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学生》是一本由蔡朝阳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一):一本能够让焦虑父母安心的书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因为孩子总听到来自这个世界不美好的声音而焦虑,各种脏话,击性语言,可怕的词汇,只要出了家门,这些语言就会环绕在孩子周围。我作为一个眼不着砂的老母亲,想尽各种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保护”着她。最近非常幸运的读了蔡老师的一本书《我家有个小学生》,从此放下了思想的包袱。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虚幻美好的世界里,既然无法屏蔽脏话等不美好的东西,那就坦然接受,脏话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情绪表达,包含着话语的力量,它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也不可能永远在她的身边保护她周全,总有一天,她得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去建立自我平衡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二):好书值得一读
尊重与平等地看待孩子,从内心深处翻涌出来的力量。在这么多年一直强调父权为大的时代背景下,他敢于迈开艰难的一步,去承认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 长久以来,我们都是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他什么都不懂”,可是时代的急速发展,造就了我们自身的焦虑、困惑、迷茫、虚荣,却不知道这其实是我们无法排解自己的问题,却偏要强加到小小的孩子身上。可是我们本来就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啊,却要佯装成我们认为的“成人”的样子,这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当时翻看这本书时,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焦灼、迷茫,是的,就在这本神奇的书里,他在浅浅地告诉你,哦,原来,我们还可以活成这个样子呀。 也许,作者就是在向这个不公平而又复杂的世界倔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也许,作者就是在告诉你,孩子就应该活出孩子的样子,他有他自己的花期,他也有他自己的时区,如张伯伦所述,孩子他由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是的,做为父母,你只需要认识到自己和内心中的“不完美”,快乐地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从而打开进入孩童丰富内心世界的那道门......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三):从今天起做个不焦虑的家长
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淡定的家长,他的教育理念就是顺其自然,从不苛求我学习如何,也从不逼迫我做不欢喜的事情。可我从小却就是个乖乖女,自律、自觉。对自己要求也颇高,在学习及生活中自我设定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现在回头看看也真心觉得那日子过的实在是无聊透顶。唯一一次违反规则的就是在三年级的某个早晨,那天醒的很早,可偏偏不想起床,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磨蹭了许久后还是掐着点起来了,见到父亲,只是嘟嚷了句,我今天不想上学。他二话不说,带着我嗨皮了一整天……
父母与我幼时便离异,但两人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大同小异,所以对我的照顾及责任也一直很到位,从蔡先生的字里行间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很是亲切。我与父母所持教育理念一直存有巨大分歧,相较于我父母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我却不是个淡定的母亲。更可以说,近大半年来,我是个极其焦虑的小学生家长,说的更确切点,儿子不是个妈宝,但我是个妈宝的妈妈。还自作聪明的觉得自己的这种教养方式特别好,可是在面临一系列问题时,瞬间崩溃瓦解……
书读着读着就泪目了,因为在菜虫身上看到了儿子的影子,而我却不是如同菜爸或我父亲那样的父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负担太多太重了,现造成了他的情绪问题。最痛心的是需要让孩子来为我犯的错买单,我不是个合格的家长……
从今天起多学习、多沟通,与儿子一起成长……
儿子,我愿意牵着你的手永远不放开……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四):小一的焦虑与应对
没上小学之前,那些正在上一年级的妈妈焦虑无比的劝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前学点东西,我依然不以为然,以为学校教的东西就应该在学校完成,殊不知我真的大错特错,即便是不教实质的东西,还是应该有所准备的,我们裸着上了快一个学期的小一,总结下来,真是亲子关系的日益加剧和每天的焦虑中度过。恰逢此时我看了虫爸爸的《我家有个小学生》,在他平实而幽默的语言中,我还是看到了他温和坚定背后的那股焦虑,何况我这等普通家长。
今年朋友圈里关于陪孩子作业的文章格外火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此时的小一已经远远不是我们所走过的“小一”,而孩子的学业压力已经从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瞬间达到了难熬的“小一”。虫爸爸家的虫虫已经从小一进入了小三,陪伴的记录让我们更加认清了现状,正视家长的焦虑,然后给孩子以信任,让他自我成长起来。
回顾三个多月的小学生活,孩子的进步是明显的,虽然和其他同学差距很大,但是以他小小身心适应小学的生活,已属不易,虫虫爸爸从对待孩子在学校的冲突、学习、考试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学校压力,给予我们生动的现身说法,他一再强调孩子有他内在成长的规律,我们给予足够的信任就好。
而不论是体制内的公立学校有多少不满,他总能找到学校成长对孩子的有益之处,并和孩子一起面对。说到底,孩子长大是迟早的事情,父母焦虑的太早,操心的太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道理很多家长都明白,但是裹挟在学校的教育中,往往会迷失方向。
为了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虫爸爸一直坚持给孩子阅读,这方面我家也是如此,坚持给孩子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和虫虫很像的是,上小学之前,虫虫几乎一字不识,而且数学知道3+2之后,不知道2+3,这个问题和我们家的很像,所以苦逼的小一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定要坚持下去,在静待花开的同时默默耕耘,耕耘那些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拓展有关的各方面。
《家有小学生》在我各种迷茫的小一生活中,给我以丰富的小学生活事例,让我看见自身的问题,反思成长,陪孩子一起适应和长大。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五):做个淡定的家长
我们家对面一栋楼里有个小女儿比玥玥大一岁,去年上了小学,我常能听到做作业的时候她妈妈的吼叫声和她的哭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等玥玥上了小学我一定以此为戒,保证不发火。但小学第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感觉当初是太乐观了,或者说是对自己太有信心了,借用网上的一句话就是:平时母慈子孝,做起作业来就鸡飞狗跳。开学这几个月对玥玥发的火比过去几年加起来的都要多,最后搞得小孩子的心情不好,自己也精疲力尽,更重要的是还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因此,最近我常常反思自己,虽不能做到三省吾身,但每天睡觉前看着女儿熟睡的面孔,会后悔这一天对她的态度,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有时候还是怒火占据上风,但好在猛烈程度在逐渐下降;或者反思自己辅导作业的方法,要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毕竟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理解力还是差了很大一截。我也常常想到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想想当时因为学习问题被爸爸骂的时候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再设身处地地站在玥玥的角度,这样心情似乎也就平静下来了。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是由人称“麻辣语文教师”的蔡朝阳所写,看到书的名字似乎就像是找到了有共同话题的人,当然它与我们平时那种有共同话题的人扎堆发泄不同,它记录了菜虫小朋友小学生活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成长经历,还有作为家长的一些思考,字里行间并没有小学生家长身上常见的那种焦躁,平静的叙述让我这种急躁的家长也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作者对自家孩子的成长分享,思考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处理类似的事情时有哪些不同,取其所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中关于分数的内容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或者说反思的程度也很大。玥玥他们学校每次考完试后,老师都会将学生的成写在花名册上,然后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在玥玥小学之前我的目标是不要低于85分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我原先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没有超过90分都会被老师点名。这大大增加了我的紧张程度。但用玥玥爸爸的话说,不过一张卷子而已,总得有个成长的过程,看来这一点我还需要向他学习。
眼看期末考试马上又要到来了,老师也是每天在班级群里各种督促,家长也是各种紧张,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一方面好好帮她复习,另一方面是淡定地面对她身上的不足,毕竟学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无需着急。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六):不同的小学生,相同的家长们
我们妈妈群里流行了一句话叫“上学前母慈子孝,上学后鸡飞狗跳”,说起上小学都是各种吐槽。很幸运,我家宝贝今年也是一名小学生了,从入学前的各种焦虑担心到上学后每天忙成三头六臂。小学不再是我们小时候边玩边学就能搞定的了,学校的各项作业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现在的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倡家校合作,所以家长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了。每天上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忙着检查孩子的作业,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河东狮吼”。所以我们妈妈们经常聚在一起吐槽一下各自的孩子,还有“父爱如山体滑坡”的猪队友爸爸。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虽然也是写小学生的,不过作者却是爸爸,真心觉得身边这种负责任的爸爸真是凤毛麟角,能够出书的爸爸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参与度要非常高才可以。细细看来,发现爸爸的视角和妈妈的视角还真不一样,少了吐槽和八卦,多了思考和总结。这其中也会有我们遇到的择校、做作业、家庭教育等问题,看来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这本书应该是作者多年生活笔记的整理,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前后有些地方有重复的现象。虽然让整体的阅读感觉不是很好,但也还是佩服爸爸长期坚持写作的习惯。
本来抱着学习取经的目的来看这本书的,但是这里面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像家长一些絮絮念吧,不过整体读完也还是看得出是一位非常用心的爸爸,其中的一些观念我觉得很好,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关于择校,作者选择公办小学的三个原因一是公办小学最经济划算,二是公办学校可以让孩子融入同龄人的社会,三是公办小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者确实是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考虑学校的选择,而反观一下自己当时的择校就是为了对口更好的初中,为孩子考虑的角度相对较少,不过好在我们选择的那所小学是一所非常棒的公立学校,也符合了菜爸选择公立学校的三个原因。再比如说在孩子阅读上面,我非常喜欢的那句话就是: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孩子讲浅浅的话。是啊,我们长期坚持和孩子的亲子阅读,相信孩子将会永远铭记与我们的温柔相处,也会明白这里我们家里爱的最高表达式。
相较于市面上较多的育儿书籍,这本书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听着菜爸在孩子成长中的感悟,我在想这些阶段我也会慢慢经历吧,不知道我会怎么去面对,但我会记住菜爸的那句话,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保持一颗坚定和平和的心。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七):写这篇书评是因为我没有相应的word来记录这一类书
我现在手头有两个word文档,一个是记录我自己的研究的专业的一些知识、读书笔记、随想和理论性的核心名词等。另一个是记录正在筹备中的一场重要的国家级面试的具体内容和亮点段落。
但是正好赶上我们家要搬家,所以竟然要把一些所谓“闲书”整理一下,该卖的卖掉。于是一些孩子一岁左右时候我买的很多教育类的心得书籍变得非常棘手,于是再读一遍,然后记录精华,然后卖掉。哈哈哈。
我觉得孩子一岁的时候作为父母是有教育焦虑感的,因为看着刚刚会走的孩子,对于如何教育和管理,如何启蒙和陪伴,都有着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
现在孩子三岁多了,已经进行了一定年头的教育和陪伴的实践,并且最近这两年来孩子的诸多表现令人欣慰的很,所以焦虑感已经大大下降。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最初读来就是有一种涓涓细流之感,很难相信这本书是一个阳刚男士写的,他内心还是非常细腻从容的,对孩子的陪伴很多,我记得他所说,12岁以下的孩子应该以游戏和阅读为主,我也深以为然,从阅读中了解和发现世界,从阅读中发现自我和思考自身。我们家爸爸也是一个热爱陪玩的爸爸,做钓鱼竿,编织玩具,用树叶做成哨子,带着孩子去抓知了和打香椿。其乐无穷。但是个人认为按我的需求来说,这本书弱点是没有一些更启发我在学习方面的做法,毕竟咱也想做个鸡血妈妈是不是。
书中有和我意见相似的,也有和我意见相左的观点。
相似的是:1孩子可能会长久铭记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2读厚厚的书,是为了和你说浅浅的话。这句话底蕴很深,的确家长作为孩子的引导人,深入浅出讲故事的能力还是要的。3陪伴孩子学习。我觉得小学第一年,肯定一整年是要陪孩子每天做作业的,我也非常赞同他所说的陪伴孩子做作业不是监督,而是家长也摊开一本书或者一本理论著作,自己读。孩子在旁边写,全家都各干各的,徜徉的学知识的苦乐世界里。
相左的是:1孩子认字问题。对于虫爸来说,孩子反正11岁也都会自主阅读,那么很早的识字启蒙没有必要。但我认为还是要不同孩子具体分析,我孩子非常喜欢识字,甚至当做一个大的乐趣,可能因为六岁开始读绘本,所以到了两岁半他就通过点读笔开始了认字启蒙,我认为这些教育的具体问题都是要因材施教,所以对他表现出的兴趣我也不压抑,顺势也就开始教认字,三岁多就认识500多字可以自己读绘本了(但是能读不代表愿意自己读,还是大多数时间希望妈妈给念,但是我读一段他读一段的情况更多些)。
有疑问的是:书里面菜虫爸爸说孩子在赛百味会被微观,真想知道菜虫宝宝有多帅呀!哈哈。 另一个疑问是,菜虫爸爸说孩子三年级但是学习成绩不好,是有多不好。。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八):原来焦虑的家长不止我一个
我们家的小淘气于今年九月份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此我也成为了一位小学生的妈妈。我们各自身份的转变,预示着这个家庭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于是乎,原本其乐融融,风平浪静的家庭氛围中,一场场的暴风雨正在暗暗酝酿。
虽说之前也多少了解刚入学的孩子会面对许多新的问题,自己也曾暗暗地在心底给自己做过一些思想准备。对于学前教育这件事,之前也曾经咨询过一些小学的老师,她们绝大部分都是不主张孩子去上学前班的,也不主张提早学习小学的课程,说是这样会影响孩子在学校以后的注意力。我还真的就是相信了这些说法,心想不学就不学吧。现在的孩子本就压力大,能让孩子多玩一段时间也好,再说幼儿园里老师多多少少也教了些知识,算起来也应该够应付小学课程了。
可是生活就是这样爱跟你开玩笑,经常是突如其来的打得你措手不及。
当别人的孩子考出双百的成绩,而你的孩子只能是吊车尾时。当你听到别的孩子能流畅完整的读完一篇千把字的文章,而你的孩子把个百余字的短文念得句不成句时,当……
反正是看到这些比较之时,任是我一再的在心中提醒自己要淡定淡定,我也是无法淡定的下来。为什么表现好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闹心的永远是自己家的孩子?
于是家庭中的冲突就这样一次次的爆发了。而我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也来越不知所措。在亲子交流群的吐槽与抱怨发言也越来越多,直到群主给我们这几位新手学生家长推荐了这本《我家有个小学生》。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原来你认为在你家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不得了的大事,在其他孩子的身上也曾经出现过,那些有关于孩子教育的闹心琐碎戏码在别的家庭中也再轮番上演着。同样的焦虑在别的家长心中也都存在。
身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其实你并不孤独,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的中国小学生家庭中的父母一样,都在为自家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努力奋斗着。
问题都是存在的,关键是你将如何去处理解决掉它,以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是一位身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所记录的与儿子虫虫六年小学生涯的陪伴记录,也是一部讲述父亲与儿子的共同成长的温馨日记,更是一本值的小学家长借鉴学习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宝典。
或许是当下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因为工作而产生的精神焦虑也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了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从心底抵制这些压力,却又在无形中给我们的孩子施加着压力,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我们或许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在童年阶段的经历,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有其规律性的,过多不当的干预反而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的麻烦。
作者所著的这本书,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们:“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自然生长,这将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珍贵礼物。”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九):万物各有其时,该来的总会来到
上周备课时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讲的是校长带领孩子们去海边玩耍,在将要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一群小女生自顾自的脱下身上的衣物,拧干水分。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这位校长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静静等待,结果他发现,事情并没有朝着他想象的地步发展,而周围的孩子们也并没有怪异的举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想了很多,虽然总说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如果带上大人的视角去审视孩子,你的孩子将失去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把世界还给孩子,让他们去发现,去揭秘,做一个静静地等待者。
在这里,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我家有个小学生》中,无不渗透着一个观点——孩子,你慢慢来。虽然还没有组成自己的家庭,但毕竟上了这么多年学,也从事着教育职业,对于这个观点,我多多少少有所体悟。体制中有形的压迫致使老师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家长也在这个大的环境中裹挟着前行,很容易忘记初衷。
虫爸,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学生的父亲,一方面排斥着体制教育,一方面不得不走进这个体制,拥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他又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呢?他与孩子一起成长,他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但他并没有提前教孩子写字,没有逼迫孩子融入集体……关于学习上,他相信“成年人多数时候想要灌输的东西,如果不理解孩子们的接受心理,其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微弱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能做的,我们也能够做到,那就是顺其自然。说是顺其自然,其实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种树郭橐驼传》中所传达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孩子将是一千朵不同种类的花。不管你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希望我们能够抛开世俗,全身心接受干净如纸的孩子。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不要肆意揣度孩子的想法,一切交给孩子,该来的总会来,该明白的总会知晓,一切只是时间问题,阶段问题。一切交给时间。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我家有个小学生》之常情告白
前几年听过一句很暖心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爱人关系,朋友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们很多人都渴望这样的状态。无论你是喜还是忧,无论你是高兴还是伤悲,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流年不利,我都会一如既往的陪在你的身边,分担你所有的喜怒哀乐,这是多么浪漫的一种境界啊!读完第二章“陪你去看流星雨”,让我更加感受到,陪伴,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的事情。
作者回忆了他陪小菜虫看流星雨的详细经历,他与菜虫说的每一句话,看到的每一处景色,听到的每一个声响,流露的每一种感情,都会让你感受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一定要为孩子做出一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最简单的陪伴,就会给孩子很多力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读后我也想到几年前我陪女儿赶海的一次经历。那次暑假我们选择在海边度过,女儿听说,清晨起来赶海,可以捡到很多很多的贝壳,于是她就激动万分地让我第二天清晨,早早把她叫起,一起去赶海。大约四点钟的时候,我在熟睡的女儿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声,咱们起来赶海吧,女儿腾地一下坐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立马精神抖擞起来,简单收拾一下,便拉着我往海边走去,那时,天微微亮,我们就在空旷的小道上走着,只听到周遭夏虫的一些声息,女儿紧紧的拉着我的手,有一点点害怕,又有一点点的兴奋,走到海边的时候,女儿身上的害怕情绪一扫而空,只剩下满心的期盼,期盼着自己能找到形状各异的贝壳,不知是因为我们来的时间不合适,还是因为这里的贝壳很少很少,总之,没能如女儿预期的那样,但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我和女儿看到海边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我们一个个掀开海边的大石头,看看里面的秘密,果真,虽然没有找到美丽的贝壳,但我们却发现了很多的寄居蟹,各种颜色的,各种形状的,对比了那么多的寄居蟹,也知道了寄居蟹并非随意找一个贝壳,而是找与它颜色相匹配的贝壳,也更加明白了,保护色的意义。这样的一次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难以忘怀的。
但其实更多的陪伴不是为了寻找什么深刻的意义,或者让孩子明白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正如作者所说:“有时候,我们就是可以无所事事地度过整个下午,甚至无所事事的度过更长的一整段时间啊。”所以,我们的陪伴,一定不要带着功利的眼光,它就是你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做了很大的牺牲来陪伴她的,越无目的,越单纯的陪伴,也是最自由最幸福的陪伴。它可以如《美丽星期五》里面父子俩走过一段路;它可以是,你俩看电视时,面对某个镜头肆无忌惮地大笑特笑;它可以是,你俩静静地,默无声息地各自看书;它可以是,你们一起出去买菜购物,就像《妈妈,买绿豆》那样的情形;它可以是,你们一起在户外踩落叶堆雪人……
还有一种陪伴叫“游戏陪伴”,几年前看过《游戏力》这本书,深深地佩服作者的游戏力度与态度,原来,我们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一些棘手问题时,是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游戏化干戈为玉帛的,游戏,本身带有自己的优势与魅力,让你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陪伴游戏,是家长的职责,游戏,不是玩物丧志,是我们需要对其建立一种颠覆性的认识,而童年及少年时代,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间,好好规划一下,带着孩子去参观科技馆,逛一逛有趣的动物园,摸一摸形态各异的雕塑,总之,你要陪着她,一起去探索丰富的世界,丰盈他们的大脑,开拓他们的视野,享受与世界拥抱的每一天。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莫让陪伴成为最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