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生平》是一部由Faris Kermani执导,Rageh Omaa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穆罕默德生平》精选点评:
●BBC为纪念默罕默德而出的,为了体现对其的尊重,全片未出现任何有关本人的图像或照片。一共三集挑穆斯林发展中几个关键性的事件讲了讲,作为普及还是不错的
●阿拉伯的毛泽东啊~
●utterly nonsense
●棒!
●追随但不崇拜. 信息量很大 有些地方反复看了好几遍
●啃完中东史再看这部,收获颇多。BBC的观点总是相对平衡,尽可能的呈现各方观点,赞
●多方面解读穆罕默德生平和伊斯兰教历史。古兰:诵读(背诵)。伊斯兰:和平。穆斯林:顺从者。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但同时也是一个凡人。魔鬼的经文,夜行登霄,迁徙年(622年),麦地那宪章,阿伊莎(Aisha),和平解放麦加,剑经篇(Sword Verse),伊斯兰文明的旅程还将继续。
●不错。(以下不是本片观点)说到底,宗教即政治,政治,也颇可以宗教化。芸芸众生短短的生命,爱恨情仇的"娱乐"性才是真正的真理吧?Truth is boring. 他们所谓的高贵的"精神",需要什么,捏了给他们好了,fxxking stupid poor creature。
●辞朝演说最后的三问三答超感人。
●3集.先知,圣战,和平.对穆罕默德的形象塑造,跟游子吟里面完全南辕北辙,看过游子吟里面短暂的解释觉得穆是个像曹操样的枭雄,bbc把他拍成圣者,总在强调争战,有哗众取宠的一味,不喜欢这个演说员.不过相比之下更不喜欢游子吟了.
《穆罕默德生平》影评(一):BBC佷老道
整个纪录片的色调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在对穆圣生平的叙述上采取了观点,但是结论基本还是偏向伊斯兰传统,呈现的是一个圣人的形象,但是在这种捧的背后实际上又在塑造一个偏西方价值观的圣人。整个纪录片对穆圣的概括就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的所有,不论是宣教,战争还是治理都是为此而服务的,在这之中战争杀戮是尽量避免的。 对于非穆斯林,他是在给伊斯兰立牌坊,另一方面又在呼吁穆斯林效仿先知进行社会改革与现代社会对接。但是不要忘了,穆罕默德可是说自己是最后的先知的嘛。
《穆罕默德生平》影评(二):Rageh Omaar
“在100年的时间里,穆罕默德的教义已经传遍了世界,东到印度和中国,西到北非、西班牙和法国。但在很多方面,他争取的和平Jihad,已被弃如敝履。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内,他最亲密的圣门弟子和他的家族就已争吵不休,爆发了公开的血腥战争,造成了深刻的裂痕。在今日穆斯林世界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这种裂痕仍在延续。
如今,穆罕默德的教义似乎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中,很多穆斯林感觉,西方文化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在羞辱和责难他们;而在西方,很多人把伊斯兰教看作世界上某些最压迫人的国家的宗教,是一种暴力和不宽容的信仰。问题是,这个责难有多少可以归咎于穆罕默德本人呢?”
《穆罕默德生平》影评(三):We are all equal.
C这部应该是自己看过的科普类型纪录片较好的一个了,正如以往想到的,颁布法律重要,还是对法律的解释重要一样。虽然法律与宗教不能简单类比,但是在不同时代下的解释,它是作用不言而喻。
陋习和不适应社会的内容,在每个国家和每个宗教的不同时期中都存在,正如片中的所谓的教法,即存在解释的问题,也存在特定社会政治的原因,甚至是被当权者利用,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清楚为什么。
可以去倾听不一样的声音,观众家之言,懂得包容,不迷失在所谓的被少数人界定的真理中,是那么的重要和意义非凡。
片中主持人坚信的那般,我也坚信:We are all equal .
《穆罕默德生平》影评(四):为啥看了BBC默罕默德生平后变得疑惑了呢
周末看了BBC的默罕默德生平。据说这是一部很客观的历史片,所请的教授和主持人也大多都是穆斯林。我属于没看过什么历史书,但是有信仰的人。所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看的。怎么看完觉得信仰被撼动了。具体下面几个问题:
1.这片分三部,第一部讲默罕默德小时候怎么成孤儿,寄人篱下,经商,直到40岁接收启示。当他受到天启后非常害怕,不知所措,从山洞跑回妻子那里寻求保护。我觉得是那么回事,人到中年突然被选中降经第一反应确实应该这样的。第一部拍的很好。
2.古兰经是一章一章降下来的。片子里似乎在传递这样一个观点:
默罕默德在麦加的时候(没开始战乱),降下的经文就比较笼统地关于认主独一,世界观;
但默罕默德转移到麦地亜建立政权,这个时候降下的经文就很实际具体地关于生产生活,民生,准则,法律等等;
当他的老婆阿伊莎被指通奸的时候,这时候的经文就特别说只有4个男人一起作证才能指认妇女通奸;
当他被麦加多神教权贵压迫时,降下的经文说可以妥协,但马上又降下新的一条说上一条是被撒旦误导的(这个故事有争议);
.....
以上说明经文是在变的。并且随着默罕默德的境遇而降下不同内容的经文。这样怎么能让人相信它不是默罕默德所感所写的呢。难道真主也是看到默罕默德在做啥就降啥提醒他吗?怎么解释这种不客观啊,求高人指点。
3.站在阴谋论角度我觉得默罕默德是个有心机的人。比如,
否认自己是神,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使者。说自己不会读写(有争议),否认从基督犹太教借鉴,最后一次发表讲话的时候连问民众三次“我是否完成了使命?”这种撇清证明了古兰经的纯洁性,非他所写。作为一个领导人这很难得。信徒把耶稣神化的时候也没见他出来否认。默罕默德在位的时候既不追求财富,也不愿意被神化。是不是为了让古兰经流传的更远更广。
刚在麦地亜安营扎寨,他的势力很小。当地原住民都是基督徒和犹太人。他要求组成一个“国家”,叛国死刑。犹太人和基督徒都签署了联盟声明。默罕默德是很明智的,因为这时候他在麦加的死敌打过来了,一个犹太部落里想赚钱,两边卖武器,犯了叛国罪,就被屠村了。以后再没人敢跟麦加做生意了。从这个犹太部落的角度看好像是被默罕默德摆了一道:一个落魄的人来你家住,你收留了他。他闹了个合住条约,你签了,但你玩擦边球,他说你违约了,然后你就被杀了。---- 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在屠村的时候先知不忍下狠手(或者不好意思,或者不愿背负罪名),就说我给你们找了个公正的人来决定你们的死活。然后他找了自己信徒,信徒说你们都得死。然后犹太人就被屠村了。
恰好这个村特别富有。战利品去哪儿了呢。犹太历史上没记录这次叛国和裁决,他们否认存在这样的事。事实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 先知看这个村有钱有武器,就屠了,并在历史上加了这么个故事。
屠村之后默罕默德在当地的势力变强了。
他选择第一个登塔做唤礼的人是一个黑人奴隶,被穆斯林解放后皈依。选这个人可谓深谋远虑。吸引了更多社会底层的皈依者。
和麦加权贵两军对立的时候选择不带武器深入敌内去朝觐。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该教的魅力。赢了民心。
终于有实力包围麦加的时候,对人民大赦免,一再强调不强迫皈依伊斯兰。人民群众再次感受到魅力,集体皈依。
号称要建立一个不以血亲为联系的大部落。却用和各首领联姻来巩固政权。并且规定一般人只能娶4个,我默罕默德可以不受限制。
作为新兴宗教,一上来就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之前的圣人(是否因为惹不起)。有一副画是默罕默德被天使带着登宵。里面的天使是阿拉伯人的样子,里面的人头马坐骑也是阿拉伯人的样子。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相册《天主教早期在中国的传播》,里面耶稣,玛利亚,天使全是中国人脸,穿汉服。这是愚昧的,难道洋人看到的天使就是洋人的样子,中国人看到的天使就是中国人样子,默罕默德看到的天使就是长胡须的吗?好吧,这个好解释,应该是画家的错。
为什么把他抚养长大的叔父到死也不信伊斯兰教。这让人很无力。叔父觉得自己太了解这个看着长大的孩子了?
先写到这儿吧。似乎还有些疑惑没想起来。这部片子似乎应该多介绍些真主和教义。但人家叫“默罕默德生平”也没错。这是美国人拍出来给世界各国穆斯林看的,宣扬不要发动所谓的圣战,不要杀害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