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冥想》是一本由[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分钟冥想》精选点评:
●像一本心灵交流的阐述,很轻松也很实用
●已经有几年的(断断续续)的冥想实践,之前也用过HeadSpace的App,其实做得不错。但这本书基本套路就是:引用一些现阶段的科学研究和作者的见证案例来强调冥想的重要性,几乎就是啰嗦地给HeadSpace做广告。不推荐给有冥想功底、想提高的读者,推荐给那些想尝试冥想、想说服自己开始实践冥想的读者。
●作者文笔很好玩
●还蛮有趣
●看了两章,没读下去.....最近对于这种个人感觉层面讨论较多的书籍实在没啥大兴趣,以后再说吧
●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平时的练习
●喜欢作者的各种比喻,冥想不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
●最近在践行冥想,这书挺有帮助,点赞!
●配合一个叫headspace的软件,解答了之前自己练习时的很多困惑
●惭愧的是在读这本书时,我甚至没有十分钟是心无杂念的。 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去分心,工作微信不停响,或者自己就会想着去喝杯水吧去吃点东西吧。花了太多时间去焦虑去处理问题去想接下来的工作,忘了感受当下。 于是好好的假期,因为不断被打断,甚至没能看下去几本书。 所以这就是我需要练习的地方,提升正念的能力,活在当下,感受内心身体和周边的变化,觉醒。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一):《十分钟冥想》读后评
朋友推荐的一本关于冥想的工具书,不得不说,其中描述的能通过正念(即冥想)达到的理想境界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不过应该有点像物理中的真空环境,理论上是无摩擦的,但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达到的,能更多接近就很好了。
书写的稍微有点絮叨,摘录一下方法论吧。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二):还行,就是太啰嗦。
内容其实跟youtube上的冥想教程内容差不多。为了让外行能了解,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故事等等方法来形容。毕竟心理状态确实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过于啰嗦了。我真的怀疑看完这本书你是否能学会冥想,因为内容太杂太混乱了。可能会让初学者更摸不着头脑。
有兴趣可以先从这部视频开始看。https://youtu.be/NLJcwbpkiJ0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三):践行冥想,体会价值
正念是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心在当下、安定在当下的能力,而冥想是习得这种能力的最佳方法,那么“头脑空间”就可以被理解为它们的结果。 《十分钟冥想》这本书,让我对冥想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冥想,如何在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把内心聚焦于当下,体察当下产生的所有意识并且接受它的存在,不抗拒。 有时候焦虑的情绪不会让你很焦虑,但是你想对抗焦虑这个情绪反而会让你更焦虑,这句话应用到很多方面都是适用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感受到我们情绪的产生,意识到它,观察它,与它共存就好了。 冥想并不是要让你创造出什么,而是让你更加能意识到你本来就拥有的情绪与意识。 当然,只是了解冥想是不够的,要体会到冥想的妙用,还需要每天不断地练习,必须要付诸实践,才有可能体会到冥想真正的好处。正如书名《十分钟冥想》,每天抽出十分钟来对我的心灵进行训练,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一定是极妙的,我会更加能够与我内心和谐相处的。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四):冥想是什么——读《十分钟冥想》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当你在亲密关系交流的时候,伤人的话常常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或是在感受情绪的时候,后知后觉。你被人有意伤害的时候,你愤怒了,你用言语去回击对方。你过后才能觉察到你当时愤怒的情绪,你当时不知道你的感受和需求。
最近我读到的几本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今日简史》、《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都提到了冥想。哈佛幸福课上也提到了冥想。比尔盖茨最近也提到了冥想,他推荐了这本书《十分钟冥想》。
我会在早上洗漱后、晚上关电脑前进行十分钟冥想,然后记冥想日记。已经做了 15 天左右了。我发觉有时冥想前我感受到焦虑、压力等情绪,冥想过后,会发觉平静好多。且在生活,我更加有意觉察到行走时脚跟触碰地面的触感,吃饭时食物咀嚼的感受,刷牙时牙刷与牙齿摩擦的感受,焦虑时肩膀发紧,心脏附近略微不舒服的感受……
我不知道冥想对我有无用,不过每天在重复做一件事时,其实是一个复利的过程,且看一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五):第008篇-冥想学习
十分钟冥想之概要 预备 1.找个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腰背挺直。 2.确保在冥想期间,不会受到人或事的打扰(关掉手机)。 3.设好10分钟的闹铃。 签到 1.做5次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呼气,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 2.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落座时的躯体感觉、脚放在地板上时的躯体感觉上。 3.扫描全身,留意身体哪些部位感到舒适和放松,哪些部位感到不适和紧张。 4.留意自己的情感——比如,你现在处于什么心情。 专注于呼吸 1.留意你在哪个部位最强烈地感受到呼吸时的起伏感觉。 2.留意每次呼吸所带来的感受,注意每次呼吸的节奏——无论是长还是短,是深还是浅,是粗重还是顺畅。 3.在将注意力集中到起伏感觉上时,缓缓地数一下呼吸次数,吸一次气数1,呼一次气数2,一直数到10。 4.重复这个过程,循环5~10次,或者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结束 1.注意力不再集中,任由心灵随心所欲地忙碌或放松20秒。 2.将心灵带回到躯体感觉上来,即身体在椅子上的感觉、脚放在地板上的感觉。 3.在准备好之后,缓缓地睁开眼睛,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