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2 04:3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锦集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一):#和我一起每年读50本书#5/50梁实秋《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很惭愧,这是第一次读梁实秋先生的书,刚打开看了一会儿就被吸引了。每篇文章不长,讲的也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代沟、退休、房东与租客等。这些事情若要别人讲起来,估计也就是平铺直叙没滋没味,但是梁先生笔下这些事情就变得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梁先生的散文深刻、简洁。不长的篇幅就把文章的主题说透了,而且最让人佩服的是文章表现出的那种古典美、典雅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随手拈来就是一段贴切的古文,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散文集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梁先生的反讽艺术也是驴火纯青,有些地方真是让人捧腹大笑,深思许久。

作者真是一个幽默睿智、妙语连珠的可爱的老头儿呀!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二):这世间哪里有无聊的事情啊!

  一场突如其来的全国性的防疫大战,让今年的这个春节过得有些不寻常。外出旅游取消了,寻亲访友不能了,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中倒成了我们这些人寻常能够为祖国做的一大贡献。这个特殊的春节长假虽然缺少了往昔的繁华热闹,但同时远离的还有那复杂的纷纷扰扰,或许这个时候我们所能够体会的是一种别样的自在。

  许多公众号发文提倡利用这段时间在家沉下心来好好的阅读几本好书。我的选择是这本这本汇集了梁实秋六十六篇经典散文的书,名为《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知道梁实秋先生和他的文字,还是来自于那本赫赫有名的《雅舍谈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美食为内容的无论是什么总能够吸引的人去瞧上一瞧。透过梁实秋先生所写的吃,会发现他实在是一个懂得如何去生活的人。他似乎总是会有各种方法让自己过的自在惬意,但是这种对于生活的享受却又不是完全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一位连清粥小菜,萝卜窝头都能够从中品味出滋味,写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文字的人,那份乐观与豁达可并非是寻常人所能够拥有的。这“吃”,不过是他自在人生一部分的体现,他的人生中其实处处透着欢喜与从容。

  读书、写字、赏画、在他看来都有趣味,下棋、饮酒、运动,皆可视为快乐。寂寞是一种轻福,沉默则是一种风度。无论是对待何种事情,梁实秋先似乎都能够对其保持住一颗清净之心。就连日常的谈话,情急之下的骂人,梁实秋先生都能够从中归结出艺术的韵味,甚至还总结出数条心得,自己来给自己从中找到些乐子。

  粗看梁实秋的文字,似乎记录的都是些平凡且寻常的小事情,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吸引人的不过是他那幽默的文笔。可若是你细细的品味这其中的言辞语句,便会发现这看似寻常其实并不寻常,这里面还饱含着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世事虽无常,但只要保持心之清净如常,则眼过之处便觉世间一切都有趣味。”

  这是梁实秋先生所说的,这也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心态的写照,而他的人生也是的确是如此渡过的。只要是读懂了梁实秋先生和他的文字,便会发现其实这世间哪里有无聊的事情啊!只有不会寻找其中的乐趣而显得无聊的人罢了!世间的一切皆有情趣快乐,觉得烦躁无聊的人,说到底还是是缺少了梁实秋先生所拥有的那一份内心的幽默与从容。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三):在平凡中读生活

  在善于思考的人的眼里,人间总是有趣的,世间一切都是充满色彩的。从容观世界,笑谈人生,沉默独行,享受自由天地,世界何其有趣!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创作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他的《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用平淡真挚抒写人生百态。该书分为四个部分,描述了世间百态,各种事物,也描写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第一,从容平和观世界。 “市容”一文中,他看到了充满摊贩的大街才是真实有趣的,而刻意假装的干净的街道是虚伪的。还有“乞丐”一文中,他描述了乞丐的生活,却并不歧视乞丐,当然也不支持。 各种事,各种人,都在他的笔下变得丰富、具体。生活变迁,社会进步,都在他的文字里。他在细心观察,他在思考,也在从容的面对这世界的变化。 从容,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它代表着一种平和、豁达的心境。当我们可以平静的对待世界、对待生活,就能从中得到很多生活的乐趣,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笑谈自在人生。 “快乐”不是一种身份,而且是一种心境。当皇上也会不快乐,穷人也会天天开心。生活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值得我们去欣赏。这个世界有悲伤的一面,也有欢喜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既然生活已经如此,开心也是过,不开心也是过,不如笑谈自在人生。自在与否,全凭自己做主。你觉得自在,就是自在;你觉得不自在,就是不自在。快乐与否,也全在自身。多关注生活,多欣赏,就能从中得到不少欢乐。 第三,在世间沉默独行 沉默是一种选择,有时候沉默胜过千言万语;寂寞是一种状态,但是我们也可以享受它;送别总是悲伤,所以我最赏识:你走,我不送你……这是他笔下的“沉默”、“寂寞”、“送别”。 很喜欢在世间沉默独行,很欣赏不将烦恼放在心上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豁达,但是我们可以去尝试,去欣赏。那些总是充斥着沉默的场景,也是很美的吧! 第四,一个人的自由天地 一场梦,一种幻觉;一个旧字,一种留恋。从一棵树上,也能得到精神的解放;从下雪,也能联想到许多故事。 在有趣的人眼中,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事物。他的眼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仿佛会言语。他能从中读生活,读历史,读到快乐。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就享受独处,就静心思考,记录下这人间的美好。 一个人的自由天地也是很美好的,因为独处时,你看到的一切似乎都拥有了生命。 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人生百态,世界万物,多姿多彩,如此有趣。一切的一切,都有了色彩,有了感情。因为这本书,突然对这世间的一切多了一分感情,多了一丝喜欢。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四):生活琐事很有味

  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其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这些著作类型不一,其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从容平和世界观,笑谈自在人生,在世间沉默独行,一个人的自由天地。收录了梁实秋六十六篇经典散文。在这六十六篇经典的散文中,淋漓尽致的提现了作者,散文行文流畅,文风自然,清晰,风趣,韵味十足的特点,并且这六十六篇散文都非常接地气,都描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琐事,但是作者用诙谐幽默的文笔将生活琐事写得有声有色,读来回味无穷。从书中我们也看到季羡林、余光中、周国平都对作者的散文有非常高的评价。 一、书中可以感到诙谐幽默。女人,写了女人爱说谎,女人善变,女人善哭,女人爱说话,女人胆小,女人聪明。男人,写了男人脏,懒,馋,自私。都是从日常生活当中的琐事进行描述,虽然有点显得重女轻男,叙述了男人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不是采用批判的口吻在叙述,而是诙谐幽默。作者说乞丐是一种光荣的职业,并不是不劳而获,但是作者或许难以想象到现如今的乞丐都用上了二维码。 二、书中可以感到不可思议。说句脏话,骂个人,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有时候骂人只不过是一个发泄的方式。骂人的艺术,作者是支持骂人的,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作者会教读者骂人。骂人的方法一共十条,这十条骂人的方法竟然是作者信手拈来,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想骂人的人如何骂人,还让被骂的人知道骂人的心理,作者这样的目的真是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三、书中可以看到现实的内容。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自己有了孩子,当了父母,才能理解自己父母的辛苦。正如孩子当中所写的,现在很多家庭就是有了孩子之后,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所以在作者的眼中,孝子这个词有了新的定义。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这样的话看似有些心酸,但事实就是如此。 四、书中可以感到时代的变迁。信,作者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是有一大堆来信。我们现在的社会最快意的一件事或许是收一堆快递吧!作者虽然有收藏信件的癖好。但是在收藏信件这件事上,作者确实非常严苛的,罗列出了许多种不会收藏的信件。当下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发微信几乎彻底取代了写信,提笔忘字屡见不鲜,享受时代的变迁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 生活当中并不缺乏美的东西,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并发现其中的美,用其诙谐幽默的语言,从其独特的视角为读者讲述生活中的小细节。《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书虽然贴近生活,但不落俗套,通俗易懂,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五):世间的情 都在智者眼里

  在《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中,民国诸多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梁实秋和程季淑的爱情。

  一见如故,彼此信任,彼此交付,在乱世中相互扶持,纵使颠沛流离,依然苦中作乐,享受着生活赐予他们的甜蜜和疾苦。四十七年的相濡以沫,怎能不叫人艳羡?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背后,是两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两颗清明澄澈的心。

  读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更加能看到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收录了其六十六篇随笔,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他对生活里的各种规则,例如守时,拥挤,请客等达观的看法,对生命中的各种人,男人,女人,乞丐,老人,孩子等具体而幽默的看法,对人不可避免的各种情绪,例如寂寞,沉默,谦让,礼貌等不可排遣时的安然处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海海,世事浮沉,一颗安稳豁达的心,乃是人世间的大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梁实秋先生便是把世事和人情,用自己的眼光,描绘成文章,透过他的文章,我们能感受到人对世事的分寸感,人浮于事的智慧和清明。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说寂寞的时候,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一语点醒社会人,我们有多久没有让心安静下来,听一听自然的声音,风掠过树枝刷刷刷的声音,鸟儿清脆的鸣叫,或者城市之间车辆来往的声音,交警的口哨声,来来往往的行人的说话声。我们被以光速更新的信息包围着,被风格迥异的音乐包裹着,被电影电视快慢综艺冲刷着,仿佛放下手机,我与世界便脱节了,我便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我们习惯了依靠手机,依靠网络,依靠层出不穷的信息来填满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时间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更别说享受寂寞了。这个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迷失了自己。生活的充实从来不是依靠外在的一切,而是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内心的一份坚持,知道自己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人类最高的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时代再往前发展,永远有一个守则是不可撼动的,便是我们需要精神的反刍,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五光十色中找到灯火阑珊处的自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世间一切,由我们看世界的眼睛决定,而这双眼睛,如何发现世间的美,发现世间的有情,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强大而柔软的心,是我们可以向梁实秋先生学习的。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六):心有大自在

  关于寂寞,刘方平的《春怨》说: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李煜的《相见欢》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都是饱含幽怨之色。 而现代文豪梁实秋却用另类方式表达了他的寂寞,那就是《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梁实秋,中国现当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其著作的《雅舍》系列(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梦忆)名噪一时。 他在世的八十五年间,一直追求“心远地自偏”的崇高境界,《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此书得以面世。 此书共分为从容平和观世界、笑谈自在人生、在世间沉默独行、一个人的自由天地四章,每一章都已梁老先生一贯的幽默风趣的文笔写尽人间烟火气,实在是贴民心! 一、从容平和观世界。 这世界再和平也会有矛盾存在,再富裕也会有乞丐存在,乞丐当然是影响市容的,而且在普通男女眼中也是低人一等的,但梁实秋先生眼中的乞丐却不尽然是肮脏龌龊之辈,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至于怎么样的快乐和幸福,请且看看《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书去吧! 女人那种节俭爱占便宜的特点和男人不爱干净,逐臭之夫比比皆是的那种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不禁捧腹大笑。 二、笑谈自在人生。 佛曰:众生皆苦,但苦中作乐也是人生的乐观心态,即便不快乐,但通过其他方式疏解和排遣,也是一件美谈。 所谓快乐不易,且得且珍惜! 一封看之便心烦意乱的匿名信,梁先生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郁闷感受而疏解内心的不快;一堆肮脏不堪的垃圾,梁先生又站在拾荒者的角度来描写,又变成一堆宝物; 所以只要敞开心扉,积极向上,快乐便会不请自来,正应一句: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三、在世间沉默独行。 放眼望去,世间琐事居多,孩子,老人,职业,结婚,朋友,等等等等,都是事儿。 这些事儿便组成了人生。 拿育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殷切希望,如何望?不同父母不同望法,有拼命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有拼命给孩子请顶级家庭教师的,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可到头来的结局,大多都是小时优秀异常,长大却泯然众人矣,实在为父母心痛也,想想父母为培养孩子话费的一番精力,却换来如今太不尽人意的结局,实在是悲哉!所以,不如对待孩子的将来泰然处之,放松心态,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四、一个人的自由天地。 说到一个人的自由天地,不得不说梁老先生的四川故居雅舍了。 故居是梁老先生亲自参与搭建而成的,虽斯是陋室,漏雨漏风,但住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了,况且又是自己倾注半生精力而成的,怎么会不偏爱些呢? 梁老先生在此章中花大篇幅写了自己的雅居,连书房也有所着墨,可见梁老先生本身便是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乐天派。所以,梁老先生能够发自肺腑地写出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梁老先生正是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才著成《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此书,全书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实为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七):自在独行梁实秋

  自在独行梁实秋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梁实秋先生曾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写成书法作品流传,今人更是将名人文化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梁实秋先生的《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散文集里,就夹有梁实秋先生手书这首诗的书签,显得典雅精致。阅读完本书之后,我对这书签似乎有的更深刻的认识: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散文作品里传递出来的,正是他那自在独行的个性,这与书签上的诗意竟然有着某种异曲同工的境界。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遴选66篇梁实秋先生的经典散文,共分四章进行编排,分别是:“从容平和世界观”、“笑谈自在人生”、“在世间沉默独行”、“一个人的自由天地”。这些散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梁先生的性格、人品。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梁先生的作品,就鲜明地反映出了其人性之美。从其散文来看,梁先生实在是个“实在”人——敢说真话,要么反语讽刺,要么直陈弊端,一针见血。在《市容》一文中,梁先生愿意感受露天摊的烟火味儿,但是,为了市容,忽然一日,那些站着蹲着吃喝的人,全然不见了,替而换之的是整齐却冷清的市容——看着舒服,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梁先生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外国某友人要到重庆某乡下去游历,当地就有官人出动,要村里放鸭子的老人将鸭子关好,不准放田里,以免有碍观瞻。作者写道:“为了市容起见,委屈鸭子在屋里闷半天。洋人观光,殃及禽兽!”饶有趣味的是,该洋人游历的本意,却是要感受“纯正”的乡村生活的。若是那些鸭子有人的灵智,知道了这样的状况还被关黑屋子,不知会有何感想哈。

  在《考生的悲哀》一文里,梁先生以“我是一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开篇,将一个“高考生”马上要考试时的各种状况刻画得活灵活现——有人安慰“你没有问题,准是一榜及第”,有人恫吓“一百个里也取不了一个”,有人说风凉话“考学校的事可真没个准,全凭运气”……于是,“我”或飘飘然,或惴惴然,或忐忑不安。直到考完之后,看到榜单上有自己名字,从“一块石头落地”。呵呵,何其逼真?

  在今日看来,这种率性文章,真的不多了。梁先生的散文,是真正的尊崇内心,是用心灵去写作,去感染读者。而文章里传递出的诙谐、机智、率真,又让我们读者时不时能会心一笑。

  在《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中,每篇文章都可以感受到梁实秋先生自在独行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章,是真正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好文章。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章是否能够长久,读者心中自有公论,梁实秋先生这种率性散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必再“公论”了。

  诗人余光中所赞:“梁氏的风格上承唐宋,下撷晚明,旁取英国小品文的洒脱容与,更佐以王尔德的惊骇,讲究好处收笔,留下袅袅的余音。”这个评论,是非常中肯的了。(廖立湖)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八):《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自在人生,便是观人间百态,而心生乐趣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陋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随处皆是。” 看到这段话,便觉心生欢喜。简短的一段话,却道出了一个平凡却闲然自得的人生。 这是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梁实秋写在《我看这世间一切有情》里的一段话。 提到梁实秋,很自然就会想到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了。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他的散文行文流畅,文风自然清新有趣,而且韵味十足。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评价他的散文,夸他散文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也正好为我们展现了梁实秋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这本书一共收录了66篇散文,大多以作者的见闻和生活琐事为基础而创作。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生活琐事及趣事,读起来让人不免觉得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书中有作者对于人生、生活、以及世间百态的感概,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之处,读来每篇都像是在平凡中找到了有趣点。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以世间百态为场景,来描写生活中的趣事与平凡事。这部分主要讲到作者对于男人、女人、乞丐等一些特定群体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与看法。 第二部分,主要以快乐为基础,来从平凡琐事中发现其有趣之处。这其中有谈骂人的艺术,也有讨论谈话的艺术。虽看上去是一些平凡稀松的小事,然而,在梁实秋笔下,却隐藏着智慧和大道理。比如他写的《钱的教育》《考生的悲哀》,都是从小事着手,再引申出大道理。 第三部分,主要以作者的沉默心态为题,为我们展示了他独特生活的一面。梁实秋提到,在生活中想要有一颗将烦恼忘却的心,就得有一种沉默心态。梁实秋借由散文来抒发自己的心境,即有对于生活的独到理解,又有对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的一种期许。 第四部分,主要以作者的自我生活为主题,来阐述他一个人的自由天地。这其中每篇短文,都能够从中看出梁实秋的自在生活与闲然自得的心态。比如:他写的《窗外》《下棋》《饮酒》,这些都是作者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被作者写出了另一番滋味。仿若梁实秋品的不仅是生活,更是一种人生。 读完梁实秋的散文,你可能感觉你从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千姿百态。读他的文,有仿若身在其中的感觉。这看上去是由独立的66篇散文而组成,但整体却是十分集中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即自在生活。 “平凡小事,别样欢喜,看得见的趣味生活。”如若你也想从这平凡中体验到乐趣,不如打开书的扉页来先看看。在热闹的生活中,用平静之心去寻找事物的有趣点,不失为一种最好的自在人生。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九):《我看世间一切有真情》

  近来不能出门,所以又开始看手边的书,也因此发现了一本好书: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我看世间一切有真情》。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看散文,更喜欢看故事和纪实类文章。

  说起散文,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文散形不散。

  当然,就连这点还是多年来的语文课堂上必备的知识点。

  可我总是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年少时的我总觉得,散文就是一个人在自说自话,嘀嘀咕咕,莫名其妙。这些话就算不是只有自己懂,也总归是别人看不太懂的。

  就像是小学学得那几章很著名的文章:朱自清的《春》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春天》。纵然我背的滚瓜烂熟,也不太明白到底哪里写的好。只能让老师在课上带着我们学习,一边是这个地方写的美了,一边是这个地方写的妙了。

  不知所云。

  后来长大一点,读的书开始不止局限于课本上的读物。不只是简单的课外读物,小说,传记。

  这些东西仿佛帮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见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自然,散文被我打出了门外。

  再次拾起散文,是在上大学后。

  那时,我才发现,散文这个东西,不只是一个人的热闹,它同我平日看的小说、传记一样,表达的,都是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感受。

  只是这感受有时来的太过直接,有时又过于腼腆,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

  现在读得梁实秋先生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则比之前的多了几分正经,少了几分随意。而且里面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人生哲理,更多的是,梁先生朴实、真挚的想法。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

  他的散文行文流畅,文风自然,虽然都是家常小事,或是我们所见平常,但是却总能在平常之中发现难得,在小事之中窥到奥妙。

  他用诙谐幽默的文笔将生活琐事写得有声有色,读来回味无穷。还曾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完美的诠释了“平常之中最不平常”。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梁先生对于有些事情、某个观点的态度真是让人惊喜。

  自我认为,散文就是人在细心观察生活、认真在世上走一遭后的产物。越是用心的人,里面的内容越是让人惊喜。越是有趣味儿的人,里面的内容越是让人感到惊讶。

  而梁先生,显然,在这方面是达到了很高水平。

  就像是书背面写的一样:

平凡小事,别样欢喜,看得见的趣味生活。世间万象,从容面对,学得到的自在人生。

  每一份平常中都带着珍贵,就像每一段人生中都有着欣喜。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十):平凡生活的小确幸,快乐就在你心中

  周国平说,他喜欢梁实秋的散文,读起来非常舒服,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看了这本《我看世间一切皆有情》,它精选了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66篇经典散文,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将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写出了深刻的哲理。

  梁实秋,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一生创作无数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从容平和观世界,这一部分中,属“房东与房客”这篇文章最能让我感慨万千,房客与房东之间的关系,就像狗见了猫,猫见了耗子,全没有好气,不免怒目相视。我与我的房东处得还行,只是没到月底,房东总是着急让我交房租,生怕我迟交,所以,我们之间除了交租收租没别的可交谈。

  书里写的房东前去让房客交租的囧事,房租取不到,还白跑了道,腿杆儿跑细了,房客非但不给租钱还很蛮横无理,将房东拒之门外,让我不得不怀疑梁先生生前有朋友曾遇到此类情况,不免让人觉得好笑,还情不自禁同情房东。

  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有人说,人在童年时期才是最快乐的,没有太多烦恼,也没有中学时候课业的没有成年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压力,可是也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那么幸福,有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更有甚者是留守儿童,他们根本就不快乐。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然而,从我们生活经历的种种看来,快乐是存在的,只不过要把心胸敞开,不做太多要求,那么你很容易感到快乐。

  梁实秋写美国与台北,是从个人经历着手,他20岁赴美留学,在西雅图待过两三年,同时46岁到台湾任教,是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直到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他在台北居住长达三十年时间,所以在散文集《我看世间一切皆有情》当中,梁实秋写了这两城给他带来的感受,“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

  回想我前年也到过台湾旅游,因为天气的原因,没去成其他部,只在台北待了几天,所以对作者写的台北我深有感触,地处亚热带的台北,夏季午后常有阵雨,来得骤,去得急;台北的机车确实是“目中无人”,当时我在等红路灯,忽听到机车飞速穿行发出的轰隆隆声响。

  记得以前过年总会收到红包,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往往让我高兴好久,因为有了这些可支配的零用钱,身为孩子的我们可以买自己想要的玩具,喜欢的零食,可是总有些孩子的压岁钱被父母回收,家人会告诉他们先替他们存着,说担心孩子会乱花钱,日后需要会再给回他们。

  这样的做法其实有些不妥,不得不说,家长从小对孩子在钱的教育方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