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由李长栓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589图书,本书定价:34.50元,页数:200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精选点评:
●相当有用的一本书~!
●终于读完了。。。。还是比较喜欢叶老师那本。。。
●颠覆了我的某些翻译观点,不过还是很受用
●和新书 不一样。两本都值得看。为数不多的好书!学习翻译理念!
●看了一半,很喜欢里面宣扬的的简明英语理念。
●看完啦~可以打满分的那种。另外最近明白一个道理,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大概就是我们看问题总是从空间的角度,而他们从时间的角度去思考吧。眼界放的长远才能想出这些翻译理论。
●继续加油吧~
●我曾经真的读过。没读完我就找到工作了,一个和翻译屁关系都没有的工作
●挺实用的
●略有些奇怪,没看完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一):理论虽好,只占3分力。
北外高翻入学试指定参考书。
如果不是想考北外高翻院,真的可以不要不必细读。
原因有三:
第一,理论虽然列的清晰明了,但译例太复杂,太政经化,缺少实用性;
第二,这本书中的汉英思想是北外高翻院推崇的思想,简明英语贯穿全书。但它也未必就是颠簸不破的真理,里面的未必是绝对的好译文。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风景未必一样;
第三,简明英语的度把握起来难度太大。增之一分则偏离简明,少之一分则沦为平庸。可以参考译文思路,但是模仿起来似乎有些费力不讨好。汉英翻译,了解规则之外,似乎多阅读原著更重要。理论虽好,只占3分力。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二):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请勿践踏草地。 Keep off the grass!
妥善保存,遗失不补。 Please keep it safe. No replacement if lost.
Please keep it safe. Not replaceable if lost.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三):“黄宝书”的两个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被翻译行业的从业者和喜欢英语翻译的学生、老师们称为“黄宝书”,堪称实至名归,因为它不仅干货满满,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作者李长栓老师的个人魅力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李长栓老师是一位“理论+实践”结合得非常好的名师和明师,他比较重要的想法包括:1.“非文学翻译”概念的提出,将翻译划分成“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2.“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的理论在中英文写作实践中的应用。3.“笔译的本质是写作,口译的本质是演讲”;4.理论与实践要平衡好。实践第一性,理论第二性,实践决定理论,而理论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有理论没实践”和“有实践没理论”这两种模式的效率比不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第三种模式;5.笔译和口译是相辅相成的。尽管如此,口译好,笔译必然好。笔译好,口译则未必好。
李长栓是一位“有料”的老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理论框架,他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是the Elements of Style。难得的是,他向读者和学生展示了“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高效率模式,让追随者增加了对口笔译和中英文写作的兴趣。
李长栓老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院长,深受学生和同事的爱戴,而他一开始只是河南省一个偏僻县的中师毕业生和镇级初中的普通老师。一路走过来的奋斗历程或许使得他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敏锐,也增加了他的内涵,这也许是他成为明师和名师的原因之一吧。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新加坡的翻译才女周蕴仪与李长栓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李老师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更加地有说服力。跟李长栓老师和周蕴仪类似的名师和明师包括:李克兴;孙万彪;张培基;杨宪益;庄绎传。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搜索。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四):翻译从入门到进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几年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翻译专业硕士的课程,现在翻硕MTI的研究生考试报名情况可以说是门庭若市。如果你曾经考过或是打算考MTI,特别是北外高翻学院的MTI,那么想必李长栓老师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这本《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被列为该学院官方推荐的北外高翻MTI的考研备考书目之一。
作者李长栓教授,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同时还是同声传译员,联合国认证笔译员,出版过几本英语和翻译专业学生耳熟能详的专业相关书籍。
有人说这本书理论性太强,例子非常少,而且不符合翻译市场实情。确实,这本书前几章的理论部分可以快速阅读,给的翻译例子也非常局限,但是,通读完全书后,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想学英语,如果你想学翻译,如果你想做一名笔译人员,那么这本书对你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非文学翻译的技巧和各种注意事项,而李长栓老师个人擅长法律翻译,而且北外高翻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跨国企业、高校这三大领域,所以而且在翻译例子上,此书偏向于政治、经济和法律条文的翻译。
读完这本书,能解答你以下几个问题:
1 做翻译的基础要求是什么?
2 什么是好英语?
3 翻译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一谈谈这几个问题。
一、做翻译的基础要求是什么?
我们在这里说的“翻译”,其实全称是“非文学翻译”,由于全篇不涉及文学翻译的探讨,所以就一律简化称为“翻译”。
那什么是“非文学翻译”?李长栓教授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非文学翻译是排除掉文学作品翻译之后剩下的所有翻译活动。而他对文学作品的定义是:虚构的,目的不显著的和读者不确定的作品。我们最常见的文学翻译,就是小说翻译。而非文学翻译的代表,则是公文的翻译。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做翻译的基础。
去掉那些虚头八脑的“细致认真,职业道德,务实精神,钻研精神”,这本书里说的做翻译的基础要求是:写作。
李长栓教授在书中点明,写作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就是写作,如果译者写作能力不行,译出来的文章语句不通,逻辑不畅,那么这篇译文肯定不是好译文。
我们在中英翻译中,常常有过这种体验:原文都读得懂,但译文翻出来的效果不太好,句子生硬,翻译痕迹重,读起来不顺畅。不用怀疑,你的译入语写作能力肯定也欠缺火候。
因为作者在书中主要介绍的是中译英翻译技巧,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如何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二、什么是好英语?
作者在书中支出,我们的英文水平没能达到母语的程度,主要是因为没有收集足够的英语习语、搭配和句型。
那么如果我们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学习之后呢,是否就能够称为好的英语,所写出来的译文也能够称为好译文了呢?
答案是:还不够。
在作者看来,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让人读的,只有人们能轻松阅读,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我们在学英语时,常常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堆砌大词,句式繁复就是高级的、好的英文。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美国政府就明确要求,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文件,一律使用简明英语,因为他们考虑到全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才做了这样的规定,就是能让普通民众读得懂政府的各种政府文件,同时也建立自己“亲民”形象。
什么是“简明英语”?
简明英语是一种适当、清楚的写作方法,它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让受众读者只需读一遍就可理解,以此提高交流效率。简明英语使用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但它又不是幼稚或过分简单化的英语形式。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就开始了“简明英语运动”,它们的政府设立法规、课程,让晦涩难懂的公文或法律条文变成易于理解的文字,方便民众的日常生活,大大提高沟通效率。
所以,我们学习英语,不在于堆砌大词,而是使用小词,记住英语常用习语和搭配。在阅读老一辈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方法时,很多人都提到学习小词的重要性。葛传槼就说过,他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仔细研读过字典里的常用小词如a,about,above,back,bad,be等等。背诵这些小词的每个意思和搭配,这个方法让他受益一生。
那么简明英语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言简意赅,避免含糊不清;
(2) 保证信息流动通畅;
(3) 使用短句。
第一个方面的言简意赅,避免含糊不清,就是要求我们在中英翻译中,尽量避免译文用词重复,使用简单明了的单词,词的位置摆放正确,不造成歧义。
第二个方面是保证信息流动通畅。按照认识规律,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在介绍新知识时,要先引入旧知识做铺垫。同样,在译文中,已知的内容要放在句子前面,新的内容放在句子后面。这样才不会造成阅读的理解困难。还要检查译文的段落内各句的逻辑层层推进,注意句子结尾简洁有力,把句子中心后移。因为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看到的。
我在上研究生的翻译课时,老师一开始强调的就是译文的逻辑性。特别是英文译文,因为英文讲求逻辑,在连接词上的使用比中文严格很多。在一段英文译文中,作为译者,我们还要审视文章逻辑是否通顺,并且加上适当的连接词,这样的译文会比直译出彩。
第三个方面是使用短句,句子平均长度最好在15-20个单词,句子长短结合,长句不超过三项信息。
说完英文,我们来说说翻译使用的工具。
三、翻译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我在上翻译硕士的第一节课时,老师就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向我们介绍网络搜索对于翻译的各种实践应用方法。过去查纸质字典的低效率方法在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李长栓老师特地在其中加入了谷歌搜索的方法介绍,说明互联网对翻译的帮助不可或缺。然而李老师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们需要翻墙才能使用谷歌,可以搜索专业术语、平行文本、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等等,还可以搜索图像,在线电子词典,采用回译法。李长栓老师在文中作了详细的搜索方法说明,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非文学翻译》这本书,如果认真学习研究,那其中介绍的一些翻译方法和注意事项,足以让人取得不小的进步。从此书的详细介绍中,也能看出作者李长栓老师作为学者的认真态度。如果没有机会进入校园脱产学习翻译,一线翻译人员也可以使用这本书收获到不少实用的精进方法。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了这本方法指导,假以时日多加练习和实践,翻译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