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雪山惊魂》经典影评集
日期:2021-04-17 03:2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雪山惊魂》经典影评集

  《雪山惊魂》是一部由Roar Uthaug执导,Ingrid Bolsø Berdal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山惊魂》影评(一):恐怖背后的无助

  依然是恐怖的。

  但是这次的恐怖,

  最后点名了为什么这个变态那么恐怖。

  原来是父母的抛弃....

  把人吓得半死,

  再唤起人们的怜悯。

  赞,赞,赞!

  《雪山惊魂》影评(二):看雪景就好

  其实看这个主要是奔着雪景来的,极寒天气下的犯罪,虽然罪犯一如既往的很强大,但是受害者更是智商不在线,女主最后的反扑其实更无趣,搏斗啥的完全是噱头,我觉得完全可以在运送倒数第二次尸体时起身把罪犯推下去就OK了(既然女主身体活动没问题),搏斗?根本打不过罪犯的。 雪景三星。

  其他不值一提。

  《雪山惊魂》影评(三):什么逻辑!?(严重剧透慎重观看)

  一个杀人如麻....用铁镐戳人不心软不思考半秒,还轻然易举扭断男人脖子的杀人狂居然故意留两个活口??还把其中一个放自己房间了····然后那女人还没受什么重伤,只是晕了??他铁镐还两头尖的~到底女人大雪地的怎么晕的啊??什么逻辑?什么逻辑···要是说他生活太无聊故意给自己添乱的话我就无话可说了····导演你说了算···然后我决定把2.3也看了!看看有没有进步···

  《雪山惊魂》影评(四):温馨的环境里发生着惊悚的故事

  片名翻译很好,就是讲雪山中的惊魂故事。

  操蛋的往往第一个被杀,力量型性格的最后幸存。

  不用恶心的画面就把故事讲的惊悚恐怖,靠声效和心理刺激

  故事线路本身不出奇。但是影片很好看。

  一是音效到位。

  二是剪辑恰当。

  三是故事细节引人入胜。如保持反角的神秘性,只到片尾才露面容。

  四是演员给力。影片共六人表演,性格各异。

  此片是夜里独处的好伴侣。

  《雪山惊魂》女主演:英格丽德·波尔索·贝达尔

  她的其他作品:《切尔诺贝利日记》、《26种死法》、《独自旅行》

  《雪山惊魂》影评(五):又一群冤魂

  这片让我想起一句话“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套在这部电影里应该是“好的恐怖片总是相似的,但是烂片却各有各的特色”。我把垃圾恐怖片分几类:乱跑找死型;莫名其妙型;装神弄鬼型;浪费番茄型。本片应该属于乱跑找死型(特别是在反面角色战斗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但是本片最大的过人之处在于主角的设计上,一般来说不管这个主角(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活到最后的那位)是不是真的冷静过人都要让他/她显得是全体人员中最有头脑的那个,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部电影非常“过人”的原因。

  《雪山惊魂》影评(六):狼心狗肺的父母造就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评《雪山惊魂》

  伟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正因如此,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变态杀人狂魔。有的是被欺骗、有的是欺负、有的是被欺压的,以至于拿起锤子、斧头、砍刀疯狂报复,其中有杀害妇孺的,当千刀万剐;有杀害同学的,也当就地正法;还有国家不让说的,在这里就不说了,咱还是说外国、说电影。

  欧美国家电影中有一类电影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讲述变态杀人恶魔的惊悚片,里面的这些杀人狂,都是一个人隐蔽生存于荒郊一隅,静待结伴而来的人们,然后逐一杀之。尽管套路始终如一,内容换汤不换药,但人们对其中的刺激总是有新鲜感,在每一个荒废的屋子中看着血性变态的屠宰,而杀人狂们也不让看客失望,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电锯斧子大锤片刀、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刃的带飞爪的带锁链的,上下翻飞、刀刀见血、碎尸万段、血肉模糊。在这部小国家挪威拍的低成本电影《雪山惊魂》中,主角用的兵刃是——冰镐,极具北欧地方特色、也反映出当地人民孔武有力、身大力不亏的气概,同时为当地的旅游事业——高山滑雪做了一次宣传。

  挪威是个小国家,地不大、物不博、人口不众多,所以选起来演员也比较吃力,一看几位等着挨宰的男女,我们就看到了低成本,幸存下来的女主角论姿色,真不如没有黑眼圈的变态杀人狂,这位挺清秀的小帅哥不知为啥就那么不受亲生爹妈的待见,被活埋在雪山上,并万分不幸活了下来,成为别人生命的终结者。这对父母可能是家境贫寒、也可能是世界知识了解不多,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奇的国家,那里住着一群爱吃泡菜爱拍长剧爱窝里掐的棒子,特别擅长整容,女孩就不用说了,男孩脸上挨几刀就跟割包皮一样普遍。那里整容院遍地都是,而且是百年老店,主刀的资深专业、刀工一流,作为医生,意外怀孕可能处理不了,但意外的长相绝对可以搞定。所以没必要活埋了,凑点钱去韩国,整好了拍个韩剧,就算演个路人甲、宋兵乙,两三百集下来也能赚出回去的路钱。

  但这对狼心狗肺的家伙没这么干,非要埋,非要冷处理,但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基因中有抗寒的因子,而且可能是在儿子身上突变了,属于高寒生物,越冻越精神,茁壮成长成为一代镐手,砍遍见到的活人没有对手,直到遇见那个长的不如他的女的。

  整部影片都按照变态杀人惊悚片的套路中规中矩的来,亮点就在于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恶魔是怎么造成的,其实我们不妨上网搜搜这类影片的原型,比如德州电锯杀人狂,也是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变态,所以说,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都是无辜且无知的,之所以成为丧心病狂的恶魔,多是因为家庭环境,特别是狼心狗肺的父母。当然,除了家庭坏境是不是还有社会的原因?管的严,这事儿不能说的太细。还是在电影的血腥杀戮中,接受一次培养孩子的反面案例教育吧。

  《雪山惊魂》影评(七):《雪山惊魂》:孤独的变态者

  《雪山惊魂》:孤独的变态者

  □文/火神纪

  来自阴暗处的复仇之后;一切安寂。

  往生的魂灵们,是否看到彼岸祥和的光。

  ——火神纪。题记。

  这是我的第一部挪威电影;恐怖片。在近期所看的电影里,这也许称得上是让人惊喜的一部。

  电影讲述了几个朋友结伴去某个并不熟悉的山域里滑雪,其中一个人发生了意外而受伤,不得不滞留在一个被遗弃的小旅馆里等明天再去把停在山那边的汽车开过来然后回到文明的世界里去。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个旅馆的隐蔽的地下室里住着一个阴暗的魂灵躲在暗处看着他们欢笑,闪着冷冷的杀戮之气,随时等着把他们全部扑食。

  逐一杀戮。对于迷恋着公路电影或者恐怖片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情节也许并不新鲜。而这部电影比起其它的同类型的电影来说,却更好地完成了它对于人性的诠释而不会显得仅仅只是一场无妄无知的杀戮。悲情;这部电影应该被归类于悲情的杀戮里去。试图在无奈而残暴的冷血杀手身上演绎人性曾有的残酷和后天环境对于人性塑造的凿痕,无疑,这部电影是成功的。

  电影开始在一大堆的统计数字和对冬季滑雪失踪人口追查和搜救行动的媒体报导里。这样的开始给电影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灰色基调,也给电影确立了一个恐怖片之外的主题,那也许就是安全了。我不知道在挪威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然而滑雪似乎更像是一个高风险的极限运动,在冬季里的挪威也许更像是一个用冰雪雕塑而成的滑雪天堂。在这样的总体国情来说,电影的主题确立赋予了电影更多的意义。

  每年的雪山上是否真的会吞蚀了一些一去不复返热爱滑雪运动的人们,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从电影开始的这些统计和媒体报导,也许我们多少可以得到某种启示。这部电影并不仅仅只是在日益富足的生活里吓唬我们而已,它有着更沉重的主题和说教意味。定位上的选择决定了这部电影并不可能仅仅只是一部平庸之作,因为只有在定位上的正确才能决定一部电影的格调,如果格调低下的话,不管电影用了多少绚丽的镜头语言和手法都好,电影依旧会显得平平无奇。当然,这里不包括那种只追求镜头并以镜头为第一表达方式的电影;或许,对这样的电影来说,它的定位就是它的镜头了。

  这部电影也许更想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如何自救,它给我们指出一条明确的前路。勇气、团结、相互扶助和无畏地前行,在这部电影里,这样的因素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电影的总体风格显得清晰而轻快;纵然它所讲的并不是一个清新明快的故事。也许因为这是一部挪威的电影,因为这个陌生的国度和这些陌生的主创人员,讲述了一个并不陌生的可怕故事,所以这部电影依旧给了我挺好的感觉。电影整体风格和这个故事风格的不统一给了我一种新鲜的感觉;接近于反衬却分开而行,清新明快的是这部电影本身所有的蓬勃朝气,而潜藏着的是一种阴秽的冰凉。镜头仅仅只是选择其中的一种,这样的镜头风格是很稀见的,应用在这部电影里显得非常突兀,却是成功的。

  轻快是这些年轻人所固有的生活态度,而隐藏到了最后才出场的那个孤独的变态者却因为电影的首尾相应而变得清晰起来。也许,这就是两者最难得的统一和平衡了。应用到了镜头,电影无疑是设置精美而匠心独运的。

  对于悲剧的美学定义,作家淳子曾说,是美好的东西被摧毁;而更深一个层次的悲剧指的是:当外部强加给角色苦难的时候,角色用自己的悲剧的性格,实现了这个苦难。恐怖片大多都是悲剧,这部电影绝对是一场可怕的悲剧;因为这部电影基本上极好地诠释了悲剧深层次的美学定义。

  从电影开始的时候媒体采访的那位伤心欲绝的寻找走失的儿子的时候,那位母亲泪流落面的悲切开始,我曾以为,那也许仅仅只是电影一个不经意的剪接镜头罢了。然而和这个镜头的首尾相应的却是那个孤独的变态者临死之前的回忆,同样是这位哭泣的母亲,还有一个男人,如果这两个人是他的父母亲的话,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淡漠和残酷呢。

  那时候男人还仅仅只是一个男孩,却在雪山上遭遇了父母亲的遗弃和活埋。在脸上同样的胎记把这个男人指向了当年失踪的男孩,而他被唤醒的记忆把这种残酷的人性推向了可怕的让人心寒的高度。一个失魂落魄哭泣的母亲,在媒体上所苦苦寻找的竟是自己活埋的儿子,当亲情也成了不可信的游戏,让人寒颤的是,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信任的呢。虎毒不食子的古彦语在这部电影里被彻底地摔得粉碎,那样一个小孩子,如果是陌生人也难免让人心生怜悯,何况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部电影挑战了从来不受挑战的亲情,这也许更需要勇气和想像。

  多年前的悲剧注定了今天的悲剧。俊美的五位主人翁只是这个孤独的却逃出生天的变态者悲情人生的一个华丽注脚罢了。真正的悲剧是,当他们遇到了这个逃出生天却不再信任任何人的男人,当他们成了这个男人报复这个世界的殉道品的时候,他们的遭遇成就了这场谁也不想发生的悲剧。

  孤独的变态者,因为童年的记忆而被彻底扭曲了的人性。他宁可躲在漫漫的雪山之间也不肯回到那个标榜着虚妄的文明世界,因为父母亲无情的掩埋和自己的侥幸而选择的孤独。变态,仅仅只是因为这种骇人听闻的遭遇而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变态者,一个在电影里看到的最让我同情的变态者。

  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一语不发,杀人如何杀死他取食用的哺乳动物一样不会赢得他的怜悯,这种冷酷的背后是更冷酷的世界。他的变态并不是他自主的选择而是一种非自主的选择,我们拿什么去苛责他呢。

  当外部强加给角色苦难的时候,角色用自己的悲剧的性格,实现了这个苦难。这个角色有着一种强烈的悲剧情调,而他的悲剧性格是在遭受了一场可怕的血缘谋杀之后所造就的。跟他相比,这几个努力自救的年青人像几只殉道的祭祠品没有任何区别。他的暴行和杀戮并不是罪不可恕的,因为把他推到这种境地的并不是他自我的毁灭和堕落。而跟这种人性上的阴暗相比,他的血腥杀戮并不让人感觉可怕甚至成了小菜一碟。真正可怕的是人性那种不被救赎的凶残和冷酷更让人打心底寒颤。

  我无法否认这依旧是一部把写景拍得极其唯美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挪威的雪山变得如此让人向往;纵然我还没开始来得及学会滑雪。以及,和朋友一起结伴而游变得那么美好;因为我已经困在我的小房间里如此之久。

  也许电影里的故事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那毕竟是一场如此阴秽可怕的梦魇。我们也许还将庆幸,因为我们周边没有那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雪山和那么悲情的孤独者。至少我们外出的时候,我们总会平安地归来。

  2007-05-31;丁亥年乙巳月乙丑日。钟离权诞;外萨卡佛陀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Fritt vilt》

  ■译名:《雪山惊魂》

  ■导演:Roar Uthaug

  ■主演:Ingrid Bolsø Berdal、Rolf Kristian Larsen、Tomas Alf Larsen

  ■类型:恐怖

  ■片长:97分钟

  ■国家:挪威

  ■语言:挪威语

  ■发行:FS Film Oy

  ■上映:2006年10月13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雪山惊魂》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