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相信》是一本由陈鲁豫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还是要相信》读后感(一):鲁豫的人生态度
18年看了鲁豫的偶遇,当时的状态看那本书很合适,而且这么多年鲁豫大咖一日行,每期都看。对鲁豫输出的东西有种特别亲近。
这本书气质上同那本一样,读起来就像和一个闺蜜聊天。简单易读,每个问题都有她或者她身边人的例子。我并没有就所有问题进行一个深度思考和分析,看这本书就是带着轻松的闺蜜谈心的心态快速看完的,感受当下世界所有人都焦虑和困惑的问题,体会鲁豫视角下的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态度,看着看着当下心情也就获得些许的坦然。
《还是要相信》读后感(二):偶遇鲁小胖文字版
内容和喜马拉雅上的偶遇鲁小胖音频节目几乎一致,但文字和语音的呈现形式还是让我有不同的体验。通过六个主题和多个小话题的组织,读起来很流畅。于我更像是梳理并重温早已熟知的故事。
有了这个大前提,那么请本就喜爱偶遇鲁小胖节目的粉放心食用,如本没有接触并收听过这个节目、亦或对节目不感冒的就请绕道,不要恶意断言。我喜欢,这是我的感受。这份喜欢让我从音频追到文字,我认为值得。
开森~期待鲁小胖能和三毛一样,有更多随笔、日记留下来。
《还是要相信》读后感(三):不如鸡肋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在豆瓣写书评,第一步先点击读过,然后选择四颗星或五颗星。
这个视频没有给我选择其他数量星星的机会,可是面对这本书,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办法给到推荐或力荐的评价,甚至“还行”亦是做不到。
都说阅读的意义在哪里,对我个人而言只要不是索然无味即可。可是鲁豫老师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酸甜苦辣咸,讨论的每一个问题,差不多都是众人皆知的老旧的观点、看法、和角度,新意不多。
内心深处,会有心虚的感觉:你是什么水平给人家的心血做出这种评价。是的,我确实有点心虚,生怕错过了这本书一些想要表达的东西,可是一个个故事的累积,到了105页的时候我已经做不到再认真的阅读每一个字。无论是讨论成年人的任性,还是生活中的擅长和热爱,我个人都产生困意。
其实这50多个话题是否还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有,但更多的还是如人饮水吧。
最后,我还是好奇鲁豫老师的“许三观moment"是什么,毕竟她一直很淡然。
《还是要相信》读后感(四):我在相信
看了鲁豫的新书,有一篇的文末标着时间“2017年”。我算了一下,2017年时,她也有47岁了。
这本新书的名字是《还是要相信》。
很薄的一本书,我几度落泪。
不是因为故事感人,相反,她的文笔跳脱,像是一位朋友或者闺蜜在你面前手舞足蹈的的描述一些事情,文风有一点像三毛。
她在文中也多次提到三毛,称“我家三毛”,她有多爱三毛,不言而喻。
之前看《超级演说家》,鲁豫其中的一个演讲叫“这该死的爱情”,我还摘录了一小段。
“我想‘爱’就是这样,在对的时间碰到那个对的人,你要有勇气,也要有运气。
爱情有的时候美的像夕阳一样,有些恍惚,它下去之后,你会有些绝望,以为它永远不会升起。
可是第二天,太阳还会见鬼般地挂在空中,依然地明亮,依然地耀眼。
我很骄傲,我有一颗赤子之心,它被玩弄过,被欺骗过,可能已经破碎不堪。但它依然跳动,依然爱着。
的确,哪怕爱明天让你遍体鳞伤,但是今天你还是要爱,哪怕它只有一瞬间,因为在你爱的那一刻,这个世界真的无与伦比的美好。”
这是几年前她的演讲,过了一些年后,再看她书上的一些观点,依然保持着初心,不只是爱情这一方面。
她也成长,成熟了很多,但你能感觉的到,在她心里的某一处是晶莹透亮的,用她的话说“我坚持相信,坚持爱,坚持相信爱,这是我生活的勇气和支点。”
这句话,从一个近50岁的人嘴里说出来,是让人动容的。
如果她70岁说出来这话,我也一点都不奇怪。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坚持相信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相信才更难。她需要打破一种信念,继续活着,活着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经历的一些事情,也逐渐了解人性,会有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了解我自己,但无法强求别人,只能尽力去做,然后听天由命。
高中时代,大舅告诉我,你如果帮了别人,那是你的意愿你的想法,不要想着别人能回报你,别人回不回报你那是他的事。
万事皆如此吧。
我喜欢看书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能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
自己不是异类,别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相信和坚持的东西,我无权评判。
任何情感都可以逝去,存在于世,底色还是要在的。你参与世界的方式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