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31 01:5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1000字

  《山洞小猎人》是一本由[法] 米歇尔·盖伊著作,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一):孩子,活成你自己的小猎人

  

小时候我特别爱看央六播的《摩登原始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解读,这动画片就是早期的玩“穿越”。我们那时候哪里懂得什么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只是觉得把现代人的想法和生活融入到我们没去过的史前时代是件特有趣的事儿,这放在今天看,应该是混搭元素给孩童造成心理冲击,令小小年纪的我们“大开眼界”。

正是因为这种对儿童心理的把握,后来才有了《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很多孩子都喜欢看,也包括我的女儿,以及,当年喜欢《摩登原始人》的我。

以“原始人”做主角,发挥空间真的很大。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的人,但是又不是现代人,在我们看来,生活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跟野兽好像也没有多少的区别,但是分明又有什么是一样的,也许就是,人的情感,人的愿望,人的梦想。

女儿并不能跟我解释清楚她喜欢《山洞小猎人》的原因,但是,就是喜欢。

一起来认识,小猎人的几项“无用”技能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克罗小萌的男孩子,怎么样通过自己的技能为整个部落找到过冬食物的故事。

像以往我们读过的很多童书一样,故事的一开始,大人们忙着疲于奔命,没有人留意到小小的克罗小萌。

克罗小萌喜欢在岩石上做记号,没有人注意到——毕竟,这是史前时代啊,克鲁小萌所在的克罗马农人群体只能靠打猎来获取食物,谁会关注一个小孩子的爱好呢,当然,他们也不会发现,只有克罗小萌发现用骨髓往墙上吹气就会做出一个记号。

克罗小萌“无用”技能一——发现做记号的办法并做出记号

这让我想到了《小王子》对大人们的吐槽,那些每天都说自己在忙正经事的大人们真奇怪啊,就算是史前时代,大人也还是这样的大人。大人们忙着填饱肚皮,忙着让生活变得更好,这在他们看来就是“正经事”,没错!生存是正经事,但是也不代表孩子的事儿“不正经”啊。

没有进入战场做真正的猎人的克罗小萌又发现了第二个“无用”技能,他开始幻想,自己抓了好多猎物,有几头牛、几只猪……一个真正的大猎物。

克罗小萌“无用”技能二——梦想总归要有啊,万一实现了呢?

克罗小萌想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想做一个对部族有用的人,那首先就得有个“梦想”啊,万一实现了呢?

没想到,实现梦想的机会来得这么突然和快速,克罗小萌还没长大,就遇到了真正的大猎物——一头猛犸象。

“无用”技能不无用——天真与创造,就是孩子们无往不利的技能

见到猛犸象之后,克罗小萌也非常害怕,但是他第一时间冷静下来躲了起来。

在猛犸象离开后,他离开藏身处根据自己的记号回到了山洞。

在山洞中,他对饥肠辘辘一无所获的大人们描述猛犸象,大人听不懂,克罗小萌就又是跳舞又是画画。

沟通完成后,克罗小萌根据自己标识的路线找到了猛犸象,于是,这只猛犸象成为了部落里人过冬的食物、衣物储备,被丢掉的猛犸象尾巴也被克罗小萌细心收好——没有一件物品是没用的,克罗小萌用它给自己做了一支画笔。

看到了吗?故事的结尾,我们发现克罗小萌没有一个“无用”的技能被浪费,就像,没有一件东西是没用的,只需静静等待,只需好好做自己,只需默默努力。观察和学习,天真与创造,成为了克罗小萌的技能,也同时,救了整个部族的人。

如何亲子共读《山洞小猎人》?

这本书的字比较多,尽管孩子已经6岁,可以自主阅读,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了亲子共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第一,孩子虽然对史前时代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是故事中的一些现象放在当前时代,就会有矛盾,导致孩子产生困惑,这个时候,就是特别需要亲子共读的时候,所以建议,这样的绘本还是要和孩子一起读。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对内容的理解,虽然孩子认识书里面的字,但是未必能读懂所有的内容。

首先就是,为什么要杀猛犸象?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猛犸象了,猛犸象是博物馆里的化石,但是猛犸象的后代大象,家长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动物,不用象牙制品,用不买卖来抵制虐杀大象。

所以,宝宝子在看到克罗马农人杀害大象的场景时,一度表示接受不了,她还会问很多延伸的问题,比如,猛犸象妈妈死了猛犸象宝宝怎么办?等让大人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的办法就是,把孩子拉回到史前时代的时间点,告诉她,人类的祖先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杀猛犸象是为了全部落人的生存,但是人是一步步进步的,人类社会是一点点变文明的,如今我们不再需要猎杀动物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时候,猎杀就是非正义的。

但是事实上是,孩子能够理解,但是情感上还是难以接受。

第二个需要亲子共读的小问题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克罗小萌在书中所有的技能都已变成常态时,家长要做的是,是用故事情节去引导,让孩子理解这些行为的本质,让孩子理解所有的爱好都是有意义的,所有不被人们关注的事物都可能有一天会发挥大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学画画学跳舞学做记号等。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二):有爱和信任,小朋友也能长成勇敢的小大人!

  

一、厉害的克罗马农人

你知道吗,距离现在3万年前,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寿命不长,但是比较聪明的早期人类,他们叫做克罗马农人。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的化石,是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山洞里发现的。

克罗马农人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属于晚期智人,和欧洲人不是一个种群。

他们很会使用工具,克罗马农山洞里发现的人类化石旁边,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上面有打穿了的孔洞。

有了工具,克罗马农人打起猎来也轻松很多,他们经常以瘦小的身躯,猎取驯鹿、野牛、野马甚至猛兽。

慢慢地,克罗马农人开始专门捕猎大型动物,比如草食类动物,特别是像乳齿象、猛犸那样重达一吨或一吨以上的大型草食类动物,这样就能获取更多营养和热量。

为了捕捉猎物,他们在冰期中成为无树草原的欧洲大平原上,随着兽群的游动而到处游荡,在整个欧洲——德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捷克、罗马利亚和俄罗斯乌拉尔——直至西伯利亚地区,都有他们狩猎的痕迹。

这些大型动物的营养,不仅增强了克罗马农人的体质,而且让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有了改变。他们不再单个打猎,而是集体围攻,这样集体作战的方式,往往一次能收获到更理想的猎物。

有了稳定营养来源后,克罗马农人慢慢开始找稳定住所群居。

他们往往选择悬崖下的岩洞作为他们的居所,用树枝或兽皮围住洞口来抵御风雪,每到大西洋鲑鱼汛期,便移居大西洋边的捕鱼临时营地,渔汛过后再满载而归。

这样一群厉害的克罗马农人,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又是怎么捕捉猎物的呢?

法国绘本作家米歇尔·盖伊,新出了一本《山洞小猎人》的绘本,用超萌写实画风,为我们展现他们的生存世界,让你认识打猎和画画都很棒的克罗马农人!

米歇尔·盖伊是法国“童书代名词”的出版社开心学校重要的原创作家之一,也是被法国一流童书出版人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赞扬的绘本作者。

他创作的图画书影响了法国一代小孩的童年。法国出版社评价他:“他们的冒险历程、他们的秘密隐忧,这是米歇尔·盖伊偏爱的领域。他画画并理解蹒跚学步的孩子,好像心灵感应线从未停止将他连接到他们身上。”

米歇尔·盖伊创作的绘本《存起来的吻》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提到过这是孙女喜欢到一看再看的绘本。

2020年是米歇尔·盖伊进行绘本创作的40周年,在法国的出版社开心学校为他出版了精选作品集,其中收录了4个具代表性的故事,《山洞小猎人》是其中之一。

在《山洞小猎人》里,克罗马农人里的小朋友克罗小萌也想去打猎,可是因为太小了妈妈不让他出去,这样就能让小朋友乖乖待在洞穴里了吗?当然不!

克罗小萌最后有没有成长为一个让妈妈骄傲的小猎人?快快跟着《山洞小猎人》一起探险吧!

二、爱画画的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人是欧洲冰河时期洞穴岩画的创造者,在创造洞穴岩画时,还创造了大量优美的雕刻和雕塑,学术界将它们统称为冰河艺术。由于克罗马农人主要以狩猎为生,所以又称之为狩猎者艺术。

人们在克罗马农人的文化遗物里发现了大量艺术品,其中包括小件的雕刻品、浮雕以及各种动物的雕像,还有许多精美的动物壁画。

米歇尔的《山洞小猎人》绘本故事,就取材于法国南部史前洞穴里的神秘壁画。

因为环境恶劣又寒冷,克罗马农人需要常常搬家,到处去找食物。

最小的那个小朋友,叫做克罗小萌,他不想每天等着大人们打猎回来,也想跟着大人们去打猎。

妈妈担心他太小,还不能保护自己,就不允许他一起去,因为他的爸爸,当初就是这样被猎物吃掉的。

是的,捕捉猎物也很危险,一不小心,也可能被猎物吃掉呢。

可是克罗小萌还是很想出去打猎,在洞里太无聊,他就开始用骨头在洞穴里画画做记号。

后来克罗小萌趁着妈妈不注意,成功溜了出去。

当然他也一路做好了记号,以便返回的时候有路可寻。

结果克罗小萌运气很好,撞到了一头很大的猎物!但是他没有自己一个人上前打猎,而是继续做记号,跟着猎物。

看到猎物停留了,克罗小萌赶紧原路跑回去,告诉大人那边有猎物,于是大家跟着克罗小萌的记号,齐心协力捕捉了猎物,所有人都饱餐了一顿。

克罗小萌的妈妈特别骄傲,她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小猎人!

三、爱和信任,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和自信

不论在哪个时代,担忧和不愿放手,似乎都是家长的通病。

就算是在这本描述史前时代的《山洞小猎人》里,克罗小萌的妈妈,也是一样会担心克罗小萌外出遇险,而不让他出去。

可是孩子天生爱探索世界,不愿停留原地的特性,注定会让家长的限制落空。

在《山洞小猎人》故事中,米歇尔借用史前文明的壁画,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想象力大开的场面。

克罗小萌蠢蠢欲动的探险想法,偷偷溜出去最终为群体立了大功的故事,不同程度上都在孩子们自己的身上能找到影子。

我们注定要打破前人给的约束,在家长的挂牵中,成长为让他们骄傲的孩子。

这本《山洞小猎人》的绘本,开本大小与画册一样大,米歇尔用精美的画作和写实的水彩,让孩子们在纸上就仿佛回到史前,看到那个年代,没有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蛮荒文明,看看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克罗马农人身上,他们是怎样创造艺术,留下绘画痕迹的。

米歇尔用一种诗意的笔法,让孩子们了解了洞穴时代和打猎文明。

那一幅幅充满紧张感的画面,克罗马农人为了生存,面对庞大猎物的坚定和执着,在米歇尔笔下,只是一阵阵放松的线条和图画。

孩子们轻松阅读的同时,相信也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启发。

这个史前打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在猛犸象被大人捕猎那里,生命的消逝或许会让孩子不忍心继续读下去,但是当看到克罗小萌最后,成为了让妈妈骄傲的小猎人,相信他们也会感同身受,立志要做一个勇敢的小大人。

其实不论何时,家长的爱和信任,都会鼓励孩子长大,让他们变得勇敢自信,从而所向无敌。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三):走出山洞

  只有在创造中才有自由。 ------------------------【德】尼采

元旦的时候,趁着孩子放假带他一起看《神笔马良》。孩子看完后问我,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我反问孩子,如果没有画笔,可以用什么画画?孩子想了想告诉我:树枝和砖头。

孩子的想象力总是哪么丰富。而我和孩子说下次带他看用手画的画。当我拿出这本《山洞小猎人》的时候,孩子极为诧异。打猎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

《山洞小猎人》说的是史前时期,以狩猎闻名的克罗马农人的孩子“克罗小萌”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小猎人的故事。作者用简单的言语和细腻而写实的画风勾勒了一个孩子的冒险旅程。在这趟旅程里,无论走多远,伴随着他的是自由的心和认真的眼神。

他在看什么?

12K的大版本开页像极了宽银幕电影。以俯视的角度,揭开了史前风景的画卷。远处的山与大地都被深浅不一的淡蓝色覆盖,裸露在外的岩石用的灰褐的,其间边界以浅显的笔触隔开,瞬间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展露在眼前。这样的冷色调带来一阵阵凉意,而唯一暖色的主人公所处的位置很明显是在山间的山洞外,披着的兽皮,四散的头发,极为写实的描绘了哪个时代的人物特征。不得不说水彩的笔触很细腻,高大的山体之间越发显得小朋友的小。

而文字部分则清晰的交代了时代背景。天气寒冷,环境恶劣,食物紧缺,在这样的条件下,克罗马农人的生活方式是通过狩猎而获得食物。

孩子问我,小朋友为什么要站在哪里呢?他在看什么?什么叫史前时代?克罗马农人又是谁?

我不肯轻易告诉他答案,你猜猜看?

孩子很肯定的告诉我,他想出去。

为什么呢?

孩子说,因为每次我不能出去时也总在窗口这么看。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家长我瞬间无数的汗从额头滑过。我还是当个勤劳的搬运工吧。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远在距今3万年前,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智慧较高的早期人类,叫做克罗马农人

他要去打猎?

看来每一个想要离家去证明自己的孩子都是这么被揪住的吗?

在我偷偷窃喜的时候,孩子冷不丁的问我,为什么克罗小萌不能出去打猎呀?

因为他还不会打猎。我指着书本上写的文字回答。

可是克罗小萌知道用斧头去打猎呀,他还带了工具呀!孩子理直气壮的和我说,就像无数次他说要一起去钓鱼却被拦在家里一样。

他的爸爸就是被狮子吃掉的”

这似乎是作为保护孩子的很好的理由,让孩子呆在山洞里是很安全且常规的做法。不管是史前也好,现代也好。

画面中远去的猎人们用了和背景相似的蓝色来表明渐渐融入这片雪地,有淡淡的人影来表示距离感,说明狩猎的地点非常的遥远。或许这也是小萌的妈妈阻止小萌去的原因之二吧。

可孩子能呆的住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好动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独自狩猎

克罗小萌一个人跑出去狩猎了。正如所有调皮的娃一样从来不知道安分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孩子很兴奋的在爪印上指指点点的说,他好聪明,知道给猎物做标记。

确实,克罗小萌用自己的方式给猎物做出了标记。这标记是如此的明显,尤其当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被白雪笼罩的时候,这褐色的爪印伴着黑色的脚印一路前行。相信为了出去打猎,克罗小萌一直有留意其他猎人的做法。他也知道要登高才能望得远。不得不说耳闻目染的作用,果然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言传身教的父母的潜移默化。

克罗小萌发现只要往骨头里面吹气,就能在岩石上留下一个记号

孩子问我,这就是你要带我看的用手做的画吗?

对啊。当然还有旁边那个举着手上树枝欢快跳舞的人。我指出岩壁上的哪个略深颜色的图案给他看。

这幅画画的是谁?

可能是克罗马农的任何一个人。

这是克罗小萌画的?孩子好奇的问。

很可能。

这是什么猎物?

如果在野外遇到一只很大的猎物,你会怎么办?我问孩子。

孩子说,跑回去告诉大人。

克罗小萌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他的告诉方式很特别,猛犸象对克罗小萌来说是从未见过的猎物,他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因此当无法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明确的时候,他跳起了舞蹈。大大张开的双手像是猛犸象长在嘴边长长的象牙,可是舞蹈也不能明确的让大人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猎物。【这时还没有文字,不能准确的表示物体。】

这是整个故事里唯一一幅克罗小萌的正面画,其他多数看到的是侧面或者是背面。能看到的是披散头发下闪闪发光的眼睛,一如夜晚的星,明亮而清晰。可以想象到这时的怀着兴奋而激动心情手舞足蹈的孩子,迫切的期待着猎人们的认可和认同。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克罗小萌用炭笔在岩洞上勾勒出猛犸象的轮廓。简单的笔触一如孩子的心性,细致的是长长的象鼻和翘起的象牙,连尾巴也清晰的勾勒了出来。不得不说这是最简单的简笔画。粗壮的腿和庞大的身躯如实的告知了猎物的庞大。一如克罗小萌说的: “很大的猎物”。

猎人们看到小萌的画像,认出了是什么样的猎物。然后跟着小萌的那些印记,找到了猎物。

而当猎人们抬着丰盛的猎物回山洞的时候,克罗小萌还是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他拿着牛尾巴急急忙忙的跟在后面,似乎想一起分享这难得的丰收快乐。可是激动的人们并没有看到克罗小萌着急的身影,一味的向前赶。

“每一样东西都有用,都不应该被丢掉”

孩子说,就像快递纸箱也可以用来做望远镜对吗?

我默默的点头。

再对比原来岩洞上的哪个简单的线条,上色后的画面有了明暗的过渡,动物的身体结构也更清晰和直观。同时身上的那些箭头表明了这次狩猎时的动态场景。

当克罗马农人不仅仅只满足于吸动物的骨髓开始,从把动物的骨头雕刻成工具,将皮毛缝成被子,有组织的一起去狩猎之后,那么狩猎艺术岩画的诞生是早晚的事情。

克罗小萌在岩洞里,盖着猛犸象皮毛被子睡的很香。或许在梦里,他又开始了自己新的狩猎之旅。

呓语

在细细的翻完这本《山洞小猎人》之后,我由衷的佩服生命的创造力如此神奇。从最初的吹管留下手印到最后带有颜色的岩画,无一不显露着克罗马农人的智慧。在语言产生之后,文字产生之前,结绳记事被用来记录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诸如契约,盟誓等等,而伴随着结绳记事产生的还有画画记事【岩画】,在岩洞里时长会发现记录着古人日常生活的片段,常见的是狩猎场景。而从这些岩画里我们可以去推测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同时去思索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时候,并不只是人吃猎物,猎物也会反过来把人吃掉

这样的平等如今再不见,但起码对生命有着最基本的尊重吧,譬如猫狗,譬如花草。

但是他不应该去的

这是克罗小萌妈妈的担忧。而在现代生活里,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担忧的。对孩子有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式,这个不允许,哪个不可以。孩子被约束在以爱的名义之下的网里,成了哪个站在山谷里看风景的人。如果克罗小萌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孩子,没有走出山洞,哪么就不会有后来的狩猎,也不会有了自己的笔。

当我们作为家长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曾经作为孩子迫切希望证明存在感和认同感的自己了。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父母的盲点。

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呢?相信他们有着创造的能力,相信他们有着认真的眼神。

一如文中所说。

每一样东西都有用 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萨特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四):和孩子一起进入原始人的世界

  

元旦假期的时候,妹妹去电影院看了《疯狂原始人2》,回家就和我说特别好看,然后开始各种提问“为什么他们要住在山洞里?”“为什么他们要叠着睡觉?”.....

一个一个问题都回答她后,好像还意犹未尽,这段时间对原始人特别感兴趣。幸好家里有这本《山洞小猎人》陪着她,这个故事取材于法国南部史前洞穴里的神秘壁画,米歇尔用故事为孩子们做了想象力十足的介绍,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孩子一起走进史前时代,了解史前绘画艺术的诞生,培养对自我的认同和对生命的尊重。

一、故事内容分享

这是一个发生在史前时代的故事,寒冷的天气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积雪覆盖,植物无法生长。

克罗马农人只能打猎获取食物,他们需要经常搬家才能找到猎物。

有一天早上,克罗小萌想跟猎人们一起去打猎,他也很饿。

但是他不能去。他太小了,还不会打猎。

克罗小萌的妈妈把他拎回来山洞里。

因为克罗小萌可能会被狮子吃掉,他的爸爸就是被狮子吃掉的。

有时候,并不只是人吃猎物,猎物也会反过来把人吃掉。

克罗小萌只好自己找乐子,他拿着骨头不断地往岩石上吹气。

他给每一块看起来像猎物的岩石都做了记号。

克罗小萌玩扮演猎人的游戏.....

不过,他发现了一个真正的猎物,是一头猛犸象.....

他回到山洞向猎人们描述他发现了猛犸象,

克罗马农人却以为他说的是鸟。

于是,克罗小萌拿起一段木炭,开始在岩石上作画。

猎人们走到了克罗小萌做的最后一个记号那里,

他们在那儿发现了猛犸象的脚印。

这头猛犸象实在是太大了!每个猎人都能扛一部分回去。

猎人们用猛犸象的骨头雕刻成工具。

妈妈用猛犸象的皮毛缝成被子。

而克罗小萌用猛犸象的尾巴给自己做了一支画笔。

妈妈为他了不起的小猎人感到骄傲。

二、这么超萌又写实的绘本,作者是谁呢?

他就是影响法国一代人的绘本作家:米歇尔·盖伊(Michel Gay)

米歇尔·盖伊是法国“童书代名词”的出版社开心学校重要的原创作家之一,也是被法国一流童书出版人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赞扬的绘本作者。他创作的图画书影响了法国一代小孩的童年。

法国出版社这样评价他:“他们的冒险历程、他们的秘密隐忧,这是米歇尔·盖伊偏爱的领域。他画画并理解蹒跚学步的孩子,好像心灵感应线从未停止将他连接到他们身上。”

这本《存起来的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吧,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提到过这是孙女喜欢到一看再看的绘本,也是我们家孩子很喜欢的一本绘本

2020年是米歇尔·盖伊进行绘本创作的40周年,在法国的出版社开心学校为他出版了精选作品集,其中收录了4个具代表性的故事,《山洞小猎人》是其中之一。

三、亲子阅读

1.超萌写实画风带你去原始人的生存世界,认识打猎很棒的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人:远在距今3万年前,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智慧较高的早期人类,叫做克罗马农人,属于晚期智人,和欧洲人不是一个种群。

克罗马农人

在中国,属于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广西的柳江人、内蒙古的河套人、四川的资阳人等。

虽然中国的这些化石材料与欧洲的那些化石均属于晚期智人,但在体质形态上仍存在着某些差异。许多形态特征表明山顶洞人和柳江人等与现代黄种人较为接近。

2、 捕获法国小读者之心的成长故事,了解生命的伟大与绘画的历史

克罗马农人是欧洲冰河时期洞穴岩画的创造者,在创造洞穴岩画之前和同时,还创造了大量优美的雕刻和雕塑。学术界将它们统称为冰河艺术。由于克罗马农人主要以狩猎为生,所以又称之为狩猎者艺术。

中欧的狩猎者雕刻艺术,不但水平极高,也最古老。而主要密集于今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科—坎塔布利亚地区的狩猎者洞穴岩画和雕刻、雕塑,则是狩猎者艺术的高峰和代表。

3. 相关知识拓展

克罗马农人能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水平,和当时的气候和生存的动物都不无关系,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通过这本书还可以和他们拓展一些关于当时克罗马农人当时的气候和其它相关知识。

气候:他们生活的这个时期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即冰期、间冰期的更替。

食物:当时生存的动物有成群的长毛象(猛犸)、野牛、驯鹿和野马在那里游荡....

很多相关的知识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和探索。

4.参观展览

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带孩子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一下古代中国的展,那里有很多关于中国远古时期的物品展出。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

可以带孩子了解远古时期人类是怎么使用工具及他们的进化过程的,里面有一个展品是还原当时山顶洞人当时的生活场景的,孩子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

山顶洞人展品

如果不在的北京的朋友,可以在国家博物馆的官网上看云展览

云展览

一个画风超萌的故事,和孩子一起进入原始人的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洞小猎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