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是一本由汪篯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读后感(一):你所未见过的唐朝
《唐王朝的崛起和兴盛》作者王篯先生一生主要从事隋唐史的研究,书中的事件都是先生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得出的看法。而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典章制度没有弄清楚,时间、事实也没有搞清楚就写文章。他认为,对中国古代史研究来说,考据是一种基本功,但不要停留在考据上,更不要为了考据而考据。因为考据、考证材料,这在历史研究上还只是处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阶段,即对历史发展过程认识的初级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史料,这才进到高级阶段。最后要进行全面综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结论。
我非常羡慕佩服先生这种从一而终钻研的匠人精神。因为这是需要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去钻一方面,这种心在现在这个消息爆炸社会是比较稀少的。
一、唐室之克定关中
二、唐初之骑兵
四、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
五、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
七、唐玄宗时期之禁兵及其统帅
八、唐玄宗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
对于第四章,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作者从唐太宗用人方面屡次提到唯才政策揭开帷幕。在讨论完唐太宗唯才七例后,暂列其中一例,如下:
贞观元年,有人请将秦府旧兵尽授武职,并追入宿卫。太宗答曰:“唯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按理推想,用人唯才与以门第为标准,常常是争锋相对的,但太宗却都是拿才行和勋旧来比照说的。紧接着从杨隋、李唐承袭北周的系统来切入,揭开北周的系统。层层递进,最后揭开太宗树立新族阀政策的意图,与孝文帝所施行之氏族政策的相似性:一、欲凭借政治地位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二、修《氏族志》,将本身隶属之集团的地位加以提高。三、用通婚之政策,以巩固本身所隶属之集团。
作者单单就这一章,便考证了《贞观政要》、《唐会要》、《旧唐书》、《通鉴》、《通典》、《隋书》、《周书》、《太平广记》、《新唐书》、《张说之文集》、《元和姓纂》、《北史》、《金石萃编》等,具体到卷几哪章,实在是佩服至极。而整个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也在文字中逐一展开,让你看完了解了那个学术性极强的唐朝,你所未见过的那个唐朝。
《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读后感(二):治史如汪篯先生,必有所成
历史给人的最迷人之处就在于,虽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人和事,却能够给后来者以某种启迪和借鉴。正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首句所说的:“幸福的家庭全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历史其实也如此。凡是能够从历史中有所体会的,就总是能够活得更加自如一些;而凡是不把历史当作一回事,梦想着自己可以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混得更好也终究是要还的。譬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最强盛的英过于两个时代,一则秦汉,一则隋唐,所以今天华夏族称为“汉族”,而海外多有“唐人街”。有唐一代,凡22代、289年,不仅在秦以来各个统一王朝中存在年代能够独占鳌头,而且过程更为坎坷:如果把它的过程画成一条曲线,看上去就相对复杂一些——其他王朝,从建立到最后灭亡,多半都呈现一条抛物线的形状;唐朝却自有几度兴盛。
对于唐朝之所以能够在隋末起义诸雄中脱颖而出,并在刀光剑影的“玄武门之变”后相继迎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唐宪宗时一度回光返照,即使是期间经历了武周统治与安史之乱,却能够屹立不倒,其中的奥秘何在?曾师从陈寅恪的中国当代历史学家汪篯先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一书中,通过八篇论证严密、句句珠玑的文章,从唐朝克定关中一举奠定唐王朝最终成功之基础的重要性,到唐太宗不断巩固唐朝基础以及高宗(武周)、玄宗时唐朝最终迎来最强盛时期,对前说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坚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之所以能够在老生常谈中“谱出新曲”,就在于汪篯先生在师从陈寅恪先生时,习得了他的观察问题的异常敏锐,“往往能从常人所忽略的细微之处发现能说明重大现象的契机”;而且也正如陈寅恪先生一样,汪篯先生同样做到了治学严谨,考证力求严丝合缝,“所用史料无不细加考校,从无信手拈来、滥事引用之处”。这样一种精神,凡有志于研究学问、做一番大事业的有志者,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用于指导自己。只要肯勤于实践,终究会学有所成。
人们对于历史,常常冠之以“重重迷雾”之说。就是因为历史终究是人来写的历史,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公正。比如对于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会发生,今人从历史中看到的是,秦王李世民战功卓著、礼贤下士,别人家的俊才最终能够多为他所用——李靖、程咬金、秦书宝以及后来的魏征都可以作为例子——他作为一代皇帝确实也足称合格;但另一方面,李建成真的就如《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记载的那样,是一个胸无大志、整天打猎泡妞的公子哥吗?!当然不是。甚至对于李渊的评价,也未必就真如印象中那样,他起事是因为儿子和部下的催促,得到天下也完全是坐享其成!历史在给了人们一方面的时候,其实也在显示着自己的另一方面甚至更多方面。历史绝不是看上去的那样,而是充满了复杂性;要想找到真相,确实需要勇敢地穿越“重重迷雾”,才有可能接近最终事实……
而唐朝从建立到最终迎来“开元盛世”,走过的确实是一条不平凡的路。围绕唐朝的骑兵、门阀、禁军、吏治等问题,汪篯先生仔细探究了唐朝崛起与兴盛的原因——也似乎是在无声地告诉每一个读者:看,这样来做学问才有可能做出成绩!
《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读后感(三):喜欢唐史研究的读者不应错过此书
前几日看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别的到没有记住什么,影片中的那场极乐之宴倒是印象十分深刻。相较于梦枕貘的原著中的悬疑与魔幻,陈凯歌在他的影片中展现的更多的则是大唐鼎盛时期的繁华。之前读《资治通鉴》中的《唐纪》时,虽然都是文言文,但是前半部分很是顺畅,也很容易理解。可是读到安史之乱之后在读就感到很吃力了。或许是对于唐朝那段繁花似锦的历史太过于熟悉了,之后的衰亡部分被提及的次数实在是无法与前者相比较的。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王朝,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或是文化等多方面来看,他的繁荣几乎是达到了封建历史时期的顶峰。不过路总是一步步的来走的,纵使是积沙成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唐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并一步步的走向顶峰的呢?
大家小书系列中恰好有一本是来讲述这些的,它的名字叫做《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
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李唐承袭于杨隋,而杨隋承袭于西魏,再此之前历经几百年的乱世,论起王朝更替与势力格局,在中华历史上是仅次于五代十国的一段时期。虽说是乱世出英雄,可是为何偏偏只有李唐王朝能够开创盛世基业,奠定三百余年的江山基础?且听这本书为你一一分析到来。
书中自唐高祖李渊克定关中之时讲起,到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高宗时期皇后废立之争,再到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统治,逐步来为你解答大唐王朝崛起与兴盛的秘密。该书引经据典,逐一论述,细致入微的为你还原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历史事件与场景,揭开历史背后的诸多谜团。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当下的人无法去亲眼证实的事情。当下之人研究历史,只能是根据历史所留下的史料以及蛛丝马迹来,以今天的视角来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非功过任君评说,至于是否能够还原于真相还真的是不好说的。
不过此书的作者是专供唐史多年的优秀学者,其所采用的史料无不精较细考,所持治学态度也是严细认真,这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感受的到。加上大家小书求精不求量的编书原则,喜欢唐史研究的读者实在是不应该错过此书的。
汪篯先生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师从陈寅恪先生。他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是中国学术界公认的大师,先生的严谨与敏锐的独到之处,对汪篯先生有很深的影响。这部《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很可看到汪先生深厚的治学学养和扎实的历史功底,也可让读者感受到真正史学著作的独特吸引力。
汪篯先生与时俱进的学术研究观点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亦是深远的,汪篯先生也从不囿于自己或前人固定的看法,努力还原历史真相,“所用史料无不细加考校,从无信手拈来、滥事引用之处”,从史学资料的对比中将历史本质完整再现,严格的经得起循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把握历史,这些都是读者应该从汪篯先生的《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里体悟到的学术功力和底蕴。
《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全书分为八讲,从唐室之克定关中,至唐玄宗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终。八讲的内容,带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宏图之中。唐王朝兴起于兴陇之地,地利致物资丰饶,拥有坚实的经济支柱;人和包括妻族、夫族、母族、父族、友族的鼎力相助,终形成世家关陇集团,成为问鼎九州的超然力量。
以武夺天下,以文治天下。创朝之初,军事力量的强弱往往决定一个政权能否长久,霸业大成靠的是智勇双全的肖尚武之力。汪篯先生选用史料《隋书》《新唐书》《周书》《张说之文集、陇右监牧颂德碑》等诸多史学文献验证唐将善用骑兵克敌制胜,建功立业。有强大的武力装备,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益一致的关陇集团和士家大族的鼎力支持,有唐太宗的任人唯贤的政治魄力,诸多因素成就唐朝初期开明积极进取的社会风貌。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深得人心,拥有文武之才的人士总有改变自己现状的时机。封建朝代拥有绝对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所起的历史作用绝不能小觑,唐太宗做为从各种残酷斗争里幸存下来的人中佼佼者,无疑是整个历史进程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汪篯先生本着让历史尽可能真实还原的治学态度,对唐王朝的各阶段大事件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
《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不偏不颇,让尘封的历史真相鲜活的再现于读者眼前。千秋功业一念间,人永远是最关键的中枢。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至没落,均脱离不了最关键的人心。
《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读后感(五):大唐,知多少
上学时,历史学得一般般,到现在还记得初中时,经常被老师提问甚至还打过手板,高中时也理解不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如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知识学习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历史,不是单单地知晓当时的人和事,对个人而言,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分析、总结各种经验并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对国家而言,历史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一个国家、民族日积月累形成的无价瑰宝。
其中大唐帝国,我们都不陌生,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家都略知一二,但说到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统治者的治国策略等等,我是不知道了。最近,阅读了大家小书系列中汪篯先生所著的《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感慨颇多。
汪篯先生师从陈寅恪研究隋唐史,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书中说“凡是受过他的教诲的青年,都深切怀念这位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年仅五十就与世长辞,着实让人惋惜、痛惜。
这本《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的装帧非常简朴,触摸起来也非常有质感,灰色的封面上只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的信息,没有任何修饰的图画,俭朴归真。
再说内容,而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内容知识量真是大的惊人,八个部分内容道尽了唐氏初起至兴旺之时,读到最后,让读者有种意犹未尽之感。为了让大家深刻了解唐王朝的发展历程,汪先生向大家讲述了唐氏崛起的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唐太宗时期的治世之道;唐高宗时期王武二后废立之争对日后的影响;唐玄宗时期对皇位的政策及军队统帅管理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了解唐朝、走近唐朝。
曾经看过一本书的腰封上,有一段某人对于本书的评价,原文我就不复述了,大意就是,现代人不喜读史书,原因是史学家们文章写的不好,不够通俗导致大家不愿意看,把不愿意读史书的原因推到史学家身上了,推这本书也不能否定其他史书作者吧~似乎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虽然我文学能力有限、理解能力有限,上学时古文学习不精,但汪先生这本书中引用的古文还有他写的文字,我大抵都是能看懂的。汪先生还进行了大量的史书对比,帮助读者确定某段历史、某个人物经历等等是否真实可考等,真得很用心。
虽然唐朝时间距离我们很远,但所幸,有这些古书存留,有这些史学家为我们解读,让我们走近这些朝代、了解这些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