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8 03:0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摘抄

  《钢琴的重量》是一本由[美] 克丽丝·坎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琴的重量》精选点评:

  ●阅读体验感非常古典音乐的一部传奇小说,穿越时代的两个姑娘因为一部传世钢琴而串接,时代的纠葛、民族的特质,都与古典音乐相接。大多数小说均是把钢琴作为一个噱头,或者是一个掉书袋的基因来展示作者的渊博,本书的创作神采飞扬,作者对历代的钢琴曲的了解颇深,舒伯特、肖邦、斯卡里亚宾各自代表作的特色与主旨与小说的情节推进完美贴合。包括女主克拉拉这个名字,也是舒曼的夫人著名女性钢琴作曲家克拉拉·舒曼的名字,阅读之中总让人存留联想性地代入感,非常饱满。本人也是古典乐的狂热爱好者,也有500多张原版CD,打算再过几日整理下本书涉及的古典乐的曲目单,或许可以方便大家直击本书的绝妙与富足。

  ●虽然我是练小提的,但是看到乐器还是有很多共鸣。这是由钢琴串联起两家原本不相干的人之间的生活波折,带有美国一贯的自由风格的书,却也多了古典音乐的韵味和深沉。然核心故事回过头想来却仍是有关于古老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爱”,音乐也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是2020年伊始,我读到的最优雅的小说。这种优雅的力量来自最朴素、最诚恳、最隐忍的,对音乐本身的爱。这种优雅不是矫情巧饰的,它是真的有穿透和净化灵魂的能力。

  ●读到快结尾的时候以为是我的取向我会喜欢但是还缺少点什么的作品,但是读到彼得对克拉拉的那句话后,我作为克拉拉会很痛心,我作为彼得也很痛心。

  ●2020已读第6本// 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通过博兰斯勒钢琴串联起来的人生,在双线叙述中逐渐显现出全貌,而那架最终殒命的古钢琴也确实承受了太过沉重的一段人生。被作者按头安利了斯科里亚宾的序曲-。-

  ●读后合书,我最明显的感受是,这书的故事真是不可思议,一架钢琴的故事竟然这么曲折,将时间拉长了看,你的人生剩下的不是那一两件物品,而是你,你的爱,你的人,你的所作所为。

  ●虽然没法赞同结尾行为(那琴的故事与记忆,对她,和对他还是有着不同份量和质感的区别。)写琴与音乐有关的部分还是很美,作为一架古老的博兰斯勒钢琴,有着比它历任主人相加更亘古的老灵魂,文中不断的回忆,也只是它被困住的部分精魂。还是琴键记忆与奏出的音乐,令它有别于一棵高海拔罗马尼亚森林云杉。

  ●到了某个年纪,好像就读不动小说了。这本小说在人物设定和情节构思上颇为精巧。叫人想到《钢琴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刻画细致流畅,所以能吸引人读下去。但是,结局太显而易见,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过于完美,于是又叫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想再碰小说……非常有趣的是,这部小说讲了两个世代两个家庭的故事,两位女性似乎是刻意设计成完全相反的类型,但最后都是“同阶级的人应该在一起”,“搞艺术的跟搞机械/理哲的没有幸福”,就更显出斧凿的痕迹。

  ●还会有后续吗?意犹未尽,克拉拉他俩太可惜了有点儿

  ●一架古典钢琴串联起来的两个世界的故事。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一):钢琴的力量

  1960年代。苏联女孩卡佳偶得一架精美的钢琴。这架钢琴带给她阳光细雨、艰苦生活中的温柔。婚姻和社会迫使她永别故土,踌躇满志的青年演奏家变成美国小城移民,而最心痛的是,那架钢琴也在动荡中与她分离。 2012年。美国小城女青年克拉拉不懂乐器,却拥有一架钢琴,那是父母意外去世后留下的唯一遗物。克拉拉孤独而坚强,但陈旧的钢琴则像一个沉重又丢不下的包袱,让她不知所措。直到某天,一位摄影师的出现意外揭开了这架老琴背后的克拉拉家庭的秘密。 物品能看到人的一生。一架钢琴,曾是一个人对抗残忍世界的希望,也曾是另一人逃脱孤单生活的寄托。钢琴见证了一段段生命的旅程,钢琴的生命,则是一首天涯与命运的长歌。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二):感情的重量

  我以为这是有一定历史厚重感的故事,比如是讲什么家族的兴衰之类的,但看完有种爱情青春文学的感觉……所以稍稍失望!

  故事是在现在时与过去时交替进行中,娓娓道出两段爱情故事的,就仿佛前世与今生,可惜都如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最后却没有得出结果!如果上一代的故事会因为历史原因而显得些许厚重而凄美外,年轻一代的故事就显示唐突而狗血,个人不是宿命论者,特别是感情这种需要相处需要付出的关系,如果单纯的靠一种物品来牵连注定是徒劳的;很高兴女主在经历了之前的种种后,最终有所成长,但对于彼得,她真的是出于真心还是疲倦后的妥协,这还需要她自己去经历……至于上一代“恩怨情仇”,用道德和情感来评价都没有意义,只愿他们在天堂中幸福!

  三星半,故事情节还好!但题材真的不是我的菜!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三):《钢琴的重量》,爱、自我和解与重生

  看这本书,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充满古典韵味的电影,一架老式钢琴承载着两个女人的前半生,双线的叙述,看到最后才发现,作者其实早早埋下一些伏笔,指引着我们看书中人的结局,让人觉得曲折动人,想要落泪。

  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完我在想为什么书名要叫钢琴的重量呢?

  这架“博兰斯勒”确实很重,但是它身上承载着更多的是一种寄托和思念,因为是女主克拉拉父亲送给她的礼物,在父亲过世后,无论去哪里她都带着它,即使她不会弹。格莱戈执着地想要在死亡谷里拍摄与钢琴有关的照片,是因为钢琴曾是他母亲的挚爱和遗物,他也是想要放下和释怀。最后随着博兰斯勒钢琴被克拉拉推向山谷,“魔咒”不再了,心魔也就没有了。

  2.当他们决定让自己解脱时,才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就像书中所说的:“意识到自己不想要什么,就是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开始。”

  3.我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过往的伤痛,童年时候由于内心世界和内在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那些伤痕就会像刺一样深深扎根。长大后,在和内心的对抗中,想要寻找到自我和解的出路,如果那些伤痕能够释放,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

  生命中有很多不能承受之重,不要勉强,你也许不一定要背负它们,放下它们,也是放过自己。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四):你的那架“博兰斯勒”钢琴还好嘛?

  初看封面跟推荐语,就觉得这本书的“重量”不在钢琴,在作者笔下的《钢琴的重量》中的博兰斯勒钢琴,首先它是它!然而也是卡佳的希望,是克拉拉怀念父亲的寄托,是格莱戈对母爱的羁绊。这份重量是在围绕钢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中。

  在开头部分出现的那个德国老人,有句话这样写:音乐就是他饱受折磨的证据。他是个怪物,是恶魔、食人魔。

  但又在“他对全世界闭目不见,但仍能看见音乐”中,读到了他对音乐爱的那么纯粹。就如所有人觉得他是魔鬼,可卡佳爱他,应该是同一份对音乐的纯粹的热爱。

  博兰斯勒很特别,有自己的灵魂,有独一无二的的个性。读深是两个家庭奇妙的故事,父母们在当时选择了自己所爱,失去了彼此,给自己孩子带来的影响。

  就如书中的主人公,卡佳为了深爱之物,宁愿把它寄走,忍痛远离,却是为了保护。

  克拉拉为仅是父亲的一句“这是送你的礼物”,将它视若珍宝,搬了多次家,却唯独没有将它舍弃。也是因为它,独自一人去见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买家,就是格莱戈。

  他们因为父母,而有了一种莫名的历史牵连。

  克拉拉说“她因为害怕失去而饱受折磨太久,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它束缚得有多厉害”。“我们失去了父母,这是可怕的悲剧。他们失去了彼此,但我们不需要继续下去”。

  钢琴对克拉拉就是她的父亲,对格莱戈就是他的母亲。它的意义就是:我们有机会放手一切。

  克拉拉在最后解开了心里的魔咒,她明白了博兰斯勒只是一架钢琴,她曾因为它失去了自己,她不想继续了,于是将它推下了山崖。

  “意识到自己不想要什么,就是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开始”。

  小说的结局,是选择放手,丢掉曾经的过往,执念也好,脆弱的寄托也罢,最重要是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不要迷失自己。

  @来自老蕉伴读岛的读者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五):没有音乐的生活是错误的

  读完了才明白腰封上那句话的含义:献给所有渴望以音乐愉悦灵魂的人。

  音乐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小说将音乐具象为钢琴。卡佳的世界里,钢琴几乎是一切,它为她带来了心灵上的满足,也带来了挚爱。米哈伊刚开始或许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但他完全不懂钢琴,不懂钢琴对卡佳的意义,甚至还会迫使他们分开。没有钢琴的日子对于卡佳来说是痛苦难捱的,为此她还编了一个故事并将其将给儿子听,聊以安慰。布鲁斯的出现带来了钢琴,也带了爱,让她重燃希望,而当他再度消失,无疑也将她所有的眷恋都带走了。克拉拉虽不懂钢琴,但却因为钢琴是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纵然经历了多次搬家,依旧将其带在身边,于她而言,钢琴是睹物思情的介质。尽管最后迫于生计,她将钢琴租了出去,但还是一路追随。看似无关的两个人因为一架钢琴而串联起来。如果没有那场大火,卡佳或许会是克拉拉的继母吧。没有父母的童年会有什么影响吗?或多或少还是有影响吧。彼得对卡佳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你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吗?你不想独自一人,但你也不想要有任何意义的恋情。你他妈太害怕真正的亲密感了。你让别人拥有你的身体,但不是你的心。真是操蛋的浪费。

  从小辗转于多个亲人之间,后又分离的经历让她不愿意一个人,却又不敢过于亲密,她害怕再度失去。还好最后,她放过了自己,放下了过去,回到生活中来。

  小说中描写了多场感情戏。越长大越发现,感情是复杂的,没办法用单一的规则去鉴定。

  我一直相信,音乐是有力量的。当我低落充满负能量的时候,那些阳光的歌词、有力的旋律或许就能鼓舞我;当我失眠或是为论文焦头烂额的时候,纯音或许能让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犯困却又不能睡的时候,是慷慨激昂的音乐出场的时候了。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的生活里没有音乐了会是什么样的。或许我是太过依赖音乐,或许我也是真的上瘾了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钢琴的重量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