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本由司马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6.00元,页数:36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治通鉴》精选点评:
●隐隐感到一种规律,但又发现这宿命是难以捉摸的。天何言!天何言哉!仍需再读
●2019.12.20 第一册从三家分晋到东汉邓太后执政,凡500余年。为人当谨言慎行自不必说。为了西域,多少人力物力损耗,虽有宋元明不再控制,终天佑中华,令有当前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深感作为中国民族,炎黄子孙,终要有为国为民,坚韧不拔,奋斗一生,但持上不辜负几千年大中国古人,下不愧未来华夏子孙的心态。终不能为自己求奢求欲而已!
●青史留名何其难!
●真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既有史学性,又有文学性,好看!
●一部《春秋》寡淡地编年记事,前后二百四十二年,被称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里,全世界人民都没闲着。通天塔在巴比伦营造,梭伦为雅典立法,六道轮回的观念在印度大地流行,黄道十二宫被亚述人记载,埃及人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伊索讲述着他的寓言,罗马变身为共和国,希腊哲学家探索世界本源,并不关心世界本源的佛陀则探索着如何使人摆脱苦难,而耶路撒冷刚刚建成的圣殿昭示着这一问题的另一种答案…… 当我们把视线拉回,刚好看到孔子在编订《春秋》。
●走马观花地在微信读书上看了一遍,以为读完了全本资治通鉴,没想到是只有20多万字的简化本,全书300多万字。太厚重 不敢说不好的一本大书
●读的好累,草草翻了一下,历史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读通的。
●读了一本半。继续吧。
●叙事性蛮强的,让人能读的下去
●读昏过
《资治通鉴》读后感(一):从帝王的代代传承看王朝未来
厉公生穆公,穆公生宣公,宣公生衰公,衰公传位于弟桓公,衰公太子杀桓公,是为文公,文公公子争杀父文公及兄太子及,是为武公。从以上得知,此王朝兄弟不亲,父子不睦,示不义于诸侯,此后必多征伐。
《资治通鉴》读后感(二):资治通鉴 笑看历史风云
算是买回来的第一套正统历史书籍吧。价格实惠,纸质不错,唯独没有现代文翻译对照感觉有些不便。毕竟文言文功底不是很高。但常见的意思还是能理解个大概。阅读速度较慢,晚上躺在床头时而抚之,诵读,沉醉于几千年来的历史中不能自拔。笑看历史风云,还在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读后感(三):这本书怎么没有油墨香啊
打开来闻 觉得刺鼻 我还近视 看书喜欢近一点
现在都不想读了
打开来闻 觉得刺鼻 我还近视 看书喜欢近一点
现在都不想读了
打开来闻 觉得刺鼻 我还近视 看书喜欢近一点
现在都不想读了
《资治通鉴》读后感(四):中华书局的这套书真烂
可以说——虽然不想打击中华书局——但是我觉得这部《资治通鉴》非常差,且不论竖排变横排,正体字变成了简体字。本来文言就很难懂,而《资治通鉴》是其中较难者,但是编者却把胡三省的注全部去掉,又不添加新的注,让普通人只能望此书而兴叹,谈何“普及读本”,只能放在书架上装点门面而已
《资治通鉴》读后感(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其四夷之将,不专大将之任,皆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林甫进谗言。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其四夷之将,不专大将之任,皆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林甫进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