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15 03:5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00字

  《思辨与立场》是一本由理查德·保罗 / 琳达·埃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一):不带这样拉近乎的

  这本的确是新译本,但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二):低境界的批判性思维者

  低境界的思考者的另外一个传统的名称就是诡辩家。

  诡辩术是一种赢得辩论的花招,在辩论中它不考虑所运用的思维是否存在明显的问题,而是运用一系列卑劣的辩论技巧或论调,通过它们让糟糕的思维看起来像良好的思维,或让良好的思维看起来像糟糕的思维。

  诡辩术往往被看成是无良律师和政客身上存在的东西,他们只关心是否能赢,他们往往打感情牌或者在智力技能上耍一些花招取胜。

  低境界的批判性思维者:那些运用一些技能和在某种程度上所拥有的批判性思维特质谋取私利的人,同时他们也是无良且不公允的批判性思考者。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三):思辨与立场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叙事为重塑自己的世界观。我们需用一些识别方法改变我们的思维,定期得重新审视自己无知程度的需要,并加以练习。我们将会懂得智慧发展,社会变化及个人成长和转变的长期性。

  为了让我们的思维处于更好的表现,我们需经常反思自己的思维,并将作者给定的思维要素与思维标准深度内化。我们需成为自己思维的批判者,因思维存在着一个结构体系。我们必须整合三个方向的思维,我们必须变得理想主义(如此才能够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现实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事物本来的面貌),同时我们还必须变得实用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朝我们的理想前景前进)。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四):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为什么说《思辨与立场》是我们人类大脑使用手册 ?

  ▪ 风靡全美的思维方法

  ▪ 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扛

  鼎之作

  ▪ 带给你对人类思维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许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 王立非

  作序推荐

  这是一本有别于传统批判性思维书籍,在通过使用批判方法的同时,上升到认知美德的高度,影响人们将思想力量与人格力量有机结合。这也是一本通俗易懂和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方法与实际情景和问题结合,并有丰富而真实的案例。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五):思辨与立场

  思辨与立场 本书全部内容都在讲解思维工具,但感觉作者写的过于参杂和混乱,其实主体思想就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美德之后的美德) 1:察觉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2:反省自己(重点任何思维其中心都是反省自己)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让自己站在第三方视角观察自己,批判,省视自己在生活工作有没有做错事,伤害他人,有没有为他人着想。 3:理解评估:自己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吗,对自己所思所言有没有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和认知偏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吗。 4:良知:辨别真假真伪,区分善恶,多帮助别人怀有感恩心利他心。 5:思维即思想: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命运:(能够察觉,省视自己,批判自己,及时纠正,关爱他人) 自我觉得就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重点:思维类型的书籍都必须的努力训练,才能矫正我们过去错误且偏见的思维:重视与实践改变运用。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错误的行为和认知偏见和自我中心主义,批判性思维能让我们修正和做出改变和重新理解自己和社会。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六):不要杠,而是学

  和《学会提问》同属于讲批判性思维的书,所以看完这本我又回去看了看《学会提问》的书评和书摘。 两本书相比较而言,《学会提问》偏向工具类——如何去应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解决问题(教的多数是阅读理解),《思辨与立场》偏向理论——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从思维层面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如何去解决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

  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本书的观感,当然没看原著也不知道实际内容如何。但本书洋洋洒洒讲了一堆,感觉就是不断在重复和强化,完全是凭意志力看完的。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杠,而是一种包容、接纳的成长型思维。 人们都潜意识倾向惯性思维——自我中心思维,这是没有办法完全消除的,对抗的方式: 1、让思维外显,通过推理和感觉来抗击他们。 2、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而我们思维中不存在的空白信息,给自己的思维扩容,不断修正它的公正性。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明晰自己的目的,不断重温,把时间花在做决策上。 不要成为情绪的牺牲品——跳脱出来,正向处理问题。 不要对看似合理的观点卑躬屈膝,而是用道德推理去处理问题,这也是学校教育应该培养的。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七):如何思辨,决定立场。

  少给一颗星星也是因为翻译的时候有一点点晦涩。从很多角度去解释思维十分的有趣。比方说 一件事情从批判性思维角度去 出发,先批判事再批判人。因为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但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我们会不自觉的扭曲事实。从自我中心角度出发,我们的思维也同样会利己的角度去想,我们容易带着对这个人的第一意识去想这个人的行为对我而言是什么样的态度和缘由。我觉得看待人物推敲人物实在是太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只会越来越不明白,但是心明眼亮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我们要追本溯源去思考问题,我们面对好与不好都要刨析本质。在这其中书里提到了权力的斗争。觉得积极的斗争是倡导的,我觉得格林说的也不一定不对。积极的反驳,就会有所突破,突破的最后就是斗争的胜利了。还提到了希特勒的洗脑思维意识。哈哈 和平与否怎么能扯到犹太人身上呢?这本书值得二次阅读,正好配合《乌合之众》一起再看看。现在我想换换口味。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八):自我思辨

  慕名而来。读这本书之前,我所理解的批判性思维:不要随意接受别人的观点,对别人说的话持怀疑态度,批判性去接收。注:“别人”。读完此书之后,更多的意识到,批判性思维应当是针对自己。不断反思“自己”。 许多人认为的批判性思维,都像是走在“杠精”的路上。企图从别人的话中找到漏洞,从而进行反驳。这也是诡辩者的一种思维模式。从客观上来说,这种思维模式,缺乏“公平性”。 在对于别人的时候,特别注重“逻辑性”“合理性”。 对于自己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间接证明“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时候感受到了负面情绪,请相信我,一定是你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我们总是不自觉、无意识地运作“自我中心思维”,进而产生非理性的情绪/逻辑。 “社会中心主义”思维,应该是绝大多数人所展现的。 雨果写给将军的信诠释了这个方向上的批判性思维。我发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基本上都具有这个方向上的批判性思维。例如苏格拉底,马克思等等 意识到的培养方法:1.多在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上进行反省,通过多看史书和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头脑向不同经验开放,抵消主流媒体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2.平时注意换位思考。3.平时反省记录自己的思维轨迹,然后设想更理性的人会如何应对。4.针对一些争议问题(以道德原则为中心)进行自我思辨。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原点上,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从哪儿开始,都是在向前。”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九):时刻保持谦逊的认知

  

说实话跟预期还是有点失望的,首先是翻译的太生硬了,有好几张的内容原文是排比吗?只改句子主语不改内容的?定语和状语太多了,不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

其次虽然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但是章节的划分不够清晰,列举的例子重复性太高了,不相邻的章节中类似的表述太多了,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故意为之,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会觉得在说理方面有点单薄。后半段的内容有很多与心理学的概念有些穿插交错,虽然两者的分析侧重点不同,但有的表述觉得稍微有那么一点牵强,感觉和思维的关联性也不是那么紧密。

我最大的疑问其实是整本书把追求“道德的生活”这个目的定义的太崇高了,简直奉为圭臬,有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意味,强调为他人的福祗和道义牺牲奉献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就是,这种“道德”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作者的道德标准还是建立在人文主义和联合国人权法案的基础上的,但具体是啥样的也没说明白,我个人理解这种“道德”是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类大部分群体的利益的,但是用这种单一指向来挟持的思维提升,让我感觉到压迫感,我为什么非要过上作者所说的道德的生活?我为啥非得为这种道义自我牺牲?成为一个更理性的人只是我的自我追求和完善不行吗?(不排除我是个杠精+被迫害妄想症,毕竟我思维层次还比较低)作者一直强调认知的谦逊,那对于思维提升最终目的的去向,是不是也能保持多样性呢?

当然作为一本方法论这本书还是合格的,其中关于思维层次的划分或者思考问题的指导方面都是很详实的,其中一些表述比如读不同时代的书,又或者是转变思维从而改变欲求和情绪,等等种种也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包括每章后面的思考小习题,十分有效和切题,能加深理解。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十):如何成为高境界的思考者

  这是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也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高境界的思考者。生活就要行动,行动需要决定,决定需要思维。思维塑造了人的生活。

  1、思维是形成一切知识的关键。

  2、人类具备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避免地考虑自己和自我利益,既不会自然地考虑他人的权利和诉求,也很难看到自己观点的局限性。

  3、人们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即使其非常荒谬也是如此。

  4、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自我引导、自我训练、自我监控以及自我矫正的思维,它的矛头不是对别人吹毛求疵,而是向自己开刀。

  5、批判性思维者,首先要保持认知谦逊,就是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老老实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批评性思维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评估信息,信息不等于事实,当你想做出评判时,要问一下自己:证据呢?可靠吗?

  7、经验可以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带有偏见的经验支持偏见,歪曲的经验会支持失真的信息,自我欺骗的经验会导致自我欺骗。

  8、如何避免思维狭隘,有两条规则:1⃣️,永远存在一条路;2⃣️,永远存在另一条。

  9、思维的深度在于对问题复杂性的认识,而我们往往想用一种快刀斩乱麻的肤浅方式去解决深层次问题。

  10、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用以整合三个方面的思维:1⃣️理想主义,想象一个更好更乐观的世界;2⃣️现实主义,认清事物本来的面貌;3⃣️实用主义,着眼于有效性。

  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很难,但是别忘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