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10 04:0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锦集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是一本由[英]罗伦·乔尔德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一):家有二宝养育指南

  艾莫之前的世界都是自己。

  他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在地板上排排队,排成圈儿,围住自己。

  那个小不点儿出现的时候,艾莫的世界出现了混乱,于是所有玩具的排布变成艾莫与小不点儿之间的混乱,这说明在艾莫的世界中出现了纷扰,这个小不点给他带来了混乱。当小不点进入到艾莫的房间里的时候,艾莫的床边摆好的玩具是个圈,把自己围住,玩具变成了防御的墙,圈出了自己不可侵犯的领地。可是当夜晚来临,噩梦之中哭泣的艾莫,身边那个小不点穿过“墙壁”抱住自己,驱赶噩梦中的大怪物。于是墙壁不见了,成堆的玩具也没有了,只有艾莫和小不点。

  几天之后,艾莫让自己的玩具排排队,再不是画地为牢的圆圈,而是从楼梯延展向门口的直线型,小不点的玩具也可以随时加入进来。艾莫发现,有人和你一样懂得玩具排排队的妙处,这种感觉可真好。当艾莫在看电视的时候,同心圆的地毯上还有一个小不点也在哈哈大笑。艾莫发现两个人一块笑,可比一个人笑带劲多了。于是那个一直让他纷扰的小不点,不再只是“它”,他开始具象且清晰,他在艾莫的眼里开始成为弟弟艾伯特。艾莫开始跟弟弟分享自己喜爱的糖果。他说:“你想吃什么颜色的都可以·······除了橙色的!”

  你看,在艾伯特眼里,他生下来就有一个哥哥,他想跟他一起玩。但是艾莫不同,他生下来就是独有一切。当他有弟弟的时候,对他来说,是把他原来所有的世界、地盘、父母的爱、自己的玩具、糖果的分割,当弟弟想要穿过他的围墙,想要跟他一起玩的时候,他不仅是入侵者,还是突然多出来的尾巴一样的累赘。很多大人对大孩子说,二宝是小孩子,得让着二宝,这其实是加剧了这种入侵感和分裂感。但是随着成长,当二宝与大宝的互动良性且友爱,那么这种侵略感会减少,慢慢会变成一种共享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同于父母与孩子,是一个小孩子对小孩子的理解,那么侵略感会被叠加的手足之情消弭。很多父母在二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要求大宝去爱二宝,这其实是不合理的。虽然血浓于水,但是手足之情却不是天生就有。

  艾莫终于开心地跟弟弟分享心爱的糖果,但是最爱的橙色却不行。也就是说,艾莫向弟弟敞开了心扉,但是还是有边界的,那其实是孩童自己的保留地,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安全。我的世界你可以进来,但是我要保留最爱的东西。

  没有人可以毫无保留地爱别人,成人如此,更何况孩童?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二):爱,感觉真好

  周末,起得稍晚。云峰阅读的美女阿姨给我们开绿灯,赶上了玉米老师的绘本故事课《艾莫有了个小弟弟》的开始。

  这本书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二胎家庭非常有意义。我正是冲着这个来的。虽然故事是站在哥哥的角度讲的,但作为弟弟,听起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玉米老师带孩子们读封面,对于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孩子们一开始没有仔细观察。

  故事开始了。艾莫. 格林跟我们家哥哥以及许多的哥哥姐姐一样,一开始是个独生子女。他拥有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满是他的各种玩具。

  他在自己的小电视上看所有喜欢的动画片,没有人会换频道。

  他让所有心爱的玩具在地板上排排队,没有人会碰他们一下。

  叔叔送他的啫喱糖豆,他也可以独享。

  这是所有独生孩子最真实的写照。独享!不需要分享,所以不懂得分享。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二胎的到来,势必对他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是后来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孩子们一眼就看到了画面正中央的摇篮以及摇篮里的小宝贝。在小宝贝的周围,有一堆人。而艾莫呢?他孤零零地站在一旁,远远看着。

  “艾莫开心吗?”玉米老师问。 “不开心。”几个孩子睁着喊道。 我侧过头去问非非,他警惕地看着我:“我不想说。” “不用告诉老师,告诉妈妈就可以了。”我微笑着等待。 他凑到我耳边:“不开心。”

  是啊,艾莫不开心。这个新来的小不点真是麻烦。要看艾莫觉得没劲儿的动画片; 乱动艾莫的玩具,甚至一屁股坐上去; 甚至还把艾莫的糖豆舔了个遍。

  可是,每个人都说:艾莫不能生气,因为小不点儿还小呢。

  真是如此。非非爱哥哥的一切。连哥哥写作业,都要抢着写。哥哥烦透了,可我们却只能做他的工作,告诉他,弟弟还小。 艾莫希望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非非的哥哥在生气时也会如此想。可惜,这个弟弟,是在他的千呼万唤下才有的。他清楚地知道,要塞回妈妈的肚子里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不出口。 有一天,艾莫发现小不点穿了他第四喜欢的衣服。 哈哈,用词真有意思,“第四喜欢”的。可就算是第四喜欢的衣服,艾莫也觉得自己的主权受了侵犯,因为“都没问过他行不行”。 非非也穿过哥哥小时候的衣服。这点哥哥倒是无所谓,毕竟,哥哥长大了。但对于非非,却异常开心。尤其是在哥哥小时候的照片里看到这件衣服时,他非说这是自己的照片。这点,差点惹恼了哥哥。 艾莫在哪,“它”就在哪。 艾莫去哪,“它”就在哪。 “我可以跟着去吗?” 他不想有一个跟屁虫。 这个“它”字用得有意思。此时,在艾莫的心中,弟弟只不过是一个小不点,一个跟屁虫而已。

  “他不想有一个”几个字居然写在梯子上,我们都能想象艾莫一边爬上树,一边无比郁闷地这样想着。

  有一天,倒霉的事发生了。小不点的床被搬进了艾莫的房间。 天,我们家哥哥心情好时,可以任由弟弟出入他的房间,带他看地图,和他讲故事。心情不好时,弟弟要进去,会引得他暴跳如雷的。

  小跟屁虫离艾莫更近了,入侵范围更大了。 这下甩都甩不掉了。有时还会伸出手说:“抱抱。” 这声“抱抱”,是否柔软了艾莫的心? 可是,有一天,一切都变了。故事的转机来了。 快看图,艾莫怎么了? 流眼泪。 你遇到什么事时会哭? 每次老师有问题时,非非都会看向我:“我不想说。”

  “滚开,可恶的打妖怪!”小不点大声说。他紧紧地抱住哥哥。 在黑夜里,当大妖怪来临,有个人在身边,还真好。艾莫想道。

  有人和你一样,懂得玩具排排队的妙处,这种感觉真好。 两个人一块笑,可爱一个人笑,带劲多了。 终于,艾莫打开了自己的糖盒子,主动和弟弟分享:“你要吃什么颜色的都可以……除了橙色的。” 故事结束了。 玉米老师问:“艾莫有没有接纳他的弟弟?” 非非悄悄地点头,在我耳旁说:“给玩具排排队,一起看电视,分享糖豆。”

  故事结束,玉米老师带孩子们做手工帽子,送给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 她先仔细地告诉孩子们怎样使用剪刀,示范怎样减下卡纸上的圆,怎样使用双面胶,感受双面胶的触感是粘粘的,(就像粘粘的软糖)然后自己试着美化帽子。 卡纸、剪刀、双面胶一发下来,孩子们活跃起来。非非也开始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 他控制剪刀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总是往圆圈里面剪。我扶着他的手,带他剪了几刀,差不多找到感觉后,放手让他剪完。接着贴双面胶,剪装饰。 很快,一顶漂亮的帽子出现了。非非主动呼叫:“老师,我做好啦。”玉米老师连忙蹲在了他的身边:“哇!真棒,你的帽子准备送给谁呀?” “哥哥。” “你想对哥哥说些什么呢?” 小家伙转过头,又凑在我耳边悄悄说:“祝哥哥生日快乐!” 玉米老师笑起来:“哇,哥哥一定会很开心。” 做完手工,非非终于来到教室后面的楼梯上,坐一坐,躺一躺,非常惬意。 最后,我们一起走出教室,把帽子送给了正在外面静静写作业的哥哥。 去外婆家的路上,我们又聊起了这本书:“你没出生前,哥哥可开心了。什么都是他的……” “可是我还是很想要出生。”非非嘟着小嘴。我们忍不住笑起来,小家伙又一本正经地说:“我长大以后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给哥哥买糖吃。我长大以后要养你们三个。”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三):二胎家庭等于鸡飞狗跳?《艾莫有了个小弟弟》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在《我的姐姐》中,安然的父母为了生一个儿子,将安然寄养在姑姑家,成为了表哥的玩具,为了生一个二胎,甚至让安然假装残疾。

弟弟出来之后,安然就是家里的陌生人,谁能想到,一个刚刚20出头的姑娘需要自己挣大学学费,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呢?

安然不喜欢这个家,不喜欢爸爸妈妈,更加不喜欢弟弟,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庭。

虽然说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和安然家一样极端,但是的确很多家庭在选择生二胎时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等弟弟/妹妹出来之后,他们就可以接受了。

因为这样的自以为是,那些没有提前做好大宝心理建设的家庭里,大宝和小宝一般都是水火不容的,孩子间无休止的争宠和竞争往往让家庭时刻都处于冲突的状态。

身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引导,才能妥善解决老大跟老二的冲突,让他们懂得手足情深、相互关心呢?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这本暖心的绘本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作者是罗伦·乔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图画书女作家,因为她在家中就是排行老二,所以她很懂得二胎家庭的生存之道,她创作的“查理与劳拉”系列、“小豆芽”系列等童书风格独特,深受大家喜爱。

01 突然成了哥哥,这个小不点真讨厌!

在书中,罗伦主要描绘了莫里从独生子变成大哥哥的心理变化。

作为独生子的哥哥,他有着自己的房间。

有自己的小电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他甚至可以吃一罐啫喱糖豆。

但是自从弟弟突然降生之后,家里的一切都变了。

小弟弟会跑进哥哥的房间和哥哥抢电视看。

一屁股坐在了哥哥最喜欢的玩具上。

哥哥很生气地对爸妈说,小不点从哪里来的,就回到哪儿去。

但是爸妈说,那是不可能的!

02 生二胎?大宝需要提前知道么?

看着莫里正在经历的一切,先是哈哈大笑,继而有些难过。

很明显,莫里的父母在生弟弟之前是没有和莫里沟通他会有弟弟妹妹这个事情的。不然他怎么会觉得家里还是突然多了个小不点?

从绘本上看,莫里做哥哥的时候也就3-4岁左右,有很多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小屁孩么?这个有什么好沟通的。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3岁左右的孩子是最敏感的。

他可能刚到幼儿园,还在适应人生的第一次社会生活,经历着自己的人生苦难。

记得以前看龙应台的书,她说当年怀二宝之前就和哥哥说了弟弟的事情,虽然哥哥懵懵懂懂,但是他仍然知道,自己要做哥哥了,然后等弟弟回来之后,朋友来看弟弟,除了给弟弟带了礼物,也给哥哥带了礼物。

在这样的教育下,哥哥和弟弟的关系一直都非常良好。

我们为什么生二胎,不就是希望这两个小小的人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个伴儿?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没有办法照顾大宝的情绪,生二胎不是徒增大宝压力?

03 解决二胎问题的锦囊妙计

有二胎的家庭就有江湖,让这个江湖保持平衡的主要裁判就是我们的父母。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曾经一针见血地说:二孩关系中,竞争、冲突与温情并存。

1、面对大宝,我们要给予足够的爱

有一个朋友在知乎上说,我们家没有重男轻女,但是当我弟弟出生之后,我发现我的父母习惯性地忽略了我,记得妈妈生下弟弟的第一天,我去医院看妈妈,她万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只是一直在摆弄那个婴儿车上的小不点。

父母这样一点点的冷漠,让大宝慢慢地筑起了一道心墙。

但是如果,她的妈妈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当她有足够的爱,她一定会愿意爱这个和她有着相同血脉的弟弟。

2、让哥哥成为家庭中的小帮手

有不少的研究发现,在二胎家庭中,大宝更加容易嫉妒,他们觉得为是二宝抢走了父母的爱,就像知乎里的那个小姑娘一样,如果她到医院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和她说,大宝,来来来,看看你弟弟,以后她会陪着你长大,以后我们一起带着他长大好么?

半大的孩子也会有比较强的表现欲了,也比较自恋,当他们收到父母的邀请时,他们也会主动承担起照顾二宝的责任。

03 不要逼着大宝接受二宝

在《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中,哥哥刚开始真的很讨厌他的小弟弟,因为小弟弟就和一个跟屁虫一样黏着哥哥。

但是有一天,哥哥做梦的时候被吓醒了,年少的弟弟伸出小短手,让哥哥不要怕时,哥哥的心也是萌化了。

他学着接受这个很讨厌的小不点,他和弟弟穿着一样的衣服看电视。

他和弟弟一起玩游戏。

他甚至把自己的啫喱糖豆分享给弟弟。

这辈子能成为母子是缘分,能成为兄弟姐妹也是缘分。

父母的正确引导,能让这种缘分走得更远一些。

很喜欢一句话:

我爸妈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兄弟姐妹,他们的存在,让我可以更加自信地走向远方。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四):《艾莫有了个小弟弟》:暖心故事背后,蕴含着寓意深远的教育启示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艾莫·格林:这个小不点儿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爸爸妈妈:那是不可能的。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胎,有二胎的地方就是江湖,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宝的不适应,两个孩子之间无休止的竞争、争夺玩具、父母的爱等等。如何妥善解决老大跟老二的冲突,让他们懂得手足情深、相互关心呢?《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这本暖心的绘本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我将从绘本创作者与绘本特点、解决二胎矛盾四大锦囊、小宝的跟屁虫现象、孩子的物权意识敏感期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一、绘本创作者与绘本特点

  1、绘本创作者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作者是罗伦·乔尔德 ,英国女作家,她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她很了解二胎家庭的“恩怨情仇”,她最有名的有关于二胎家庭的作品“查理与劳拉系列”《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荣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童书大奖,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学校图书馆杂志》等权威媒体推荐。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描绘了二胎家庭中同胞兄弟争宠,由最初的排斥心理到体会到手足情深的温馨故事。

  2、绘本特点——童趣的语言,形象的画面,展现丰富的心理活动 《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不管从语言风格,还是插画的色彩、人物的神情动作刻画上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童真童趣,同时还兼有十足的内心戏描写,艾莫的心理动态变化带给读者强烈的触动,我们家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特别真实。 (1)用“稳固的三角形”代表亲密的关系 在艾莫的弟弟还没出生之前,艾莫就是家中爸妈最疼的孩子,绘本中有这么一处描写: “艾莫·格林很开心,因为做一个别人眼里最有趣、最聪明和最可爱的孩子,真是件好事儿。” 艾莫被抛了起来,“飞翔”在两双大手之间,犹如他就是三角的顶点,构成了一个 稳固的三角形 ,爸爸、妈妈、还有艾莫,就他们三个人,他们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关系越亲密,也预示着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对艾莫的打击越大。

  (2)艾莫对弟弟的心理变化,通过绘本的语言、人物的表情动作巧妙地传递出来 初见到小不点时的疑惑,大人们为什么都对这个不会说话的小不点那么关注? 艾莫的弟弟出生了,艾莫在心里犯嘀咕,他感到很疑惑:这个新来的家伙是个小不点儿,什么都不做,可人们还是会抱起“它”,对“它”微笑,给“它”用来磨牙的东西。大家好像全部喜欢“它”。

  再到艾莫开始产生嫉妒心理,为什么爸爸妈妈都要我让着这个小不点? 小不点跟他争夺玩具、抢电视看、还穿了他第四喜爱的衣服,爸妈说他得让着小不点,因为小不点还小。

  最爱吃的橙色啫喱糖豆被吃了,他感到很愤怒,立马发飙了。 艾莫主动要求道:这个小不点哪里来的就回到哪里去。

  当弟弟把啫喱糖豆舔了遍的时候,艾莫最关心的是 “啫喱糖豆舔过就不好吃了” ,这是很真实的儿童视角,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突然想发笑,孩子的世界太好玩了。

  (4)插画中艾莫与弟弟形成俯视角度,眼神相对视,很有画面感 如果仔细观察每一幅插图,可以看到艾莫跟弟弟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大概是30度,他们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弟弟经常是仰视着哥哥艾莫,对于哥哥所玩的游戏,他都表现出特别想参与的兴趣,他对哥哥是崇拜又羡慕的,渴望哥哥能带他一块玩。

  (5)啫喱糖豆作为引子,贯穿全文 啫喱糖豆从开头就出现了,小孩子都爱吃零食,艾莫也不例外,他最爱吃的就是橙色的啫喱糖豆,在弟弟出生前他都是独享这好吃的啫喱糖豆,直到弟弟偷吃他的啫喱糖豆,到后来艾莫主动分享给弟弟吃,这三个细节变化,透露出艾莫跟弟弟之间 由冲突转变为和解的微妙关系变化的过程 。

二、 解决二胎矛盾四大锦囊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曾说:二孩关系中,竞争、冲突与温情并存。 每一个二胎家庭都会面临的两个孩子争宠问题,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父母应该如何妥善解决二胎矛盾呢? 1、接纳大宝的情绪,父母要有同理心 当一个新生命闯入原本的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孩子会出现 “同胞竞争障碍” ,特别是大宝,他们难以接受弟弟或妹妹来瓜分爸爸妈妈的爱,所以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情感紊乱,轻重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比如:故意跟爸妈唱反调, 出现行为倒退 :要喂饭、要用奶瓶喝奶,索求爸妈的抱抱,要跟爸妈一起睡觉,有的还会以暴力对待弟弟,以外显的破坏性行为来求爸妈关注。严重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厌食等病症,多发于性格敏感的孩子。 同胞竞争几乎是避免不了的,父母应当接纳大宝的负面情绪,理解他,与他共情,站在大宝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是要求 父母应当具有同理心,理解大宝此时的处境,不要苛求大宝马上就接受二宝,给大宝多一些时间,让他跟二宝去磨合。

胡可曾经说过:“我觉得教育的最大原则就是小朋友开心,我少管,然后保持一个尽量平和的情绪,我觉得一个平和的情绪和一个自由的灵魂,应该是妈妈给予孩子最好的一个教育。”

  要相信孩子天然就有处理冲突的能力,在绘本《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中,当艾莫在黑夜里做噩梦,梦见大怪兽时,弟弟安慰他:“ 艾莫,不怕! ”,纯真善良的孩子终会因为他们的善意而和解。

  2、不要给孩子贴任何标签,给大宝更多的关注与爱

有些父母看到两个孩子发生冲突,往往就会劝大宝:“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你怎么那么不懂事,老欺负弟弟!”“你怎么那么小气,给弟弟玩一下也不行啊?”在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贴了标签,“不懂事,不听话,小气”等等负面标签。

  在心理学中“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警惕标签效应,当给一个人贴了标签,随之带来的将是越来越接近所贴标签,这是自我暗示的力量。当你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贴上各种负面标签,所以,千万别给孩子贴任何标签。 大宝最需要的其实是 安全的依恋关系 ,假如父母把关注点都放在二宝身上,会让大宝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他将会感到不被爱,对父母也会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在有了二宝之后,也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大宝,讲故事、玩游戏等等,让大宝知道父母并未忽视他,仍旧跟以前一样爱他。

  3、告诫家人不要拿孩子开玩笑,并且远离恶趣味的人 樊登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一户人家摆了满月酒,邀请了很多亲戚朋友来家里庆祝,他们都会夸二宝很聪明很好看,临走的时候看到坐在门口的大宝,有些大人会来这么一句: “没人要你了,跟我回家吧!” 调侃式的话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宝内心简直是崩溃又害怕,他真的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他,由此把仇恨放在了二宝身上。 所以,碰到那些爱讲恶趣味玩笑话的人,一定要怼回去,并且远离他们,避免伤害到敏感的大宝,同时父母要向大宝坚定地表达爱,让孩子感到安全踏实。

  4、让大宝成为自己的小帮手 1991年,以心理学家伊扎德为代表的学者将“嫉妒”定义为:因“对手”而失去一段被特别珍视的感情,因此感受到了威胁。 研究表明:嫉妒更容易发生在大宝身上,当大宝认为是二宝抢走了父母的爱,他们的反应通常是更深层次的愤怒和悲伤。对于五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一般都比较有表现欲,也比较自恋,因此父母可以邀请他们来当自己的小帮手,承担起照顾二宝的责任,给二宝做个好榜样。 另外,需要 正面强化 大宝的正确行为,给予大宝及时恰当的鼓励,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不妨这样夸夸孩子:“ 你刚刚帮妈妈收拾了桌子,很干净呢,谢谢你哦! ”

三、小宝的跟屁虫现象

  1、小宝喜欢跟在大孩子身边——出于崇拜心理 在《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中,弟弟总是甘愿跟在哥哥后面,即便被哥哥嫌弃,他也总是贴上去。其实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耍是一个正常普遍的现象,2-4岁的孩子就爱做“跟屁虫”,4岁以上的孩子喜欢跟同龄人一起玩。 在绘本中,艾莫的弟弟应该就是4岁以下的孩子,他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只要是哥哥在玩的,他都会主动贴过去,眼里满满的期待与崇拜。 2、对于大孩子的嫌弃,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教孩子有礼貌地跟大孩子发出请求,比如: 哥哥/姐姐,可以让我也玩一下吗? ”或者跟大孩子交换玩具,“ 我这个玩具跟你的玩具交换玩一会,可以吗? ” 孩子有礼貌又愿意交换玩具,这种诚恳的方式一般被拒绝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3、父母可以多给小宝创造社交机会 比如带孩子去跟邻居家小朋友一起玩,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在与不同孩子的交往中,逐步积累丰富的社交经验,同时也收获某些新技能,使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四、孩子的物权意识敏感期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中,艾莫觉得什么都是他的,房间、玩具、啫喱糖豆等等物理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不想跟弟弟一起享用,特别是橙色的啫喱糖豆,此时艾莫的拒绝分享正是处于物权意识敏感期的特征表现。

美国有一首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里面的歌词生动的描述了宝宝物权敏感期的表现: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1、物权意识的意义 孩子的物权意识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3岁时候物权意识就特别明显了,父母应该抓住物权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懂得保护自己、遵守规矩的意识。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里,孩子的物权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父母加以引导的。在公园里经常会看到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歇斯底里地哭闹,妈妈非得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孩子不肯,委屈地在地上撒泼打滚,其实孩子是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因为玩具确实是他自己的,他拥有所有权,只不过孩子还无法做到与他人分享。

  2、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分享?

  (1)尊重孩子的物权。 跟孩子强调哪些物品是送给他的,他拥有物品的所有权,可以由他安置、处理他的物品。只有当孩子确认他能拥有这些物品的所有权时,他的主人翁意识、自主意识就能得到提高。 (2)不要逼着孩子去分享。 在家中先实践,把水果切开之后让孩子递给长辈,给邻居家送糕点,先让孩子初步形成“分享”的概念,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玩具换别人好玩的玩具。另外父母需要 以身作则 ,多给孩子讲自己或他人乐于分享的故事。

  (3)多带孩子出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拓展社交圈子,培养他的社交能力。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是随便一个陌生人就可以跟他分享,分享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物权。

  (4)给孩子及时的反馈,正面强化他的行为。 在孩子的每一次分享之后,父母可别吝啬赞美与鼓励,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认可,一定的赞扬与肯定会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写在最后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两个人一起笑,可比一个人笑带劲的多。”“原来还有人和你一样,懂得玩具排排队的妙处。”但是,艾莫在分享啫喱糖豆却说:“艾伯特,你要是想吃就拿一颗吧,什么颜色都可以…… 除了橙色的! ”,就是这样的一本充满幽默童趣的彩色大幅卡通图画书,相信每个家长、孩子都会爱上书里可爱又真实的艾莫跟弟弟,更会为他们的手足情深而感动。

  我是@橙子育儿讲堂 多平台原创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喜欢读书、写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育儿、有趣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艾莫有了个小弟弟》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