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是一本由(英) 劳伦斯·詹姆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页数:6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精选点评:
●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一直叙述至20世纪晚期。
●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没落,学习到很多
●制作非常精良的一本书,我很喜欢。
●作为曾经世界的霸主大英帝国他的这段历史还是值得一读的!
●这是我见过最牛逼的评论,都是同一天出来的评论
●作者角度十分宏大,不仅在时间上跨越数个世纪,而且在空间上也包含了整个地球,今年必读佳作
●很精致的一套书,我喜欢。
●更真实的了解,认识英国
●刷分的水军有点B数行吗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读后感(一):谨慎选择此书
目前看完了一章,作者为了时间顺序,牺牲了当时事件发生的连贯性,在事件描述上不是很有逻辑,事件写的比较散。第一章全部笔墨描写的是英国对海洋和美洲侵略的历史,如果先适当描述当时欧洲的整个格局,让读者清楚英国那个时期在欧洲的地位是怎样的,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章,此书需要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不然会比较难坚持看下去。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读后感(二):此书的书名本身就是不怀好意的误导
这里的评论区存在着大量立场可疑的刷分评论。但我想在此认真的阐明一点,这不是一本写“英国历史”的书,这里没有查理亨利爱德华,没有大宪章宗教改革光荣革命...那这是什么内容的书?
这是一本讲述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兴衰历史,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做“大英殖民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我不评论数的内容和翻译质量。仅仅这个名字所带来的误导。我认为相当没有诚意。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读后感(三):一种英国人对过去的幽恋
一种英国人对过去的幽恋
本书我读了很久,说实话没读进去多少。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数字,让我头晕。当然,这样是学术的必要的严谨。
就像钱乘旦教授在钱序中所言“写到这里,就看出这部书的一些缺点了,其中之一,就是它为了不做学究式的说教而力图讲故事,结果有许多必须用论述方式才能说清楚的道理,就无法展开,于是就出现一些只有专业学者才能看懂的行文,如上面那一段。但是这些隐隐表露的观点如果不做解释,一般读者也许就不明白。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本意,也许不得不去看更多的书,尤其是那些刻板的学究式的书。
其中之二,我们在认可作者对英帝国的立场基本客观时,却不能不指出,他终究仍是一个英国人,他仍旧带着英国人对帝国的无形的幽恋;当我们在仔细品嚼书中优美的叙事和精巧的结构时,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一种幽恋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
原谅我大篇幅引用,只是本着故事性的历史读物取得,收获的是很大的失望。再者,书里面的口气真的是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不爽。讲述英国殖民扩张时期引用的很多诗歌,让人不免觉得他们作为掠夺者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恶心。所以在讲述欺压黑奴、印第安人那部分时,我不忍卒读。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读后感(四):无奈吐槽
年初在得到app 上入手了电子版,3月开始读,至今读到第四部分。在过程中无数次的回看目录和章节标题,每次被吸引着继续读下去,吸引人的地方太多了,但读起来实在艰难。
看了很多高分评语,感觉这些人是不是读的版本不一样,说实话从中译本还是能感觉到原书内容的浩繁,具体事件的精描,偶尔还能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幽默,但这个中译本实在是如同嚼蜡,最初我觉得是我阅读能力有问题。
眼下,读此书的同时在同步施展老师、徐弃郁老师的语音课,本想可以融会贯通,但不幸的是发现不仅翻译有问题,连一些史实的描述都出现了严重错误。本来的学习快变成找茬儿游戏了,也算另一种体验吧。
重点回到翻译,很多国外的书其实不用懂英文,单看翻译文字也知道应该是一本好书,因为有些翻译仅仅做了基础的英译汉,所以可以猜出原作的意图,但很显然这样的水平远远不能成为一部中文作品。这个毛病不仅这本书里有,其他很多译本也都存在,算一个通病。
老一辈的翻译家讲究翻译的境界要达到信、达、雅,看书多了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个技术标准,还是把翻译做成艺术的一个至高准则。简单的英译中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简单一点的文章可以做成标准件,稍微复杂一点的可能就会出现残次品,甚至是垃圾了,此时的翻译最多算半成品,一半可以读,一半要来猜。
插个题外话,有些书会出现多个译者,而在阅读过程中其实可以清晰感觉到有些章节的翻译跟其他不同,明显是换人了,虽然不知道谁的水平高低,但明显能感觉到差异,也是一种好玩的体验。每次有这种体会时都在想,译者的名字是跟着作者印在封面上的,译者真的好意思吗?还是说脸面、斯文都不要了,只要能快速交活儿,拿钱走人。
不扯远了,我还是感觉原著应该是本好书,但被翻译搞烂了,希望有出版社、翻译家再来一个版本,让我能畅快的读通这段辉煌的历史,我愿意为知识、艺术买单。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读后感(五):国家历史也有阅读乐趣
大部分人对英国都不会陌生,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大家都去过英国,而是每个人在义务教育的学习生涯里,在历史教科书里,都能够且必须清楚知晓中华民族与大英帝国的一些过往与纠葛。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也是因为很想了解那个曾经漂洋过海,对近代中国不利的国家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本书的名字总结出了这本书的精髓,这是一本基于时间线成立的书,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一直叙述至20世纪晚期。本书的视角十分宏达,不仅在时间上跨越数个世纪,而且在空间上也包含了整个地球。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带着看人物传记的心态进行阅读的,轻松愉快的阅读心理是可以将一本内容较多的书籍不带负担地看完的一个基础,所以第一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我的探索和兴趣度都是很大的,也发现其实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和看一个人的奋斗成长史相似。
我们暂且可以把书的主人公形容为一个名叫“大英帝国”的人,在迷茫的成长过程中,他渴望成功,渴望拥有更多的资源,包括权利、金钱,于是他选择了冒险与探索,于是给自己争取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更强的个体,当然想要变得更强大。于是,书的第二部分就把“大英帝国”的豪横特质描述的非常详尽,讲述其如何通过征战、压制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成为了霸主的“大英帝国”,过上了旁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比如落后贫困的其他国家),他疯狂开展贸易,他希望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他已知的甚至未知的许多地方,他在强盛的过程中,逐渐膨胀,而一旦膨胀,就势必会遭到反噬。
于是,在书的最后两部分,讲述的是“大英帝国”逐渐衰落的过程。
之所以将一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人,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时会觉得人物传记有趣易懂许多,其实这本书也像是一个国家传记,与人物传记相比,其中穿插了很多经济、政治、外交等等更为宽广的知识领域。这本书是译文,也许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觉得些许字句有些生涩易懂,但读国家传记和人物传记一样,了解它的故事就好,当然如果用于研究,自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