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是一本由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精选点评:
●额…这书应该分类在自传里吧…
●中文版的副标题误导大众。这本书还挺不错的。它本来就不是how-to类的书,作者也在前面篇章的某个地方表明了这点,所以若有人从这个角度来评价的话,他也许没认真对待这本书本身。
●只是模糊得讲了个记忆宫殿与图像存储,过于自传。
●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感觉被书名骗了 记忆宫殿 图像转换 练习
●一个记忆大师的自我介绍
●以为是教程类,结果是故事书
●1、读完这本书,就会彻底破除对记忆宫殿、“雨人”们、记忆大师这些事物的迷思;2、提前理解长短期记忆模型、长期工作记忆更好;3、读懂这本书,你不会想成为书里的这些记忆高手,你可能更愿意当一个学习高手、构建知识树的高手、费曼高手。4、学习类书籍必读,小能熊五星推荐
●这本书是我第一本记忆的书。本书描述的是一个记着从普通人到记忆力冠军的过程。这本书不是关于方法论的记忆书。和其他描述记忆术的文字差不多,在于其描述获取强大记忆的阶段比较模糊,且没有明确的阶段。文中花大量文字去描述比赛的过程及对话。 作者做了挺多关于记忆术的背景调查,这点深有体会。
●不错,作者表现得很有行动性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读后感(一):当小说读还算有趣
标题党,彻彻底底的标题党=。=
这书里其实就是讲的作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偶尔接触记忆术,好奇心驱使下开始学习记忆术最终得到了一个记忆术比赛的冠军的故事,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他采访别的记忆力特别好的人的小故事。
关于“记忆术”,作者也有提到记忆宫殿,虽然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经验去修饰,但终极的记忆术其实就是创造力。记忆力大赛上记忆的数字,圆周率后多少位,是每个参赛的人员之前就自我在脑中构建了一个体系,4个数字联想一张图片或者一个画面,把可能排列到的4个随机数字都罗列出来,然后在脑中反复演练这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组块”对对碰,比赛时4位一看一联想,按顺序把这些图片在脑中编成小故事,然后利用脑中对于故事主线里图片的残存记忆转化为最终的数字答案,作者说每个人经过长期训练其实都可以做到。
但是如果不参加比赛的话,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需要去记这些极其没有规律的枯燥数字或者字母,抱着研究记忆术偷师一两招去应付考试的我,觉得这玩意实用性并不大,偶尔通过联想记个自己翻来覆去都记不住的题目还行,但要大篇幅的背诵时,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刻意练习,别的办法好像都不太行得通,何况纯粹死记硬背题型一变换就容易抓瞎。
作者在书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在当今纸笔手机都随时可以记录,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的年代,记忆力的训练还有没有必要?他的答案是有,因为记忆力训练可以培养思维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跳跃能力,也可以培养大脑在旧有思想中创造出新的联系的能力。我觉得这玩意儿练到最后脑子里画面太多人会不会容易变的不正常=。=,最重要的,作者还提到练记忆术的好像十个有九个是秃子……
总之,真想通过这本书学习“过目不忘”的记忆术还是算了,但这书作为茶余饭后的闲散读物小故事扩充一下眼界还行,挺有趣的。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读后感(二):记忆力的巅峰
记忆力的巅峰
提到对记忆力的理解,那我不得不说曾经的噩梦,也是我最不愿看到的——在上学期间,语文课本的某篇课文的课后作业上写着朗读并背诵全文。
对于唐诗、宋词的背诵通过最基本的熟读及死记硬背,我多少还能拿得下,但是随着学业的提升,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从几十字上升到了几百字,这时候用最笨的死记硬背方法跟本起不到丁点作用。
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课文语句进行联想记忆的方法,对文章的前后文进行关联,用联想的方式将文字结合起来,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吸收。而有科学研究证明,人对记忆的事物需要按时间函数进行7次不同阶段的记忆,便可以永久性的拥有这段记忆,这边是艾宾浩斯记忆法。
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记住很多生活上的事,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等,但一些需要大量记忆的职业人群,譬如需要精通各种条文的律师,这种需要高深记忆的时候,艾宾浩斯记忆法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只能靠熟能生巧来让记忆内容更牢靠。
在国内的一部综艺节目中,有很多记忆高手来参加挑战,他们是世界大赛中的佼佼者,在脑力界是普通人永远无法攀登的高度。因为这涉及到脑力开发的问题,有些能力、记忆方法是可以后天开发的,例如记忆宫殿法,在短时间内记忆海量信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时,我们用空间加视觉的联想法,把信息想像成身边熟悉的人物和食物,再编成熟悉的故事把具体化的信息来串联成完整的记忆。
但脑力界的精英们除了会熟练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还在脑力开发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优势,有些在心算界脑力精英们在十秒内就能运算出十几位数和十几位数的运算积,换做我们普通人,拿着计算器连数字还没有输完,他们就用脑算完了,这种级别的人还有许许多多。
我们对脑力的开发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也希望能让人类的大脑不断的开发下去,让我们的脑容量扩大,去做一些我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承认有些人天赋凛然,但我们同时也相信通过后天的科学记忆训练方法,我们也能在记忆方面突破自己。
挑战,记忆力的巅峰。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读后感(三):如何提高的记忆力
记忆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过目不忘的人往往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一些人甚至被称为天才,不得不说有些天才还真是可以培养的。对于那些天才定义很多人看智商,那么智商真的是唯一因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公认的天才人物,他的智商也就160左右,对于现在而言,过一段时间就会报道谁谁的智商高达200、250甚至300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就。这就需要讨论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成功,他不是单一因素使得他可以成功。
本书的作者展示了记忆力训练的三个要素:记忆宫殿,思维导图,以及刻意学习。可以说这三个方法目前是非常的火。使这三种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说是作者的首创。对于人来说大脑不可能无穷无尽的记忆,大脑总是记忆一些,但是脑中的以前记忆的事物,大脑可能会排除掉他,这就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如果什么都记忆这就好比什么都学会了,但是没有一样是精通的是一个意思。那么对于如何提高记忆力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刻意的练习了。使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你一定会提高你的记忆力。
本书的作者是乔舒亚•福尔是名记者,在2005年报道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记忆力训练。为了深入报道,他开始拿自己做试验,训练自己的记忆力,结果仅仅一年时间,就赢得了2006年的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这期间他采访了很多记忆方面的高手,思维导图之父东尼•伯赞、刻意练习之父埃里克森都亲自对他进行了指导、试验。因此他在后来的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第13名。2012年在TED发表演讲。真正是自己从新手到练习再到世界冠军,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记忆的可行性。正如比尔•盖茨对本书的评价:“这本书绝对是现象级的,它的迷人之处清楚地表明了记忆力和理解力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加强思考力与提升记忆力同样重要。本书提醒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是否愿意主动地提升个人能力,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你是一位记忆力差的人、以及需要提升自己的记忆力的人,本书《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三步唤醒你的惊人记忆力》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读后感(四):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教我们如何记忆
在几分钟内记住一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一长串随机数字、舞会上众多来宾姓名或者一篇几页长的文章,这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吗?我们普通人是否也可以做到?美国记者乔舒亚•福尔,他在2005年报道美国记忆力锦标赛的过程中,产生了这些疑问。他为了深入报道,开始拿自己做试验,训练自己的记忆力。结果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赢得了2006年的美国记忆力大赛冠军。
乔舒亚•福尔的改变无关任何前沿的发明或脑科手术。事实上,他发生改变的秘诀来自一种及其古老的记忆方法——记忆宫殿的方法。这是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明的一种独特记忆术。它的要点就是在脑内建立虚拟的空间场景,并把各种信息与空间产生联系。
根据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记载,记忆宫殿的首创者是诗人凯奥斯岛的西摩尼得斯。传说公元前447年前西摩尼得斯在参加一次宫廷宴会时,突然宴会厅外有两位年轻人来找他。当他走出宴会厅时,年轻人不见影踪,宴会厅屋顶却突然坍塌,砸死了厅内所有客人。由于尸体血肉模糊无法辨认,他只能在记忆中重温宴会的场景,回忆出了不同位置的客人名称。这件事后,西摩尼得斯意识到可以凭借联系带有位置信息的意识图像,来记忆所有事件。
此后,希腊和罗马的哲人政客们开始广泛使用记忆宫殿来记忆自己的演讲词,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纸张昂贵书写费时,另一方面记忆在脑海中即使没有草稿也可以随时发表长篇大论。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记忆宫殿仍是当时宗教人士普遍的宗教经典记忆方法,直到17世纪语音记录系统和其他记忆法出现。
在《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三步唤醒你的惊人记忆力》一书中,乔舒亚•福尔梳理了古代的记忆力训练术及现代科学研究,总结了自己的记忆力训练过程、方法与成果,包括如何建造记忆宫殿、构建记忆精细编码等听起来玄幻实则很容易实践的具体方法,揭示了记忆力奥秘,使我们对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他向我们展示了记忆力训练的三个重要步骤:记忆宫殿、思维导图、刻意练习。
在书中,乔舒亚•福尔通过引用一些尖端领域的科学研究、记忆历史追溯和脑力运动领域令人佩服的技能,以及自己一年来记忆力训练方法的总结,使我们对记忆力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拥有记忆天赋,只要经过系统训练和刻苦努力,我们一样样能突破极限,成为记忆大师。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读后感(五):记忆宫殿 - 图像和位置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如何通过特定的方法,经过一年的刻意练习,使一个普通人成为记忆大赛冠军的。
高效的记忆包含两部分,图像和位置,因此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术就是记忆宫殿。
记忆宫殿:把记不住的东西转化为一系列吸引人的视觉图像,然后把这些图像安排在想象中的一个空间内。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调动多种感官,色、声、香、味、触,再想象夸张,奇特,粗俗、有趣的图像,记忆效果可以非常好。在记忆过程中,还要用细节去吸引注意力,以便集中精神。
书中对记忆力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介绍也让人很受启发:
大多数人对记忆力的功能都误解了,他们认为,记忆的时候,主要就是死记硬背,也就是说,只是简单地往大脑里填充信息,直到大脑被一堆事实堆满。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记忆力主要是一种想象的过程。学习、记忆和创造力都是大脑最基本的动作过程,只不过需要不同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技巧和记忆这门科学的目的,是要提高人们想象出图像,然后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创造力,是找出毫不相干的图像之间的相似点,并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新事物,并将其以诗歌、建筑、舞蹈或小说的形式在未来表达出来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其实就是未来的记忆力。
记忆力训练的目的:培养思维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跳跃能力,二是培养大脑在旧有思想中创造出新的联系的能力。
另外,我们也不能二元地认为重视记忆就会损害创造性,其实它们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大脑里如果没有基本知识,就没有办法联想和创造。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有,我们是可以通过知识获取知识的,内行比外行获取的信息多,这一点我在写字时深有体会,刚开始写字时,看帖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后面越写,能看到的细节越多,也就是获得的信息越多,而且看得帖越多,再看其他帖的收获也就越多。
另外,记忆和智力之间也有反馈回路,任何新的信息,如果能够在大脑已有的信息网络中嵌得越牢固,就越不容易忘记。就像我在看书时,看得越多,互相之间的联系就越多,好像在形成一张越来越大的网,比如这本书,就是我在《深度工作》那本书里看到的,而这本书里又详细介绍了我看过的另一本《刻意练习》,这样,在看这本时的难度就降低了,兴趣就提高了,同时也加深了另外两本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