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10 04:30: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锦集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本由程耳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一):消亡

  看了电影,很精彩,想了解一下原著,只看了一点,还不错!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二):最立体的杜月笙故事

  论杜月笙故事我只服这书

  插叙及影射的方式描写了一个从辉煌到没落的杜月笙

  个人魅力已经不用再重复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如此倜傥,是因为他是戴笠的人,戴笠是蒋的人...如果你也可以代表国家意志,即使是灰色地带的,也可以如此倜傥

  同时还穿插了勇者斗恶龙,打倒恶龙以后自己也长出了尾巴的故事等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三):格调大于内容

  这书写的非常像本书,但更类似一个剧本,7篇故事中拍成电影的三篇貌似要好看一些,总是盼着作者能把几个故事连在一起,却最终没连。大概是我想多了,这不是本逻辑很强的推理小说,只是演员一样的剧本而已。 整本书对表哥印象比较深刻,也就是第二篇的故事更扣人心弦,不过细想来总想看到更多维度的细节。总体来讲内容华丽有余而踏实不足。一般推荐。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四):烂漫

  看了电影,觉得拍的真不错,觉得原著也应该不错!看了开篇,不错!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五):一本让人思考现实的书

  现代文独有的语言特点,现实,短促的句子勾勒出情景,犀利,没有一丝一毫的遮掩。故事很残忍很现实,充满的是人性。看完有点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中永远保持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追求,逐渐一点点,一点点地开始意识到生活的残忍,以为自己会一直充满信心的活下去,却开始怀疑其实假装的没有任何基础的乐观到底能支持自己走多久走多远。。。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六):告诉你,像日本鬼子一样泯灭人性才是争取胜利及为碧池出气的唯一方法!复仇不要姿态!

  告诉你,像日本鬼子一样泯灭人性才是争取胜利及为碧池出气的唯一方法!复仇不要姿态!就是要血腥残暴的结果!并且杀人只是一个声音而已,砰!对于杀人你完全不必去在乎气味、挣扎、求救眼神…种种细节!就那么痛快的杀了就对了!之后你不会有任何阴霾噩梦恐惧!结构我没有意见,我只对人性有意见。全世界的战争片都在极力反战,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宣扬这种残酷的东西!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七):相对好看的是电影原著

  果然依旧难以喜爱当代中国纯文学小说,无论作者主要凭哪种职业谋生。 1.相对好看的,是同名电影的三篇原著——《吴小姐》(虽像人物小传但最耐读)、《罗曼蒂克消亡史》、《童子鸡》。 2.其他四篇很致郁,倒也适合拍成电影。 3.在全书最后的短篇《第三个X君》里,他评价主人公——“他努力取悦周围,同时又耿直地与周围为敌。”我通过电影和小说看到的程耳,好像同样如此。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八):罗曼蒂克没有消亡

  几年前看过一遍电影,但现在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了。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云里雾里,越往后面读才越恍然,原来这个人是那个人,他与她还有这层关系在。想从头读一遍把人物、时间和事件理顺,然后再去看一遍电影。

  有些话,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杀死时间,还是杀死自己,这是个问题。”

  杀死自己便也杀死了时间,不是吗?

  然而只有活着,才能超越时间。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九):童子鸡的革命之路

  难道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描写革命党的篇章很赞的吗?说到底就是胜者王侯败者贼,什么道德理想信仰,其实都是造反的托词! 书和电影都很隐晦,所以侥幸躲过审查。童子鸡,机缘巧合最后成了执政一方的一员。最讽刺的是,他活埋了北方客,后来自己也成了北方客。活埋的北方客当时跟陆先生拿自己的老婆和老妈赌咒发誓,让陆参透了这个党派是什么货色,从而避免了黄老板倒马桶的厄运!而童子鸡在以后的运动中也尝到了什么叫求死不能!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十):做一下笔记吧

  她读书不多,却自以为并不少,偏爱被廉价的诗意打动。同时她也没能碰到好老师,并不真正会读书,翻去再多的页码也没有用处,知识与视野都很局限。 她生在普通人家,父母都颇为急功近利,渴望改变。她从小的教训便仅限于不近人情的严苛,却不得要领。她在压抑中学会了忍耐与逃避,离有效的解决之道相去甚远。这使得胡小姐即使在成名之后也仍然时时拘谨、紧张刻板。谈吐之间既没有市井的灵活风趣,也没有她所期待或是她以为拥有的智慧,无知而刻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