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04 03:48: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0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由【英】罗伯特·戴博德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一):有感

  1.书中提到了人生的三种状态,父母状态,儿童状态,成年状态

  2.人生坐标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四象限:我好,你不好;我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

  3.情商是理解你内心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握它。(原文)

  4.理念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攻击羞辱别人的。它们只是用来解释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原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二):精神分析+循环提问

  很经典的心理分析,刚看到一半,感动的不得了,那几个小动物对蛤蟆的关系模式,像家庭系统式案例,治疗师的解析“幼态”、“父母态”又像精神分析中的退行,我对弗洛伊德女儿的那句话“一切都是防御”又有感觉了。探索自我是一条痛苦的路,要面对不那么满意的自己,各种逃避都是防御,但唯有探索自我,才能活出自我,才能重新养育一次自己,走出一条英雄之旅,这样的生活才值得过,人间值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三):情商

  模拟了心理咨询的过程。果然,人的一生,性格,情绪,都在儿时,深受原生家庭影响。但,并不是不可改变,关键在于你想不想,有没有勇气。

  多多审视自己的情绪,梳理情绪有助于自己摆脱负面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所受教育皆为物理世界的知识,提高智商……在众人知识差不多时,情商则为处世之道: 独立性和共生性

  书中第8,9,10章内容引人深思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四):最后一节

  

这本书分析原因很透彻,但是怎么解决没有说清楚,四个象限我还是惊艳到了,人人都在找你好我也好的方法,可是并没有那么容易,特别是自己的心态,但是不得不说在治愈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都在起作用,希望自己是治愈的那个而非不幸的那个。这个时间段遇见这本书,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就是因为心里有困惑才找类似的书,想在书中寻找答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五):把你爸爸

  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很好很好很好啵啵啵啵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六):童年影响至深至远~

  

童年对人的影响,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深刻,有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便会勾起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当书中的蛤蟆先生对周边的一切失去了兴趣,抑郁,时刻感到不开心……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自我否定的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 不同于案例分析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书中动物的角色代入让我们便于理解枯燥乏味的心理学。值得推荐,值得一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完这本书后,体会挺多。蛤蟆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但是有一天他变得毫无生气,看不到生活的美好,整个人都变了。可能他自己都没发现,其实它是生病了,就像感冒一样。幸运的是,他有一群关心他的好朋友,为他介绍了心理医生,在此过程中,蛤蟆慢慢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适当的时机,心理医生及时给予回应并且提出问题。由于蛤蟆的面对,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直到自己作出决定。现实中的我们,遇到类似蛤蟆的情况,是否也有勇气迈出那一步,走进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八):令人羡慕的蛤蟆的一生

  

羡慕蛤蟆先生,他那么优秀:高知高干高学历他的人生中只有一件事就是不开心而已,付诊费时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羡慕蛤蟆先生,他那么聪明:性格说改就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像我等固执到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恐怕难以企及

羡慕蛤蟆先生,他那么友善:会聊天朋友多,面对任何性格的人都能相处很好

太童话太浪漫,其实就是儿童读物罢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九):跟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

  

一口气跟随着蛤蟆先生做完了10次心理咨询,全程感觉苍鹭在一步步指引“我”关注我本身的感受——觉察“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意识到“我”做出同意、取悦、道歉、依赖的顺从行为背后不被接纳的愤怒,而自己像用漏气泄煤气罐一样,用撒泼耍赖表达愤怒。是时候停止责怪,自己为自己负责了——整理、说出自己的人生故事,自我观察————识别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赢了游戏就输了自己。

全书通俗易懂,又启迪人心,引导人挖掘自身力量,去探索自己的童年早期经历和人生故事,引发对自我行为状态、模式的思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十):很有代入感的阅读体验

  

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不想从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啃起,选了这本看上去会比较通俗易懂的。有人物,有情节,有前因后果的形式,就会较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吧。我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就能对蛤蟆先生的一些感受很有感触,我也有过这样的状态或想法,再跟蛤蟆先生去听苍鹭的引导、分析和讲解,就能理解到产生这种想法或感受的原因,加深对自己的了解。遗憾也在于以蛤蟆先生做例子,了解到的也只是对蛤蟆先生的分析和相关拓展,没办法全面的学习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自我状态,比如人生定位,比如心理游戏。。。感觉每一个概念展开来将都能是另一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心理学趣味小说读一读,也能有一些收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