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长的回家路》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28 00:05: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长长的回家路》的读后感大全

  《长长的回家路》是一本由[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一):温暖而忧伤

  文字的画面感很强,仿佛可以看到祖孙之间的相处,温情又带点忧伤。衰老,疾病,死亡,我们不愿面对却又逃避不了的问题。当我们的记忆慢慢失落,世界越来越小,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一直觉得记忆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是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与认知,所以真的无法想象一点一点失去记忆会是怎样的恐惧。如果有一天,我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那么我希望我能够体面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二):那些活得匆匆忙忙的人,会错过很多东西

  

在回家过年的路上看完了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病床上的爷爷和孙子、儿子进行告别,并且回了这一生。

第一次读的我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因为我很幸运,身边的人都健健康康的。我的人生还没有这么大的关于告别的课题。

但是关于告别过去是有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东西,我们太期盼一个正常的新年了。此刻马上到站了,车上的人在拿着行李架上的年货;还有频繁响起的电话“你到哪啦”;还有身边座位一直在叫着的孩子“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到呀”……

我们带着喜悦 期待着2021年。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三):别担心,我会给你一个气球。

  这就是巴克曼对于我的魅力吧,一页一页的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这条回家路是爸爸对于儿子的愧疚,是爷爷对于孙子的告别,是丈夫对于妻子的思念。

  诺亚诺亚说人生的意义是陪伴,还有冰激凌。爷爷告诉他有一点害怕并不是什么错事。诺亚在爷爷迷失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气球。都是我,在我双脚都能触碰到地的现在,我需要很多的陪伴和气球,却在害怕的时候逞强的告诉自己什么都不需要。一直说我想谈恋爱,其实我要的是相爱,我想知道在心里连自己也装不下的感觉,想在70岁的时候看着他还有刚遇到他时的那种感觉。

  害怕孤独却又拼命的推开别人,也许对我来说失望比孤独更可怕。在这漫长的孤独里,就一个人发现一些生活的乐趣吧。不要做充满怒火的成年人,做一片充满笑声的不眠大陆吧。

  ——2019.06.21 00:04于家中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四):离别的路太长太长,唯有爱让我们勇敢前行

  这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孙子慢慢告别的故事。

  一代人逐渐长大,必将意味着另外一代人渐渐老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匆匆老去。

  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爷爷,已经分不清泰德和诺亚,对于他来说,每天的回家路开始变得漫长。星辰一般的梦境里,有他和妻子的少年时光,空气弥漫着风信子香气,阳光照向湖面、花园、房子、长长的小路,直至夜幕降临,直到时光老去。平凡而非凡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在这条越来越长的回家路上,有懊悔、有恐惧,然而更多的是爱和遗憾。作者通过生活的碎片记忆,进行多片段穿插,逐渐拼凑出诺亚爷爷的一生,一个温暖又充满遗憾和自责的一生。

  诺亚爷爷错过了儿子泰德的成长,泰德错过了诺亚的成长。他们都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事业,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爷爷坦白,自己从来没有教泰德学自行车,而泰德却自己学会了。不仅如此,泰德还自学了吉他,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同样,泰德也因为事业忽视了父亲的衰老。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五):“我不擅长告别。”男孩说。

  太喜欢巴克曼的小说了,短短的小温暖,他很喜欢讲柔软的亲情故事,《外婆的道歉信》里外婆给孙女爱莎描绘的一场超凡的想象力世界,《时间的礼物》里父亲写给儿子的那封永远不会被看到的信,到这本《长长的回家路》里爷爷和外孙的一段回忆长长的回家路。

  “我不擅长告别。”男孩说。是啊,我们永远都对于告别都有一种遗憾,希望可以回到过去再一次好好告别。但是没有完美的告别呀,因为对于意外我们不知道告别会什么时候到达。而当学会完美的告别时,大概是成长了,带着回忆往前走。

  “他穷尽所有的工作时间去计算概率问题,而她却是他最不可能遇见的那个人。她让他彻底改头换面。 ” 他在茫茫人海中遇见的那个人,记得她不爱香菜容忍她的脾气,也在余生里回忆她。爷爷说,“我的一切都来自她,她就是我的‘宇宙大爆炸’。” “和你在一起,我才知道自己是谁。你就是我的捷径。”是我近期听过的最好听的情话了。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宇宙大爆炸”。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六):走在长长的这条路上

  书中的文字让我去相信,爷爷告别了诺亚之后,会去到奶奶的身旁,然后两人再也不需要所谓告别。他们都非常、非常地渴望能够再次拥有彼此。他们也都放心不下诺亚。

  这段隔了一辈的亲情是温暖的,亲昵的,陪伴的。爷爷、诺亚,还有奶奶,他们都给了彼此最极致的细心和爱护。

  而原来遗忘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被大脑捕捉到的,令人难过的是,现在的我感悟到的遗忘是,很多来不及去记录的东西就这样子在日子的夹缝中溜走,这样子的遗忘是可以通过记录去控制的,我起码还能抓住一些什么,但爷爷的遗忘是无法去控制的,爸爸告诉诺亚,爷爷的脑子生病了。他脑子里的广场一天天在变小,用圆周率小游戏去爱数学,用数学去爱这个宇宙的爷爷,一天天地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他老了,他和心理医生都没有力量去阻止遗忘的发生。有一天,他会忘记诺亚,忘记数学,忘记爱过的妻子。

  这太令人难过了,所以我愿意去相信,爷爷奶奶会重逢。

  而诺亚总有一天也会遇到像爷爷爱奶奶一样去爱的伴侣。那么好的诺亚,会好好地长大。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七):我又最后这点记忆,来想念你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精缩版。同样的作者,同样的老人,同样的对自己死去的妻子的不舍。   正如开头作家的那句话“老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的想象力也干涸殆尽了”,而作为一个普通人,“老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将忘记自己爱的人”。   有这么一位老头,年轻时代与以为姑娘相爱了,他们共同孕育了自己的儿子。时光流逝,老伴离自己远去,老头自己,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在他的记忆中,几十年的时光汇聚成一道道碎片,是那么的熟悉,又无法拼凑。   “我们在我们的大脑里,诺亚诺亚,每过一晚,他就变得越来越小”,老人深知自己的记忆越来越差。他把他的晚年留给了自己的孙子诺亚,教他以前未曾交给他儿子泰德的技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这个孙子,弥补年轻时未能陪伴儿子成长的遗憾。而这些遗憾,也渐渐在他的脑海里渐渐逝去。   对于一生挚爱,他的妻子,他混乱的记忆碎片中,留藏了太多对她的回忆。他记起了他们相爱的过程,结婚后的争吵,以及她死去时他的悲伤。   记忆碎片终究未能拼凑,变成了一片灰土,彻底离开了老人。与此同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又多了一位家人。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八):巴克曼致读者:老实说,我并不想让你读到它

  亲爱的读者:

  我的一个偶像曾说:“老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的想象力也干涸殆尽了。”自从我第一次听到之后,这些字眼便在我脑海里萦绕不绝,因为这也是我最深的恐惧:在身体行将就木之前,想象力却已然枯竭。我猜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对于老去的恐惧甚于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可真是个奇怪的物种。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和放手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孙子、一个父亲和他的孩子之间的书信与告别。

  老实说,我并不想让你读到它。我写下这个故事,只是因为我想试着整理自己的思绪,为了搞清楚自己的想法,我必须要将它诉诸笔端。结果,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关于慢慢失去我所知道的最伟大的思想的故事,一个想念仍在这儿的人的故事,一个我想将其全部解释给孩子听的故事。因为它有这样的价值,所以我让它在我笔下倾泻出来。

  这个故事书写了恐惧与爱,而大多数时候,这两者都相生相伴。最终,这个故事还是关乎时间的,哪怕我们仍旧享有它。谢谢你,因为你将这个故事赠送给了自己。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九):爱并非温暖及永恒

  看到推荐直到看完这本书,足以证明自己是个有拖延症的人。看完才发现原来内容很短却丰富。这是因为爷爷和孙子的对话,讲了爷爷与孙子之间的爱,爷爷与爸爸之间的爱,爷爷与奶奶之间的爱,但爱并非就是温暖与永恒。爷爷与孙子之间有相同的爱好,会送彼此无聊的礼物,会互相尊重,会害怕失去彼此,他们谈论的总是温馨而深刻,孙子的为什么,总在爷爷那里得到了答案,是隔代人之间的宠溺也是相互在没有烦恼的时光里做彼此的少年。但爷爷和爸爸的感情,就不同了。因为所喜好不同而曾经彼此不解,又因为总是时间上的交错,爷爷错过了教爸爸的成长,他们彼此知道都是爱对方的,但却不能再表达了,也不能因为对方而放弃自己喜爱。爷爷和奶奶的爱,是绵延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那是溪水流长而绵延不断的,直到奶奶的离开,痛失挚爱只能在回忆里长存。

  诺亚说“不用怕,因为如果你忘了我,那么你就有机会重新认识我。你会很喜欢的,因为我是个很棒的人,很值得去认识。”诺亚也说“所有的成年人都充满怒火,只有孩子和老人才会哈哈大笑”“我想,告别总是很艰难的”……好多言语都超过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思虑,而恰恰也是我们成年人烦恼的答案。

  爱,失去,回忆。读到最后在办公室里哭了。

  《长长的回家路》读后感(十):我们都应该学会告别

  《长长的回家路》就是这样一个教我们如何去应对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四代同堂的老人,在渔船上休闲的时候,不慎撞了头,这一撞像是打开了他的记忆闸门,他开始以常去的广场为圆点,一次又一次地回忆起那些过去的事情。他和孙子之间的小秘密,和爱人之间的小情话,和儿子之间的小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凝聚成了一条漫长的回家旅途,他依靠这些记忆找寻回家的方向。 但如同衰老的人总是忘却自己的记忆一样,老人每一次回忆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他感觉到广场在缩小,他的大脑在缩小,能记起来的事越来越少,越来越遥远,回家的路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分辨。于是他紧紧握着孙子的手,握着记忆里的爱人,期望他们能够不那么快地消失。 直到最后,他开始记不起自己的孙子,要依靠孙子一次次地提醒他,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他的人生回到了原点,像从未经历过人生一样。 这原本应该是一个让人恐惧的故事,如果我们活了一辈子,到最后却都回到了原点,一丝不挂地来,一尘不带的去。但在这本书里,这种恐惧却化为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只是隐约带着淡淡的忧伤,因为在我们迷路的时候,总有一个像诺亚一样可爱的小朋友,会牵着我们的手,指引给我们回家的方向。这像是一场心灵的回归,一场借助亲情而完成的回归。

  cr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长的回家路》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