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03 02:4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摘抄

  《幸福的勇气》是一本由[日]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一):被改变的我

  读了这两本书第一次写了书评,因为大学里见到过这样的老师,他的学生也是这样的人,我非常的喜欢和崇拜这个老师,他教给我们的东西和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阿德勒的学说,而那时候这本书还并没有出版,我才相信这本书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是伟大的实践心理学理论,如果有人点进这里请一定要读这本书,我用性命保证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以上。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二):从强人到圣人

  《被讨厌的勇气》给人改变人生的指导和勇气,如果践行一定会成为强者。而作为续篇的本书,从“教育”他人和“爱”他人的角度,阐释了人作为社会动物的终极幸福——贡献他人。不得不说,阿德勒哲学之奥妙,令人顿悟的奥妙。但顿悟还不够,不断的践行和体会才是作者想要鼓励读者做的,让读者也能够成为阿德勒哲学之路的“伴跑者”,让更多人的获得“幸福”,这是超越强人所在的圣人之心。获益良多,感谢作者。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三):时间很短加紧去爱

  

既然时间有限,那么所有人际关系的成立都是以“分别“为前提。现实就是我们为了分别而相遇。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而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

书评:在有限的时间中加紧自身的素质修养,在有限的时间中成长为能担当一方责任的大人,时间很短,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与其为以后的自己后悔,不然让现在的自己陷入疯狂。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四):要破解“巨婴”,请看这本书

  著名写手武志红的《巨婴国》在大卖之后,被有关部门要求下架,一下子成了禁书。这下可好,武先生的“巨婴梦”算是一夜成真了。

  武志红 《巨婴国》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五):你有获得幸福的勇气吗?

  本书总体来说不如上一本精彩,可能因为这本书开头到中部都是有关教育的话题我很难感同身受,但是整本书是非常不错的,又被阿德勒刷新了一次三观。

  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爱,爱不是平白无故就有。婚姻就好像走进一个满是玫瑰花的走廊,你只能取走一朵,不能走回头路错过了就不能再去取,只能取一朵最好的回来。婚姻就是这样,你一直在犹豫一直在想是否应该跟这个人过一辈子。但阿德勒会告诉你,根本没有所谓的“对的人”,只要你选定一个人然后付出行动那么她就是对的人。

  要多用我们少用我和你,甚至还要放弃自我。我们只有在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在爱他人中才能体会出共同体感觉。

  总体来说非常不错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六):幸福来源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爱(万字解析)

  

自从《被讨厌的勇气》在亚马逊火爆销售的几年后,阿哲心又迎来它的精彩续集《幸福的勇气》。

总体来说,这本续集主要囊括阿德勒对教育的借解。而本书的青年,自从收到了哲学的启发之后,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因为某种原由(接下来我们会一一分析),回到了他以前读的中学,跟阿德勒一样开始学习跟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打交道。

岸建一郎:如果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互相到阿德勒的时代,也许他们也会成为精神分析师。而阿德勒则会变为哲学家。

这句话十分令我震撼。

(括号内容不删,书评及未完)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七):迈出走向幸福的最初的一步

  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姊妹篇。从教育讲起,讲到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自立,然后阐述如何是自立,如何对待他人,幸福和苦恼都在人际关系中。想要获得幸福,需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兴趣,做出他者贡献,切忌使用表扬的方式诱导他人,因为会引入不平等(权威)和他人是竞争敌人的氛围;也不要使用惩罚的手段,会带来叛逆。往往问题行为就是由表扬和惩罚中引发出来的。又回到自立,自立是自我价值自己决定,而不依附于他人,但是前文提到人际中才能获得幸福,如何在不迎合他人的情况下,从人际获得幸福呢?讲到人生三大主题:工作、交友和爱。工作是信任关系,利己即利人;交友是信赖关系,要无条件的信赖;最后是升华的爱,是主动的全心的投入,不能被动等待。在这三大主题中,通过相应的方式来获得幸福。通过爱的方式,才能脱离自我为中心,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才能逐步达到阿德勒提到的,有些抽象和奇幻色彩的共同体感觉。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八):8.6分

  4星半。相对于上一本书,本书先讲诉了阿德勒理念在教育上的应用。 教育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自立”。教育的入口是尊重。尊重孩子们并教给他们什么是尊重,不仅仅是教育,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尊重也是“鼓励”之根源。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提倡竞争,而是鼓励协作。作为“一个朋友”来面对学生。 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即使他们自己做出的决断以失败告终,孩子们也学到了“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这个道理。 而后,本书又进一步探讨了阿德勒的理论。 阿德勒把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时必须面对的课题称为“人生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其中,工作关系是“信任”关系,而交友关系则是“信赖”关系。人们需要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九):摘录

  尊重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个性。 关注他人的兴趣,心须亲身投入其中 同样的心灵和人生,共鸣 共同体问题行为:称赞,关注,争斗,复仇,无能,,主的是归属感,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交谈的目的是达成协议,协议不成就会使用暴力,暴力是成本低价,不成熟的方式。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帮助其自立。 教育的入口是尊重,而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是交友关系。 自立,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已选择,后果自负。不去寻他人的认同,按照自己的意思自我认同。我的价值由自己来决定,这叫自立。 不要关注“行为”,而要关注“关系”。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一切快乐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所以必须勇敢面对“人生课题”。 为了生存需要分工,为了分工需要相互“信任”,别无选择地信任,这是工作,是人生的课题。 以'“课题”分离作为前提,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他怎么想是他的课题,我们只能选择信赖。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十):短评

  2020.09.07 由于高中时也曾与两三位颇有书中“哲人”气度的长辈进行过类似的对谈,因此“青年”一角对我而言很有代入感,或者说我完全可以体会被人一针见血指出固有思维中不合逻辑之处时的恼羞,也很清楚一旦从自保情绪中脱身便能感受到的拨云见日般的清凉;也因此我认为书中在许多章节过渡处安排的台词与内心独白并不得体,有时过渡段中所呈现出的情绪会因为过于激昂而与下一节开篇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对白无法衔接,让人读起来突然感到有些出戏。 对于书中的思想,主观上我完全能够接受,但需要反复思考。仅仅是第一次读完这两册书,我对生命的认知便被不可思议地加深了,很难想象如果真正用上十年加以实践,我的视野和生活会成为怎样。 最后,我原先对“死亡并非终点”的理解是:生死是循环的;即便死后并不会进入某个新的领域并重启新的一生,但逝者本身仍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着;或者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死而复生,生命会老去,但生生不息。——现在我的理解是:生命不过是见证一生的载体,而见证本身就充满意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