然除此之外,罗杰斯的另一个功绩就是抵御西班牙的侵略。他值得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几乎所有的盟友都弃他而去时,他宁可自己付钱,也坚持下来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债台高筑,被送入监狱的时候,债权人免去了他所有的债务的原因。因为他的债务不是为了个人,都是为了国家。
最后被恢复官职,死在拿骚,虽然纵观一生,并不是事事顺心,还有点坎坷,但是最终还是获得了平静吧。
海盗虽然一直都有,但是海盗黄金十年的诞生却有着他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取代中世纪的旧体系之际,各种圈地运动使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去当水手便是一条生路。可是皇家海军和商船上的水手待遇,不仅没有当海盗好,而且还要遭受船长们的斯侮,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海盗。而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战乱几乎卷进了欧洲所有国家,无人管制的海盗自然就成为美洲的霸主。但是这支队伍,成长的快,消亡的也快,海盗生活再无拘无束,也抵不过人们对文明的向往。一张赦免令就可以瓦解曾经建立起的一切。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九):加勒比黑旗永不落——关于海盗的一些想法
irate,一个无比华丽又充满浪漫色彩的词汇,它形容着最接近波西米亚精神的一群人,他们民主、自由、勇敢而又偏执、残忍、疯狂,他们曾霸占整个巴哈马群岛作为共和国基地,也曾在大西洋上呼风唤雨,让人闻风丧胆,时至今日,索马里地区仍活跃着一群继承着他们臭名昭著特点的后代。十八世纪初,大航海时代后,全球化的贸易逐渐成型,随着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底层人民生活愈发水深火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奔向大海,他们不计后果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他们癫狂至极因为没有什么值得害怕,他们将帆船、枪炮和犯罪化为笔墨,去书写那惊险又迷人的传奇。海盗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而被人铭记,而加勒比地区因为海盗共和国而闻名,当黑色骷髅旗飘荡在加勒比海,民主之火将燃遍大西洋。
《海盗共和国》是一部专注于记录海盗黄金时代历史的著作,从西班牙内战时期各国海上争霸的劫掠船时期写起,直到最后一个恶名海盗查尔斯·范恩受到绞刑而终结,长达十年的海盗黄金时代留下了太多有趣的冒险和惊人的交锋,本书主要以相关历史资料为根基,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并拼凑出一部海盗黄金年代编年史,以各个船长与海军的交锋和个人劫掠经历诉说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又苦于那个年代当事人并没有留下太多详尽记载,导致整本书过于粗略,却也不失为简略了解18世纪初加勒比地区历史的一本好书。作者认真的考据也指出之前著作中存在的纰漏,提供了最真实的海盗记录,同时为我化解了很多关于海盗的误解。
不是我选择了黑帮生活,而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这句话同样可以套在海盗身上。
海盗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维京,以海上劫掠为生的民族在当时独树一帜。不过本书中,海盗仅指18世纪初最令政府头疼的那群无恶不作的恶棍,因此1969年成了本书海盗纪元的元年,那时海盗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海盗,而是以政府许可的劫掠船形象登场,而那时无论军舰还是劫掠船的船员,都成了一种政治牺牲品。那时船员的生活不比现在,几乎像没有人权的奴隶一般,活重钱少没保障,尤其在官方船上,既要面临海上生活的劳累,还要面临上级的苛责,这就给大家一个脱离体制出去单干的借口,而此时的西班牙内战导致欧洲强国纷纷投入劫掠资源的行动中去,官方许可的劫掠船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粉墨登场,海盗的前身初现。很多后来的海盗大头目都出自海军阵营,由于得不到晋升或被压迫等原因借此机会投身海盗事业,不得不说是一次官逼民反的代表。
再后来海盗船员的来源几乎都是良民,书中多次提到贫民和水手视海盗为英雄,跟官方口中十恶不赦的恶人形象相比,海盗更像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所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和自由追求的汉子们宁肯做着违法勾当也不愿再回到文明社会。更有趣的是,如果说之前的海盗属于官逼民反,那初见规模之后的海盗船上普遍出现了一种逼良为娼的现象——海盗强迫被劫船员加入海盗。这种扩张模式使得海盗势力一发不可收拾,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在帮着这群烧杀劫掠的恶棍,很多人质后来反倒成了海盗制度的忠实拥趸,可见海盗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吸引人的。海盗共和国的成立与其说是盗出来的不如说是逼出来的。
书中最大名鼎鼎,或者说最恶名昭著的要数黑胡子,爱德华·蒂奇。不过与传统印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相比,书中的描述令人大跌眼镜。书中的黑胡子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海盗船长,却不是个异常残忍的人,他对于人质还是十分宽容的,据获救人质的记述,黑胡子劫掠物资之后,会劝船员归顺于他,并把其余人质送到小船上任其逃离。还有一次令我印象深刻,因为种种原因,定好的赎回人质的时间过了,可黑胡子仅仅是威胁和愤怒,也没有杀害人质,那段描写还是颇有趣味的。
关于黑胡子的刻画,书中还是下了很大手笔的,而这个人物也是被人误解和夸张最大的,比如某次与军舰的擦肩而过被误解成一战成名的海战,比如最后战败的多种记录不同等。说到战败,黑胡子是为数不多站着死的船长,虽然书中说黑胡子最后一战没能杀掉任何一个人,也要比那些死在风浪和绞刑架下的船长们要尊严的多。可怜黑胡子的航行记录并没能保存至今,关于这位大海盗的故事只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了。
其他几位船长,奠基人埃弗里,共和国创立者霍尼戈,欺诈凶狠的贝勒米,残忍无度的范恩等等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同样十分令人着迷。除了海盗船长,带有悲情色彩的爱国者罗杰斯是贯穿始终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故事不如海盗船长的受人追捧,相反还因为他的种种优秀行为而被人反感,但是能有如今这本书多少还是要感谢罗杰斯的航行记录,他凄惨的境遇在书里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印象中的海盗都是亡命之徒,宁肯战死也不愿投降,遗憾的是现实打碎这种偏见。海盗的形象一般是狡诈多疑的,背叛和信任都可以是他们的信条,每条船都是一个社会,每个人在船上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所以船长会被船员拉下马,所以行动是需要民主投票而决定,但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行动和船长时,又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呢?海盗船的民主可能是最简单的民主,但绝对不是最稳固的民主,自由惯了的人是很难接受违逆自己意愿的事,因而每次有船长遭到弹劾都会使团结分崩离析,海盗纪元只有短短十年,临近结尾时,四分五裂的海盗共和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外部招降,内部不和,加速了海盗纪元的终结。其实海盗面临的情况很类似水泊梁山,只是海盗中还有范恩这种极度不服还有能力反抗的人,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也足够轰轰烈烈。可以发现,所有著名海盗的失败都与手下的忠诚度降低和船队团结力下降有关,这再次证明了理想主义终将失败的定律,自由是好事,可太自由终会导致自己灭亡,对外力影响耐受度低使得政府的糖衣炮弹不仅腐蚀人心,还腐蚀了乌托邦的制度。忠实与团结是摆在每个社会和阶级头上的悬剑,稍一放松就可能悲剧。
这本书我理解的几个关键点差不多了,庞大的故事线不是一时半刻能消化好的,共和国的成立与消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叙述清楚的,作者详略不得当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以至于有的段落感觉没说透就结束了,而有的段落无关闲杂人等又显得过多。
《海盗共和国》读后感(十):海盗!海盗!~
说起【海盗】,许多人多半是从影视作品中得以肤浅了解的。然而,电影中精彩演绎的东西,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若想知道一点历史真相,翻翻这本书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说【海盗】一向臭名远扬,但不得不承认其历史非常悠久!从古希腊时期、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欧洲、明清时期的中国,再到21世纪的科索沃……他们大都是为了财富、利益去铤而走险的,但却唯有那些在特殊时期,手中握有政府发放的【私掠船许可证明】的船长们,才是与寻常意义上的【海盗】截然不同的一个群体。其中许多人甚至是爵士或者总督,比如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亨利-摩根爵士(Sir Henry Morgan),摩根爵士还曾被任命为牙买加的副总督。(美剧《FOREVER》中的男主家族,也曾借用这个名讳,演绎其利用贸易航线的便利贩卖黑奴的渊源…)
十七、十八世纪的西班牙、英国、法国,正处在谁也不服谁的掐架状态(【大不列颠】这个词出现在1707年,当时英格兰与苏格兰联合成一个国家)……这也意味着,那些手握英政府颁发的【劫掠证明】的私掠船,在对方国家的眼中就是【海盗】。而1713年随着战争的结束,许多私掠船失去了方向,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愿再回到以前被船主、独裁者所压迫的生活中去,转而变身为【真正的海盗】,成为太平洋贸易航线上最令人胆寒的一群人……
山缪-贝勒米,这个1689年出生于英格兰德文郡老幺,曾经自称为【海上罗宾逊】。他正是后来人们传闻中的那个昙花一现的【黑山姆】!~ 他的传奇生涯并不长,1717年4月底的一天,他的战舰【维达】号,在暴风雨中粉身碎骨……贝勒米和他麾下的160多个人,无论是海盗、俘虏、白人、黑人或者印第安人,全都死于这场灾难(如今“维达”号的残骸文物,被发现于鳕鱼角[Cape Cod]海滩)。然而也正因【黑山姆】的过早消亡,才成就了后来【黑胡子】的叱咤风光!
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其现实原型就是史料中的【黑胡子】,原名【爱德华-蒂奇】。1717年,他带领一众海盗约百十人,指挥着他的“复仇”号横行在加勒比海域,之后又虏获了战斗力更强、船速更快、船体更大的全帆奴隶船---“协和”号,将其改装为他的新战舰【安妮女王复仇号】(Queen Anne’s Revenge),并准备好了要名留青史……【黑胡子】最后怎样了,始终是个迷。现有的记录中,他最后出现在萨曼纳湾附近,其后就从英格兰记录中消失了,进入到没有人知道他名字的西班牙世界……
1715年至1725年,这段辉煌的时期被称为【海盗的黄金年代】。前后由大大小小二三十位资深海盗船长组成的小集团,麾下船员累计数千人。他们以巴哈马为主要的活动据点,海盗中大部分是英格兰人、爱尔兰人,也有相当一部分苏格兰人、法国人、非洲人,以及其他国籍与种族。尽管人员繁杂,种族、宗教,甚至语言等差异良多,但他们却仍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了一种共同文化。海盗船在海上相遇会彼此援助,即便对方船上大多是异国人,也能互相礼让,达成利益共识。并且海盗们以民主的方式经营船只,大家共同投票选出或者罢免自己的船长,平均分配截获来的财务,并在公开会议中集体做出重大抉择。这一切,与当时在普通商船与皇家舰队上的那种独裁政体形式、残忍的待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也难怪当海盗船劫掠商船或者遭遇海军舰队时,时常会有船员、水手主动投诚,要求收留他们当海盗……
鼎盛时期的海盗们,曾经一度成功阻断了英、法、西与大洋彼岸新世界的联系;他们切断了贸易路线,阻止了奴隶的运送,同时也中断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信息流通。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海军,原本只是抓不到海盗,后来则变成了【害怕遇到他们】……
黄金年代的四大领袖,至少其中的三位是彼此相熟的。他们分别是【黑山姆】山缪-贝勒米(Samuel “Black Sam” Bellamy)、【黑胡子】爱德华-蒂奇(Edward “Blackbeard” Thatch)、查尔斯-范恩(Charles Vane)。而第四位,伍兹-罗杰斯(Woodes Rogers),并非海盗,而是海盗黄金年代的终结者。罗杰斯因曾在英格兰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中担任私掠船船长,而了解海盗们的所有套路,如今被皇室派来对付海盗,以及平定巴哈马群岛,他对海盗们从不手下留情。
如果你以为海盗都是男士,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黄金年代中就曾有过一位女海盗安妮-伯尼(Anne Bonny)。而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海盗名单中,也曾有一位是中国女人。我猜,这位曾经叱咤东方海域的【郑一嫂】,或许是作家马伯庸先生撰写《四海鲸骑》的史料之一吧。
P.S.:在1709年1月,罗杰斯的“公爵”号与“公爵夫人”号驶入【胡安费尔南德斯(Juan Fernandez)无人岛】准备补给。2月1日,他们被一个穿着山羊皮,挥舞这一块白布,兴奋地用英语对着他们大吼大叫的人吓了一跳!这个随后获救的人是船难生还者【亚历山大-塞尔科克】(Alexander Selkirk),此人的经历后来成为【笛福】笔下《鲁滨逊漂流记》的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