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湖边小屋》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15 04:33: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湖边小屋》经典读后感有感

  《湖边小屋》是一本由[加拿大]威廉·扬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湖边小屋》读后感(一):心中最柔软的痛

  这是一部充满了伤痛的小说,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充盈着满满的情感,打动着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也是一部让人不忍放手的小说,如编辑所说它不是悬疑小说,亦不是推理小说,但是却环环相扣,悬念迭起,让人惊心动魄!同时又是一部读后留有无穷回味的小说,禁不住去体味其中的伤与痛,去寻找伤痛之后心灵的宁静。

  《湖边小屋》读后感(二):惊喜之作

  一直听人说与神谈恋爱,与神同在的甜蜜,渐渐通过书去体会,打开心,虽然还是有些胆怯,慢慢来……破除一切的既定框架,如犹太男子的形象。“绝不要以为我儿子的选择没有使我们付出昂贵的代价,爱总要留下意味深长的印记,我们当时就在那里”

  以为一半以后才精彩,没想到1/4开始就很精彩!!

耶稣来到人间如同

  《湖边小屋》读后感(三):每个人都需要一间湖边小屋

  只要是人,一定有恸,普天之下莫不如此。

  失去了女儿,麦克的恸必是入肉入骨。

  他对凶手的恨,更是入心入灵。

  但一切又怎么样呢?

  我发现,读这本书最大的不同,除了我也想了解一个“真想”,一个“结果”,一个“交代”以外,我更会想到我自己。

  如果我至亲的人突然离我而去了,我会怎么办呢?

  我哭,我恸,我嚎啕大哭,我跳楼死了,喝药死了,天还是那个天,天上还是满布雾霾。

  一切又怎么样呢?

  一句放下,是何等艰难。

  但麦克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一个方向,就是无论如何,你要学会放下。

  每个人,都要学着找一间湖边小屋,去那里学会放下。

  放不下,也要放下!

  (以上都只是条条,关键还是情节,情节)

  情节太感人了。。。。

  《湖边小屋》读后感(四):生命里总有一盏灯(有透)

  本来是奔着看悬疑小说的,后来才发现,不是悬疑小说,是关于治疗的。

  收到上帝的来信,真是太有趣了,你信么?

  偶不信,可是还是想知道,真的是上帝写了封信么?

  读到后来,逐渐明白作者的成苦心了,作者并不是想要写悬疑,而是要给人讲道理。

  麦克的女儿梅西失踪了(也许早就死了),这个阴霾填满了他心里全部天空?他怎么办呢?他怎么才能重新让心里照进阳光?

  我,身边的和不是身边的所有人,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

  亲人总会离去,你既然不能随之而去,那你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怀念?

  如果你天天怀念,悲伤,亲人如真的有在天之灵,他/她愿意你这样么?

  虽然不是太懂,但最后那些道理,确实很感人,尤其是麦克重新见到梅西的那一刻,偶哭了。

  甚至,偶也开始感动上帝了。。。

  《湖边小屋》读后感(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一本让人难过的书,一本让人感动的书,一本让人知道从何处挖开缺口的书,一本给人一跟棍子去支起木窗户的书。

  一边读,一边随着麦克去解密,一边随手在纸上记下了很多个“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书读万,很感动,感动故事,感动麦克,也感动这些句子: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麦克也有一个月光宝盒,如果他可以念一句魔法令,

  他会回到三年前全家出发去野营的家门口么?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麦克会让梅西一直在家中不出门么?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麦克会天天跟着梅西么?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野营那天麦克会目光半丝丝都不离开梅西么?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看着随手记下的这些句子,忽然就想起了那两句老词:

  清风生酒社,白月照书窗。

  一刹那间,似乎就明白了许多,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生离死别。

  《湖边小屋》读后感(六):穿越现实和梦幻之间的小屋

  这本书整体个我的感觉就是有点乱,刚开始的时候挺好的,能知道作者在讲的是什么,突然收到老爹的来信去棚屋以后就不知所云了,不是去找梅西了吗?怎么会冒出什么耶稣上帝什么的,而且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总是让人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中间一度想弃书,想着是坚持下去,看看最后梅西到底怎样了,那三个神又是怎么回事,这是不是麦克在做梦或者罪犯制造的假象,还好,书中最后又回归现实了,但是找到梅西的尸体和抓住凶手都是靠那个梦境,这时候我觉得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写作风格。 在书中作者和神的对话中重新阐述了信仰真谛,使之包容了不少现代理念,让信仰超越了宗教组织和仪式律法,更加适应个性特点,更加符合个人的精神和心里需求。让麦克原谅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我觉得这个说的容易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面对凶手一点没有怨恨是不太可能的,没有手刃仇人就不错了,觉得不太现实。 这本书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亦真亦幻,在现实和梦境中收放自如,但是作为读者很容易让人有种不知所云,整体的故事给人也不太现实的感觉,可能是我自己的阅读水平有限,而且也不喜欢这种写作风格。 题外话我看了下网上关于这本书的评价都不错,但是我没有看出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想会不会是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读书少,造成了自己眼界达不到,思想境界没有到达那个高度,深感无力,自己还需要多读书,多思考,会感到迷茫,会感到彷徨,甚至会感到恐惧,对自己文化水平有限的恐惧,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我还需要读更多的书,提高自己的品味。

  《湖边小屋》读后感(七):笨笨的上帝呀

  一个悬疑故事开头,幸好看了当当网页上说,不是悬疑故事。

  我真正脚着悬疑的,是这个上帝怎么让人从失去女人的巨恸中间走出来。

  亲人离丧之恸,我知道,其实没有人能让真正解脱。

  上帝不能,心理学家也不能,大和尚不能,小和尚不能,牧师不能,教皇不能,佛祖也不能。

  失去亲人之恸,没有人能帮你解脱。

  有人说时间是把杀猪刀,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淡化,那离世的至亲之人,也会渐渐远去,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黑格尔说过一句很恶毒的话:你能迅速从丧父之恸中走出来,你一生都无法放下丧失财产的恨。

  不用谈论后者,我说说前面那一句。人为毛能迅速从丧父之恸中走出来?

  甚至,人常常能从一位老迈之人的离世之恸中走出来。

  甚至中文里还有一个词,叫“喜丧”。就是很老的人的离世。

  但对那中送走黑发人的白发人呢,这个恸可能能缠绕他们五年,十年,二十年,直到死神叩响他们加的门。

  上帝确实有上帝的办法。

  上帝说了一个特别根本 的问题,就是离丧之苦就像一把刀,刀插在你的胸口,天天疼,月月疼。不会有阳光。

  但是,如果你自己把刀拔下来,其实就不那么疼了。但人常常不愿意去拔下来。

  故意,甚至过于让自己陷入悲痛之中,是对自己的作,是对自己亲人的作,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甚至,是一众虚荣。。。

  不能再往下说,我说的,叫理性。冰冷的理性。

  但,上帝之言,确实能将人领出来。

  很感激。感激之书。

  很感动,感动之书。

  很推荐,推荐给我十几个朋友了。

  《湖边小屋》读后感(八):书评《湖边小屋》--一次与上帝的对话

  花了较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还是来记录下一些读书心得,也算读有所得。

  此书主要讲述了错失所爱的主人公麦克偶然的机会,和上帝共度了一周,看似是悬疑小说,实则是一本治愈心灵的小说,带领经受过苦难的人走出困境,与世界和解。书中大多数的介绍了人与神的思想,略有一些难解。但是少部分的思想的确让我印象深刻:

  1. 理解一种信仰与接受一种信仰是两码事,但理解本省意味着包容,是对狭隘信仰的超越,是通向更大的善和更大的爱的必由之路。

  2. 人类总是过于独立,脱离了神的指引,以自己的的思想去评断善与恶,好与坏,要记住,没有绝对的是非。人们所理解的善恶不过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的评判而已。而人们应该去放弃评判善恶的权利,归于上帝。

许多类似所谓坏的植物往往包含出乎人想象的治疗功能,而当他们与其他东西合在一起时,往往包含了出乎想象的治疗功能。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并不透彻,却擅长断言事物的好坏。

  3. 社会上排满了形形色色的制度和权利,人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给予他们保障,然而,只有爱可以。

  4. 上帝爱众人,爱他所创史的一切,所以他不会去惩罚那些人们所理解的“邪恶”,因为对上帝来说,那些“恶人”也是他们的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帝不会去惩罚那些恶人。

  5. 人和人之间,人和神之间,应该学会去发展关系,学会恭顺和尊重,而非利用权力去制约。

  《湖边小屋》读后感(九):原谅即救赎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你撞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同样的,别人撞了你,跟你说“对不起”,你要懂得原谅,要说“没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磕磕碰碰那样简单,有些伤害是致命的,让人难以抉择。

  在《湖边小屋》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麦克在失去女儿梅西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还有对未知的犯罪分子的极度憎恨,整个家庭也蒙上一层灰色,不复往昔。小说有着推理悬疑小说的前奏,女儿梅西失踪,连环杀手出现端倪,当读者还琢磨着和作者玩推理游戏的时候,小说文风突转,麦克收到了来自“老爹”的邀请信,约他到女儿失踪的湖边小屋。对麦克而言,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小屋地板上女儿的血迹还历历在目,到底是谁来“挑衅”麦克?麦克的这次赴约,却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湖边的小屋不再是魔窟,而是一盏明灯,驱走了一直笼罩在自己心里的黑暗,同时也改变了家人的生活状态。

  作者威廉•扬出生于加拿大的一个传教士家庭,幼年跟随父母在新几内亚高地传教,而成年后与家庭破裂,并接受了心理治疗,让自己明白了和解与放下的意义,传教和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都为威廉创作《湖边小屋》提供了最原始的写作素材,在麦克身上也有作者威廉曾经生活的影子。无论是麦克身上承受的失去女儿梅西的剧痛,对上帝的质疑,还是慢慢体悟的心境,都让读者为之动容,整部小说都感受到个人在憎恨、原谅之间的痛苦抉择。麦克与“老爹”等人的对话,含有很多宗教内容,对于善与恶、权力和制度等关系进行了论述,某些观点会刺痛神经,好像自己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突然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另外一副模样。 作者在小说结尾说,可以认为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但对于读者而言,小说虚构与否并不重要,而是文本本身对于读者心灵上的触碰。

  “老爹”说“原谅别人,可以把你从吞噬你生命的情绪中解放出来;那情绪会毁掉你的快乐和充分、公开地去爱的能力。”在这里,曾经阴暗的小屋变成了人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地方,同样,当我们在陷入底谷的时候,不如试着去原谅他人,那是在救赎自己。

  《湖边小屋》读后感(十):和上帝一起到你的“湖边小屋”过周末

  终于依依不舍读完了这本根据真实经历写就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加拿大一位父亲麦克在度假期间,由于救援自己几个溺水的孩子,而可爱的小女儿梅西不慎被杀童凶手掳走并残忍杀害。说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这家人要怎么继续生活呢?一个下雪的周末,麦克收到一张字条,邀请他去发现他女儿被害的棚屋,落款是上帝自己!不可思议,真像一场恶作剧。

  但他还是去了。并且那个周末,在棚屋里,猜猜他遇到了谁?“老爹”(天父),耶稣,萨拉玉(圣灵)。那一霎那,冰雪覆盖的山区小屋成为春天鲜花绽放的乐园,他们(应该说祂,三位一体的神),还有索菲娅(智慧),陪伴麦克一起度过这个不能再特别的周末,羡慕吗?我也和他们一起过了“这个周末”(时间在上帝手中以聚合)。相信麦克学到比我更多,那我收获了什么呢?

  1. 上帝不是企图让我们寻找规矩守则,除了耶稣没有人可以守全律法,祂要我们进入关系中。和神和人的关系中,人和人的关系中。

  2.圣灵有祂和你最独特却最真实的交流沟通方式,非常奇妙,等你体验!我们会听错吗?谁不犯错呢?但会越听越明白的,所以无需害怕战战兢兢。

  3. 我们企图独立,而这份独立,恰好使我们失去了自己所向往的关系。从伊甸园始祖亚当犯罪到如今都是如此。放弃独立,依靠上帝,会重新拥有最美好的所有关系。(特别对我自己说)

  4.我们没有资格审判任何人,除非你可以做如下审判:选择你最爱的五个人中,三个下地狱。如果是父母,宁可自己代替孩子下地狱。这件事,上帝已经为我们做了!耶稣受死,下在阴间。但他复活了,得胜了死亡,这是莫大的好消息!

  5. 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说“我对你很失望,你这样说让我很失望痛心。”上帝都没有这样的期待,所以不会有这种失望,我们更没有资格。因为上帝是个动词,不是名词。我更喜欢解读成,上帝工作方式是“现在进行时+将来完成时。”

  6. 上帝不是个随意破坏规则和逻辑的随心所欲的神。祂尊重人的独立和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灾难会发生。但是,没有任何灾难或者错误,能够阻止和破坏上帝最美好的计划!并且,再可怕的时候,上帝也与我们同在,把我们紧紧包裹!

  7. 什么是饶恕?饶恕不是遗忘,不是立即去建立关系与和解。而是选择饶恕,就是选择放弃自己的“审判权”,交给上帝,让上帝的爱去改变(不是要求上帝报仇)。

  好了,最后想说,“我爱你,我爱你们,上帝特别爱你,爱你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湖边小屋》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