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小屋的谎言》是一本由[澳] 凯特·莫顿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5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一):温情的谎言,战争的控诉
跨越时空的两条线、两个案件:1933年和2003年,康沃尔和伦敦,男婴失踪和离异妈妈失踪,主线还是1933年的男婴失踪案: 高富帅男A拯救了烂漫女青年B的生命,继承家族财产后也恢复了烂漫女B家族的庄园荣光,两人恩恩爱爱,生有长女,随后男A参加了一站,此时女B已怀孕次女; 一战期间,男A与挚友出生入死,经历各种惨绝人寰的遭遇,男A挚友爱上了当地一个年轻寡妇,并计划带她与她的婴孩逃离战争,一番说服与被说服下,男A还是答应挚友协助其逃跑,但在逃跑时,婴孩和狗都不消停,一个吠一个闹,最终被上级发现,挚友遮掩真相说男A在阻止他,结果男A无事,挚友被处极刑。男A在战争和挚友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形成生理欠缺(手抖不能从事外科手术事业)。 男A回到了家,又生下幼女,按理一家五口团聚该是其乐融融,但是男A在战争中留下的心理创伤让他承受极大痛苦,女B四处求医不得解救。在此期间,女B与家里园丁选入了爱河,与其生下一子。后来幼女发现了母亲偷情并告诉了大姐,大姐告诉了父亲。女B一来担心男A病情发作控制不了自己伤害儿子,也由于男A已知道男孩不是己出,故与园丁商议由园丁将孩子偷偷带走,离开庄园,从此再不相见。 整个故事采用双线叙事的方法,信息逐个映出水面,有悬疑有推理,层层递进且不断反转,最后几页道出真相,让读者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控诉了战争的无情与毁灭。 五星推荐。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二):是悬疑小说,也是文学
1. 侦探小说的文学性
我为这本书的文学性震惊。
我不认为这个故事情节多么神奇,像阿加莎的小说那样有个出人意料的作案手法。可是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讲得悬疑感十足。
时空交错、不同视角的叙事手法。
每个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以及每个人物的深刻性和悲悯感。
两种技巧的组合出现这种效果:悬疑故事渐入佳境,令人手不释卷,你迫不及待往下看,可是,你感受着每一个片段,心里又在呼喊:啊,请停留一下。
另外,这本书很有电影画面感。我不知道作者写的时候是不是想着要改编成剧本,她截取的片段都有张力、意味深长。
高级的写作。
2. 每一个人的立体感
你同情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
女冒险家埃莉诺,心被战争掏空的安东尼,严谨尖锐的爱丽丝,有魅力的本,
爱丽丝令人想起《赎罪》里的固执自大的天才小女孩,她不想潜回、却不断潜回她想回避的童年,这种痛苦如此深切,让读者的心也缩紧了。
埃莉诺和安东尼的故事让人伤心且焦躁。我好像回到了看小天狼星和吉姆年轻时候故事的时候。伤心之处在于太过美好,且已经被破坏,已经逝去。
完美主妇埃莉诺是本书的主角。她童年的叛逆与毛躁,青年时期的童话爱情,中年的重负与撕裂,无不令人发颤。难以忘怀,她看着镜子,不知自己为什么变成这么无聊的大人;她在大雨中奔跑,感觉自己变回了女冒险家埃莉诺;她站在小店的柜台前,感到大地震动。令人心碎。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三):《湖边小屋的谎言》: 让人大呼过瘾的烧脑推理小说
哦,天哪!经过八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样一部将近600页的推理小说。这是我第一次拜读莫顿的大作。读完之后的感觉就像是攀登高山,一路看尽了恐怖幽深的峡谷、陡峭险峻的崖壁、密不透风让人窒息的大森林,然后你又慢慢回到起点,发现自己安然无恙,顺便欣赏了一下天边美丽的夕阳。一切都是那么完整,所有的角色最后都被收一起。太佩服作者的布局了! 好吧,这部小说写了什么呢?写了女性:从1933年百年庄园里的祖母康斯坦斯、母亲埃莉诺,到三个女儿德博拉、爱丽丝、克莱米,到2003年的警察萨迪,以及萨迪所经手案件里的母亲玛吉。写了婴儿:康斯坦斯曾经失去的婴儿,1933年十一个月大的西奥,让爱丽丝的父亲安东尼终生陷入崩溃边缘的好友霍华德的婴儿,以及萨迪案件里被孤独地遗弃在公寓一周的婴儿。写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康斯坦斯因为痛失婴儿而对卢埃林怨恨终生,埃莉诺为了保护孩子们不被“炮弹休克症”父亲伤害而宁愿放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还有不得不离开孩子的可怜的玛吉。 随着小说里的谜团一个个解开,这部作品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所有的谎言背后都隐藏着爱与呵护。其中情节设计之曲折巧妙,跨度长达七十年的时间间隔仍然线索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全篇小说以爱丽丝神神秘秘地跑到森林里藏东西为开端。后来西奥失踪了,难免让人联想,难道爱丽丝因为嫉妒弟弟这个全家唯一的男孩而痛下杀手?后来,西奥的前保姆罗丝突然被辞退,而且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说她跟男主人安东尼关系有些密切,难道,西奥是罗丝和安东尼的私生子,罗丝被辞退后带走了西奥?再后来,爱丽丝向她一见倾心的园丁芒罗炫耀自己刚写成的有关绑架孩子的小说,难道芒罗得到启发,弄走了西奥而又不小心将他杀死?又到后来,根据各种证据暴露出父亲安东尼因为战争而患上了“炮弹休克症”,情绪极不稳定,而且因为在战争时帮助霍华德逃跑的过程中由于婴儿啼哭而败露导致霍华德被杀,所以是父亲杀死了西奥吗!又后来……算了,不剧透了哈哈。 反正是像过山车一样过瘾的曲曲折折的推理情节。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四):亲情,爱情与友情 更爱你真实的模样
作者凯特•莫顿(Kate Morton)世界小说大师,自处女作《雾中回忆》横空出世以来,她就成为享誉世界的畅销作家,作品累计总销量突破1100万册 凯特·莫顿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一部跨越百年的家族变迁史。 因为善意的谎言,让至亲亲人分离,更让百年家族分崩离析。 所有谎言的背后都藏着爱与呵护,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个善意的谎言,却让事情变得更糟。 “空气中充满大海的味道,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绿色的,里面各种奇形怪状的植物,可以去家门口的湖水划舟”—这就是那栋静谧的湖边小屋。 埃德温家族一直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在一场宴会后,他们极其疼爱的小儿子西奥突然失踪。 家族的每个人都在守护自己秘密,警察寻找西奥的线索不得中断。 跨越一个世纪之久,这栋小屋偶然被在警局工作的萨迪发现,70年前的失踪案随之浮出水面。 你会一步步被这本书所吸引,做着神秘研究的父亲,总是消失的母亲,外婆嘴里被杀死的小孩,作家的死亡... 清新脱俗的文笔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在作者所描幕的世界中,既让读者在其倾心美景,心情舒畅,又跟随情节,让人追寻其中的无限可能, 它所展现的文字,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脏,在那个世界里,当你悠闲的在湖面泛舟,却突然风起大浪,紧张、担忧、痛苦、惋惜,哀叹最后竟喜极而泣。 那一瞬间仿佛是情绪的万花筒,在极尽揪心中又让人猛地抽离释放出来,这么多的情绪体验也是十分痛快。 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埃莉诺,她是一个洒脱,喜欢自由又善良的女孩。 与丈夫安东尼的相遇是在伦敦街头浪漫的一见钟情,婚后恩爱如初,对丈夫安东尼也是耐心的陪伴。 婚后的生活就是作为人妻和母亲的责任与义务,自由对她来讲是奢侈的。 19世纪末战争期间,丈夫参军,本的出现,让她找回了那个真实的自己,那种懵懂的小女孩的初恋,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埃莉诺的出轨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竟也那么美好。但这段违背道德规则的婚外情注定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安东尼和朋友霍华德都参加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的英国男性都被鼓励应召入伍,当医生的安东尼也不得不放弃理想穿上军服。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剥夺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那些幸存的人也摆脱不了它的阴影即使战争结束,幸运的人可以回归家庭,却也因“炮弹休克症”深受困扰。 安东尼就是其中一员。在战争中,霍华德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逃离战争却被发现为了不连累自己的朋友安东尼,他独自承担了对逃犯的处决,安东尼亲眼目睹自己的好友死亡却无能为力。 纯洁高尚的友谊,在死亡面前,显得无比珍贵。 朋友死去的的场景一直缠绕在他的噩梦里,精神变得脆弱又无助。一切与画面有关的事物让他变得暴戾,情绪失控,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的家人。 为了保护孩子和丈夫,埃莉诺选择向孩子隐瞒爸爸的真实情况。 这是一部推理小说,根据人物回忆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每个人的回忆最终拼成一副拼图解开谜团。 同时,几十年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谎言承担着悲伤和愧疚。 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爱的人撒着谎,湖中小屋埋葬70年的秘密被解开,得知真相的每个人都已潸然泪下。 是亲情的羁绊,是守护自己的爱人,是纵使残酷的事实我却想为你制造一片良田。 只是无须再说善意的谎言,爱你的人更爱你真实的模样。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五):一副精巧的拼图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看完之后觉得,封面上的那句话:无需再说善意的谎言,爱你的人更爱你真实的模样,总结的真好。整本书里面,可能除了康斯坦斯那个坏女人之外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讨厌的人,他们都温柔地保护着自己爱的人,为了不伤害他人而编造出善意的谎言,每个人都隐藏着秘密,无数个秘密与谎言编制成一张大网,整个故事开始扑朔迷离。
作者采用穿越时空的时间线交错的方式,对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我这种不常看外国小说,特别是悬疑小说的人,乖乖拿出了一张纸,开始整理时间线和人物关系。毫无疑问,这种叙事方式仿佛在带着读者拼一副巨大的拼图,拼好之前没有人知道拼图的原貌,狡猾的作者会用具有迷惑性的拼图不断诱导产生错误的猜测,直到最后,你需要大胆猜测,努力回想之前作者还有什么坑没有填,然后,把最后几个拼图放上去,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起来。
书里面关于童年的描写太美好了,尤其是探险那一块。想想我小时候在乡下,两排房子之间被一堆石头隔了起来,小小的我们不知道这堆石头后面是什么,于是,渐渐的,关于石头后面有鬼的传言就出来了。我们还会去树多的前山探险,每次去都会想象自己迷路的悲壮场景,哈哈哈哈哈真是惊心动魄呢。
书里面有亲情,友情,爱情,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根本让人讨厌不起来。最后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被爱环绕的幸福。
湖边小屋的谎言8.8[澳] 凯特·莫顿 / 2020 / 文汇出版社《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六):没有撕逼,没有造作,一切的谎言,皆因爱而起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正感染了细菌,肿着麦粒一般的眼睛。我用了大约三个晚上读它。其中一个晚上,巴巴地看到了1点,仍然不舍得放下。《湖边小屋的谎言》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书。
庄园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相,其实谁都不明白真相,除了埃莉诺。
埃莉诺,故事的真正主角,她串起了所有的线索。她是古老庄园的灵魂。我本来想嘲讽她,在风头上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左右。出身在贵族,风靡一时的童话《埃莉诺的魔法门》是卢埃林先生专门为埃莉诺量身定制的,想想看,你小时候每个晚上向往的童话主角,她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她就是埃莉诺。光这一点,就够让我嫉妒的了。
然而,这还不够,还有安东尼。安东尼与埃莉诺的遇见是所有玛丽苏的完美范本。埃莉诺不屑与庸俗拜金的母亲、表妹为伍,偷跑出去寻找老虎,在立顿红茶巨大的广告牌下,遇见了安东尼。安东尼将她从马路上拉了回来,成为了她的救命恩人。他在世界上聚集着最聪明的一群人的学府就读,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听着就很温柔,他还有着俊朗的外表,他的谈吐幽默又迷人。更重要的是,他站在她的一边,她第一次见到有人敢反抗她的母亲,他带她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老虎,也意味着他带领她走向了美妙的童话般爱情。
安东尼是勋爵的第三子,不愁吃穿,却没有继承权。如一切小说主人公都会遭遇的“厄运”一般,安东尼的父母和大哥、二哥在一次旅游中集体死亡了,安东尼和埃莉诺“无可奈何”地继承了财产,并重新拿回了埃莉诺父亲因生意失败而遭变卖的古老庄园,让那个讨人厌的拜金母亲再也不能对她有半分苛责。他们在庄园里漫步、私语,不久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可爱漂亮的德博拉。一切都是那样的梦幻。
埃莉诺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安东尼。即使是安东尼在战后因为炮弹应激症(不晓得有没有叫错,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情绪不定,时而暴躁,时而欢喜,还有暴力冲动,他仍然是最好最好、最温柔的安东尼。德博拉误解了安东尼,爱丽丝也同样地误解了安东尼。没错,在知道和自己童话般相遇、恋爱、结婚的妻子有了外遇,对象是小儿子快出生时来到庄园打临工的园丁之后,安东尼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肉嘟嘟的小天使并不是他的孩子。面对出轨的妻子,面对不是自己孩子的野种,头顶绿油油的帽子,患有炮弹应激症的安东尼在发作时杀了西奥,这非常容易理解吧,我猜,放到现在,发几个营销通稿,甚至还会博得一票同情。
那可是安东尼啊。在德博拉告诉自己妻子和园丁的私情后,安东尼劝埃莉诺离开自己,去寻找再一次幸福的机会,他甚至为自己患病给埃莉诺带来负担,而现在埃莉诺终于能够有机会快乐一些了而感到欣慰。在西奥丢失后,他像个保镖一样守着埃莉诺,守着欺骗了自己、一手策划了失踪案的埃莉诺。他焦急地对警察和记者吼道,她失去了她的孩子,她需要安静。安东尼比我们所有人想象得都要温柔。
再来说说本·芒罗,那个让埃莉诺和爱丽丝都为之沉迷、有着吉普赛血统的流浪人。所有我爱的人,都知道该把信寄去哪儿。无疑,本是迷人的,自由不羁,热情奔放。但本在这个故事中,更像是工具人。他是爱丽丝的秘密,他是埃莉诺的秘密,他是西奥的迷,他是安东尼的结,他是德博拉和克莱儿的窥见的罪恶。本出现在所有人的故事里,然而,他的来历、他是如何看待爱丽丝的、他又是如何爱上埃莉诺的,作者寥寥带过,一个处在旋涡中心的工具人,他没有拿到故事中属于他的那一份。
爱丽丝、德博拉、克莱儿、埃莉诺的母亲,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掌握了那个晚上的秘密,以为自己窥见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封住了嘴巴,埋葬了时光。
书中还穿插了警探萨迪和女童贝利的案子,过去与现代的交梭,一块接一块的拼图,真相在最后浮出水面。
没有撕逼,没有造作,一切的谎言,皆因爱而起。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七):跨越时空的拼图游戏
本书的封面非常漂亮,以故事的发生地、故事的主角、故事标志性建筑入图,配色既充满仲夏的感觉又以冷色调隐隐带着一丝悲伤《湖边小屋的谎言》在不同的时空里构筑了数段不同的生活,而这些生活之间又均以婴儿为串联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拆解来看,这其实可以看做一个横跨不同时空的拼图游戏,而警探萨迪所做的,不过是把每个人手中的碎片搜集起来,形成完整的拼图。
整个故事,既可以称之为谎言,也可以称之为秘密。当这些秘密存在于家庭这种看起来应该亲密无间的环境下,自然就诞生了谎言。整个故事的核心之谜,当然是西奥去哪里了。由此衍生了跨越70年的解谜之旅,这70年中固然有太多的事已经逝去,但是留在湖畔爱丽丝的签名却依旧散落各处,也算是隐喻了整个故事:事实或者说真相是不会逝去的。
全书的内封出现了三棵树,这三棵树既可以看三姐妹,也可以看做最后结局的三人。当然总之,好看就是了。故事的核心是1933年仲夏夜盛大聚会中消失的西奥。夏天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季节,尤其在英国。夏天给人一种草木旺盛的蓬勃之感,万物都在努力生长,而另一方面,夏天又是一个黏糊糊的季节,颇有些慵懒之感。再加上莎翁《仲夏夜之梦》的加持,这样的时节又总是充满着浪漫的色彩。如此独特背景下西奥的消失就显得十分突兀,如此之可爱、幼嫩的一个孩子,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毫无踪迹。虽然这样的悲剧没有令这个家庭解体,但是每个人都背负上了不能说的秘密。时间一晃就是70年,这70年间,家庭之中的父母相继离世,小妹妹也在战争中陨落,余下的两姐妹在各自的人生中继续背负着各自的秘密。本以为这个故事将会就此结束,但是另一个和孩子有关的案件,偏偏又触动了这根隐秘的线,谎言如同搭建在沙滩上的巨塔被巨浪带走,而留下的真相可以说五味杂陈。
这个故事里着墨较多的形象有萨迪、爱丽丝以及埃莉诺。萨迪作为碎片的搜集者本身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是这部分着墨不多,更多的是以别人的故事映衬萨迪的特点。我们知道萨迪的原生家庭与她沟通有限,外祖父母作为她的监护人给予了她重要的支持。在处理玛吉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萨迪对母性近乎盲目的相信,这与她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从事的工作使得她不得不每天与“恶”打交道,她依然对于人性中的善良有自己的坚持。正是这样的信念使得她最终能够找到西奥事件的真相。
埃莉诺可以说是本作的影子主角。虽然我们对于她在童年时曾经向往成为什么人无从知晓,但是在她的女儿们身上可以看到她性格的诸多分支。既有做好妻子这个角色的风度,也有成为作家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更有成为飞行员的勇气。而他们每个人在战争中的付出,都可以看做是善良与正义的坚守。埃莉诺的故事本来只是一个看起来童话式的白马王子的故事,但是随着真相的逐步揭露,埃莉诺本人对责任、正义、善良近乎严苛的执行令人惊讶。也正是因为她本人性格中对于责任与正确的坚持,才有了关于西奥的故事。正如知道真相后,爱丽丝与德博拉并没有对埃莉诺有所责怪,我们也无权站在所谓道德的高地上进行审判。埃莉诺的故事不过是一再提示我们,弦崩太紧会断。有时候必须得学会从责任中抽身,放松;否则事态或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最后是爱丽丝,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爱丽丝本人完全有能力去破解整个谜题,但是出于对自己错误的恐惧,也因为她自以为握有谜题的钥匙,所以这么多年来她都没有尝试去寻找真相,她以为自己早已掌握了真相。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吧。所幸,爱丽丝没有拘泥于自以为的真相里而放弃自己的生活,这70年来她努力创造出的侦探形象,既是对自己梦想的缅怀,其实也是对自己“错误”的弥补。或许在爱丽丝的潜意识里,笔下侦探每破获一个案子,西奥当年去哪的谜题也解决了一部分。在这种自我麻痹与背负着命运惩罚中过去了一生,但是爱丽丝依然活出了自我,实现了自我创造与肯定。
封底也带有强烈的暗示意味,和故事中无处不在的关于那一晚的叙述相应成趣本书写作流畅,虽然有时常涉及人物、场景乃至时空的转换,但是读起来流畅自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中多次埋下伏笔,使得故事中的每一个反转都足够惊人但是符合逻辑。比如关于船库,读者和爱丽丝一样以为自己知道真相,也相信可莱米看到了真相。但是我们会忽略真相有多重。又比如书中埃莉诺表示她要去找爱丽丝,爱丽丝一定知道西奥失踪的真相。这样一些带有暗示性的片段在引人浮想联翩的同时却将故事复杂了,拼图部件一再丰富,最终我们才能享受这样一本足够精彩的小说。
《湖边小屋的谎言》读后感(八):善意的谎言,其实最伤人
《无声告白》里面揭露了一个让无数家庭痛心的事实,我们对于朝夕相处的家人或许并不了解,甚至称得上是陌生。
小说《湖边小屋的谎言》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一场事故发生之后,家人们全都选择用谎言来保护彼此,然而正是一个个善意的谎言让这个家庭彻底分崩离析。
每个人手里都掌握着真相的碎片,拼凑起来才能让所有人得到救赎。但因为爱,让他们选择了谎言;因为谎言,让他们变得彼此陌生。
原来即便亲密如家人,也有无法坦诚的时候。
小说横跨70年的跨度,分两条线叙述发生在1933年和2003年的事情。
1933年的一个盛夏夜,埃德温家族的百年庄园湖边小屋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派对。
第二天早上,16岁的爱丽丝看到森林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她刚出生的弟弟西奥。
随后婴儿失踪案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警察们遍寻无果,爱丽丝错过了说出一切的机会,她知道一切都晚了,但她想不到的是,这件事会纠缠她整整七十年,七十年里,爱丽丝每时每刻都要为她的谎言而内疚不已。她以为弟弟的失踪是自己导致的。
2003年,女警探萨迪由于一桩失踪案处理不当而被强制休假,休假中的萨迪无意间来到了当年的湖边小屋。
曾经的百年庄园早已破败,当年失踪案调查无果之后,爱丽丝一家都搬离了湖边小屋。
萨迪听说了70年前的失踪案,因为好奇而展开调查,并联系了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爱丽丝询问案情,但爱丽丝却迟迟没有给出回应。
萨迪前往图书馆查询当年埃德温家族的情况,试图还原那个仲夏夜到底发生了什么。爱丽丝一家隐瞒的过去就此揭开。
从战场幸存返家,但却患上了炮弹休克症的父亲安东尼;帮丈夫隐瞒秘密并因此疲惫不堪而出轨的母亲埃莉诺;暗恋自家园丁的爱丽丝。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些秘密让真相埋藏了整整七十年,也让身处其中的人痛苦了七十年。
在萨迪的不断坚持之下,爱丽丝终于打算解脱自己,她时隔七十年之后重新回到了湖边小屋,打算揭开仲夏夜的秘密,但却发现自己掌握的只是部分真相,一直活在内疚中的自己有可能是无辜的……
时间回到70年前,那个时候的主角并非爱丽丝,而是母亲埃莉诺。
埃莉诺和安东尼结婚后不久,安东尼就上了战场。在几年的提心吊胆之后,安东尼总算是平安归来了。
但埃莉诺很快发现,归来的安东尼再也不是过去那个安东尼了,这个曾经对生活无比热切的年轻人因为对自己国家的尽职而被剥夺了自己的生活。
安东尼患上了炮弹休克症,脾气变得暴躁不安,埃莉诺用心守护着安东尼,在她看来,爱是不计算人的恶。纵使丈夫会有种种莫名的暴力举动,但埃莉诺选择了默默承受,并独自保守这个秘密。
守护这样的安东尼,并保护孩子远离安东尼的伤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埃莉诺因此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年轻温柔的本出现了,一出场便毫不掩饰对埃莉诺的好感。埃莉诺发现她对安东尼的爱随着时间而变得更加深刻,但另一方面,她又陷入了另一场恋爱,她同时爱着两个人。
埃莉诺与安东尼的爱情深刻而又沉重,埃莉诺知道对安东尼的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即便丈夫现在变得喜怒无常,但她依旧会为此不断恳求外界的帮助,她会为了这段爱情而不断去适应,不断修补,防止这艘大船沉没。
而和本的爱情更像是一个小舟,让埃莉诺感到平静地漂浮着。
一边守护着丈夫的秘密,一边又沉浸在自己出轨的秘密当中,埃莉诺成了那个仲夏夜唯一知道全部真相的人,但当时埃莉诺选择了沉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守护所有人。
仲夏夜之后本和西奥一同消失了,所有人都只关注婴儿的消失,没人发现园丁本也不见了,只有爱丽丝明白这一点。
因为爱丽丝一直对本有好感,酷爱侦探小说的爱丽丝和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偷走婴儿要挟父母获得赎金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和森林里本消失的身影让爱丽丝70年来一直活在内疚当中,她以为是她的故事导致了弟弟的失踪,她没胆量将它说出来,因而也失去了知道真相的机会。
当萨迪揭开隐藏70年的真相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其实又是一个出轨引发的事故。
埃莉诺和本的私情引发了这一切,而唯一知道一切的埃莉诺选择了沉默,这才让故事变得狗血,看起来又是一个三观不正的故事。
那三观不正的书,到底还能不能看?这是一个一直被人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来自《道林格雷的画像》里的一句话: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简直振聋发聩有没有?如果硬要说三观不正的书就不能看,事实上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罢了,因为现实往往要比小说更加荒诞。
而且只有看过了所谓的三观不正之书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作者想要借故事表达的深层内涵。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到底能不能同时爱着两个人? 受很多言情小说的影响,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认为人心里的空间是有限的,只够放下一个人,当你全心全意爱着一个人的时侯,是没办法再放下其他人的
但现在我发现这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我在网易云里见过一句超级无敌经典的回复:爱是一种本能,而忠诚是一种选择。
再次振聋发聩有没有?这句话简直是对爱与忠诚的最精辟,最准确的描述。爱是本能,而忠诚是选择,这就注定了我们完全可以同时爱着两个人,甚至更多,因为爱是无法控制的。
所不同的是,有人选择了放纵,而有人选择了忠诚。前不久看到金星老师和丈夫汉斯的一个访谈。
金星老师坦言,在结婚之前她是一个非常花的人,但结婚之后就收敛了,当然还是会遇到形形色色让她心动的人,但她会立即问自己一句,值得吗?值得她抛弃丈夫和孩子吗?最终金星老师选择了忠诚。
而小说里的埃莉诺显然做出了和金星老师完全相反的决定,她一边要对丈夫安东尼负责,另一边又沉溺于和本的轻松恋情之中。
当这场出轨恋情即将威胁到她的家庭生活时,埃莉诺亲手导演了这场婴儿失踪的闹剧,遗憾的是家庭并未因此回归正轨,闹剧在家里的每个人心里都埋下了一颗种子,但却结出了不同的果实,有人内疚,有人后悔,有人只剩下遗憾。
原来即便是亲密的家人,也有无法坦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