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思维》是一本由(日)鸟原隆志 著/斯坦威出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 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判断力思维》读后感(一):不要小看吃螃蟹的顺序
你吃螃蟹是从哪里开始吃起的呢?
我会先把蟹腿一个个掰下来吃干净,再拨开蟹壳,吃半个的蟹黄蟹膏,然后是肉,接着是另一半,如果热乎乎地顺利吃完,还来得及把所有蟹壳拼回去,原封不动摆成一只蟹的样子。
有些朋友就不是如此——蟹一上桌就拆开蟹壳把“精华”吃干抹净,其余部分随便嚼嚼就好。
我的吃法是为了让自己尽量在吃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能吃到保温的蟹肉,毕竟,螃蟹冷了就不好吃了(刺生除外)
初翻几页,吃了一惊。
判断力可是康德老师讨论过的著名话题呀,这本薄薄一本书能说清楚吗,而且字间距还这么大。
看完全书再回来审视一下副标题“将深度思考转化为精准决策”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作者要谈论的话题和审美无关,倒像是一本针对打工人的职场教科书,重利,重执行细节。
做决策确实是打工人头疼的诸多功课里压力最大的一个,作为生活在社会中层的打工人,乐得把做决策的事儿留给公司高薪聘请的老板们去做的,但逃避做决策并不容易,多得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案例,于是就有了开会,有了开会就有了共同决议,有了共同决议就有了分锅比例……打工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才会永远是打工人,毕竟,没有人天生就是老板。
《判断力思维》读后感(二):判断是一生的选择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和失去,我们都希望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以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选择之难,鱼和熊掌不能得兼的难舍比比皆是,相较之下,判断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判断力思维》一书中作者通过四大板块,分别为“正向思考的判断力”,“判断的基本原则”、“各种情况下的判断确认”、“提升团队段判断力”,来揭露判断力思维的底层逻辑,介绍正确的思考路径。
全书语言通俗,技巧丰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小白适应职场,浅显易懂,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它就像一位老员工前辈的人生经验娓娓道来,又与科学原理相结合,使得其论述更具说服力,文章多处使用对话的形式,代入感强,有亲切感,还有些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更像是邻家长辈对小辈们恳切的现身说“法”。只不过这个法不是法律而是方法。升维的思考,降维的行动,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可见熹微。
作者在书中分享的这70个提升判断力的方法,每一个都值得去体味和思考。这不仅适用职场,也同样可以迁移到生活中。今天去菜场买什么菜,一日三餐的安排,明天的老友聚会是优雅裙装还是酷飒的运动风,虽称不上决策,但却也都是些重要的决定,判断得当,事关一整天的心情。高效率又契合的生活节奏最是舒心,如果说工作是打工人的无奈,被迫提升的生存技能,那生活中的琐碎,便是简单快乐的源泉。
如果说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指导和经验。那么今天,身为受教育的我们,便是在作者的指导下学习经验,来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行提升。
关于判断,开发新的角度“试着去怀疑,否定做不到”,常识并不一定与正确对等;“让自己有割舍的勇气,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完”,及时止损,必要时的应急措施甚至需要打破固有的习性和规定;“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生物,在采取行动之前会觉得脑袋一片混乱,但一旦采取行动之后,就会惯性般持续着”,所以一旦做了决定,就勇敢地奔赴吧,前程必有坦途,你只需耐心些!即便真的选错了也没事,原也就“没有一个所谓完全正确的判断,只是基于当时的天时地利辅以这样的人和,其结果是当事人所期待或能接受的,就好了。”
判断是一生的选择,需要随时锻炼,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良好还是糟糕,都有助于提升总体的判断力!挑战新事物,体验新环境,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判断力思维》读后感(三):驾驭职场的决策利器:打造精准判断力模型
对职场晋升丧失信心?遇到瓶颈倍受困扰?作为菜鸟永远是被排挤的那个?职场问题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重点是归根结底主要是能力问题还是决策问题?我以为按2/8原则,决断力虽然不被多数职员重视,但占职场竞争力的比重为80%。纵观职场多的是有能力的失败者和白手起家的成功者……
一个精明的判断,背后将带来巨大的利益;一个失误的判断,可能意味着无法弥补的损失。那么在职场上,该怎么做才好?该怎么做才能有好的判断力呢?
我们注意到,很多人会逃避工作上的判断,可能是缺乏自信,也可能担心做错,从而不想做出判断。《判断力思维》以工作能力强者的判断力思维模式为主题,从设法营造容易作判断的状况和作正面思考的判断两个方面着手,还探讨了紧急、失误等特殊状态下的判断方法及如何在团队内建立容易判断的架构等。
《判断力思维》指出好的判断就是正向思考的判断,或者说正面思考的判断。判断分为“得到渴望事物的正面判断”和“避免讨厌事物的负面判断”。简单来说,重视自己“想得到什么”的判断,就是正面判断。作者说道:“没有目标、没有未来愿景的人大多倾向负面判断。”朝向“渴望”的方向做判断,才是好的判断,它能让现状变得更好。
了解好的判断后,我们可以将判断的类型分为七类:认可与否决、保留、延期、带附加条件的核准、委任和忽视的判断。领导者善用这七类判断,将具体情况和问题作出以上分类判断,以妥善处理。
怎样降低判断错误的概率呢?“做出好判断的人,都会按照步骤行事”,作者强调重视流程能有效降低出错率。而做出好判断不可或缺的六个步骤分别是:发现问题、假设并搜集信息、确立对策、调整、决定和执行。错误判断往往缺少或疏漏了以上必要的某个或几个步骤,却繁复不必要的步骤。
书中还谈到海因里希法则,提醒不要忽视让人心头一惊的经验。海因里希提出经验法则指出:重大事故背后,发生过二十九起轻度意外,在这二十九起轻度事故背后,发生过三百起“让人心头一惊”的事件。通过掌控风险也能降低判断中的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判断是有方向、有原则、有步骤的。理想的工作方式是高效、无误,且懂得为对方着想的。以好判断实现理想的工作方式,可能是职场人士晋升的法宝。同时,毫无疑问的,驾驭职场的决策利器一定是打造精准判断力模型,这个模型是重视流程、排除干扰、风险管理、偏差检查和采取行动的闭环架构,能为你做出正确决策保驾护航。
《判断力思维》读后感(四):提升判断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虽然已经走出判断,但是迟迟无法采取行动。
比方说,后悔地心想:早知道当时应该买下来的。或者,早知道应该一起去。这类例子在我的生活中真的是经常上演,我原以为是我的拖延症作祟,发现看了与拖延症有关的书也没有用,结果当我拿到《判断力思维》这本书的时候,恍然大悟,是我的判断力有问题。
事实上,具有判断力的人,并不是指判断速度快的人,而是指能够把判断力迅速地化为实际行动的人。
“艾米特法则”:往后拖延只会让人必须付出两倍以上的劳力。
我看到这里,回想了过去一年的因为拖延症造成的损失,实际上不仅仅损失的劳力啊,还有金钱上的损失。原来自己是判断力很差的人,这与我自己认为的判断力果断完全不一致。书越看,看着自己越尴尬。
为什么会拿起《判断力思维》这本书呢,其实主要原因是作者是日本人,因为曾经在日企工作过,总觉得日本人在规则、执行力上比较优秀,什么都按部就班、有章可循,在这点上,令人钦佩。作者鸟原隆志,曾任日本零售业霸主“大荣公司”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多家店铺及培训店长,帮助大荣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现任篮中演练研究所董事长,是日本篮中演练顾问第一人。目前已成功培养了超过1.5万名领导者,是日本著名的培训专家。看到这样的介绍,不免有个疑问,难道比稻盛和夫先生还厉害?
回到《判断力思维》这本书的本身,一个不曾学过判断方法的人,是如何拥有所谓的判断力的?
答案是“自我反省”。意思就是,他们的判断力是借由累积经验来提升的。无论是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其实都是根据经验来执行判断的,在磨练判断力上,自我反省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过程中,再使用《判断力思维》中提出的70种判断力基本原则和方法,自我反省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70种判断力基本原则及方法,作者鸟原隆志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讲述,引言:正向思考的判断力;PART1判断的基本原则;PART2各种情况下的判断确认项目;PART3提升团队的判断力。
我们重点说一下‘PART2各种情况下的判断确认项目’中的‘停止、舍弃’。在诸多判断中,哪一种判断是最困难的?应该非“舍弃”莫属了。现代生活都提倡轻生活,扔掉没有用的东西,但是真正能做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发现,家中东西少的,懂的取舍的人,往往工作中也是个执行力、判断力都很好的人。想要“有所得”,就少不了做出“舍弃”某物的判断。
随着2020年到2021年疫情的持续,很多商家都因为不盈利关门了,本质上是亏损,但是往往继续坚持下去,投资成本会更高,亏损金额会更大。面对痛苦的判断时,必须以客观角度斩断各种思绪来做出判断。“是停止,还是继续?”就要把沉没成本计算进去,明知道已经不能收回成本了,就应该及时的‘停止’,虽然这样的判断力很难。
70种判断力方法,其实不是每一种都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判断力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在生活与工作中锻炼,没有锻炼,到了紧要关头,就会发挥不出来。所以,我们一起迎接鸟原隆志先生的挑战吧,提升判断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判断力思维》读后感(五):还在为上次的误判懊悔?黄金判断力的五大法则快来了解一下吧
年底不买房,一年又白忙。
前些年,楼市的发展程度从这句话就能窥见一斑。
不过,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深圳、上海、杭州严控楼市政策纷纷加码。身处一线城市的无房刚需不禁疑惑: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买?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买房的流程是什么?买了房未来会有哪些风险,如何把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其实就是一系列判断力的问题。
不仅仅是买房这种低频行为需要判断力思维,学生时对于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的全程把控、工作后如何处理手头上纷至沓来的工作,都需要判断力思维。
在这些情境中,我们就好像是一名项目经理,为了顺利地将买房、写论文、搬砖推进下去,需要在一开始重视流程,提前进行风险管理,按照脑中描绘的方案采取行动,然后检查其中存在的偏差,排除项目推进中的干扰项,奔着目标坚定地前行。
想要拥有黄金判断力,上面这五大重点则是实际操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日本实战派商业导师鸟原隆志在《判断力思维》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
判断力思维评价人数不足(日)鸟原隆志 著/斯坦威出品 / 2021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日本的作家们似乎对于实操类的书籍特备钟爱,《判断力思维》也是这样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作品,可以这样说,只要能按照书中罗列的流程操作,避开其中强调的N个大坑,大多数项目都能如期完成。
一顿分析猛如虎,一到操作二百五。对于我这个行动上的矮子,最大的毛病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理想状态永远存在白日梦里。
最近又是年底忙到崩溃的时候了,每天都有N项工作在排队,多进程工作虽然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其实效果很差,而且还很痛苦。
作为一名10级拖延症患者,与其一边拖延一边纠结到底先搞定哪份工作,不如先按照《判断力思维》中的5大法宝来试试看工作中究竟有哪些环节还有改善的空间。
首先,要重视流程,在思考的时候千万不能错过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今天,在接到一个紧急项目的时候,我就偷懒跳过了评估的环节,吭哧吭哧就上手做了。大半天过去后,发现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客户想要的结果,而且和常规认知大相径庭。仔细排查了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源头的数据上。结果就是,活虽然干了,但效果为0,好在最后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艰难躲过一劫。
如果能在需求评估最初,和前段同事沟通清楚,避开数据的坑,就能更快地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要果断一点,排除干扰。
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了,打工人的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想要让自己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一定要确认好事情的优先级。然后该放权放权,让手下的小朋友麻溜地运转起来,给大家多一点锻炼的机会。最最重要的是,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超级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上。
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懒惰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啊,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麻木的不会思考的打工机器人!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降低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别被常识的过去的经验所迷惑。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用定量的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别总是道听途说,多去寻找一些一手信息,接受一定的风险但不要忽略那些容易被遗漏,但会让人后怕的经验。
这些被遗漏的经验,或许在将来会成为让堤坝溃烂的蚁穴呢。
除了这些,我们就要和自己的主观认知做斗争了。
毕竟,我们容易被过去的经验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某些类似的事物。不妨借力打力,在作出判断之前,不妨借用他人的智慧,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因为个人的好恶和期望来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人云亦云地跟随大部队掉入陷阱。
最后,别拖拉,快点行动!
拖延症患者每次都栽在这道题上,本以为踩在deadline上赶工最有效率,可在一边摸鱼一边心虚的时候,效率已经被默默拉低啦。本来一天可以搞定3件事情,结果却因为拖延症要含泪加班,身心都备受折磨。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妨心中默念,啥都别说,先干为敬!先有完成,才能完美!
总结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行动上的矮子,如果你有好多奇思妙想难以实现,如果你是一名纠结星人迟迟难以做出决断,不如先来看看《判断力思维》,运用其中的5大原则,看看能不能帮你花费最小的努力,获得巨量的成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