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桥》是一本由郑宸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摩桥》读后感(一):我打消了去印度旅行的计划
半游记,半小说,作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贡献给了读者,他走的是完全不同于游客的路线。
看完后我在想,就算印度有再美的泰姬陵,也让我打消了去旅行的计划。
书上的照片,很少很小很模糊,作为一本游记,我觉得不合格;作为一本小说,作者的文字略显单调。
似乎在作者眼中,人的共性大于地域差异带来的个性,所以在作者笔下的印度人并没那么的印度,这也许会丧失一部分多数游记中被夸大的个体或地域差异带来的吸引力,但我个人倒觉得反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尝试,并且效果还不错。
《罗摩桥》读后感(三):富含哲理的旅行书
看似简单的印度旅行小说,由于内容多有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印度“贱民”认命的世界观的相互冲撞,引发很多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这种全新视角的旅行书一定要读。
《罗摩桥》读后感(四):做一回印度人
在书里 有人说 印度人很随性 说中国人 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从印度角度来看中国 从郑辰的角度看印度 而读者的角度看到的是 印度种姓的等级 还有贱民的自我认命 喜欢在大陆中间 大便 刚开始看 会让你烦躁 慢慢的读下去 发现印度 就这样了 当你不再烦躁的时候 你已经是印度的一员了
《罗摩桥》读后感(五):罗摩桥的此岸与彼岸
去印度前买了这本《罗摩桥》,回来之后马上拿到手上翻阅。实在因为太忙,看的有点慢,陆陆续续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去过印度之后再看更有亲切感,作者写的那些我也走过的地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那些他写过我没去过的地方更是向往。
文中的两位女主大吉岭小姐和阿真,一动一静,给游记增加了很强的情感分。
每天晚上读个几十页,现在已经读到两百多页来了,文章吸引力很强,按照旅游线路连贯起来,要是在书中能够给出个路线图就再好不过了,另外我觉得图片选取要是再精心点就好了,有很多图片的主题在文中都没有提及到,整个显得有点脱节,文中提到的一些场景添加点相关图片就再好不过,也有可能我审美能力不行,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开始以为是讲印度,但光翻了两面就知道自己想错了。本来还有点失望,但很快好故事就帮我走出了这种失落。
用了两天读完了433页的书,耗时感觉恰到好处,故事很连贯,很厚的书读得却不累。书里出现的所有人物情绪起伏都很自然平顺。可信度很高。
而且,读完发现讲的是人性和归宿。
蛮不错的一本游记?小说?不重要了。
《罗摩桥》读后感(八):情感的记录
作者字里行间的描述让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是否像他一样思考、观察。他对周围环境是如此的敏感而又真实,真的是一本好书,也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作者。他描述画面感极强,虽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五花八门的照片,读过后会感觉深陷他的世界之中,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他的喜欢与厌恶也是如此的明显。最主要很喜欢这个作者,所以大家一定要看看哦。
《罗摩桥》读后感(九):活着的死人
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读一本书了 一整天的时间看完 这是一本讲述印度的书 合上书的时候脑海里就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种说法 大多相信因果轮回的国度 国民都会活的比较随性 而印度的这种随性由于种姓制度、贫困等就演变成了作者笔下多次说的-像活着的死人 本书语言诙谐 多次让我大笑出声 作者美术出身 风景描写很有美感 但是看完这本书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此生绝不踏入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
《罗摩桥》读后感(十):总觉得可以写的更好~
可以写的更好,有些地方能打动我,蛮有意思的~!有些地方够幽默,感觉还是一个大男孩写的~这么厚的书,如果不是有些意思,我是看不完的。
还是谢谢作者带我们兜了一圈印度,脏脏的印度,庸懒的印度。最后,我不确定阿珍在天上,是死掉了么~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是这样子,我还会回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