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反原则》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11 00:46: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反原则》经典读后感有感

  《反原则》是一本由[美]伊戈尔·图钦斯基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原则》读后感(一):译者序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适者生存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推荐了本书。工作之余,我开始尝试本书的翻译工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伊戈尔·图钦斯基讲述了自己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一步步走向成功,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伊戈尔早年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前往美国。在其丰富的职业生涯中,他做过洗碗工、图书管理员,也从事过视频游戏的开发、贝尔实验室的编程工作,最终成为全球量化投资公司——世坤投资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因为秉信教育和公益的力量,他携手梅森所在的实验室,致力于癌症的精准医疗研究;同时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世坤大学,为有志于量化金融研究的学子提供免费在线课程,提供跨越国界的知识与教育。

本书分享了其投资原则,有助于读者了解数字技术和分析如何改变投资世界。作者所自创的“阿尔法”可以被视为一种金融模型,其在分析和预测复杂的金融交易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也给痴迷于数理分析的模型学派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模型总是有缺陷的,甚至某些时候,过于沉迷于模型反而容易让人忽略常识本身。作为译者,我本人并不推崇金融模型的技术学派。模型仅仅可以作为投资的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唯模型论。但是作者的经验仍然值得借鉴,这也是作者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比如“不要在交易中掺杂情绪”“对坏消息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可以冒险,但一定要管理好损失”,等等。

在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归纳了一系列规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反原则”,它既是作者一系列从业经历的指南,也是作者的人生哲学。何为“反原则”呢?简单来说,反原则就是“没有永远适用的原则”。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缺陷,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我们应当在变化中,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战胜自己、攻克难题。

作者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比如“生命是不可预测的”“能够被计划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关键在于行动”“树立具体的、可以量化的目标”“发展意志力,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坚持胜过能力”……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有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也许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特别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用作者的话来讲,“每一天,世界都以一种指数级方式在变化”。这是一个充满预测的时代,如果你缺乏预测趋势的能力,不断变化的复杂事物就会轻易打败你。在对趋势的判断过程中,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收集所有你能够收集的信息,因为在某些时候,“数量即是质量”。同时你也要提醒自己,不管你有多么完善的模型或多么充足的数据,你都无法捕捉所有的变化,因此,你始终要将“自我意识”抽离,独立、客观地做出判断。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唯有变化才是永恒。没有人天生就具有清晰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磨炼心智,接受、面对、迎接每一个哪怕微小的挑战,在这些微小的挑战中成就自己的人生。唯有张开双臂,拥抱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才是生存之道。

未来扑面而来,你准备好了吗?

  《反原则》读后感(二):伊戈尔的成功哲学:采取行动、确立目标、持之以恒、避免自大……

  

1988年,在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工作时,我遇到了伊戈尔·图钦斯基。贝尔实验室是一家在重大科学与工程创新方面拥有悠久历史的美国机构。我们的办公室在同一层楼,我和伊戈尔有时会一起吃午餐,在周末聚会。当时,即使在汇聚世界各地诸多顶尖人才的贝尔实验室,伊戈尔也令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总能迅速地从稀疏的数据或观察结果中提取见解和规则,仿佛他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预测未来。伊戈尔也深具分析能力,有着不同寻常的谦逊和一股子冷幽默感——这些品质裨益了他整个的职业生涯。 在与伊戈尔成为朋友的30多年中,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他如何从贝尔实验室的一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到华尔街上的一名极为成功的交易员,再到世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世坤投资”)这一全球领先的量化投资机构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这一路上的成长和演变。在这段非凡的旅程中,伊戈尔将他所学到的、所经历的、他的知识和智慧提炼成诸多精妙的规则,因此得以在金融、创业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成功。他在《反原则》中解释了这些规则的本质,同时娴熟地将这些规则穿插于自己的生活点滴之中。这些规则令我深受启发,而他的成就和人生故事也同样瞩目。 1991年,我和伊戈尔都决定离开贝尔实验室去攻读MBA。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我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商学院学习的第一年,伊戈尔想参加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举办的大学投资挑战赛:这是一个为期3个月的选股比赛,吸引了来自数百所大学的10000多队学生。我跟着他一起报了名。伊戈尔迅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想法,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回测这些点子,精炼优化,然后进行更多的回测——全神贯注,直到一个好的公式被发现,整个过程大约只花了1小时!有了伊戈尔这个公式以后,我们在所有竞争对手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2名。当然,这个点子对于管理虚拟投资组合非常有效,但用来在现实生活中赚钱太冒险了。尽管如此,这个故事仍然显示了伊戈尔对于快速思考、大胆假设、严格测试验证,以及不断完善以得出有效公式这一模式的偏爱。 后来,伊戈尔加入了一家名为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的知名对冲基金公司,并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伊戈尔是量化金融的先驱之一。量化金融将严密的数学和科学研究方法与计算机运算能力相结合,通过寻找规则预测复杂的股票市场行为。凭借在将数据、观测结果和财务知识转换为高度复杂且响应迅速的算法这一方面的优势,伊戈尔在千禧管理创造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纪录。2005年,他开始与该公司创始人伊兹·英格兰德(Izzy Englander)讨论从公司剥离,成立世坤投资的事宜。 2005年年底,我与伊戈尔会面,讨论加入世坤投资的可能性。在那之前,我已经收购、重建和出售了一家软件公司,成为一名风险投资顾问,通过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募集风险投资、优化营销策略帮助创业企业家和小型科技公司实现更快的增长。我问伊戈尔是否考虑过在中国开设办公室,那时我们都注意到了世坤投资在中国招揽有天赋的量化人才的重大机会,因为当时没有任何其他领先的量化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而就个人而言,我是16岁时从中国台湾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我也想要了解父亲出生的地方。我们聊了几分钟,就决定在中国成立一个量化研究办公室,这证明了伊戈尔的两个原则:第一,采取行动,别的都无所谓;第二,大胆思考,因为那更容易。 从2006年开始,我们为世坤投资中国办公室远程招聘。到第一季度末,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五名顶尖毕业生的入职承诺。到年中,我搬家到北京,并且制定了一个远程导师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伊戈尔会通过电子邮件亲自向新员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越来越擅长指导,将新手转变为量化研究专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我们还将该研究模型扩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2008年的印度和2009年的以色列开始,并于2012年在上海设立了我们在中国的第二个办公室。如今,世坤投资在13个国家及地区拥有23个办事处。 《反原则》讲述了伊戈尔的成长历程,他如何组建一支由顶级量化专家组成的全球团队,以及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利用技术和数据来开发数百万个阿尔法1(alpha),并力图运用这些算法以更精细的细节来预测特定市场关系。 本书还介绍了伊戈尔关于如何取得成功的哲学:采取行动,确立目标,发展意志力,持之以恒,扫除障碍,生活在焦虑的边缘,避免自大,不怪罪他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官僚主义,以及价值多元化。 最后,这本书阐述了伊戈尔的人文关怀,他的理想,即无论身处何地,都为有才华的人们带来机会,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免费的金融工程大学教育。 我本人觉得《反原则》里所传达的智慧深具启发意义且振奋人心,整本书读起来也很令人愉悦。我希望你也会。 胡振华(Richard Hu) 世坤投资公司副主席

  《反原则》读后感(三):推荐序

  

1988年,在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工作时,我遇到了伊戈尔·图钦斯基。贝尔实验室是一家在重大科学与工程创新方面拥有悠久历史的美国机构。我们的办公室在同一层楼,我和伊戈尔有时会一起吃午餐,在周末聚会。当时,即使在汇聚世界各地诸多顶尖人才的贝尔实验室,伊戈尔也令我印象深刻,因为他总能迅速地从稀疏的数据或观察结果中提取见解和规则,仿佛他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预测未来。伊戈尔也深具分析能力,有着不同寻常的谦逊和一股子冷幽默感——这些品质裨益了他整个的职业生涯。

在与伊戈尔成为朋友的30多年中,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他如何从贝尔实验室的一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到华尔街上的一名极为成功的交易员,再到世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世坤投资”)这一全球领先的量化投资机构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这一路上的成长和演变。在这段非凡的旅程中,伊戈尔将他所学到的、所经历的、他的知识和智慧提炼成诸多精妙的规则,因此得以在金融、创业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成功。 他在《反原则》中解释了这些规则的本质,同时娴熟地将这些规则穿插于自己的生活点滴之中。这些规则令我深受启发,而他的成就和人生故事也同样瞩目。

1991年,我和伊戈尔都决定离开贝尔实验室去攻读MBA。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我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商学院学习的第一年,伊戈尔想参加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举办的大学投资挑战赛:这是一个为期3个月的选股比赛,吸引了来自数百所大学的10000多队学生。我跟着他一起报了名。伊戈尔迅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想法,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回测这些点子,精炼优化,然后进行更多的回测——全神贯注,直到一个好的公式被发现,整个过程大约只花了1小时!有了伊戈尔这个公式以后,我们在所有竞争对手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2名。当然,这个点子对于管理虚拟投资组合非常有效,但用来在现实生活中赚钱太冒险了。尽管如此,这个故事仍然显示了伊戈尔对于快速思考、大胆假设、严格测试验证,以及不断完善以得出有效公式这一模式的偏爱。

后来,伊戈尔加入了一家名为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的知名对冲基金公司,并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纽约。 伊戈尔是量化金融的先驱之一。量化金融将严密的数学和科学研究方法与计算机运算能力相结合,通过寻找规则预测复杂的股票市场行为。凭借在将数据、观测结果和财务知识转换为高度复杂且响应迅速的算法这一方面的优势,伊戈尔在千禧管理创造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纪录。2005年,他开始与该公司创始人伊兹·英格兰德(Izzy Englander)讨论从公司剥离,成立世坤投资的事宜。

2005年年底,我与伊戈尔会面,讨论加入世坤投资的可能性。在那之前,我已经收购、重建和出售了一家软件公司,成为一名风险投资顾问,通过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募集风险投资、优化营销策略帮助创业企业家和小型科技公司实现更快的增长。我问伊戈尔是否考虑过在中国开设办公室,那时我们都注意到了世坤投资在中国招揽有天赋的量化人才的重大机会,因为当时没有任何其他领先的量化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而就个人而言,我是16岁时从中国台湾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我也想要了解父亲出生的地方。我们聊了几分钟,就决定在中国成立一个量化研究办公室,这证明了伊戈尔的两个原则:第一,采取行动,别的都无所谓;第二,大胆思考,因为那更容易。

从2006年开始,我们为世坤投资中国办公室远程招聘。到第一季度末,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五名顶尖毕业生的入职承诺。到年中,我搬家到北京,并且制定了一个远程导师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伊戈尔会通过电子邮件亲自向新员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越来越擅长指导,将新手转变为量化研究专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我们还将该研究模型扩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2008年的印度和2009年的以色列开始,并于2012年在上海设立了我们在中国的第二个办公室。如今,世坤投资在13个国家及地区拥有23个办事处。

《反原则》讲述了伊戈尔的成长历程,他如何组建一支由顶级量化专家组成的全球团队,以及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利用技术和数据来开发数百万个阿尔法(alpha),并力图运用这些算法以更精细的细节来预测特定市场关系。

本书还介绍了伊戈尔关于如何取得成功的哲学:采取行动,确立目标,发展意志力,持之以恒,扫除障碍,生活在焦虑的边缘,避免自大,不怪罪他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官僚主义,以及价值多元化。

最后,这本书阐述了伊戈尔的人文关怀,他的理想,即无论身处何地,都为有才华的人们带来机会,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免费的金融工程大学教育。

我本人觉得《反原则》里所传达的智慧深具启发意义且振奋人心,整本书读起来也很令人愉悦。我希望你也会。

——胡振华(Richard Hu) 世坤投资公司副主席

  《反原则》读后感(四):英文版序言 人才遍地开花,天才随机出没

  

伊戈尔·图钦斯基拥有与我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不过,我们两个也有很多共同点:都有关怀我们的父母,都喜爱读书,都迷恋数学。

作为一个当今领先的量化投资者,对于构成动态市场的基础,伊戈尔比大多数人都理解得更为深刻。“市场像波浪”,他写道,“像乐器演奏一样,进行有规律的振动”。尽管他的观察结果和我过往了解的商业与金融运转的方式不同,但我觉得他的观察结果符合逻辑。在大学时代,我深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著作影响,我认识到,不少有抱负的企业家,特别是少数族裔和妇女,是难以被资本市场接纳的。

伊戈尔的方法需要人们通过严格且复杂的数学分析来识别交易机会。这种方法可能看起来与依赖人力资本(与人的天赋、训练、经验相关)的那些理论完全不同,也与我使用的关于社会趋势对商业成功的影响的理论大相径庭。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基于自身的观察力图预测最有可能的未来。不断理解数字和持续思考人性,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洞察,并且都将有助于获取回报或获得成功。在本书所讨论的许多重要的观点上,我们意见一致。

● 所有的市场都包含风险,没有风险则没有收益。精细的研究有助于更精确地发现风险的代价。

● 市场也包含心理陷阱,比如,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相混淆。如果大多数人都会掉入心理陷阱,那么一个采用调查研究的客观的投资者将处于优势地位,就像谚语“盲人国里独眼人称王”所说的一样。

● 最好的投资者会从多个来源广泛收集多样化信息,并且擅于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 研究市场和研究生物学有共同点。它们都是数据驱动的信息科学;两者都会用预测算法在信息的海洋里查找信息,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正如伊戈尔指出的那样,下一个治愈顽疾的、伟大的、具有突破性的进展,很可能就是通过与分析金融数据一致的数学方法而取得的。

● 人才遍地开花,天才随机出没。

伊戈尔和我都相信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一本2010年的关于金融市场的书中提到“不动产价格暴跌,信贷枯竭,房产烂尾”,那看起来很像2008年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指的是1792年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时代的情况。“最近,股票市场股价急剧下跌,银行削减贷款,失业率上升为两位数”,你可能又一次以为这在说2008年的情况。其实不对,这段话是在描述1974年发生的社会惨状。如果你活得足够长,你可以不断欣赏历史长河中那些永恒不变的规律。历史不是正弦波,不像正弦曲线那样精确重复同样的模式;它更像一个螺旋——以一种不同的轨道重现类似的事件。这也就是研究历史如此重要的原因。

那些进行深入研究的投资者,通常受市场回撤的影响更小。他们能够理解支撑全部资本市场的那些债券的价值;他们能够理解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杠杆是一个危险的工具;他们能够理解评级并不总能可靠地评估信用质量;他们能够理解利率是难以预测的;他们能够理解政府行为通常会使市场进一步失真。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基本的投资原则几乎一成不变,但金融工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我在伯克利学习量化经济学时,计算机还很昂贵,不那么容易上手,机器设备犹如房间大小,但其模拟投资情境的能力却很弱。

1976年,我的公司安装了IBM大型机System/370,处理数据能力提升了,但是每一兆字节仍然需要100万美元的存储成本。今天,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已经提升成千上万倍;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接触计算机;云存储能力几乎是无限的,但成本却接近于零。

这一技术革命正在许多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例如,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精准医疗方面的影响,加速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并且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通过世坤投资与威尔康奈尔(Weill Cornell)医学院在量化预测研究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预见,这一领域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在金融与投资领域,伊戈尔与其伙伴们现在可以通过创造上百万个阿尔法,以惊人的速度和准确性来模拟现实并鉴别交易机会,这对20世纪60年代的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简直是梦想。

尽管伊戈尔和我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市场,但我们在看待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上意见一致:不论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被日益发展的科技替代,社会仍应为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条路径,让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2017年,我们就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挑战这一主题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上合作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我们的结论是,数字革命和机器人正在为劳动者开启新的可能性,未来的职场可以提供更有意义的生活机会。简言之,我们相信,科技影响了人力资本;而广泛运用科技将创造更多的工作,其数量足以抵补科技所替代的工作数量。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给人们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培训和再培训。

通过伊戈尔的世坤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我们可以对未来的金融职场窥见一斑。世坤投资所支持的世坤大学单独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在线课程。在不同群体的人中,总有人愿意通过努力实现清晰的目标。伊戈尔通过为这样的人提供机会来扩充他的人力资本,并帮助大家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的明天。《反原则》一书正是个人通向繁荣明天的宝贵指南。

——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 米尔肯研究院主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反原则》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