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4-12 02:30: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的读后感大全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是一本由河伯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一):资治通鉴里的黑历史!

  很早以前就想通读一次资治通鉴,无奈看到几十卷的文言就觉得难啃。后面断断续续读过杨柏的白话本,觉得甚微有趣。

  朋友推荐了这本《寡人》,初读起来有几分严肃,细究起来资治通鉴里面确如作者所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以前在朋友给我推荐的公众号上跟过作者河伯的连载,没想到这本书出纸书了!很是期待

  似乎这本书只讲了周纪,期待后面第二本!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二):很赞,推荐

  得不说中国人真的很聪明,为什么我们现在国家希望友好希望各国坐下来好好谈判。要是真的发起战争好吗。这点,中国人从资治通鉴中就能知道,中国人早已知道的道理,美国怎么就不懂呢,真建议这本书翻译下,让美国人看看中国人的历史和智慧。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从各种史料中去需找答案,但是就怕当我们沉迷到其中时,我们迷茫,迷失了自己。看资治通鉴还是做一个旁观者好。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三):共享《资治通鉴》

  司马光之伟大,在于他将过去很长一段历史只能通过口播或者零散的书籍记载的政治,军事经验精髓汇总,将零散的信息串联成有效的知识,形成了知识的第一层级的共享。

  而河伯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判断,筛选,编写此著作,进行了第二层级的共享。而我们,也就是这本书的读者们,一旦开始阅读,我们也就参与到更深一层极的共享中。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四):历史的演进中所做的一点微小

  人不被历史游离在变革之外才是最幸福的。这便是人身之为人的渺小。无论是面对空间还是时间,人类都渺小得不足挂齿。这个硕大的时空不是人类的。人不是中心,不是唯一。所以人类必须学会敬畏与谦卑。

  书中的人物们在这个渺小的群体里活出了自己的伟大。这便是人力所能及的最大极限。而他们在历史的演进中所做的一点微小的工作,则是让人类向着未来实现那终极的“道”上又近了一步。也许,这就是生命最终的意义所在吧。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五):好玩儿

  最近在看《史记菁华录》,记起此前收的这本书,写的是《资治通鉴》里的战国故事,内容重合度高,颇觉可一并看之。 可能是懒于推广,这本书只有电子版,节约了装帧、印制、运输和上架的成本。 今天又搜了一次,发现第二本也于上月出来了,写的是秦灭后楚汉相争,只是以前看过《楚汉争霸启示录》,写得非常搞笑,同时也把这段时期的历史弄清楚了,推荐。 书里的描述大部分和《史记》里记载的差不多,可作者说本书依照的是《资治通鉴》,可能司马光写这部分的时候直接从史记上抄了很多……这么说是不是暴露了我没看过《资治通鉴》的事实。

  接着看看二。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六):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一次知道《资治通鉴》还是上学的时候在读毛爷爷相关的趣闻野史,他老人家对此书是推崇直至,据说读了17遍之多。对此书的印象便是充满了权谋、驭人之术,史学版的厚黑学实例,再加上学校图书馆是文言文版,让我毫无阅读兴趣。学生时代的我沉迷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侠情怀,也感怀于席慕蓉、三毛的细腻烂漫,对少年韩寒、小四还甚为推崇,但唯独远离历史。正史对我来说是寡然无味的,没有野史来得有趣,大家只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回忆也是如此,再加上历史老师是个正统的干巴老头只会照本宣科,历史留给我的印象就只剩下一个个红叉叉。

  工作以后,阅读由长变短,由宽泛变成学习的途径,读书变得充满了目的性,历史类的大部头就离我更加遥远。今天偶得此电子书,书名有趣跃然于纸,寡人很孤独!是啊,哪个掌权之人又不是孤独的呢。数十万字一气读完,不曾想历史也如此有趣。想必作者一定是个段子手,行文深入浅出,描述极具画面感,瞬间大叔变少女。作者咋不去教历史喃,可以拯救无数痴呆少年~~~. 读罢意犹未尽,搜索了一下,出书暂时只出了周纪,坐等作者填坑。。。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七):当历史融入了现代的思维

  失去双腿的孙膑,在粮草车中运筹帷幄;怒发冲冠的项羽,在垓下发起最后的冲锋;唇枪舌剑的苏秦,挂起了六国相印;义正辞严的李斯,驳斥着《逐客令》;孟尝君在鸡鸣狗盗的掩护下,脱离险境;韩非克服着口吃,解释着一名说客的艰难。这些故事、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穿越历史,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 但若仅仅如此,恐怕很难这本书称之为佳作。毕竟,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在中学课本中,早已耳熟能详。 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写历史。写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历史融入现代的思维」。 渑池会上,面对秦王的羞辱。蔺相如争锋相对,为赵王找回了面子。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学过的。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我们无法通过实力获得的东西,就不要妄想让外交官通过嘴皮子得到」,蔺相如强势的背后,是秦赵边境上,廉颇蓄势待发的主力军队。 李斯因嫉妒,而谗言韩非,致死狱中。这是史书讲给我们的。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出身楚国,同为外客的李斯,不会用“韩国公子“的出身,去谗害韩非」。韩非之死,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所以,这本历史读物,讲的不仅是历史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更提出了应对之道。难得的佳作啊!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八):读到它是幸运

  说起这本《寡人很孤独》,就不得不又一次提起自己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当时家里一共没有几本书,其实有两本我比较喜欢的,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我那套《上下五千年》是一套五本,第一册讲的是先秦历史,第二册则是两汉三国。后面三册我也看过,不过因为是借图书馆的,只看过一遍,不像这两册书,都是自己家里的,便一遍一遍地看。有很多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话有道理,但是我也有不同的看法,借来的书看过之后需要赶紧还,还是自己的书好,可以一遍一遍地读。当然,这是在当年那种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书比较少,只能一遍一遍地读那两本书,不像现在,家里的书太多了,想读什么都有,反倒什么也读不下去了。

  这本《寡人很孤独》也是讲历史的,对于历史我比较喜欢,因为小的时候读过,另外一个小时候读过的学科是数学,所以我的专业便选择了数学。这本《寡人很孤独》是一整套书,这是第一本,讲述的恰恰是战国历史。我很喜欢战国的历史,一是因为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的第一册先秦分卷比较多,二则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城市恰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首都。我们这里有个赵都商场,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战国七雄的故事。所以,客观上说,这本《寡人很孤独》中的故事我都读过,也都了解得很详细。不过作者的文笔还是相当吸引人的。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历史书还是有些枯燥的,但是作者却写成了现在这副非常幽默风趣的风格,尤其是加进去了不少现代的网络流行辞汇,可读性变得极强。

  《资治通鉴》也是一本不错的书,可惜我古文功底差,看不明白,便迟迟没有开始去看,作者这本《寡人很孤独》主要参考资治通鉴,再通过史记来印证,可谓是相当考究。作者在书中也加入了一些个人看法,读者朋友有不喜欢的可以不必认同,不过我倒是觉得作者说得很好。

  对于一本明明知道内容是自己读过的书,还能够非常愉快地读下来,足以证明这本书的优秀。现在这个时代,能踏踏实实写书的人已经很少了,在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能够看到这样一本书,真的也是一种幸运了。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九):我选我路,寡得其所

  提到《资治通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抱歉,这是假的。历史这东西,也像这则故事一样,在时间的洪流中颠沛得真假难辨斑驳不堪。期初,《资治通鉴》被赋予的意义,也只是以史为镜,起到“资于博古,鉴于赏今”的作用,谁知这一写,就花了司马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约阿西姆·派普如是说。后人的记述中,难免会掺杂个人好恶,掺杂了感情成分的东西,便不是史,而是故事。我喜欢那种考据的书,是胡适《每天学点中国哲学》那种风格——史料详尽,旁征博引,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最后,给出最合理的推断。

  顺便提一句,胡适《每天学点中国哲学》这本,在豆瓣评分7.5,相比之下,《明朝那些事儿》则是9.2。此处的比较无关高低贵贱,同样,我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在这里要提这本书,是它为普及历史走出了一条出路。

  作为科普读物,读者不再为严肃枯燥的史书买账,如何在详实和演义间取舍,在严肃与活泼间协调,写出的东西有人读,喜欢读,作者为这事儿真是操碎了心。结果呢,个人感觉效果效果拔群。

  《寡人很孤独1》选材《资治通鉴》中的周纪,主要讲战国那点事儿,相比春秋而言,战国时期,可谓残酷,这种残酷主要体现在舍本逐利的人性和无毒不丈夫的行径上。在经过春秋时期文明争斗,以德服人的自然淘汰后,战国时期,大家更注重谋略和秀下限上,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派,书中比比皆是。这倒是应了Intel前CEO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思想,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我们看到为当国相杀妻取信的吴起,游历列国谋求富贵的苏秦等等等等。书中一个个经典故事,主人公鲜有玛丽苏大团圆结局,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为了生存、发展、实现人生抱负和理想,舍去了人情世故儿女情长,正是因为这种超出常人的舍,才会有如今我们读到这些名垂青史的得,一切都在报应循环中。

  作者偏离了很多主体思想所著的这本书,成为最有意思和诚意的地方。既然历史本就扑朔迷离,那不如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有短评说,“有短评说,看完这本《寡人很孤独》就想去找本《资治通鉴》来看了”,真是这样的话,书的意义也就达到了吧。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读后感(十):闲来观史,一日足矣

  打卡第六日。闲来观史,一日足矣。

  《寡人很孤独》,这是一本闲置在书架上很长时间的书,还是我买菊与刀时候的赠品,打着“资治通鉴里的权利的游戏”的名号,还有诸多数据的噱头,着实打不起什么兴致。

  今日闲来消遣来阅,读完一章,心中欣喜。这本书,跳出繁琐枯燥的历史文字,将古人用今语道出,期间还夹杂着一些俏皮话和网络新词,增强了可读性。更难能可贵的,时作者经常阐述出自己的一些理解,让人脑洞大开,思维发散。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一本让历史变的有趣的书。

  可喜今天不加班,早早回家,焚香沏茶,净案翻书,一口气把这二百页的书看完了。这本书主要写先秦周纪,我也记了许多有意思的笔记:

  1、知宣子化身春秋教父,四国乱政两条线保留血脉。

  2、一国两姓,田代姜春秋渡战国。

  3、三次易主,中国好将军吴起临死垫背数十人。

  4、士为知己者死,豫让不妄国士礼。

  5、知人善用,魏文侯于他的人才帝国。

  6、靠嘴投机的大才苏秦,也可以用嘴给皇帝戴原谅色的帽子。

  7、战国F4和他们的小伙伴们。

  8、燕齐恩怨,乐毅的人设不会崩塌。

  9、singer廉颇和他的rapper蔺。

  10、胡服骑射的雄主死相略显扎心。

  11、乱世终结,进击的战斗民族秦。

  总之,这是一本入门级的历史读物,让人心情愉悦,因为可以睡觉了。

  最后,感谢作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①(周纪)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