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观世界》是一本由主编 吴成军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一):改变认知探索微观
当我从学校出来到社会,几乎再也没有接触过生物显微镜。时过境迁的感觉,但是,生活中的微观世界却是无处不在的。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初中时期上生物课的时候,生物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教导我们做实验。每当我们把眼睛放在显微镜头时,便打开了新认知世界的大门。对周边的事物有了新的认知,原来世界是这么的奇妙。现在再次翻开《探索微观世界》让我有重新学习了一遍微观的世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发生了疫情。而这场战役的起因还未知,很多生物学家都在研究这种细菌病毒是如何发起战争的。从年初的未知的恐惧,到现在已知的畏惧。学会该如何提防和控制,最主要是我们国家已经研究疫苗。这都是从微观世界的世界里慢慢发现,才有现在的收获。微观世界无处不在,有利也有弊。前几天还听说有一位得癌症的病人,得了新冠,癌症细胞反而减少了。很神奇的一件医学发现,可是应该也跟个人的体制有关系,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得癌症的人都会如此。所以,探索微观世界的学习应继续前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微观世界的重要性,充实未知的知识。
随着电子的发达,很多书籍都会配上二维码给出动态视频学习。当然这里也不例外,每一个二维码都扫过去,能清楚看到奇妙的细胞蠕动。动物植物都有,看似不动的植物,它的生命却是在运动的。从早晨到深夜,细胞的变化规律都不一样,书中写的实验步骤清晰,有条件的可以跟着试试,而且还留有“作业”让我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而我就目前的状况是没办法接触到这些仪器,所以看看视频就非常满足。
特别注意的是,对于腐烂的事物真的一点都不要碰。质变到量变是一个过程,细菌它们在无形中快速增长,肉眼根本发现不了其实整个果实已经发生转变。有意思的是,书中眼泪和汗水的研究。悲伤的眼泪物资和高兴的眼泪物资结晶形状不一样。而汗液也是,汗液的结晶也会出现各种形状。我们眼中看到流泪,看的是液体,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结晶的晶体。生物和物理还有化学是分不开的,就是那句口头禅:学号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二):探索奇妙的微观世界
世间让人着迷和好奇的往往是那些不了解,不那么直观存在的东西。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大多数人也只是在学生时代才有所接触。它的学术理论可以解释组成生命的微小细胞和组织、器官等。《探索微观世界》这本书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大满足了我对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它通过实际案例、实验让人认识到它们的样子。
书里的案例囊括动植物。66个实验案例和800多幅白色配图,微观世界此刻真实且精彩。一提到观察微小的东西,那必定有显微镜这个仪器。现在的技术进步也体现在了显微镜上,相机用微距可以把细小的东西拍得很好看,今天的显微镜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也有助于排出精美的观察对象。 众多案例中有池塘里的金鱼藻、水绵、水蚤等微小生物,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植物的表皮、果肉细胞,动物的触角、翅膀,人的眼泪、血型、汗液,食盐、白糖、味精等结晶体。而这其中最重口的案例应该是关于蚊子、人的尿液、腐烂剩菜这几个案例的。
书中让人感兴趣的案例不少,不过美美的还是要属“雪花的形态结构”。尤其是前段时间那波寒潮,不少地方都下雪了,朋友圈更是被雪花霸占了。为了对得起那场雪,网上就出现了不少雪花的形态图片。果然大自然的物理学才是最好的,几近强迫症的几何图形,只能用“精美”来形容了。 雪花是空中的水汽凝华而成,是一种晶体。书中对雪花的介绍过程是通过案例。每个案例步骤分为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当读者在认识了一个微小个体的时候,也了解到了实验标本的采集过程和它的研究观察过程。 下雪时你可能看到过多种形态的雪花。书中主要介绍了六角形的像蕨类和花瓣的雪花,还有六边形的雪花。而不同观察载体上,观察到的样子是有差异的,载体对的观察雪花是有影响的。
除此之外,在书中的观察案例中比较感兴趣的还有花粉、攀缘植物的触手、昆虫卵的孵化、鸟的羽毛这些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当然其他还是些内容比较像是学生时代的生物学课,因为植物的细胞、组织内容的篇幅占比是比较重的。《探索微观世界》这本书不仅适合成人,也很适合中学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学到了生物知识,又饱了眼福。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三):微观世界更精彩——读《探索微观世界》有感
在德国汉堡,有一座微观世界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微型物体,比如有模拟白天与黑夜的38万盏可控制灯光,有35000座建筑与桥梁,280台可计算机控制的汽车模型,以及200多个按钮,借助这些按钮,游客可以与迷你小人进行互动游戏。微观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小版,但是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实现完美的呈现。《探索微观世界》反其道之行,将迷你的东西在显微镜下进行放大, 8个篇目66类,让孩子们打开探索未知之旅,让年轻人爱不释手,让看到微观世界的人们一边惊叹世界的神奇,也更进一步热爱科学。
每个人都有喜爱做的事情,如果喜欢,就要勇敢的去做吧,不要管路途艰辛,不要被困境吓倒,因为不经历风雨就不会看见彩虹。寻找显微镜下的世界,也是如此,我所住的地方,难得下场雪,好不容易见到的雪花,没等下楼拥抱,就已经随风飘落,有的变成水滴,缓缓流下,有的就是结冰,变成“行路难”。从没想过它是几瓣的,在显微镜下,雪花的形状不一,虽然更多的见到的是六瓣状,但是真正采集并不容易。要想获得单个的雪花,最好选在比较寒冷且雪量较大的时候,当然,显微镜在低温下内置电池会消耗很快,所以最好带着插线板到户外。
有时候,看不见的世界其实更精彩。在社会上经历越多,越觉得社会远比我们想象的恐怖,你以为恐怖的是未曾见过的东西,但其实你见过的更恐怖。其实生物早已告诉我们这一事实,只是我们自己不愿、不想、不敢相信。日常生活中的剩菜,放置一段时间是否能吃,我们总认为热一下就行,其实,长时间存放的剩菜不可食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剩菜中会有亚硝胺,它具有强烈的致癌效果。而且如果有大量的微生物,剩菜绝对不能吃,你以为上面的白毛是死的,其实,拿显微镜一看,耸人惊闻,上面有另一种生物在驱动。你看胡萝卜、豆干等变质的物品上都会有,而且不同种类的食物招引不同的真菌。比如毛豆、胡萝卜易被真菌侵染,而豆干易被细菌感染。但其实世界的变化也是这样产生的,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实从低级生物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反复的生命启动过程。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四):一沙一世界
生命如此奇妙,如此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却在此前近十年、二十年乃至死亡前的一刻,都毫不了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痛苦。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是因为你从识事记忆的那一刻,在家长的指导下,对于花是花、草是草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定义,识记中的形状与色彩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我们太习惯于为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品下定义,而没有思考是什么构成了它,为什么它的构成是这样。
《探索微观世界》引导读者的不是做形而上的思考,而是形而下的认知。我们身边的花花世界,不要以感情丰裕的色彩去填充,那只会缘木求鱼,我们需要的是扒掉它华丽的外衣,去毫无障碍地触摸它,寻求心灵中稍纵即逝的认知。 66个案例,800多幅实拍图片,带给读者的是无比满足的厚重感。的确,尽管心细如麻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年的嘉誉,但是在认真阅读《探索微观世界》之前,你仍然是粗线条的。主编吴成军从微观世界、细胞与和组织、植物、动物、人体、细菌和真菌、物资鉴定、细胞分裂与遗传八个方面展示了生物技术的博大精深,原来你习以为常的认知还是那么粗糙、那么肤浅。
每一个实验都是严谨、值得推敲的,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险结果等流程依次展开,既有原因的分析,也有结果的论证,虽然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有条件去把《探索微观世界》的实验都实际操作,但是你完全会沉浸在好奇心不断满足的喜悦中。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为无所不知的读者,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循循善诱下,你难道不会出汗、不会面红、不会耳赤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是我,而且是绝大多数我所认识的人,都过于自信地以为,生物就是能准确地叫出每种生物的名称,读罢《探索微观世界》,你会发现知其然虽然很重要,但仅仅是第一步,就像你会站立行走,并不表明你在余下的岁月里不会摔倒,知其所以然才是我们必须追求与依仗的。在显微镜下展现的一种美丽,不是想象出来的,但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不穷的想象,我们才能将想象变成现实,才能珍视生命的奥妙与神奇。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五):探索微观世界:打开世界的门,原来就这么简单嘛
你对微观世界的奥妙感兴趣吗?建议您来读读这本《探索微观世界》。大师们都说世界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两部分,而微观世界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通常只相信眼前的世界,而放弃了对微观世界的继续探索,毕竟微观世界很束象,不借助工具也观察不到。诸如细胞和组织、植物、动物、人体、细菌和真菌、物质鉴定、细胞分裂和遗传……等等课题,我们可能偶尔关注一下下,很少认真思考和研究一番,这属于一种缺少,是不完整的,我们的触角需要伸向同样奥妙无穷的微观世界了。
《探索微观世界》是一本介绍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去观察和探索世界的图书,这本书高颜值,全彩印刷,装桢精美,它的纸质手感超级好,特别高级特别厚重的一本科普读物。通过对案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学习和操作,将我们带入琶一个神奇美妙的微观世界,具有强大的学习性和实用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多操作性很强的显微镜实验。
读了《探索微观世界》我最大的冲动,是想购买一台显微镜。我去某宝上搜了,有一款中小学教科书同款的光学显微镜,宣传上说6000倍微生物看得见,可以看得见螨虫,价格是118元。而最打动我的是一款10000倍家用儿童高清电子科学试验显微镜,可连电脑,说是数码显微镜,价格是398。对显微镜完全不懂的小白来讲,越比较越迷茫了,不知道该不该局限于中小学,也不知道哪个专业功能最重要,网购又体验不到实物。跟我以前打算购买一台天文望远镜一样,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翻了半天的网图,最后也没有下手。主要是它们不是生活必需品,自己又没有专业知识,凭突然激发的兴趣想购买,望洋兴叹了一会就缩手了。因为几千块的价值和对实用价值的担忧打消了我的欲望念头。
《探索微观世界》是非常厚实的一本书,书中实验结果的图片99%均为实拍,如果手上有相关器材,也真想跟着书本实践一番了。因为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一下,也挺好玩的。比如看看百合花的花粉,看看草霉的种子,看看羽毛及一些其它样本的颗料,相当于又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一样。看得多是一件涨知识的事儿吧,特别想多看看微观世界里的一些东西。《探索微观世界》是一本显微镜观察的工具书,或是指导手册。其观赏性极性极强,同时可操作性也非常强。很喜欢。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六):走进微观奇妙世界
疫情持续一年了,每天回家三步曲:消毒、消毒、消毒,有一次儿子就问我,妈妈我衣服上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你要不停的给我喷消毒水,这个味道好难闻?我说虽然我们看不到脏东西,但其实是有的,特点特点小的微生物,只是我们看不到,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看到他还是一脸茫然,显然不是很明白。
微生物的总数约在50万至600万,其中已记载的约20万种(1995年),包括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看到这个数字太惊讶了,我们总是善于去观察自己能看到的那些,而忽略肉眼看不到的。
《探索微观世界》这是一本介绍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去观察和探索世界的图书,根据观察对象的类别分为微观世界、细胞和组织、植物、动物、人体、细菌和真菌、物质鉴定、细胞分裂和遗传8个篇目,共包含66个案例。通过案例,让孩子了解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作者吴成军: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编辑。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核心作者。
真实实验的案例+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让孩子边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科普的有趣。这本书中99.99%的真实图片,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显微镜下动物、植物、细胞的细节形态,这些形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换个角度,就可以发现另一种美丽。
通过实验,看到镜头下的不同,让孩子发现平时看起来平整光洁的表面在显微镜下像是一座沟壑布满的大山,让科学实验和艺术结合起来,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初中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洋葱切片,那时候才知道洋葱油有细胞,除了洋葱身边的植物藻类等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那种神奇的感觉依然记得。但生物课不是主课,几人用一台显微镜,也只是观察观察洋葱这些,对于当时条件简陋的初中生来说是不过瘾的。
这本书是由多位教师合力完成,里面66个实验案例步骤详细,分别讲到每个实验需要什么,分为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分解还有实验结果对比。让孩子感受自主操作,探索发现的实验乐趣。
好奇心是孩子探寻世界的基本,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基本的就是拥有一颗好奇之心。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其实是拥有很细致的观察能力的,比如他们会盯着蚂蚁看,会很容易发现细小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关注比较大的东西,或者宏观上的东西,比如星空,比如宇宙,而微观世界总是被忽略。
《探索微观世界》用66个案例,800多张真实图片,让孩子了解平时被忽略的世界。让孩子明白,原来小小的雪花也是有形状的,而且很好看,食物坏掉了,是由里面的真菌引起的,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发现微观世界的神奇。
这本《探索微观世界》像是一本小型的家庭生物实验书,案例步骤清晰,操作简单,实验结果也都给了参考,激发孩子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可以作为家庭实验用书,和孩子一起走进微观世界,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七):手把手教你实验步骤,观察神秘的微观世界,爱上生物学就这么简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想要去探索世界,绘本类故事类书籍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这时就需要选择适合孩子的科普类书籍,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会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推荐的科普书,就是这本由吴成军主编《探索微观世界》。
首先说一下本书的主编吴成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也是普通初中和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学教材的核心作者。简单来说,在初中和高中生物学的教材上我们应该可以找到本书作者的名字呢。
生物学最有意思的就是观察和实验。市面上有许多显微镜,可惜通常购入后,没有指导手册,往往显微镜发挥不出它最大的作用。
实践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
这本《探索微观世界》就像是一本指导书一样,让我们通过显微镜去观察,真正地走进微观世界。
初期,孩子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那就必须要挑一本适合孩子、且能吸引孩子的指导书。
《探索微观世界》按照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这六个步骤来执行。
以雪花为例,实验原理就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雪花的微观结构;实验目的就是观察雪花的微观结构;实验仪器及材料包括数码液晶显微镜、载玻片、黑卡片,以及最主要的雪花。
实验步骤分了三步:获得雪花;将盛有雪花的黑卡纸或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雪花的微观结构。这是详细的理论步骤说明。
有着详细的操作步骤,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根据书中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当然我们的显微镜不一定非要是数码液晶的,可以先从普通地做起,熟悉操作步骤,去亲自检验一下,恰好时下冬季,正好可以看看雪花的样子。
该书是知物系列中的一本,全书根据观察对象分为八篇,涉及植物、动物、人体、细胞和组织、细菌和真菌等,共有66个案例,800多幅实拍图片。
特别是书中的实拍照片,均是来自数码液晶显微镜,让人看图就感到惊艳万分。
以雪花为例,实验结果就是四类雪花的图片,分别是六角形的雪花——蕨类形、六角形的雪花——花瓣形、六边形的雪花、雪花碎片。每一组都有四至六个图片,均可看到雪花不同形状,惊艳于雪花的细节,那么美。
欣赏微观的世界,看到雪花的原样,感叹于大自然的创造力,同时通过微观世界的研究,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生命的奥秘。
现在初中就有生物这门功课,很多孩子觉得很难,不容易理解。其实,可以让孩子提前阅读一下这本《探索微观世界》,让孩子了解生物,引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毕竟唯有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的动力。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八):微观世界真奇妙
前段时间,儿子缠着他爸爸非要买一个显微镜,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想要观察细胞和各种东西的表面。他爸给买了一个迷你显微镜,但是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东西显然不容易操作也不容易理解。
我带着他一起翻看了这本《探索微观世界》。比起单调的说明书和大人一知半解的解说,这本书显然专业也有趣地多。书里精选了66个案例,用800多幅实拍图片非常直观地为所有大小读者展现出了那个神奇美妙的微观世界。
一直都知道,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无数微小生命体的存在。比如大家时常议论的过敏“凶手”—螨虫。
密集恐惧症勿看下图——
这种生物的体积一般在0.1-0.5毫米左右,物镜10倍、目镜10倍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影响我们健康的生物。他们是过敏的“元凶”,只是平时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
当然了,微观世界里还可以看到许多奇妙美好的东西,比如雪花。下雪的时候,雪景很美,但是想要看清楚雪花的模样却很难,往往还没来得及看清它就融化了。用载玻片放置雪花,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雪花其实是一种晶体。有六角形的也有花瓣形的雪花,晶莹剔透,有一种脆弱的美好。
其实还有一种液体,凝结之后和雪花有点像,那就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有点像细小的雪花,也有点像松针,以前确实没想到泪水也能这么美。
当然了,显微镜还可以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细小部位或者皮肤表面。
蝴蝶的翅膀看起来平滑,其实却是由这么多细小的鳞片层层叠叠堆积而成。
鲈鱼的鱼鳞片看起来小小的,摸起来也很光滑,可没想到显微镜下的鱼鳞片看起来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不知道会不会也跟年轮一样代表鱼的年龄呢?
这样有趣的科普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这些他们平时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可以激发出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给予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让孩子可以进一步走近自然,探索自然!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科普类节目的名字就叫做《走进科学》,这本《探索微观世界》其实和这种节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一些趣味的小知识激发观众或读者的求知欲,从而让人们印象中高大上和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变得接地气起来,用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被更多人接受。《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九):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样绚丽多姿 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样绚丽多姿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肉眼观察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我们最终合上双眼,我们眼中的世界大概就是我们以为的世界的模样。但其实,在实验室环境下,世界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模样。有吴成军先生主编的《探索微观世界》就试图用66个典型案例,为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更清晰的世界。
毫无疑问人类的肉眼观察一般的事物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在极近或极远的情况有时可能会导致投影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物体极大或极小,所以也相应而生出了凹凸镜来辅助人眼。工具的出现对人们而言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但越是精致好用的的工具同样是价值不菲,最终导致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切身享受得到它们所带来的美好。
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也不追求极致,大多数时候活得也自在逍遥就是了。但是如果有这样一种看清世界的机会摆在眼前,大家也不愿意错过就是了。毫无疑问,吴成军先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并将这个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分享给了所有人。
吴成军先生在深圳爱科学公司的支持下,通过全国13位优秀的一线老师征集到200多份实验案例,最终分门别类筛选出66个最具代表性的出来编写成书。这个工程量看得出来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即使实验案例都是现成的,逐一采样观察最终使之呈现出书本上的图片效果恐怕非一日之功。
整本书涉及到的知识不仅仅只是生物学,观察化学学科的晶体结构也是本次实验案例中的一部分。生物学科方面概括讲主要涉及各种生物的微观观察以及他们各自的组织观察,化学学科方面自然界的各种水、金属、化学反应赫然在列。
实验案例成集的《探索微观世界》如果仅仅是作为教案起指导性作用而言是绝顶的好的,毕竟实验步骤详尽专业,任你科研精神上身想要吹毛求疵也能抗的下各种无端指责。即使只是作为给孩子们的课外书籍而言,这本书也是合适的,毕竟即使我们再怎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不可能单凭肉眼就能看到这本书里呈现出的世界的美。
不过可能也是由于本书更倾向于大众化阅读,所以某些方面也会更加偏向娱乐化。第一篇第一节的实验观察每一幅图片都取了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阅读过程中配上解说词虽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显微世界的那份热爱,但不免也会让一些迷糊大王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生活中人人都有一颗俏皮的心,显微知著可以看出来作者是一个非常具有文艺气息的人。
可惜的是,实验毕竟不是一两个,需要收集成册的图片也不是一十几张就能轻松完事。后续可能是观察的物品种类繁多起来,工作量增多的缘故,这种诗意的发散仅仅止步于“开门大吉”。不可否认是,即使没有了那些看起来美丽的名字,专业性却大大的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得不说因“祸”得福了啊。
比较遗憾的是,可能是这种合作的书的通病,那些为《探索微观世界》中这么多实验提供了案例的一线老师们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参与其中的痕迹。
希望未来有更多这种与生活和学校知识紧密结合的课外书籍出现在大众眼前,同时也衷心的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留下他们乐于奉献的足迹。
即使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但也不要因为忽视就忘了身边那些一直默默付出的人。
《探索微观世界》读后感(十):世界那么小,我想去看看
几年前,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惊艳了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天高地阔,戈壁沙漠;浩瀚宇宙,天体星座。大千世界,有无数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
但是,这个世界又真的很小。因为,这个巨大的世界,其实是由小到看不见的原子组成的。所以,要认识这个巨大的世界的本质,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微观的世界。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40倍的双镜望远镜,并用于观测天体,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伽利略也是第一个用显微镜进行科学观测的科学家。他通过显微镜观察了一种昆虫,并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直到数十年后,荷兰人列文虎克才用显微镜进行了更多的观测。
看大千世界,看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世界。而看显微镜,看微观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世界。吴成军主编的这本《探索微观世界》,就带我们探索了这个神奇而又美妙的微观世界。
严格来说,这是一本实验操作指导书,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去观察和探索这个微观的世界。书中把观察对象分为8类,分别是微观世界、细胞和组织、植物、动物、人体、细菌和真菌、物质鉴定、细胞分裂和遗传,共包含66个实验案例。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实验,绝对是观察雪花的形态结构。那晶莹的六角形,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
但这又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操作指导书。与一般实验操作指导书不同的是,本书除了介绍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之外,书中还附了800多幅实拍的精美照片,清晰又直观地把那个神奇的微观世界之美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科学性和观赏性兼具,非常令人震撼。有一部分图片还附有二维码,扫码之后可以看到相应的视频,真正让书上的内容“活”起来了。
所以,即使忽略那些实验步骤,这也是一本精美的科普书籍。而对于那些视频博主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崭新的商机——只要拥有一台数码液晶显微镜,就可以拍出别人没见过的微观世界的视频来。
探索微观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以前还没有体会,但从去年新冠病毒肆虐以来,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更深的体会。微观世界里除了有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还藏有危害这个世界的病毒、细菌等。认识微观世界,既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探索微观世界,也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显微镜下面,我们发现,日常熟悉的事物,突然展现出了全新的一面。那我们每个人自己,是否也存在着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潜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