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长的回廊》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08 01:28: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长长的回廊》的读后感大全

  《长长的回廊》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一):如果就这样把你掐死,该有多痛快。

  

“我的计划称得上完美,只是我犯了一个错误。那时我没有没用毒,而是打算掐死你,我真没想到你能活下来。” “为什么不用毒?” “因为我一直想掐死你” “一直?” “就是抱着你的时候,我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才勉强和你拥抱。说实话,我每次都恶心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二):没看过电视剧,原著我觉得基本漏洞是没有的。

  电视剧粉为什么要在原著书籍评论下讨论电视剧的漏洞?书里纵火案当晚是没有人见过假里中二郎,只有一原老爷子和旅店老板见过,所以都不认识弘美。只知道里中二郎很年轻,是个修理厂工人,按照书里的计划第二天早上才准备亮相作为私生子出现在所有人面前,这也是为什么弘美不得不在前一晚动手杀掉女主和真里中二郎的原因,这样里中二郎的身份就仅仅是女主的男朋友而不是私生子了啊。之后弘美只要用别的借口稳住老爷子不暴露身份直到遗产公开就可以了。所以这才是为什么要去找女主名义上留下来的信的原因。只不过因为由美的缘故,更加曲折了。

  全局最惨,由美和那个喜欢他的男的。女主只能说我同情她,但不赞同她的决定,可以理解,但可能我做不到。弘美和小林才是真正的恶,但这本书塑造的有点纸片化。女主形象比较丰满,前后转变比较真实。但其实我比较不喜欢的反而是一原老爷子,别的配角印象都不是很深刻。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三):这个女主挺难的

  

抱着女性主角和复仇这两个看点买的书,但看完后并没有复仇的快感。就觉得桐生小姐姐真.挺不容易的。

带着出厂bug-被人嘲笑甚至嫌弃的容貌,后期全靠埋头苦干终于崛起,由于不够聪明和严重缺少判断力导致差点被害死,被毁容后开始酝酿报仇计划,复仇的过程中一没经验,二没准备好,三不够自信,四无外援,生生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小姐姐的结局是无疑是惨烈和悲壮的,但为了一个泯灭人性的渣男,真的不值啊!

而且里面有很多疑点,咱们盘一盘:

1.脚印看大小也知道是女人的,前期比较好锁定目标。2.为什么要用真的遗书来做诱饵?3.抱着必死复仇的心理怎么会睡着忘记换摄影机内存卡?4.遗书后面是自己跑出去玩了么,怎么就这么多人没找到呢5.矢崎明明在案发一开始就怀疑本间夫人了且只有这么一个外人,为啥不盯紧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四):开篇的灰姑凉,结局却不是白马王子

  “为什么你不用毒药?”

  “嗯,有很多原因啰。”他歪着那张加奈江大赞“俊美”的脸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常常想要勒你的脖子。”

  “常常?”

  “就是抱着你的时候啊!”他说,“为了一筹我的雄心壮志,我才忍受着抱你,但说真的,我根本快受不了了。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常想,要是能把你勒死,不知道会有多爽快。”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完全被掏空了。我曾经以为,他也许或多或少都还对我有意思——我现在对自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感到极端的羞愧可耻。

  二郎已经死了,我心目中的二郎完全消失了。看到这结局对人心感到震惊,二郎一开始就是为了利益而去发展关系的,最怕是骗钱骗感情啦。

  一开始情节处理的很好,一个下午就可以把他肝完,在作者东野奎吾的描写下,女主业务能力强,但是外貌一般,打扮一般,身材一般,男生评分表颜排名值最低的情况下接触完二郎(比她小的男人)开始主动跟她表白,这是一个现代化丑小鸭的爱情故事,但与之不一样的是她不是遇到深爱她的白马王子,而是蛇蝎心肠的坏男人。最后的真相在酒店管理者小林的死亡慢慢浮出……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五):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核心诡计依然是人设的转变——A其实是B。东野圭吾的作品一般是社会派,很少有类似本格派一样的巧思,而主要专注于社会问题和人性。当然,本作的社会问题和人性也并不深刻复杂,只是普通的骗遗产和情感,主要还是依靠故事本身的精彩。不过结尾处二郎“复活”还是有些格格不入,前文一直表达对二郎逝去的思念,结果发现前文的“二郎”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二郎(类似于:一个爱我的身体、真心对我好的二郎已经死了),总觉得这个人设的反转有些突兀了。

  本书打的广告是“唯一一部女性视角的小说”。其对女性视角的运用主要是两点:一是断案过程,从珍珠看出了由香喜欢直子(不过这一点并不太女性,普通侦探大概也有类似的洞察力);二是人设上,表达了女性对外貌和感情的态度。当然我并不是女性,不知道东野圭吾把握的准不准。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相对于男性,女性确实对自己外貌更为在意一些(不知会不会也有主人公那种“希望对方是真正被自己外貌吸引”之类的想法)。不过除此之外,本作的大部分场景并没有太多女性视角的东西。

  关于东野圭吾的文笔也得絮叨几句。之前我一直说他的文风太过平实,就好像喝一杯白开水,喝下去舒适却没有其他内容。现在看了些欧美推理再回过来,突然觉得东野的小说还是很适应,至少没有太多琐碎而华丽的描写,直愣愣地面对故事本身,可读性更强(大概也是酒喝多了再喝白开水的感觉)。此外,东野对信息的处理比较拿手,许多推理小说在前期侦察阶段显得无趣,往往一堆信息扑面而来,没什么趣味。东野圭吾的信息则更巧妙一些,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些有爆点的东西,能够牢牢把控悬疑的节奏。他在大结构上也较能出彩,能突破传统的“死人-侦察-解密”的思路,利用视角和故事的变化吸引读者。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六):阅读是一种自我革命

  

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诚哉斯言,一本本好书就是一座座矿山,而阅读就是采矿的过程,披沙拣金,汲取充满哲理的思想,发现妙不可言的智慧。

阅读,也是一种自我革命。在阅读的过程中,审视自身的浅陋,重新定位自我,从而有可能走出柏拉图所说的“洞穴”,看见光,获得另一个自我。

于我而言,通常的阅读体验是严肃作品与通俗作品交叉进行,前者如学术专著、社科类、哲学类、纯文学等,后者如悬疑推理小说、娱乐文学、历史小说等。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其实也是换一种思维方式,这就是我阅读的“舒适区”。

在选择通俗文学的时候,东野圭吾的小说常常是第一选择。尽管东叔的小说或许质量参差不齐,但阅读体验向来很好。换句话讲,拿起东叔的小说,可以一气呵成地读完,毫无阅读滞碍。而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在几乎不费脑力的情形下,往往给人带来惊喜。

《长长的回廊》被称为东野圭吾唯一女主视角长篇(《放学后》难道不也是女主视角吗?读了很久了,记不清了),讲述了一个为爱复仇的故事。一贯的社会派风格,金钱与爱情是这本小说的两个关键词,有了为了金钱杀人,有人为了爱情复仇。两者仿佛是吞噬人心的诅咒,改变了局内人的命运。

最后说句题外话,真的很想吐槽下我十分喜欢的南海出版社。马尔克斯、川端康成、东野圭吾是南海出版社三棵最大的摇钱树,前两者的作品倒十分精美,唯独东叔的作品,南海出版社反复改版,甚至连书名也给改了。不识其局者,难免会中招。这不,前几天拆开《我的老师是侦探》,才发现是前年已经读过的《酷酷的代课老师》。

南海出版社,还我买书钱!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七):复仇记

  《长长的回廊》和东野其他的作品有些不一样。回廊完完全全从凶手的视角推理而不是常见的警长或教授。这样的方法让读者因为大量的内心独白更侧重作案动机,作案手法的影响被弱化。 桐原小姐用高超的化妆手法伪装成本间夫人参加了曾经敬佩的领导的法事。在这个时刻,所有案件相关人都集中在家族酒店里。公布遗嘱前夜,亡者的女儿缺被人捅死了。在没有对外营业的酒店里发生了命案,凶手就在有限的几个人之中。东野这么写看似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是随着记叙逐步深入,桐原过去的故事慢慢展开,我才发现东野这次的题是出给自己的。巨额遗产往往会情妇,秘密私生子等元素。回廊也不意外。给我的感觉是东野一开始先想到的是作案动机,然后再慢慢补充上作案细节。和以往的本格推理不同,东野这次只给了读者很表面的暗示。 现实中像桐原那样的化妆术应该是很容易被识破的,且不说神态问题,那么厚的妆很容易花,稍有不慎就会原形毕露。而本间夫人带着这样的妆容竟然超过一天一夜,不得不佩服日本的粉底液。亡者的弟弟妹妹和侄子外甥们都是凶杀案的干扰项,东野也给出了些会误导读者的暗示,比如某人贪财,比如未得到确认的情侣关系。但他们的杀人动机都太弱了,从小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家庭环境下,并且以后的生活都有保证,没人会愿意冒风险杀人。为了得到四分之一而不是六分之一遗产而杀人不值得。所以凶手不在亲属中间,或者动机是遗产之外的东西。最后发生第二场火灾的时候桐原才揭开真相,凶手竟然是那个应该已经死掉的人。这样的设置会让读者少了很多独立思考的乐趣。 结局有些讽刺,为了心中的恋人牺牲了这么多的桐原,亲耳听到了他觉得她丑恶,每次拥抱的时候都想掐死她,这也是桐原侥幸逃过一劫的原因。深爱的二郎是别人假冒的,而真正的二郎还没有正式出现就死了。三十多岁终于以为等来了真爱,背后却藏着阴险狡诈。为了遗产可以杀了自己爷爷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呢。如果知道真相是这样,桐原会不会选择在第一场火灾就死掉。真相太残酷,不知情也是一种幸福。看脸的时代,长的丑但能力出众的人真的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这是东野91年发表的作品,创作至今有三十年。写在放学后之后,白夜行之前。可以感觉到这是早期的东野的转型尝试。像是一次部对阿加莎的模仿作品。和他之后的作品对比,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故事舞台不再是一个小小的酒店,而是整个社会。时间跨度不再是短短几天,而是长达几十年。更喜欢东野后来的作品,更复杂,更深刻,读完以后让人深思无法平静。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八):那些年的执念

  

这本书十年前曾经出过一版,当时叫《回廊亭杀人事件》。相比之下,新版《长长的回廊》这个译名,虽然没有旧版那么像推理小说,反而有一种很符合这个故事的味道:寂寞感,以及悠长的一声叹息。

事实上,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的写法也很有趣。首先一开始,作者就先把所有的底盘全都亮给你看了,他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年轻的女子桐生,却装扮成一个七十岁的老妇人来到一个叫回廊亭的旅馆。然后生怕你不知道一般,作者接着马上又告诉你桐生曾经是这家旅馆的主人高显的秘书。她曾经根据高显的指示,找到高显的私生子二郎。但就在她带着二郎要来与高显相认时,回廊亭发生了一场大火,起火的点就在桐生的房间。而她在迷迷糊糊昏睡的时候,感觉到有人要掐死她。

虽然桐生最后得救,但她的身体却已经被烧伤,更让她心碎的是,深爱她的二郎却被所有人说成是要杀害她的凶手!作为她32年生命里唯一拥有的爱人,桐生绝不相信二郎会杀她,她更确信,在这个高显的家族,也就是这间回廊亭里,一定有人因为欲望杀害了她的二郎!于是她抹杀了自己的身份,化妆成另一个人,回到这个曾经埋葬了她爱情的地方。

所以这本书,就是一个女性为了她的爱来复仇的故事。东野圭吾这本书写的非常流畅,读者为了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会一直跟着他的思路去走,这其实就是主观视角加上悬疑推理题材结合后产生的效果。

虽然曾经我一度以为这会是一个本格派的推理故事,毕竟有回廊亭这种L型的设计,而且一开始还画了示意图。但很妙的是,东野圭吾居然能在最后把故事又拉回成他擅长的“人性的故事”。

我相信读完这个故事的人,会像我一样觉得很唏嘘。很多人终其一生在追求着什么,但在最后好像追求的一切都变成了幻梦。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设计。先说封底的设计,长长的回廊看起来就像个莫比乌斯环,你以为有些事做了,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结局。但实际上,你的期待可能与真相永远不在同一层面。

而封面的设计更有趣,仿佛对倒的两个人影在两个长廊上,看似走向同一个方向,但这两条回廊,看起来可能会在未来的方向相遇。不过还有另一种可能,他们所走的路其实是平行的,永远没有交会的希望。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悲伤,但有些事情,真的勉强不来。佛教中不是说有一种苦,叫“求不得”,看完这个故事,我相信你会明白,这或许也是我很想对故事里很多人物所说的一句话:

消除执念,也许是求得心安的唯一解脱之道!

谢谢你读完我的字!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九):不要觊觎不合常理的好事~

  

内容:枝梨子是成功企业家的秘书,貌丑但聪明(人丑就要多读书,囧),企业家知道自己得绝症后委托枝梨子帮他寻找私生子,谁知道寻子的这个信件落入到私生子的男闺蜜手里,男闺蜜于是狸猫换太子,先用美男计把枝梨子迷得晕晕乎乎的,不经过亲子鉴定就把这美男狸猫当做是太子。狸猫再骑着太子的摩托车把自己亲生爷爷撞死了(爷爷当然也能反证狸猫的身份,但富商跟狸猫的亲子鉴定不会匹配才是重点,说起来爷爷死得真冤枉)。然后趁着女主睡得晕乎乎的时候扼死她,然后放火,把被毒死的“太子”放到女主身旁。然后事隔一年,女主乔装变成企业家生前好友的夫人开始她的复仇之旅。

相对于其他东野圭吾的书,这本真的不咋样。

涉及金额如此巨大的遗产,富商连亲子鉴定都不做,仅凭几件破破烂烂的婴儿物品和秘书的报告就认定自己的亲儿子,未免太儿戏了。秘书可以被美男迷晕而欠缺考虑。但久经商场的企业家即使再寻子心切,也不至于犯这种幼稚错误吧。这个错误是全书的根本错误,如果不存在这个错误,那也不存在本书。

一年前火灾发生当晚,弘美本要去父子相见的,但是当晚却发生了火灾,二郎死了,秘书获救但毁容了,但是她从电视里知道了死的是真正的二郎,但一直以二郎身份接触她和想要掐死她的却是弘美。当下,枝梨子就应该向老板报告这一重大事件,弘美的冒牌货的身份和险恶用心也就马上被揭发了,同时弘美继承遗产的希望会马上破灭并且成为杀人犯(即使难以证明是弘美杀了爷爷和二郎,但起码对枝梨子是杀人未遂)。像弘美这种为了遗产连杀数人的穷凶极恶之徒(亲生爷爷,二郎,枝梨子)当然也不会包庇放火的共犯店长小林了。所以,枝梨子担心说出想扼死她的人是谁,会导致找不到共犯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是不成立的。这才是最简单直接,快捷有效的复仇方式。但由于枝梨子获救后三缄其口,富商又对那份报告和那些破烂的陈年婴儿用品完全信任到不用做亲子鉴定都疑似要把遗产分给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私生子的地步(可见富商对他的家族成员有多么的失望~)。但是枝梨子却硬要选择迂回曲折,并且变数极大的复仇之路(不说别的,本间夫人没死的话枝梨子佯装自杀去复仇的可操作性就不高)。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为了出现最后那个相抱而亡那个场景,深层原因是枝梨子爱弘美到了疯狂的地步,枝梨子不关心老板是不是认了个假私生子,也不关心家族财产是不是落在冒牌货手上,她只是对美男的背叛感到痛苦,痛苦到要同归于尽的地步。佛家说戒除贪嗔痴,就是因为贪和痴会造成业。自己长成什么样自己心里有数,一个俊男为何要喜欢一个丑女呢?不说完全没可能,只能说概率极小,人生在世不太应该盯着这类小概率的事件,总认为天上下馅饼会砸到自己是不现实的,是幼稚的。不是所谓爱情/外貌的原因,那俊男为什么要找一个丑女呢?那就只能从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了,枝梨子虽然面容不美丽,但却深得老板信任,她说的话老板深信不疑,搞定她,等于扫清了成为遗产继承人的大部分障碍。除了深爱弘美这一点,枝梨子要选这么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复仇方式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没脸去跟警察说自己曾经跟疑似老板私生子的俊男搞在一起然后又像垃圾一样被扔掉吧。一传出去,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枝梨子懒蛤蟆想吃天鹅肉不成惨遭毁容,连自己辛辛苦苦为老板所做的调查也沦为阴谋的产物。像枝梨子这种自卑又自尊极强的人应该是承受不了。

我觉得本书一般,2星。

  《长长的回廊》读后感(十):为了财产杀掉爷爷,侄女爱上亲舅父,东野圭吾新书《长长的回廊》

  

这也是一个关于殉情的故事,却没有如此美,相反,这种殉情充满了阴谋、邪恶与兽性。

开篇是32岁的女主角已“死”,假扮成70岁的老妪,参加自己曾经的上司,某知名富翁的家庭聚会,她是假扮富翁公司顾问的遗孀来参加的,至于如何做到改变身份,这就靠闪回与插叙来说明了。

这次聚会来的都是富翁的弟弟和妹妹们,有同父同母的,有异母同父的,四个弟妹再加他们的家属和儿女,让人不得不在阅读时,像画《红楼梦》家谱一样画了人物线,而他们所在的旅馆是富翁生前最喜欢的聚会地点,这里也如同一座迷宫般,幸好书里画了地图,否则读者一定会迷路。

这座旅馆一年前发生了纵火案,据说就是女主角和男友殉情的地方,可真实事件并不是这样,今天他们的聚会是为了宣布遗嘱。

女主所扮演的遗孀就是见证人,且和家庭关系紧密,所以也在邀请之列。

女主为了复仇和查清纵火案的真相,于是伪造了一份死前遗书,这封信里有纵火案的过程,其实是为了钓出凶手。

故事就此展开,就在现实与回忆之间闪回,每当出现高潮,便闪回到过去,使得悬念一直紧紧吊着读者的胃口。

无论我做了多少次猜测,虽然凶手和我猜想的不至太远,但过程中人性的扭曲还是复杂到让我结舌的地步,意想不到的是主角远远不是为了找到凶手而大费周章,她另有目的……

这就是写作高手的技巧,玩弄人心于股掌之间呀。

幸好东野圭吾注重的还是人性解剖,比如《白夜行》,都留下虽然悲惨却能够接受的结局,最后女主选择了焚烧自己和仇人,本就已死,为了自尊与洗刷屈辱,她的选择可以令读者接受。

书中的每个人都不是清白的,都是山上滚落的石头,因为贪婪而不由自主,因为失控而成为推手,都为压垮骆驼添加了稻草。

恶人有恶报,东野圭吾还是会留下希望,不像很多日本的悬疑小说,只为了过程而烧脑,全然不顾逻辑与人性,最后看完惹得我一脸茫然,到底为什么呀?难道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可以做一个完美案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长的回廊》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