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31 00:56: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1000字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是一本由祝勇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一):还行

  作者祝勇是央视纪录片《苏东坡》的撰稿人,片子拍得不错,这本书写得也不错。虽然大部分内容基于史料和林语堂《苏东坡传》等之前写苏东坡的书,但是作者自身对苏东坡精神的总结仍有独到之处,道出苏东坡在中国如此深受上至士人阶层,下至普通百姓喜爱的根源。书中引述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这样严谨诚实的著书态度值得肯定。配图也十分精美,与文字相得益彰。虽然林语堂《苏东坡传》呈现的苏东坡形象已经相当丰满,但这本书仍不失为一本锦上添花的作品。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二):东坡二三事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是中午为了消食,逛楼上书店时候偶遇的。

  苏东坡,耳熟能详的高考重点复习人物,但是回想起来,竟对苏东坡的相关事迹知之甚少,所以当翻到这本兼介绍苏东坡生平、作品、精神的书的时候,就顺其自然给买了下来。

  大概在上周的时候,考试没考过,一心烦闷地想找本书看看,于是就抓住时间花了周末时光将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对于苏东坡其人其事,有了更大的兴趣,于是乘兴又买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此书还未读。在这里,先摘取《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中关于东坡先生的二三事,以备忘。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三):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后,祝勇2017 历史散文新作。

  在故宫藏品中, 寻找苏东坡的生命印迹。

  展阅宋元明书画,试图理解苏东坡与他的时代。

  故宫授权高清详图,呈现苏东坡书法与绘画之美

  ◎本书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 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作者笔下,苏东坡是属于人间的。他是石,是竹,也是尘,是土,是他《寒食帖》所写的“泥污燕支雪”。他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最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文化最坚定的价值。苏东坡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

  ◎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四):寻迹苏东坡:失于庙堂,全于山水

  回想宋代的风流人物,苏轼这个名字是难以跳过的。单说从小到大读过他那些朗朗上口的千古诗词,就能数出一大串。正是苏轼用豪迈气魄和豁达胸襟,将宋词带上可包含山水万象、抒情言志、又能饱含哲理意蕴的新台阶。不仅是词,苏轼自幼聪颖,天分极高,是诗、词、古文、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全才。最难得是他那一份宦海沉浮中磨练出的旷达,千古之下,不但其作品润泽后人,其品格亦让人折服。也正是仕途上这份不同寻常的失意潦倒,让他将自己的目光置于广阔的天地间,庙堂失意又如何?他早已超越荣辱,徜徉于大山大水、天地万物之间,在一石一木中汲取灵感,将自己的精神半径延伸至无限远。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五):中规中矩值得一读,只是和故宫基本没啥关系

  

书名叫做《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以故宫作为书名关键词之一,在通读整本书后,略显牵强。故宫在这本书中的唯一意义,大概就是与苏东坡这些有关的字、画主要都在故宫里而已。因此个人觉得在此需要扣掉一颗星。

但是除去这些,作为书目的定位:历史散文,本书倒是中轨中矩。作者用十章内容,基本介绍了苏轼的一生脉络。而用这些字、画配图,称得上是本书的特色之一,想必也是作者在故宫的职务为其提供了直接便利,可以在近距离感受到真迹原品,可谓幸甚。

苏轼对于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不管是初高中时期的必背诗词,还是脍炙人口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以及治理西湖时候留下的苏堤和西湖十景的其二,但是其一生究竟如何,本书大致梳理的清楚了。也让读者真的看到了他的一生竟也会如此曲折,但又未曾放弃那份风骨。

在书结尾部分,作者提到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恰巧藏书中也有,等读后再来做些比较。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本书是表姐送的新年礼物,连着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看,作为续集和补充,刚刚好。

  《苏东坡传》包含了大量史料记载,是对苏东坡一生全景式的记录(当然里面为了树立东坡形象,而对王安石的几乎全盘否定,有待考证和商榷)。而这本《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总体按照时间顺序的脉络,截取了苏东坡的十个侧面,结合北京和台北故宫收藏的大量书画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东坡的风采。这十个侧面分别是:夜雨西山,人生如蚁,行书第三,枯木怪石,大江东去,四海兄弟,西园雅集,悲欢离合,不合时宜,南渡北归。

  作者不愧是央视大型纪录片《苏东坡》的总撰稿!文字隽永优美,文风凝练畅达。从客观讲,书中所写东坡其人其事,基本没有超出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范畴。从主观讲,毫不避讳作者的主观评论,比林语堂先生实在直抒胸臆得多。本书所配插图实在很赞,东坡和围绕在他身边的文人雅士,即刻鲜活了起来。

  看完全书再次感叹,东坡实乃一代文宗,千古风流人物,笔墨中自有乾坤。“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真是对他最贴切的写照。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七):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而品格坚贞、坦荡、旷达。

  然而,抱负不凡、具有天纵之才、且被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的苏东坡,一个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新界开山人物的苏东坡,一个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却历尽坎坷,万劫不死。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才大遭嫉,挥之不去;虽为文雄,言祸偏来;真话虽贵,当权难容。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的苏东坡,怀揣着小莲给予他的那份女神般的爱情,带着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背负着政敌和亲朋好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悲欢离合,先后与王弗、王润之搀扶着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

  最后借用南怀瑾先生的两句话对东坡加以总结: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八):一读再读的好书

  

这本书是去年好友赠送的,一口气读完,因为觉得太好看了,推荐给几个朋友,最近才辗转归还。挑灯再读,依然酣畅淋漓。

作者祝勇说:不理解苏东坡,就无法真正理解宋代。作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作者把苏东坡所处时代的历史浩瀚、日月星辰和潮起潮落都收编笔下,云卷云舒地铺陈开,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作为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总编辑,祝勇在大气磅礴的叙事架构和细腻情感的穿针引线上都处理得很好,既有历史人文卷轴,又有精巧工笔,开卷有益,不忍停顿,一气呵成。更有趣的是,祝勇先生把历史和当下的时兴词汇和语境巧妙穿梭,有强烈的代入感,深入浅出,难啃枯燥的史料也成了饶有兴味的阅读趣味点。

苏轼一生的主题,并不是如何报效他的朝廷,而是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对抗。作者以苏东坡的一生作为编年史,不仅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也交代了他所处时代的人与事,是一本融史诗、传记、人文和时代生活方式的好书。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九):江海寄余生

  祝勇原文: 千古风流人物,我最想写的,就是苏东坡。 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用一本书,表达我的敬意。 这不仅是因为苏东坡重要,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萦绕着他的诗句词句。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比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比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不用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祝勇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写历史喜欢结合场景(故宫),史料(故宫藏书画),可读性强。而惠州是我的工作地方,1000年前也是苏东坡呆过的地方。苏东坡是中国人的代表,从热衷爬官到中年被弃,逐步被流放。而其精神格局越发自由和伟大,留下人类精神食粮。苏东坡是中国人的典型代表,尽管当今社会不崇尚,也许西方社会人们目前在过这样人与自然融合生活,类似宋朝。因此,我赞同很多史学家的观点,宋朝后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的,尽管我们的物质财富捅破天了。 可以这么理解,西方社会也就是在追平宋朝。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十):文人责实与文人写史

  先说责实的东坡君苏轼先生。

  在我肤浅的读史经历中,每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群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我认为在这些历史时期,一个人若具有某些特定的特征,便比较容易留名史籍。比如说,在先秦两汉你要侠义有德行(聂政、纪信),在魏晋南北朝你要人帅会任性(嵇康、潘安),在隋唐五代你要才大爱旅行(玄奘、李煜),在南北两宋你要精致小清新(周邦彦、赵佶),在元明清则擅权贪财样样行(张居正、和珅)。

  当然,以上是戏言,却也多少能道出一些时代特点。然而厉害的来了,除了元朝以降愈发变态的集权官场群像,此前这些时代的闪光点在一个人身上汇集了——东坡君苏轼先生。侠义有德行——交友广泛、施政廉洁;人帅会任性——峨冠美髯、心无城府(憋不住话,有事没事怼安石);才大爱旅行——诗书画俱佳、行迹半中国;精致小清新——烹肉事茶、雅会论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