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G时代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2 04:29: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5G时代读后感摘抄

  《5G时代》是一本由孙松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3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G时代》读后感(一):好书推荐

  5G真的来了,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无法预料3G、4G带来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从而让人类迈进令人叹为观止的时代一样,我们相信5G必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本书作为国内描述5G时代图书,它介绍了5G的发展现状,涵盖了5G的需求与场景,并重点阐述了当前热门的5G技术。本书作为5G的启蒙读物,相信会让广大读者从中获益。

  《5G时代》读后感(二):好书推荐

  本书由北京邮电大学的孙松林教授所著,孙松林教授从事通信行业相关研究多年,对通信行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虽是科普性书籍,但内容通俗易懂,没有晦涩的专业技术细节,同样适合没有通信技术相关基础的读者。本书从5G发展布局、5G产业链以及5G核心技术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5G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深入阐述了5G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挺热门的技术的融合,非常值得学西。

  《5G时代》读后感(三):不可多得的好书,推荐!

  几天前开始看这本书,工程院院士联名推荐,北邮教授编写的,很有阅读价值。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对于通信行业二十多年的研究与思考,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的长期跟踪与分析,从技术创新、产业链重构、融合应用等维度,对5G在做大做强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支撑作用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关键信息给出了独到而准确的阐述!

  刚刚读完一部分,书中作者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深入见解给我很多启发,计划这周读完!

  《5G时代》读后感(四):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书是科普性书籍,jd宣传语是“读懂5G 读这一本就够”。

  本书作者为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在通信行业很有研究。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没有晦涩的专业技术细节。对没有相关通信技术基础的小白非常友好!

  本书以移动通信发展作为切入点,通俗易懂的阐述了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也讨论了每个阶段通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了5G在未来也将会对社会、经济提供发展动力,对5G未来可能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如果对5G、以及5G未来的发展感兴趣的话,这本书推荐给你!

  《5G时代》读后感(五):书评

  前几天买了一本,还没读完,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作者是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10月有幸参加了他关于5G的讲座,讲的很棒,风趣幽默。

  仔细翻了翻,书的“序”还是一位院士写的,应该很有阅读价值。

  这书类似于科普类型的,主要讲的是5G的相关应用和前景发展。没啥过于深奥的技术细节,但是对于行业形势、产业链、技术内涵讲的很透彻,非常适合大家去了解这个行业。

  最后还解读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挺热门的话题,蛮不错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很好,很推荐去买一本来看看。

  《5G时代》读后感(六):5G 5G 非常有趣

  想了解5G,看这本做为基础科普就够了。

  1.科技类的书求新,有新的就看新的,因为发展太快。你刚以为R15说的NSA省钱好部署,R17都快封印了,三大运营商都在发力SA。

  2.这本书一部分内容在科普,基本把通信行业这二十年生离死别,恩恩怨怨都写了。反正个人体会,通信行业是no zuo no die 和不折腾就得死得复杂结合体。背后势力盘根错节,各位还是关注自己购买产品的价格吧,提速降费可以适当在别的行业喊喊了。

  3.另外通信业的发展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终于不是平行线没有香蕉了,现在简直能融为一体了。电路交换早就让位给分组交换了,大哥大的FDMA,GSM的TDMA,3G的CDMA和TD 什么的也终于统一到F-OFDM了。

  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4.本书还有一部分说的是5G的特性。

  DN在4G就开始搞了,没啥感觉。

  FV在5G也被提上日程,反正一说这个就是结构简单,省资源,就是比七国八制的时候好。我想说,缺乏了制衡,可能引起更大的未知灾难。

  MEC未来必火,这也是区县分公司运维能自我救赎的一条康庄大道。赶紧学IT,赶紧考俩证,还来得及。未来一水儿的服务器,不会维护只能下岗。找厂家?对,你不下岗哪有钱给厂家。

  5.书里还有很多的展望。

  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视频应用,都离不开高带宽,低时延,大链接等种种特性。

  产业链都很长,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适应生态环境。

  看吧,错不了。

  《5G时代》读后感(七):5G时代——赋能未来,改变社会无限可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通信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到现在,从固定电话到智能机、从1G通讯到5G通讯,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经过几代通信人的共同努力,我国将借助华为、中兴等本土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我国特有的人口基数,或将成为5G发展的领跑者。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同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了4张5G商用牌照,宣布正式开启5G商用之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家企业纷纷布局规划,部署数万个5G基站,进行大规模的测试,寻找产业突破点。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均在5G领域暗自发力,韩国是世界上首个宣布5G商用的国家,超前美国2个小时;美国作为超级强国,拥有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底气和长期占据通信霸主地位的高通公司,想要继续保持5G霸主地位的想法众所周知;日本早在2015年就已着手进行5G研究,试图将5G融入全国整体信息规划中,改变国家面貌;欧洲各国研发实力较强,但市场规模太小且分割严重,不利于5G大规模商用,西欧接下来或将把5G与工业化结合,打造适合自己工业体系的的5G之路。

  作者孙松林大胆推测,“今天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数字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桥梁——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迁移的桥梁”,指出未来世界一切皆可量化、数字化,互联网在5G技术的协助下也将转向物联网,与1995年的IPv6所言“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提供一个IP地址”的结论如出一辙,共同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

  2013年底4G商用牌照正式颁布,短短几年时间,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行、京东便发展成体量如此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借到了“4G”的东风,屹立于风口之上,扶摇直上九万里。4G时代,“新四大发明”中有其三与网络相关——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在三大发明中分别崭露头角的是支付宝与微信、滴滴出行与摩拜单车、淘宝与京东。如今,王兴的美团与张一鸣的今日头条也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吃饭靠外卖、不再买报纸、吃喝玩乐一部手机就可搞定,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重构了国人的生活习惯,且方便快捷容易融入其中。

  接下来的5G时代将是什么模样?5G的愿景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简单地说便是——万物互联并为人服务,使之生活便捷。5G的重点应用领域有车联网、无线VR、面向智能工厂的高品质传感网、面向智慧城市安全的融合无线网络、面向农业的大连接、基于队列行驶的V2V通信、面向医疗安全的无线平台等。5G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边缘计算、量子通信等科学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社会结构,进而影响社会。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世界,5G技术率先为其他高新技术开道,便于其他产业布局规划,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协作,5G是否可以改变社会,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5G时代》读后感(八):认识 5G,迎接 5G 时代

  5G 来了

  刚刚过去的 2019 年是 5G 商用元年。19 年 6 月,5G 牌照发放。11 月,5G 商用套餐正式上线。"5G" 也成为年度热词、大家谈论的焦点。许多人可能会有疑问:5G 除了比 4G 网速快了,还有哪些不同之处?5G 来了,它能给社会和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和便利?带着同样的问题,我打开了这本最新出版的《 5G 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听北京邮电大学孙松林教授讲述 5G 的发展之路,展望即将开启的 5G 时代。

  5G 带来的变革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5G 带来的理念变革:由面向人的通信方式转变为面向物的通信方式,打造万物互联的社会。同时,将信息行业技术融入到通信行业,使通信网络的管理向软件化、智能化发展。可以预见,这两大转变将对信息社会、数字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 5G 技术作为催化剂和桥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从面向人的通信到面向物的通信

  通信的本质是信息传输。传统的通信系统如书信、电报、电话等,都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人是信息的最初发起者和最终消费者,传递的是人可以认知的信息,这就是面向人的通信。技术发展至今,计算机、手机终端产生的数据量远远超过一个人产生的数据量,正如书中所说,“ 我们无法想象用人类的语言去描述一个联网游戏中各个角色的位置和动作。 ” 此时,还采用面向人的通信方式,对于海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处理就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普及,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各种机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它们可以采集数据,产生、传送和展示信息。在这一类通信过程中,是物体、而不是人在主导,这就是典型的面向物的通信。

  5G 之前所有的通信系统都是面向人的通信,偶尔会兼顾物,5G 技术对此做出改变。5G 的梦想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不但延续了之前高速率传输的特点,而且将物体连接作为自己的使命。在 5G 三大应用场景中,

  (1) 增强移动宽带 ( eMBB ),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移动服务,可以看作是对 4G 个人用户业务的延续和提升。

  (2) 海量机器类通信 ( mMTC ),提供面向广域低功耗覆盖的物联网服务,可以在 1 平方千米内同时接入 100 万个设备,按连接数密度来算,这大约相当于在 1 个足球场内可放置 700 多个同时接入 5G 网络的设备。

  (3)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 uRLLC ),这一场景的名字正是其突出特点。在此场景下,传输的控制面时延只有 1 毫秒,超越了人的触觉极限;同时,可以支持每小时 500 千米的高速移动环境下通信。可以用于满足远程医疗、工业设备、车辆等物体的通信需求。

  后两种应用场景就是面向物的通信,这为通信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互联网也将依托 5G 从消费互联网渗透到产业互联网,带来新的产业和新的机会。

  2. 信息行业IT与通信行业CT的融合,云网融合

  书中详细介绍了 5G 采用的几项新技术,也可以称为 5G 的几大法宝,其中包括了软件定义网络 ( 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 ( NFV ) 和网络切片、边缘计算。这些新技术将促成 5G 时代信息行业与通信行业的融合和云网融合。

  (1) 软件化、智能化——IT与CT的融合

  软件定义网络 ( SDN ),是将传统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两个模块分离,集中管理路由控制功能。举例来说,假设系统中有100 台不同配置的交换机,使用传统方法,需要登录每台交换机终端进行配置,效率低而且故障率高,使用 SDN 就可以集中化管理配置网络设备,既让传输更高效,又让网络维护更便捷。

  网络功能虚拟化 ( NFV ) ,是通过虚拟网络功能,把许多网络设备由目前的专有平台迁移到通用的 X86 平台上,帮助运营商和数据中心更加敏捷地为客户创建和部署网络特性,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营费用。NFV 和软件定义网络 ( SDN ) 关系紧密,是 SDN 的补充。

  DN 通过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彻底打通了传统计算机网络(如互联网)和电信网络之间的逻辑通道。而 NFV 则是用信息行业 IT 的思维对通信行业 CT 进行的一场革命,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用 IT 设备来管理电信网络,这彻底打通了 IT 与 CT 间的硬件通道。5G 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第一次大规模地将 IT 与 CT 进行深度融合,意义深远。

  软件化的应用:网络切片

  5G 需要支持语音、数据、物联网等多种业务,不同的业务场景对网络要求不同,那么,如何在一个网络里兼顾多种场景需求呢?这就要用到网络切片,将物理网络通过软件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不同网络适应不同业务需求。而实现这一技术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能通过软件控制各个不同的网元,也就是前面介绍的SDN及NFV技术。

  (2) 分布式计算——云网融合

  5G 强大的网络能力使得数据传输不再是瓶颈,但计算会捉襟见肘。大量的数据在终端与云端之间不停地传输,如果只靠云端来进行处理,整体时延将较大。边缘计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它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通俗地讲,即就近处理数据,分担云端的计算负荷。这一技术将计算能力从集中单一的云端下沉分散到用户侧,这样可以减少响应时间,降低整体计算成本,提高系统性能。

  5G 时代,全国连接终端有望超过1000亿,一个云化的核心网络毫无疑问是必需的。在 SDN/NFV 的基础上,未来网络需要划分为“三朵云”: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部署在网络边缘,即边缘云。边缘云将计算能力下沉,因此可以提供超低时延的大带宽服务,网络下载速度可能达到数百兆,甚至超过了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这意味着一些常规、高计算量的应用部署在“边缘云”节点甚至可能比安装在“本地”更快。

  业界普遍认为,5G 和云计算天生就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一方面,5G 网络是一种“云源生”的数据传输网络,网络单元虚拟化可以帮助运营商更有效地布网和运维,把计算节点下沉这种边缘架构也是 5G 网络能够保持低时延的关键,是 5G 网络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只有虚拟化和网络深度融合,才能让运营商有能力拓展出更多业务,比如为企业提供自定义专用网络和专用数据通路。因此,5G 和云计算必然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身边的 5G 应用

  了解这么多新技术,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5G 应用。5G 时代,会有那些新业务、新应用等着我们去体验和发现?书中对此也进行了介绍。

  1. 畅快的游戏体验

  5G 时代,云游戏会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应用。云游戏的愿景是在手机端只需要处理视频,其它计算都交给云端。这样,对手机算力的需求降低,将显著降低游戏功耗并提高续航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在线手游而言,网络时延是影响游戏体验的最大因素。要解决时延问题,既要依赖 5G 网络建设,也需要部署边缘云以缩短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距离。在较短时期内,5G 的网络建设将领先于云端服务器的建设,因此,预计前期将支持时延不敏感的云游戏,后期随着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的完善,用户将在手机上体验到更多的动作类3A大作。

  2. 不在现场、胜似现场

  在 5G 三大场景中,增强移动宽带将首先落地应用。这一场景的大带宽高速率特点,最适合的业务就是超高清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各国的 5G 主推业务也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 VR ) / 增强现实 ( AR ) 等。那么,什么是超高清视频?国际电信联盟将屏幕的物理分辨率达到 3840x2160 及以上的显示称为超高清,目前主要有两种:“ 4K 分辨率” ( 3840 x 2160 像素,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 4K 超高清” ) 和" 8K 分辨率" ( 7680 x 4320 像素 )。超高清的清晰度能达到什么程度呢?举例来说,一帧 8K 分辨率的图像有大约 3300 万个像素点,在 65 英寸的电视上显示,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颗粒感。

  书中介绍了一些体育赛事、大型晚会采用" 5G + 超高清 "直播回传的例子,比如 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2019 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篮球世界杯转播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平昌冬奥会在部分比赛场馆部署了边缘计算服务器,进行了 4K 超高清 VR 沉浸式体验和任意回看。在用 VR 观看时,摄像机采集的海量数据不用传送到首尔的核心网,而只需传送到靠近赛场的边缘服务器,再传到现场 VR 区的头显上,传输距离短,保证了实时的观赛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推广和成熟,我们将越来越多地体验到" 5G + 超高清 "带来的全方位高清视角。

  除了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外," 5G + 超高清视频 "还可以用于安防监控、工业生产监测等,使其更加高效准确。

  3. 车联网

  这几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网约车、地图导航等应用已成为热门应用,而自动驾驶也得到普遍关注。如果路况信息、车辆都连上网,进行智能规划,交通状况是不是会更加有序顺畅?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设想过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出行的未来?要实现这一愿景,首先就要解决海量数据传输、处理后信息指令的快速传递等问题,目前的 4G 网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 5G 高可靠、高带宽、低时延的通信特性,可以为车联网用户体验、车辆驾驶和协同通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网络部署中也同样会运用到边缘计算这一理念,将一部分业务部署在边缘云平台上,从而有效减少反应时延,使系统更加高效迅捷。

  这本书让我对 5G 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 5G 时代更加期待。书中说到,整个经济的对象分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而物理世界又可以简单地分为人(包括环境)和机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机器替代人工作,但我们注意到,此时的活动仍然限于物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计算机发起的,从此开始了人和机器向数字世界迁移的过程。今天的信息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确,当我们环顾四周,网上购物、网上预约、网上社交媒体...会发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数字世界。5G 技术的到来更会加速这一迁移过程,可能带来数字经济的全面爆发。5G 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将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5G时代》读后感(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5G时代》

  今天,从抖音头条到新闻联播的各种媒体上都在谈论5G,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但很多都是不着调的外行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首先,是大众已经习惯了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觉得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来一次技术变革。而当前这一代移动通信4G的服务至今已经使用了10年了。因此一旦有人谈5G,就会产生很多附和者。

  其次,就是过去一年的中美贸易争端,特别是研究5G通信标准和开发5G产品的华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5G就被看成是一个中国有可能领先于世界的新产业。

  最后,是那些对5G的质疑声,有争论才有话题。很多人觉得5G只是个噱头,看不出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还有一些人比较理性地考虑它是否会因为投入成本过高,而增加我们使用的费用。当然,永远有人会担心它会带来辐射,是否安全。

  因此,我们是需要这样一本由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来介绍这个专业领域的专业书籍的。

  先说下整体观感,全书非常专业,对整个5G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介绍。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那么这本《5G时代》足够让你了解到“保安灵魂三问”的内容:5G“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

  但瑕疵也就出在这里,孙教授大概囿于学者的身份和视角,行文中有太多的技术名词和数据指标。上一次看到书后有这么多页的注释,大概还是侯士达的《集异璧》。如果这本书的定位是科普,那么阅读门槛未免有点太高;如果定位是学术,那么书中的内容也更偏向于综述。有那么点不上不下的尴尬。

  下面聊聊关于5G的几点思考:

  1. 5G是否是伪需求?

  认为5G是伪需求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到目前为止,5G只是网速更快,而4G其实可以满足我们今天所有的对网速的需求,包括上传图片和视频,以及收看高清视频等等。至于在线支付,所需的网速连上传视频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那么,5G真的仅仅是网速更快吗?我们平时并不觉得慢的4G,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痛点呢?

  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在观看一场演唱会或者球赛的时候。别说是想发一段小视频了,一条信息你都发不出去。

  这是自然,上万人在这个小小的场馆里,无论是Wi-Fi还是4G,都不可能上网,因为信息的流通量超过了网络的带宽。

  当然,这样的情况今天还不太多见,但是如果将来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4G显然就不够用了。那么什么情况会让上述情况变成常态呢?

  四个字,万物互联。

  从理论上讲,4G每平方公里只能支持10万个设备。如果万物互联普遍发展,这种多设备同时上网的情况,4G是难以满足的。而万物互联将是未来的必然。

  在3G、4G的时代,互联网和通信的网络在物理上还是不相联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被两类不同的公司所控制。前者是被互联网公司控制着,它们一直强调网络中性化,也就是说不管用网多还是少,都不应该歧视,要一视同仁。而后者是被通信公司控制着,它们强调按照打电话的时间或者流量收费,因为一百年来,它们就是这么做的。

  这两个不同行业未来各自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呢?搞计算机的人会讲,他们希望将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联上网,这就是万物互联,而搞通信的人会讲,他们希望网速更快,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同时上网,而且希望各种网络的融合,这就是5G。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行业的融合,家里的Wi-Fi和外面5G基站的合并,在5G时代,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到了5G的时代,网速可以提高1到2个数量级,这样不仅足够IoT使用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讲,其实不再需要拉宽带,装Wi-Fi了。

  这将会促使这两个行业的融合,比如统一收费标准,甚至是两个行业之间的并购。

  2. 5G时代我们会有机会吗?

  第一代互联网,诞生了各种企业,从挣钱的能力以及对产业的把控来讲,山顶的是微软和英特尔。

  在那个年代,你可以用任何一个品牌的电脑上网,它们的产值都很高,但是利润有限,它们要想办法求你使用它们的产品。但是微软和英特尔不同,无论你用什么牌子的电脑,都必须使用它们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

  因此,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挑战微软和英特尔的地位,事实上一旦它们的地位受到威胁,整个产业都会来帮忙。

  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那么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它们就代表着科技之巅,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到了第二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风水就变了。在诸多企业中,站在山顶的有两家,一个是Google,它的安卓系统是大家非用不可的,另一个是ARM,今天所有手机的处理器都是由它提供设计方案。这个产业格局跟第一代互联网时代非常相似。

  为什么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山顶的公司会换一遍呢?为什么上一代的霸主微软做手机操作系统比不上Google,英特尔做处理器比不上ARM呢?

  简单地讲,在一个商业环境中优化得非常适应环境的公司,很难在另一个生态环境中重新适应和发展。这就如同习惯了暖湿气候的恐龙,很难适应没有了植被覆盖的冰河时期一样。

  那么未来,从第二代互联网发展到第三代万物互联,情况也必然是类似的。

  20年前,硅谷最热门的企业是英特尔,但今天只有想退休的人才去那里。在今天最光鲜亮相的企业们,未来的命运如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一代互联网,整体的市场规模只有大约10亿台联网设备,2011年是全世界PC机出货量最高的一年,也不过3.65亿台,以后一直在下滑。

  第二代互联网,市场规模大约是30多亿部手机,2018年全世界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高峰,大约是14.4亿部。

  那么第三代互联网的规模能有多大呢?目前最保守的估计是500亿个,小的诸如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大的像是智能汽车、工厂设备,这些未来都是万物互联的组成。

  这么多设备是4G不够用的原因,也是5G的机会所在。

  3. 我们如何拥抱5G时代?

  在未来,网络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可能有人会说,电信企业是垄断型企业,它们会宁可不发展,也不开放市场的。但“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很多事情是由不得你的,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力,将很多程度上体现在谁能将这两个产业融合好,改变或者消亡,大概就是他们的唯二选项

  有一个最典型、最值得借鉴的例子就是韩国。韩国是世界固网宽带铺设的最好的国家,因为它的固网铺得特别好,所以韩国的网游公司就有最好的带宽可以使用,它就可以设计最复杂的宽带网游。

  韩国网游公司为了设计一款网游前面的一段一分钟的小视频,愿意花上千万美元。为什么?因为带宽够了,可以传递最高清的画面。因为可以,所以需要最好。韩国的网游能够向全世界扩散,仅仅是因为带宽足够了,它对世界产生了一个溢出效应。因为它可以,所以它最好。

  5G建设也是同一个道理,谁最先上5G,看似好像有大量的成本投入,但实际上有一个先发优势在,本国的应用开发者是最先有机会能够基于真实的5G环境去构建应用的,那么你的应用就会最早成熟,也就最早有机会把大量5G应用向全世界输出。这无疑是一个强大的竞争优势,5G建设甚至关乎了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这一点上,中国政府现在就做得非常好。以前运营商出于纯商业的考虑,推迟了网络的建设。但是现在出于对整个经济、创新支持的考虑,中国政府一直在要求运营商提速。中国政府已经下定了决定,要大干快上,加强5G的建设了。

  这才是真正的利好。

  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我们未来将拥有的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5G的未来已经并不遥远,巨大的机会也就在这2-4年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看着大海的你,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行动了。

  子陵 2020.1.13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G时代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