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14 03:0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100字

  《与罗摩相会》是一本由[英]阿瑟·克拉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一):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另一种可能

  故事写得比较平铺直述,缺少跌拓起伏的情节;想象很丰富,特别是对外星飞行器内部的构造的描述很细致,如同一幅照片或视频展现在眼前。书中提出了另一种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可能:外星文明只是从我们身边路过,毫不在意我们!这正如你路过蚂蚁窝,你根本不知道蚂蚁的存在,但蚂蚁觉得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却毫无感觉,继续自己的行程。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二):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在«与罗摩相会»中,克拉克如阿西莫夫一般,用天马行空的脑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世界;如凡尔纳一般,不厌其烦的用详尽而科学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罗摩世界的运行规则;但最后却如阿加莎一般,吊足我们的胃口后,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如果真有一天人类需要面对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是相信高度文明必定具有高度道德,还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恐怕是我们需要好好考虑的重要问题。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三):一个疑问

  写的相当好的书,看的也很爽..但是没给5星是因为感觉有个bug,既然罗摩从没把地球当做目标,为什么在沉睡了几百万年后选择(碰巧)在太阳系复活自己的生态系统呢...或者说是作者为了给读者在最后留一个反转,故意这样写的?总感觉无法接受...希望看明白的老哥可以留言解惑。(豆瓣居然有140字这种约束吗。。。。。。。。。。。。。。。。。。。。。。。。。。。。。。。。。。。。。。。。。。)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四):太空中的“鹦鹉螺号”

  一直读到最后三分之一了,阿瑟.克拉克严谨又蓬勃的想象力才开始展现出真正的威力来,又是一本后半程冲刺型小说,差点就被我给弃了,没读完真的要后悔死的。这就是本太空中的《海底两万里》!就是艘尚未与人类相会的“鹦鹉螺号”!鹦鹉螺号上满载着人类的文明结晶,罗摩上搭载着某个未知文明的全部;尼莫船长对于人类社会毫无兴趣,罗摩文明甚至对人类科技文明没有任何反应;你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在哪,对他们的匆匆一瞥反而勾起了我更多的不满足、期待、失落。这本小说不论是作为科幻小说还是冒险小说都非常非常非常值得推荐的!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五):与未知相遇的不确定

  说是科幻界的神作,也不过分。而且,书中描述的种种原理,也经得起推敲,并没有为了情节的发展而刻意表现什么。同时,刻画了“奋进号”船员们的心路历程,一种与未知相遇的恐惧茫然接受和记录的过程。

  无论是船长的人格塑造,还是整个“罗摩”的结构描述,以及各种行为的细节,无外乎称道。第一次初见的恐慌,进入平原的茫然,初见人工太阳的震惊,“蜻蜓号”的历程,航海的历险,种种经历,动人心弦。政治的博弈,飞船的经历,无论是罗摩之外还是罗摩之内的世界,都围绕着这个未解之谜一起潮涨潮落。好事成三,太阳系是第几,还是三的N次方分之一呢?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六):自始至终

  

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外星人出现,也没有一丝症状和线索。但全程都觉得外星生命无处不在。

读完歇坐良久,心跳一直加速、紧张。

有一种庆幸,这个自人类诞生以前就在宇宙中遨游的“世界”并没有对人类世界有什么敌意。又有一些失落,想问中所说:“如此彻底的漠视,比任何蓄意侵犯还要恶劣。”而太阳最终也只是一个“加油站”,晃了自以为是的人类一大遭。

读时没有感觉,读完之后心跳加速,久久不能平静!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七):彻底的漠视,比任何蓄意侵犯还要恶劣

  “罗摩人把太阳系当成加油站——补给站——随你怎么称呼,然后弃之如敝屣,继续上路,去完成更加重要的事情了。他们甚至有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人类的存在。如此彻底的漠视,比任何蓄意侵犯还要恶劣。”正如书中这句话所说,一切都是人类自己的主观想象,不论是觉得罗摩是威胁还是友好。罗摩都是有自己的轨迹运行,甚至压根不知道有人类。而只要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总有一天还是会与罗摩再次相遇。这里罗摩可以说代表的是人类所有的未知的,而对未知的事物,人类都是一面担心,一面向往。但是这些未知的事物,不会因为人类的担心和向往,而有所改变,都是等待人类去探索,当然是在人类一步一步前进中。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八):来去匆匆的相会

  第一次看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也是刘慈欣强烈推荐的。看了之后,感觉刘慈欣确实是在模仿克拉克。本书一直带着几个巨大的悬念,罗摩的目的是什么?罗摩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罗摩人为什么在宇宙中走几百万年,目的地是什么?罗摩人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出现?本书尽管最终没有完全给出答案,但是却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仿佛真的有这样一艘飞船飞来了太阳系,我们与之进行了短暂的接触后,飞船飞走了。其实想想,我们与外星人的接触不就是这样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本书的脑洞大开,星际航行的漫长岁月如何渡过呢,像罗摩这样需要航行几百万年,生命如何延续呢?飞船如何保持环境和设备的可靠呢?罗摩给了我们答案!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九):人类会有道德底线吗?

  地球之外到底有没有外星文明,我们第一次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又会是什么样子,这大概是科幻作品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这本克拉克的书读起来很轻松,科幻设定与现实比较接近,技术细节也不算很多。

  外星文明在和地球的第一次接触中会是怎么样的态度?克拉克在这本书中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先进的外星文明对人类根本不屑一顾,不同于克拉克另一部作品中外星文明将地球做为一个宇宙智慧生命“实验田”的视角。可能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有太多未知吧,人们也总喜欢将外星技术想象在人类之上,虽然地球在宇宙中可能只是一个新生儿,但说不定有一天人类文明也会能作为先进者和其他外星文明接触?不知道那个时候地球人又能守住所谓的人类文明的道德底线吗?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十):那件科幻大师没有猜对的事

  首先,虽然科幻小说难免猜测未来,但科幻小说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当然不是预言未来。此处只是指出一个特别引起我注意的细节。

  克拉克在70年代对未来遍布太阳系的人类社会的想象,大部分与今天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别无二致。(也许是五十年来作家和编剧们都学习了克拉克……)只有一件事情是他没有想到的——人类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速度。小说写于20世纪70年代,故事发生在22世纪中,其中人类的工程科技远远超出今日的水平,但计算机科技大概也就只有1990年的程度……(而且不止人类,其中外星人的计算机水平也远远配不上他们的工程技术成就。)看来计算机技术的爆炸发展真的是令人意外啊。

  这一点很重要,在很多技术细节上影响了克拉克的未来想象,例子很多,我太困了,先不说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与罗摩相会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