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的怪奇物语》是一本由[美] 埃德加·爱伦·坡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插图版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7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精选点评:
●今年睡前最佳读物
●收藏佳品
●书中选篇很经典、耐读,配图很有意思,增加了读物的立体感。
●适合珍藏的爱伦坡选集
●制作最后冲刺中,150多张图够调一会儿的,导读也差不多了,装帧也差不多定了,内封会全版烫银,真是全力以赴了,定价还力争到特特特亲民了。累了,就这样吧~~~
●太惊艳了也!!!这封面这价格这插图这质量真的很良心,爱伦·坡作品迷必入!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后感(一):四处收集的各篇目解读(更新中)
1.地球空洞。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最先提出地球空洞理论,哈雷着迷于地球磁场,他提出地球内部是空的,里面有第二个球体,带有另一个磁场,后来他完善了理论,称地球有四个球体组成,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且星球内部有人居住。到18世纪,数学家欧拉用“单一凹面空心球体理论”替代了哈雷的理论,这个球体内部有一个太阳为人类的文明提供能量和照明。十九世纪初,小约翰·克里夫·西姆斯(John Cleves Symmes Jr.)再次提起地球空洞理论,他认为南极和北极地区有两个通向地球内部的入口。地球空洞理论是《瓶中手稿》这篇幻想(科幻)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中叙述者在帆船布上信手涂鸦出“发现”字样(Discovery)是在隐喻西姆斯的科幻小说《西姆佐尼亚:发现之旅》( Syrnzoni:A Voyage of Discovery);小说结尾部分的描写“急速地陷入漩涡之中”就是基于这个理论。爱伦坡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也用到了这个理论。
2.上帝造人。上帝创造天地和万物后,在第六日造人。小说中,只有叙述者和瑞典老头幸存,“徒然地等待第6天出现”,这里是个“暗示”,西方读者熟悉圣经,一看就明白,后面说的已经不是人间的事儿了。
3.Flying Dutchman。飞翔的荷兰人/漂泊的荷兰人意指传说中永远无法返航、一直在海上漂泊的幽灵船。爱伦坡在小说中写初见幽灵船“朦朦胧胧的红光”符合传说中幽灵船发光的特点。飞翔的荷兰人传说版本很多,有些版本中船长拒绝在暴风中退却,坚持即便到审判日也要绕过好望角;另一些版本中,船上发生了鼠疫因而被拒绝在任何港口停泊,致使船和船员一直漂泊。(审判日,《圣经》中启示录的预言,世界末日耶稣基督会从天上再临,会将死者复生并对他们进行审判,恶人将被丢进硫磺火湖,永远灭亡)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后感(二):【推迷会鉴书团】类型小说迷们的精神教父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死灵之书》可谓是在两年前惊艳一时,不仅有夺人眼球的规格开本冲击,其精美豪华的装帧设计以及图文并茂的丰富,真正是震撼来袭被一众爱书人的收归书架,也掀起克苏鲁文化在国内的热潮。而之后趁胜追击而来的是“阿卡姆系列”的第二弹——《地狱书单》,推荐收录了林林总总几百部恐怖经典奇书,又迎来一波“B级惊悚小说大复兴”。而去年又推出了小林泰三的经典之作《醉步男》,不愧为世界科幻文学至高代表作,成书于1996年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读者震撼不已。连续三本出手即精品的操作之后,今年终于又迎来了这本值得期待的《爱伦·坡的怪奇物语》。
虽然开本较《死灵之书》要小了不少,但是装帧排版绝对又是一次吸引眼球的大工程:封面乌鸦、骷髅以及黑灰色的背景渲染,加上血红色的不规则的字迹,充斥着摄人心魄的恐怖神秘之感,而内封更是别有玄机地制作了全版烫银,凹凸不平的触感带来一种莫名的年代混乱错觉,似乎捧在手中的确实是带有神秘力量的古书,翻开此书的自己是否即将进入爱伦·坡笔下那个惊厉异想的世界?
爱伦·坡作为类型小说的鼻祖,是公认推理、科幻、惊悚小说大师,而他作为一个文学天才,留下的众多作品不仅仅是具有共同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在今天看来依然足以使读者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爱伦·坡的推理小说均被本书收录:当之无愧的第一篇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奥古斯特·迪潘分明就是福尔摩斯的灵魂本体,而其中对于分析能力的各种论述,就如同是推理小说内核的理论基础,在混沌的世界中以理性追寻真相;《玛丽·罗热疑案》又开创了“安乐椅模式”,仅仅依靠报纸报道的内容就抽丝剥茧地分析探案;《金甲虫》密码破解的“解题思路”……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做到这样的奇迹,或许这些也仅仅是爱伦·坡神奇大脑中的部分奇观,毕竟他逝世时仅仅40岁。
而理性创造也不是爱伦·坡的唯一标签,从本书收录的更多其他离奇作品中更能体会到他的神秘主义倾向,对于死亡体验的执着曾出现在多篇小说之中——《厄舍府的倒塌》《泄密的心》《跳蛙》等,在濒临死亡的瞬间或是等待死亡的绝望,爱伦·坡用细致大胆地笔触不厌其烦地描画着诡异、恐怖的氛围,《瓶中手稿》刻画的海上遇到幽灵船的景象,与后来的克苏鲁文化极其神似。
由于爱伦·坡作品的多样性,加上写作年代久远等原因,对当下读者来说其部分作品仍略显晦涩,但本书极为用心地在每篇小说之前都整理了写作背景、出版情况以及相关评论等珍贵内容,对于理解以及阅读提供极大的帮助。而正文前后也收录了全球艺术大师近150张绝版插画形成了两片插画长廊,足足700页的精良内容使本书成为类型小说迷们收藏爱伦·坡作品的必备佳品。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后感(三):爱伦坡的暗黑与浪漫
犹记得在青涩懵懂的少年时期,还未能完全意会生命之重量时,笔记本上有记录了一段《格列佛游记》 的作者斯威夫特对于死亡的描述:
死亡是造物者为人类安排的一种自然的、需要的、普遍的灾害。在斯威夫特看来,这并非现实世界的人类可以想方设法消灭的灾害,世人宿命各有不同,却终要以平实的心态抑或至极的反抗迎接这一“自然”和“普遍”。 斯威夫特这一看待死亡的视角,客观冷静到近乎残忍。 但在爱伦坡的作品中,“死亡”则挣脱了世人为它扣上的约定俗成的枷锁,游走在爱伦坡繁复瑰丽的笔法下,依托着悬疑惊悚的氛围,不时穿插超现实和存在虚无主义的意象,幻化成了异样深邃的面目。
换言之,爱伦坡笔下的自然万物在极富想象空间的第三界经常摘下客观常态的面具,给读者以感官强烈的阅读体验。 不仅是在其名作《丽姬娅》、《过早埋葬》中为死亡赋予了超自然的轮回周转,在这本收录了爱伦坡一生小说创作中的32篇经典之作的短篇集《爱伦·坡的怪奇物语》里,爱伦坡也在《莫格街凶杀案》具有先驱意义的侦探推理中勾勒了极度惊悚且兼具意外性的犯罪者形象,《厄舍府之倒塌》阴森怪诞的氛围中则展现了哥特式小说创作的范本,《瓶中手稿》中人与救赎的神性相结合的那一瞬竟被撕裂开而暴露出恐怖的宿命论。
循着这32篇经典小说风格各异的路线,携着饮水思源的致敬之心探寻爱伦坡的文字领域,我们可以大致知晓被誉为推理、科幻、惊悚小说大师的他为何能将纸面上看似猎奇惊悚的小说写入文学的殿堂。尽管作品中总是充斥着暗黑的致郁面,但最让人惊异和震撼的根源并非致郁面本身,而是那裹挟无尽忧郁的创作意识里,对虚拟意象和超现实象征手法的精准运用,伴随着渊博学识下缜密高超的推论,共同铸就了现实层面的无解和幻想异域中的惊人,最后幻化成朦胧的美感指向着诗化的暗黑浪漫主义。
这样高屋建瓴的文学体量,再加之成文久远等因素,也注定了爱伦坡的文字有其艰涩和繁复感,相应的阅读之旅也并非是一路畅通无阻的。以线索和层次较为有迹可循的推理小说为例,后世的许多经典推理小说都去除了生涩的学科术语和隐讳难明的细节内因,我们很容易记住了阿加莎笔下既优雅又悬念迭起的故事、东野圭吾屡试不爽的情感诡计、专注本格密室的迪克森·卡尔等。但当直面《玛丽·罗杰疑案》和《金甲虫》中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疑点扫描、不厌其烦的术语解释时,通常阅读推理解谜小说而获得的那种畅快感似遭遇了阻遏般凝滞不前。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这两篇小说与《莫格街凶杀案》、《你就是凶手》、《被窃之信》一起初步定格了后世推理小说发展的五种主要模式,牢牢确立了爱伦坡悬疑推理小说鼻祖的地位。
本版爱伦坡作品选集的一大特点在于每篇作品前都设置了篇幅恰到好处的导读,为即将踏入爱伦坡暗黑浪漫主义世界的读者提前引入了一扇方向渐明的窗口。 这暗黑的笔端流淌过的境地,恶之花随时都在悄然绽放:黑猫在暗处倔强睁着双眼等待复仇的时机,藏着白葡萄酒的地窖下以牙还牙的誓言,钟摆的晃动中危机在渐渐逼近……这并非是爱伦坡在刻意展示三流的恐怖营造技巧,反而更神似于他噩梦苏醒后仍然如痴如醉的呓语,不得不让人好奇这是否正是爱伦坡内心真正所惧怕之物?
与同世纪的很多作家类似,爱伦坡的命运也未能幸免于凄惨:自由父母双亡,一生完全依赖写作谋生,穷困潦倒,妻子病故后精神日益失常,濒死之时被人发现倒在了街头。落寞的命运不断以惊恐之态现形在笔下的作品中,似乎正是为了逼迫自己直面脆弱的内心。在这般残忍和决绝中,一个大师曾在逝去的过往中以不朽的毅力生长茁壮,首创的题材风格不断为后世作家所吸收、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了后世尊称的文学典范。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后感(四):读过爱伦·坡,推理小说世界才算被真正打开!
一直听说爱伦·坡,却从未阅读过。喜欢悬疑、恐怖小说的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大师的作品,真是难以言喻的兴奋呀!这本《爱伦·坡的怪奇物语》我是一字一句的从第一篇开始读起的。读,自然是要念出声来的。
虽说是第一次读爱伦·坡,却令我感到无比舒适。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深入刻画了表象之外的真实感。我进入到了故事中,体验到了书里“我”身临其境般的慌张与理智。尽管我处在黑暗之中,我的思绪却始终活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我读过很多文笔细腻的作品,可还是被爱伦·坡的文字吸引了。
爱伦·坡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家先锋之一,并被公认是推理小说的创造者,甚至被视为科幻小说的共同催生者之一。他也是第一位众所周知、仅以创作一职糊口的美国作家,并因此长期陷于经济困难与不顺遂之中。他的短篇小说大致分为三类:恐怖故事、谋杀疑案和科学难解之谜。他开创了侦探小说的先河,被称为“侦探小说之父”。
这三类小说恰好都是我所喜欢的类型,在《爱伦·坡的怪奇物语》中,我也有幸读到了它们,并且不断的给我带来了惊喜。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异类文学大师爱伦·坡32篇享誉全球的经典小说,包括《红死病的假面具》《厄舍府之倒塌》《莫格街凶杀案》《黑猫》《泄密的心》《被窃之信》《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等不可不读的名篇。可以说,全面复原了爱伦·坡的惊厉异想世界。
除此之外,它还网罗了150多张绝版诡艳插画,中文世界仅此一版!爱伦·坡的作品启迪了后世无数小说家的创作,恰如爱手艺的“克苏鲁”,罗伯特·W·钱伯斯的《黄衣之王》,斯蒂芬·金的《闪灵》,无不是爱伦·坡创作之魂的延续。
在每篇小说的开头,他都为主角设定了“我”的性格、身份和年代、场景,文笔非常细腻,画面感很强!爱伦·坡不仅擅长对场景、人物的描写,更是擅长对人的心理描写,从《丽姬娅》就可以看出。
书中故事里的主题大都揭示了人的意识里的一些阴暗面,从叙述中慢慢的渗出,呈现出了非现实下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读的人,我只需要跟随着他的讲述闯入一个个故事,以“我”的视角去感受遭遇,借助自身的想象力营造出奇特、恐怖怪异的故事情节,就足以激起震撼心灵,发人深省,一种自然而然的上瘾感袭来。
在每篇小说的前面,编辑团队还专门配上了简明导读,以便读者在阅读前就能够了解到小说的创作背景,可见其非常用心了!
总之,有780页的《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来却丝毫没有压力,无论是做睡前故事,还是闲暇之余拿来阅读,都是很棒的经典之作。对于喜欢恐怖、悬疑、怪诞、科幻等元素的我,更是爱不释手!可以说,读过爱伦·坡,推理小说世界才算被真正打开!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爱伦坡的怪奇物语
爱伦坡其实不用太过于介绍了,毕竟身为推理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先驱、伟大的诗人,爱伦坡的名字还是被很多人知晓的。而这次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能够选择收录爱伦坡的文章完成选集,着实是一个大胆的选择,毕竟爱伦坡的文章在很多选集中都经常有出现,再加上有过不少版本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和爱伦坡小说全集,敢于再次尝试一定是需要有着独特的创新。
《爱伦坡的怪奇物语》首先这个阿卡姆系列是有做过《死灵之书》这类大部头的精装版的经验,因此在装帧上是有着保障的,很适合爱伦坡的粉丝购买收藏。其次就是在文章的选择上,并没有是大部头且页数多就将爱伦坡的小说都收录,而是“甄选”了32篇“怪奇物语”,并且选用了翻译名家曹明伦的译稿,就这点而言与读客策划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集》是不谋而合,译者都是翻译名家曹明伦,筛选的文章也是不尽相同,说明好的策划的点子都往往想在一处了。而大部头的优势除了收藏之外,自然就体现在文字和间隔行上了,能让读者阅读的过程更加舒服。最后就是书中的插图,着实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毕竟这种黑白的诡艳插图让整本书像极了书名中的“怪奇”,显得格外的诡异。
插图而除去书中的诡异插图外,每一篇怪奇物语前都还搭配有一则导读,这些导读或提到了搭配的文章对于爱伦坡的意义,亦或者解读了文章的内容以及爱伦坡的一些思想,都是十分适宜于读者去理解爱伦坡的文章和爱伦坡其人。
导读书前后的插图欣赏也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有不少插图都看不出到底描绘了什么画面,但正是这一连串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插图让整本书都透露出一股奇妙的诡异风。
前后的插图说完书中的插图,应该回到小说本身了,但爱伦坡的这些小说基本上都在其他书中有所收录,而且大多收录的都是名作,因此光论小说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过看到这本书的一个短评中提到,“为啥这本书没有收录乌鸦?”我只想解释一下,乌鸦是爱伦坡所著的一首诗歌,而且就诗歌的内容上论也算不上怪奇物语这一词,但在书评的结尾,我还是简短的附上《乌鸦》的一两句。
“让这话做我们的告别辞,鸟或魔!”我起身吼道,
“回你的暴风雨中去吧,回你黑沉沉的夜之彼岸!
别留下你黑色的羽毛作为你灵魂谎过言的象征!
留给我完整的孤独!快从我门上的雕像上滚蛋!
让你的嘴离开我的心;让你的身子离开我房间!”
乌鸦答曰“永不复焉”。
那只鸟鸦并没飞走,它仍然栖息,仍然栖息,
栖息在房门上方苍白的帕拉斯半身雕像上面;
它的眼光与正在做梦的魔鬼的眼光一模一样,
照在它身上的灯光把它的阴影投射在地板;
而我的灵魂,会从那团在地板上漂浮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