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讲美学》是一本由宗白华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一):因心造境 以手运心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二):单箭头的美是如何变成双箭头的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三):邂逅美,在人间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四):大师谈美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上世纪的杰出的美学大师。在宗白华先生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说美学是什么样子,该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系统的研究过中国美学等等,在这个领域宗白华先生可谓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宗先生一生著述颇丰,而最能代表其美学理论与理念的莫过于他的《美学散步》与《艺境》了。因此,当我们想要了解中国美学的话,这两本必然是我们的必读书目。 近期,后浪出版公司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与《艺境》重新结集出版,命名为《宗白华讲美学》。这本书拿到手真的是非常厚重的一本书,就像是先生的学术成就一般。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先生的文字之外,增补了许多高清大图。我们知道,先生在进行相关美学理论论述的时候,提到了许多中外的艺术品。如果只看文字的话,总是觉得观感不够强烈,认识不够透彻,然后 现在有了那些艺术品的高清图片,在结合先生的文字一起来读真的是相得益彰了。 对于美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像我的话,觉得赏心悦目的东西就是美的,当然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认识,并没有真正掌握美的真意。但是当我们怀着自己对美的认识去读先生的文字的时候,往往也会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先生《美学散步》的第二篇提名为《美从何处寻》,这是一个极好的题目。每一个人都喜欢美,美人、美景、美食,凡事带上一个美字,就让人充满了满足,但是美究竟要从哪里去寻呢?先生认为,美的寻找,总归要满足两个条件才是圆满的,其一是要达到我们的主观心理条件,当我们的心灵经历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与厉害计较,才能够达到深度的美感,发现深度的美,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们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客观的美,进而还可以去进一步的认识她分析她;其二是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如梅花盛开,旭日普照等等,他们不是没有生命的,不是空洞的机械的,而是有内容有表现的。美的存在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美的踪迹遍布于自然、人生、社会中,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在先生的文字中,曾经多次提及心、心灵等词汇,这种表达自然不是没有意义的,在先生看来,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为我们发现美做准备的。就像是前些年风靡一时的那句话,这个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这眼睛,大概便与先生所说的有关于心灵的一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只不过先生的说法更能够一语中的罢! 宗白华先生虽然是美学理论的大家,但是他的关于美学论述的文字并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而是一种散文式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富含感情色彩的,因此,当我们怀着对美学的种种疑问来读先生的文字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被先生的文字所感染。并被先生深深的代入到美学的世界中去。发现美,寻找到美的力量,涤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事情了吧!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五):理解美学之美,从此开始
我第一次接触美学这门课程是在大三的时候,一边学美学,一边学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是比较有趣的,因为有很多新鲜的理论和分析文本的方法论,跟随者老师走近各种宗派和主义,是一件新奇得甚至有些刺激的事情。
相较来说,美学则是如同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和文本本身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使得这门学科曲高和寡,不为大众所熟知。
读《宗白华讲美学》,让我明白了许多美学问题的同时,更让我重新认识了美学这门学科,理解美学之美,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让更多的人认识美学、理解美、热爱美学。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就算对先生了解不深刻,也一定听闻过他的知名文章《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讲美学》一书的开篇文章。文章借用散步来比喻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实在是一个高明而生动的修辞。散步是即兴的、随心的、无拘无束的,发现美、理解美、阐释美也是一件高度自由而随性的事情,美在美的事物之间自在游走,美的事物会相互启发又彼此交融,正如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关系。
美学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艺术本身,又凝凝结了艺术的智慧结晶。
欣赏艺术作品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是因为艺术本身就有诸多门类——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而美学是高度凝练和集中的学科,能够下沉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和单个的艺术作品中,分析不同作品的个性,又能够高度概括和提炼艺术的共性。一方面博古通今,中西贯通,集美之大成;另一方面又通过理论的梳理,反哺于艺术本身,成为引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创造的方法论。
宗白华先生找到了中西方艺术与美的交汇点,指出中西方在阐释美、表现美的过程中的差异,同时还为读者梳理了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脉络。他在完成这两件事的时候,举例无数,无论是对西方油画还是中国诗文,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从文本出发解释理论,又能够在理论的基础上发散出千百种具体实例,来去之间博采众长,行云流水,举重若轻。
读宗先生的文章,还使我认识到一点:好的美学文章,文字本身就是充满灵性和美感的,不管你读懂与否,究竟领悟了几分,以默念或诵读的方式阅读文字本身,它就能让你感到美的存在。优美的字句篇章,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韵律感,令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雀跃。
《宗白华讲美学》汇集了先生所写的美学论著中的经典篇目,还配上了印刷精美的珍贵文物图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理解美学、体认人生,一路读下来这厚厚的一本,不知不觉地就系统地完成了一学期的美学课程了。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六):一本厚重的书
最开始拿到《宗白华讲美学》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厚重。不仅仅是因为它页数众多,而是能感觉到这本书的质感是经过了一番沉淀的。
先不论书中的内容如何,我看书总是喜欢看纸质书,尤其是像这种制作精良,每一页都有质感,还有精美插图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美学深入探讨的书,像是集成了作者宗白华先生的所有心血,非常值得一读。当然,可能读起来不像读一般的小说那样轻松,需要放慢速度,好好的去读、去想,去探讨那些词句究竟传达什么意思,但也不至于特别生涩难懂,对于想通过业余方式接触专业美学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整本书由一篇一篇的小文章组成,每一篇文章都有核心的观点,先不提内容,就论述的逻辑和缜密程度来说,已经令人惊叹。除了了解美学,有心的读者还可以从中理出证明辩驳的逻辑,学到关于论述的方法。
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会引用提及大部分的论述著作,因此,读这本书的收获远远不至于美学,又或者只是因为美学囊括了太广大宽阔的内容。喜欢各种诗词诗歌的人,会在这本书里发现令人惊艳,但又被人遗忘的诗词歌赋,感受到足够的惊喜,喜欢中国古典文言的人,也会在这里面积累和阅读到优秀的文段。
同时,作者横贯古今中外,东西方的著作都会被宗白华先生一下子拈来,围绕一个论点旋转,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融合在一起,一点也不矛盾冲突。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美学的概念十分模糊,只接触过一些零碎的片段,《宗白华讲美学》这本书却让我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接触到美学这个领域。有些文章比较偏理论性探讨一类,但因为有栩栩论述和典例的支撑,完全不像是纸上谈兵那样,令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读不下去。
在个人看来,美学应该是比较“感性”的科目,通常在面对这方面问题的时候,都会放任自己陷入一团模糊不情的概念中,选择跟着感觉走,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探讨问题,让那一层纱揭下来,并告诉了你一个周全缜密的答案——似乎让我慢慢懂得,对于美学一类的科目,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探索。
像这种书,我最怕的是排版头疼,会加重我读不下去的几率,但这本书虽然重,但排版十分清爽,最关键的是,彩色高清的高质量插图众多,对于一些美学艺术品俨然不能空谈,必须要让读者亲眼见到一些,才能更有感触。
读书的最终反馈和最长远的停留应该是每个读者的自身生活。《宗白华讲美学》这本书或许听上去高如楼云,但实际上,只要你懂得、愿意,就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番很好的观照。
它可以教会你如何去掌握欣赏美时的距离感,或许下次在你心情糟糕的时候,你就可以来到窗边,望一望悠远的云,去懂得发现夜晚下路灯一片的美,然后觉得心情舒畅不少。同样,当你下次需要创作,而觉得无法找出题材,十分苦恼的时候,也可以回想一下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如何去寻找美,如何在发现美之前创造自身应该具备的主观条件。
“美学”这个概念原本就涉及众多,可以映射到方方面面,再加上《宗白华讲美学》这本书是有足够的质量和厚度的,就非常适合读一读,由此去发现一种生活中的新情境,和内心中的新高度。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七):在《艺境》中《美学散步》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被誉为一代“美学大师”,这个名字于我而言已经如雷贯耳。所谓大师,必定是不平凡的。而且,是“美学大师”。 在我心里,美学向来与哲学一般深奥,是高不可攀的殿堂级领域。只是哲学更讲究理性和逻辑,而美学,更靠感性与领悟。而“悟”这个字,更颇有些玄机与天赋的意味。 但真正读起宗白华的著作时,却发现这位大师其实十分“亲民”。 这本书由《艺境》和《美学散步》两部分组成,都是宗白华大师的名篇。是大师的大作,然而读起来,却没有距离感。捧读之时,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高山仰止的老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侃侃而谈。 宗白华大师博古通今。正如他在阐述诗画之美分界的章节中,从中国古代的诗画之美,聊到西方的诗与画。他讲中国古代的苏东坡、王维、晁以道、王安石,从中国古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现象中表达对“诗”与“画”的辩证关系的思考;随即笔锋一转,宗白华大师便将目光转移到了西方近代的诗歌与绘画。讲起达芬奇、莱辛、拉奥孔、温克尔曼、门采尔……各人的作品、主要观点以及个人思考信手拈来。并且行文流畅通融,并不会让人感觉作者是为了论证观点而拼凑例子。仿佛宗白华大师每举一个例子的背后,都已经对数以百计的例子进行了消化与对比。可见,宗白华大师的知识之渊博。 并且,这种中西对比的手法经常出现。因此,事实上,宗白华大师到底是大师,虽然行文看起来平易近人,没有拗口和深奥的术语,但是,其旁征博引无疑无形中提高了阅读的门槛。 如果对西方的艺术,譬如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并不十分了解的话,阅读起来还是会有些难度。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了解作者所说的某位西方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我上网搜索了不少内容,收获颇丰。 果然,大师到底是大师,著作还是要细细品读。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美学”尚是一无所知,什么是“美学”?“美学”应该包含什么? 这本书是宗白华大师对个人美学观点的阐述,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纵观整本书,我已经明白了。 美学,蕴含在自然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宗白华大师的美学观点,植根于世界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植根于绘画、音乐、雕塑等各种艺术之中,还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美学”并非束之高阁的事物,宗白华大师用他的美学观点对现实做了思考。在《中华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中,作者便关照了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认为近代中国不能将自己从贫穷近代之中解救出来,以致于在“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受人侵略,受人侮辱”,原因之一是“中国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一中国文化对中国科技造成的影响不可不谓一阵见血,角度新颖。在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年代,宗白华大师也展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可见,美学是有其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的。 但当然,实用与否论断起来,就太势力了。 相信宗白华大师更喜欢随性地、随心地去欣赏美。 正像宗白华大师在《美学散步》开篇小言中所说的。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这种洒脱与淡然,颇有种四大皆空的潇洒意味。 而这,何不是宗白华大师的一个缩影呢?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八):真善美:人类的终极问题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九):一生都在追求美的男人,是如何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
“美学”这一名称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审美的意识早就存在。美学是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也可以说,中国古代就已经对美学有了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庄子的美学理论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发展方向。
中国美学的起点至少可以追溯到老子,他提出了如“道”、“气”、“象”、“有无”、“虚实”、“自然“等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主要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种审美境界。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传统,提倡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当代的美学家们提出了如“意象”、“风骨”、“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美学范畴和命题,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3,唐宋时期,禅宗也开始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时的审美开始讲求体验刹那真实,瞬间直接中生出的意象世界,即世上的美并不是离开人的一种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人心上显现的世界,即“意境”。
4,清代中国美接收了西方绘画的融合,将中国古典美学推向了一个高峰,至今对我们理解美和美感仍有极大的启发。
5,到了近代,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美学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尝试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并提倡美学教育。
如果说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开辟了中西美学融合的道路,那么朱光潜和宗白华则是将其推进了一大步。
宗白华先生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也一直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他认为中国学者天资本极聪颖,而且心胸思想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于世界文化上一定有绝大的贡献。宗白华先生在美学领域著作颇多,最著名的是《美学散步》和《艺境》,这本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宗白华讲美学》收录了其美学全著述,用灵动的笔触,描述了美的本质于境界,配以数百幅高清插图,宛如沉浸在一个美术博物馆之中。
古代文人士子,都精通诗、书、画及音律,这是因为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它包括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既“意”和对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再现,即“境”。这种情感和环境相融的境界蕴涵着无穷无尽之韵味,气韵生动,达到超越物化不受现实羁绊的精神境界,正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审美标准。古代文人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现今汉服、古风、国潮在年轻一代人中兴起,正是因为我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但事实上,对于传统文化的美该如何去欣赏,我们却了解的很少,这本《宗白华讲美学》能很好的带领我们去领略古代文人诗、书、画、音乐以及生活体验的美学思想。
一生都在追求美的宗白华,被誉为“融贯中西的一代美学大师”,在其笔下,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表举到了极致,对喜欢传统美学或想要构建美学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书。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十):美学大师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讲美学》收录了宗白华先生的全部美学著作。这部插图珍藏本非常精美,装帧设计高雅大气,内页数百幅插图为全彩印制,可谓皇皇巨著。
书中收录的美学文章作品汇集而成,其中的经典篇章,展现和解读了宗白华毕生美学思想精华。在这本书中,宗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唯美的人生态度,引领读者去体味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读过这本书后,就会觉得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研究者,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著作,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他的著作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是我国美学的典范作品,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所以说,一切的美,是来自心灵,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对于生活之美,你无需去刻意地追求,更不必过分地奢望,不忘初心,从平凡的生活中用心感受,找到美的根源,生活会还给你一池清澈。
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大量的美学思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学。书中没有用高深莫测的学术文字向我们解释美的定义,更没有像教科书般按章逐节地讲授。而是用平和的语调,通俗的语体,聊天似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学习美学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阴霾,天气时好时坏。路口纷繁,花朵与荆棘长在不同的路畔,正如无法定义的美一样,花朵虽艳,却不知开在何处;前途虽亮,你要自己去探寻远方。
宗白华的美学阐释,从来都是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常识、艺术作品,构成了他进行美学阐释的对象和材料。他强烈反对从抽象东西去研究美,也反对把活生生的人与审美割裂开来。
美是好东西,没有人可以离开它。可是研读美学,或许会深奥得教人头疼。宗先生让美学变得亲切自然。认真品读,或许能让你懂点美学,“美学之门”也就自然向你打开了。
宗先生肯定美是主观的。并且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 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宗白华先生的审美观,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欣赏就美。
宗白华的这本《宗白华讲美学》,为你开启一个美的世界,美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只有发现美,懂得欣赏美,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宗白华讲美学》美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